两百元买不到的铃声(五)(497)-《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两百元买不到的铃声(五)

  盛夏来临,河岸边的梧桐树上蝉鸣如雨。老周的修鞋摊前却比往常安静了许多——社区电商的成功,让不少邻居不再需要日日为生计奔波。

  林小雨坐在摊旁的老槐树下,笔记本电脑架在膝头。她正在整理最新的订单数据,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周师傅,咱们上个月的销售额突破八万了。”她抬头对正在修补拖鞋的老周说,语气中难掩兴奋。

  老周从老花镜上方望过来,笑了笑:“这么多啊。”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林小雨有时觉得老周的反应过于平淡。她为公司拿下一个小项目时,整个团队都会欢呼庆祝;而老周面对这样的成绩,却只是温和地点点头,仿佛一切本该如此。

  “您不觉得高兴吗?这证明我们的模式可行啊!”

  老周放下手中的针线:“高兴。但钱多钱少不是顶要紧的,要紧的是大家的日子是不是真的好过了。”

  他指着不远处树荫下下棋的几个老人:“你看老李头,以前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惦记着儿子的房贷,现在能安心下棋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

  林小雨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确实,社区里的氛围与几个月前大不相同。人们脸上的愁容少了,相互间的问候多了;傍晚时分,常见三五邻居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而不是各自为生计奔波。

  正当她出神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路边。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径直走向修鞋摊。

  “请问,是周福生师傅吗?”男子客气地问。

  老周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我是。您修鞋?”

  男子笑了:“不,我是来找您谈合作的。我叫王明远,‘优购网’的运营总监。”他递上名片,“我们关注到你们的社区电商模式很有意思,想投资扩大规模。”

  林小雨警惕地站起来。优购网是本地知名的电商平台,规模是他们的数百倍。

  王明远似乎看出她的顾虑,补充道:“别误会,不是收购,是合作。我们提供平台、技术和资金,你们负责运营和供应链,利润分成。”

  他报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足以让老周和林小雨立刻摆脱现在的窘迫生活。

  老周却只是摇摇头:“谢谢您看得起,但我们就是小打小闹,帮街坊邻居卖点东西,上不了那么大台面。”

  王明远不甘心:“周师傅,您可能不明白这个机会有多难得。您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建立了深厚的社区信任——这是多少大平台求之不得的。如果我们合作,可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

  “然后呢?”老周平静地问。

  “然后...”王明远一时语塞,“然后可以帮助更多人,同时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

  老周拿起刚修好的一只拖鞋,摩挲着上面的补丁:“王先生,您看这鞋。补好了,还能穿三年。它的主人是个环卫工人,每天走很多路,但舍不得买新鞋。我们帮他省下的几十块钱,可能就是他孩子的一本课外书。”

  他放下鞋,看向王明远:“您说的那个大平台,能注意到一双鞋需要修补吗?”

  王明远还想说什么,老周已经转身去接待来取鞋的老顾客了。林小雨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林小姐,”王明远转向她,“您应该明白这个机会的价值。周师傅年纪大了,可能思想保守,但您还年轻,难道想一辈子待在这个修鞋摊旁吗?”

  这句话击中了林小雨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她确实偶尔会想,自己的大学文凭和职场经验,难道就用来打理一个社区小电商?

  送走王明远后,林小雨整个下午都心神不宁。老周看在眼里,却没说什么。

  傍晚收摊时,老周突然说:“小雨,你要是觉得那边机会好,就去吧。我老头子不能绊着年轻人的前程。”

  林小雨急忙摇头:“没有的事!我只是...只是在想他说的也有道理。如果我们扩大规模,不是能帮助更多人吗?”

  老周默默卷起遮阳棚,没有回答。

  那天晚上,林小雨失眠了。她在网上搜索了优购网的资料,发现那确实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王明远开出的条件,对她这个失业许久的人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第二天,王明远又来了。这次他直接找到林小雨的住处。

  “林小姐,我知道您对周师傅有感情,但情感不能当饭吃。”他递过一份合同草案,“这是我们拟定的合作方案,您将担任项目总监,年薪这个数。”

  林小雨看着那个数字,心跳加速。那比她之前的薪水高出一倍还多。

  “周师傅那边...”

  “周师傅可以做顾问,享受分红,但不必参与具体管理。这样他也能轻松些,不是吗?”

  这个提议听起来完美得不像真的。林小雨拿着合同草案,手指微微颤抖。

  “我需要时间考虑。”

  “当然,但我希望尽快得到答复。商场如战场,时机不等人啊。”王明远留下这句话,礼貌地告辞。

  林小雨鬼使神差地没有立即告诉老周这件事。她需要理清自己的思绪。

  随后的几天,林小雨心不在焉。处理订单时出错了好几次,老周都默默纠正了,没有责备。

  周五傍晚,暴雨突至。老周提前收摊,邀请林小雨到家里避雨。小屋温暖干燥,老周沏了热茶,屋里弥漫着茉莉花的香气。

  “小雨,你最近心里有事。”老周终于开口,不是疑问,是陈述。

  林小雨再也忍不住,将王明远的提议和盘托出。

  老周静静听着,不时点头。听完后,他问:“你自己怎么想?”

  “我...我不知道。”林小雨诚实地说,“一方面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另一方面又觉得背叛了您和大家。”

  老周笑了:“傻孩子,这怎么叫背叛呢?你能有更好的发展,我高兴还来不及。”

  他起身从床底拖出一个木箱,打开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些旧物。最上面是一本相册,下面有几个信封。

  “你看这个。”老周取出一个发黄的信封,里面是一张四十年前的旧照片。照片上,年轻的周福生站在一家崭新的鞋店前,笑得意气风发。

  “这是?”

  “我年轻时也曾经有机会‘扩大规模’。”老周摩挲着照片,“一个老板看中我的手艺,投资开了这家鞋店,生意很好,很快就要开分店了。”

  林小雨惊讶地看着照片:“那后来...”

  “后来我发现,老板为了多赚钱,用了劣质材料,鞋子看起来漂亮,但穿不了多久就坏。”老周眼神悠远,“我劝他,他不听,说做生意不是做慈善。我就辞职了,回来摆了这个小修鞋摊。”

  屋里静默片刻,只有雨声敲打窗户。

  “钱多了,心就黑了。”老周轻声说,“那时候我才明白,你嫂子为什么宁愿多受罪也不让我去借钱——她怕我为了钱,丢了做人的根本。”

  林小雨这才注意到,箱子底下一叠医院的缴费单,日期都是十几年前的,数额不大,但密密麻麻。

  “你嫂子走的时候说,咱人穷志不短,夜里睡得踏实。”老周眼角有泪光闪烁,“这些年,我守着这个修鞋摊,帮的人不多,但每一个都实实在在。夜里躺下,心里亮堂。”

  他把照片放回箱子,锁好,推回床下。

  “小雨,我不是说你去合作就是错的。你们年轻人有你们的活法,只是别忘了:钱能买到东西,买不到人心;能扩大规模,扩不大真情。”

  雨渐渐小了,夕阳从云缝中射出金光。

  林小雨的手机响了——是王明远。她看着来电显示,久久没有接听。

  铃声停止后,那部老年机却响了起来。老周接过电话,是刘婶打来的,说她孙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感谢老周和林小雨这些日子的帮助,让她能安心陪读。

  老周挂掉电话,把老年机递给林小雨:“这个铃声,我听了这么多年,从来不觉它廉价。因为它每次响起,都是真真切切的人情。”

  林小雨接过手机,机身已经被摩挲得光滑温润。她突然明白,这部看似过时的老年机,为何对老周如此重要——它不像智能手机那样功能繁多,但每一个来电都真实而珍贵;它不值钱,却连接着无价的温情。

  “我明天就去回绝王先生。”林小雨说,“然后咱们想想,怎么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加入进来。”

  老周欣慰地笑了:“这就对喽。记住:大树有大树的活法,小草有小草的活法,不用羡慕别人高,自己扎得深最要紧。”

  雨停了,窗外出现一道彩虹。林小雨拿起那部老年机,第一次觉得它的铃声如此悦耳动听。

  她意识到,这个夏天,她在这河边的修鞋摊旁,学到了比过去二十多年都重要的人生课程。

  而那部两百元买来的老年机,依然静静地躺在摊位上,等待着下一个重要的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