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栅栏上的暖阳(二)
陈立山走得很安详。
那是个初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养老院的小院里。他坐在轮椅上,大黄安静地趴在他脚边,一人一狗都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小赵来送早餐时,才发现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
他的脸色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手自然地垂落,指尖离大黄的脑袋只有寸许距离。
大黄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它没有吠叫,只是用鼻子轻轻蹭着老人冰凉的手,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那声音很低,却让闻声赶来的护理员们都红了眼眶。
葬礼很简单。陈立山生前说过,不要大操大办,让孩子们省点钱。小敏和立国捧着骨灰盒,走在通往墓地的青石小路上。大黄跟在最后,它走得很慢,项圈上挂着陈立山生前常戴的那顶旧帽子。
下葬时,大黄突然挣脱了牵引绳,冲到墓穴边,发出长长的哀鸣。那声音撕心裂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让它待会儿吧。”小敏对想要上前的工作人员摇摇头。
从那天起,大黄不见了。
养老院的人找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贴了寻狗启事,还在业主群里发了消息,都没有结果。有人说看见它在城郊的垃圾场翻找食物,有人说它在老城区的小巷里徘徊,但每次追过去,它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小敏请了假,开着车在城里转了一遍又一遍。她去了老房子,去了父亲常去的公园,甚至去了那个远郊亲戚家——大黄就是从那里跑出来,跋涉一百多里路找到养老院的。
都没有。
“也许它去找更好的主人了。”立国安慰妹妹。
小敏摇头:“不会的。大黄这辈子,只认爸一个主人。”
与此同时,养老院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有什么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王奶奶的症状加重了。她常常坐在活动室的窗前,一坐就是一天。护理员问她看什么,她说:“等老陈和大黄回来。”
其他老人也时常提起那个坐在轮椅上、身边总是跟着一只金毛的老陈。他们说老陈有福气,走的时候有孙子送终——他们都管大黄叫老陈的孙子。
小院的铁栅栏依然立在那里,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只是栅栏外侧的水泥地上,多了一处被磨得发亮的痕迹——那是大黄日复一日趴着等待时留下的。
春去秋来,养老院的银杏树黄了又绿。
一个周末,小敏照例来养老院看望王奶奶——父亲走后,她每隔一周都会来一次。王奶奶今天精神很好,拉着她的手说:
“昨天梦见老陈了,他说大黄很好,让你们别担心。”
小敏只当是老人家的糊涂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临走时,她习惯性地绕到小院,想再看看那个父亲曾经度过最后时光的地方。然后,她愣住了。
铁栅栏外,一个瘦骨嶙峋的身影静静地趴在那里。金黄色的毛发脏得打结,瘦得几乎脱了形,但那双眼睛——小敏永远不会认错。
“大黄?”她颤抖着唤道。
金毛缓缓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去,继续盯着栅栏内的那片空地——那里曾经停着陈立山的轮椅。
小敏冲出养老院,绕到栅栏外侧。大黄没有逃跑,只是疲惫地摇了摇尾巴。她这才发现,它的左前腿有些跛,身上还有几处结痂的伤口。
“你到哪里去了?我们找了你那么久......”小敏跪下来,抚摸着大黄瘦削的脊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大黄温顺地让她抚摸,眼睛却始终望着栅栏内。
护理员小赵闻讯赶来,也红了眼眶:“它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们天天从这儿过,都没发现。”
“它要是存心躲着,谁也发现不了。”小敏哽咽着说。
她试图带大黄回家,但它死活不肯离开那个位置。即使强行抱上车,它也会想尽办法跑回来。
最后,小敏妥协了。她找人在栅栏外搭了个简易的狗窝,每天来送饭。养老院的管理层经过讨论,破例允许了大黄“驻扎”在栅栏外——这是他们能为这个忠诚的生命做的最后一点事。
深秋的早晨,小敏照常来送饭,却发现狗窝空了。她心里一紧,四处寻找,终于在百米外的路口看到了大黄的身影。它一瘸一拐地走着,方向明确——那是通往公墓的路。
小敏悄悄跟在后面。
大黄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歇息,但从未改变方向。它穿过繁华的街道,走过安静的小巷,越过郊外的田野。有几次,小敏差点就要冲上去抱它上车,但还是忍住了。
两个小时后,公墓的大门出现在眼前。
大黄熟练地从侧门缝隙钻了进去——看来这不是它第一次来了。小敏快步跟上,远远地看着它在墓碑间穿行,最后停在了陈立山的墓前。
它静静地趴下来,把下巴搁在前爪上,就像过去趴在老人脚边一样。
小敏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她终于明白,大黄这些日子去了哪里——它在重复那段从养老院到公墓的路,就像当年从亲戚家找回养老院一样。只是这一次,它再也找不到那个等着它的人了。
她轻轻走过去,在大黄身边坐下。深秋的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洒下来,在墓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爸,大黄来看你了。”她轻声说。
大黄抬起头,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墓碑,然后发出一声轻轻的呜咽,像是在回应。
从那天起,小敏每周都会带大黄去一次公墓。其他时间,它依然守在养老院的栅栏外,风雨无阻。
有人劝她,把大黄带回家养着吧,何必让它受这个罪。
小敏总是摇头:“那不是罪,那是它选择的生活。”
第二年春天,大黄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小赵发现它时,它依然保持着望向栅栏内的姿势。
小敏把它葬在了陈立山的墓旁,墓碑上刻着:“爱犬大黄——永远的家人在此重逢。”
养老院的铁栅栏依然立在那里,只是外面再也看不到那个金色的身影。但偶尔,在阳光特别好的日子里,老人们还是会说:
“看,大黄又回来了。”
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只有铁栅栏上的暖阳,明晃晃的,像是永远不会消失。(完)
陈立山走得很安详。
那是个初春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养老院的小院里。他坐在轮椅上,大黄安静地趴在他脚边,一人一狗都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小赵来送早餐时,才发现老人已经没有了呼吸。
他的脸色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手自然地垂落,指尖离大黄的脑袋只有寸许距离。
大黄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它没有吠叫,只是用鼻子轻轻蹭着老人冰凉的手,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那声音很低,却让闻声赶来的护理员们都红了眼眶。
葬礼很简单。陈立山生前说过,不要大操大办,让孩子们省点钱。小敏和立国捧着骨灰盒,走在通往墓地的青石小路上。大黄跟在最后,它走得很慢,项圈上挂着陈立山生前常戴的那顶旧帽子。
下葬时,大黄突然挣脱了牵引绳,冲到墓穴边,发出长长的哀鸣。那声音撕心裂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让它待会儿吧。”小敏对想要上前的工作人员摇摇头。
从那天起,大黄不见了。
养老院的人找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贴了寻狗启事,还在业主群里发了消息,都没有结果。有人说看见它在城郊的垃圾场翻找食物,有人说它在老城区的小巷里徘徊,但每次追过去,它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小敏请了假,开着车在城里转了一遍又一遍。她去了老房子,去了父亲常去的公园,甚至去了那个远郊亲戚家——大黄就是从那里跑出来,跋涉一百多里路找到养老院的。
都没有。
“也许它去找更好的主人了。”立国安慰妹妹。
小敏摇头:“不会的。大黄这辈子,只认爸一个主人。”
与此同时,养老院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有什么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王奶奶的症状加重了。她常常坐在活动室的窗前,一坐就是一天。护理员问她看什么,她说:“等老陈和大黄回来。”
其他老人也时常提起那个坐在轮椅上、身边总是跟着一只金毛的老陈。他们说老陈有福气,走的时候有孙子送终——他们都管大黄叫老陈的孙子。
小院的铁栅栏依然立在那里,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只是栅栏外侧的水泥地上,多了一处被磨得发亮的痕迹——那是大黄日复一日趴着等待时留下的。
春去秋来,养老院的银杏树黄了又绿。
一个周末,小敏照例来养老院看望王奶奶——父亲走后,她每隔一周都会来一次。王奶奶今天精神很好,拉着她的手说:
“昨天梦见老陈了,他说大黄很好,让你们别担心。”
小敏只当是老人家的糊涂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
临走时,她习惯性地绕到小院,想再看看那个父亲曾经度过最后时光的地方。然后,她愣住了。
铁栅栏外,一个瘦骨嶙峋的身影静静地趴在那里。金黄色的毛发脏得打结,瘦得几乎脱了形,但那双眼睛——小敏永远不会认错。
“大黄?”她颤抖着唤道。
金毛缓缓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去,继续盯着栅栏内的那片空地——那里曾经停着陈立山的轮椅。
小敏冲出养老院,绕到栅栏外侧。大黄没有逃跑,只是疲惫地摇了摇尾巴。她这才发现,它的左前腿有些跛,身上还有几处结痂的伤口。
“你到哪里去了?我们找了你那么久......”小敏跪下来,抚摸着大黄瘦削的脊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大黄温顺地让她抚摸,眼睛却始终望着栅栏内。
护理员小赵闻讯赶来,也红了眼眶:“它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们天天从这儿过,都没发现。”
“它要是存心躲着,谁也发现不了。”小敏哽咽着说。
她试图带大黄回家,但它死活不肯离开那个位置。即使强行抱上车,它也会想尽办法跑回来。
最后,小敏妥协了。她找人在栅栏外搭了个简易的狗窝,每天来送饭。养老院的管理层经过讨论,破例允许了大黄“驻扎”在栅栏外——这是他们能为这个忠诚的生命做的最后一点事。
深秋的早晨,小敏照常来送饭,却发现狗窝空了。她心里一紧,四处寻找,终于在百米外的路口看到了大黄的身影。它一瘸一拐地走着,方向明确——那是通往公墓的路。
小敏悄悄跟在后面。
大黄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歇息,但从未改变方向。它穿过繁华的街道,走过安静的小巷,越过郊外的田野。有几次,小敏差点就要冲上去抱它上车,但还是忍住了。
两个小时后,公墓的大门出现在眼前。
大黄熟练地从侧门缝隙钻了进去——看来这不是它第一次来了。小敏快步跟上,远远地看着它在墓碑间穿行,最后停在了陈立山的墓前。
它静静地趴下来,把下巴搁在前爪上,就像过去趴在老人脚边一样。
小敏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她终于明白,大黄这些日子去了哪里——它在重复那段从养老院到公墓的路,就像当年从亲戚家找回养老院一样。只是这一次,它再也找不到那个等着它的人了。
她轻轻走过去,在大黄身边坐下。深秋的阳光透过松柏的缝隙洒下来,在墓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爸,大黄来看你了。”她轻声说。
大黄抬起头,看了看她,又看了看墓碑,然后发出一声轻轻的呜咽,像是在回应。
从那天起,小敏每周都会带大黄去一次公墓。其他时间,它依然守在养老院的栅栏外,风雨无阻。
有人劝她,把大黄带回家养着吧,何必让它受这个罪。
小敏总是摇头:“那不是罪,那是它选择的生活。”
第二年春天,大黄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小赵发现它时,它依然保持着望向栅栏内的姿势。
小敏把它葬在了陈立山的墓旁,墓碑上刻着:“爱犬大黄——永远的家人在此重逢。”
养老院的铁栅栏依然立在那里,只是外面再也看不到那个金色的身影。但偶尔,在阳光特别好的日子里,老人们还是会说:
“看,大黄又回来了。”
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只有铁栅栏上的暖阳,明晃晃的,像是永远不会消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