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十二)(655)-《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青禾(十二)

  (六十一)

  秋意渐浓时,县教研室的借调通知安静地躺在了欧阳岚的邮箱里。为期一年,参与全县乡土课程资源的系统编纂工作。通知措辞官方而客气,却在她心里投下了一块巨石。这意味着,她将暂时离开柳溪村的讲台,离开那些刚刚学会写“老师”两个字的一年级娃娃,去往一个更宏观、也更抽象的层面,为她所坚信的教育理念,搭建更广阔的框架。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默发来的信息,字数不多,却重若千钧:“欧阳,借调的事听说了。是个好机会。另外,有些话,想在你做决定前,当面告诉你。”

  窗外的老槐树开始落叶,一片金黄在秋风中打着旋儿,无声无息。欧阳岚握着手机,指尖冰凉。人生的岔路口,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横亘在眼前。一边是她耕耘多年、已然血肉相连的土地和孩子们;另一边,是能将个人实践转化为更大影响的可能性,以及一份清晰可感、让她心绪难宁的情感。

  (六十二)

  她没有立刻回复任何一方。那个周末,她像往常一样,去班上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孩子家里走访。在总是不交作业的小辉家,她看到患有腿疾的奶奶正艰难地编着竹筐,小辉则趴在昏暗的灶台边写作业,本子上沾着油渍。在父母聋哑、性格内向的小芳家,她看到小姑娘用粉笔在院坝地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是手牵手的三个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爸爸、妈妈、欧阳老师”。

  走访结束,已是夕阳西下。她独自走在回学校的田埂上,金黄的稻浪在风中起伏,散发出谷物成熟的醇香。这片土地,这些家庭,这些孩子,他们的困境与期盼,早已不是她工作手册上的条目,而是沉甸甸地烙在她生命里的印记。她问自己,离开一年,这里会怎样?她开发的课程,若没有她亲力亲为的推动,是否又会慢慢变回墙上的图纸?

  (六十三)

  周一,她拨通了县教研室负责人的电话,婉转而坚定地表达了感谢,并说明了暂时无法离开教学一线的想法。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最终表示理解,并希望她能作为特约顾问,以线上和短期集中的方式参与部分工作。

  挂了电话,心中那块巨石仿佛被移开,一种脚踏实地的轻松感回来了。她随即给陈默回了信息:“借调我推了。柳溪村这边,暂时走不开。你……想说什么话?”

  信息发出去,心跳有些失序。傍晚,陈默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他没有开车,风尘仆仆,像是直接从镇上走来的。两人沿着校门外安静的小路慢慢走着。

  “我猜到你会这么选。”陈默开口,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和,“你说过,教育的根在土壤里。你的根,已经在这里了。”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目光清澈而坦诚,“欧阳岚,我想说的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