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雨递过来的那张皱巴巴的纸,仿佛带着无形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林向阳强自镇定的外壳,让他浑身的血液似乎都为之凝滞了一瞬。
他几乎是屏着呼吸,从妹妹手中接过了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废纸”。
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纸张粗糙,边缘卷曲破损,上面用模糊不清的铅笔线条勾勒着一些杂乱的几何图形和看似毫无规律的连线。
旁边还有一些歪歪扭扭、难以辨认的标记,乍一看,确实像极了哪个顽童漫无目的的涂鸦,被随意丢弃在废品站的角落。
然而,林向阳的目光,却像被磁石牢牢吸住,死死地钉在了图纸右下角——那里,一个极其细微、几乎被污渍和纸张本身的纹理完全掩盖的标记,正无声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那是一个残缺的图案,线条的弧度,结构的微妙,与他贴身收藏的那枚金属书签上的奇异花纹,与那台德国旧相机暗盒内隐藏的标记,风格如出一辙!
又是“盾”标记!
它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突兀地闯入了他的生活,出现在这个最不合时宜的时刻!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猛地窜上头顶,林向阳感觉自己的指尖都有些发凉。
是巧合吗?
晓雨在废品站附近玩耍,随手捡到的?
还是……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冥冥中的“安排”?
抑或是……一个针对他,甚至针对他家人,更加隐蔽、更加恶毒的试探?
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脑海,让他心脏狂跳,几乎要克制不住脸上的惊容。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用尖锐的疼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慌!绝对不能在晓雨面前露出破绽!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挤出一个尽可能自然的、带着点好奇的笑容,蹲下身,平视着晓雨天真无邪的眼睛:
“晓雨,告诉大哥,这张纸你是在废品站哪里捡到的?什么时候的事?”
他的声音尽量放得平缓,生怕一丝颤抖会惊吓到妹妹,也暴露自己内心的惊涛骇浪。
晓雨歪着小脑袋,努力回忆着:“就是……前天下午,二哥在帮刘爷爷整理废铁,我在旁边玩,看到这张纸被风吹到墙角,上面的圈圈线线有点像大哥你以前画过的图,我就……就捡起来了。”
她看着大哥异常严肃的表情,有些不安地小声问,“大哥,这个……是不是不能捡?我是不是做错事了?”
看着她那忐忑的模样,林向阳心头一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怜惜。
他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妹妹柔软的头发,柔声道:“没有,晓雨没做错事。你捡到东西知道拿给大哥看,很乖。大哥只是……只是有点好奇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他不能告诉晓雨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危险,那只会让这个敏感的孩子陷入无谓的恐惧。
他将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斤的纸仔细抚平,看似随意地折好,放进了自己贴身的口袋里,动作自然,仿佛只是收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玩意儿。
“好了,快去睡吧,明天大哥还要出门呢。”
他催促着晓雨上炕,为她掖好被角。
晓雨似乎松了口气,乖巧地闭上眼睛,但长长的睫毛还微微颤动着,显示她并未立刻入睡。
林向阳吹熄了煤油灯,屋内陷入一片黑暗。
他靠在炕头,却没有丝毫睡意。
窗外,残月被薄云遮蔽,星光黯淡,只有凛冽的寒风不知疲倦地呼啸着,拍打着窗纸,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的手指在口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粗糙的纸张,脑海中两个念头在激烈地交锋。
一个声音在呐喊:危险!必须立刻销毁它!
所有与“盾”标记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隐患,是可能将他和这个家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导火索!
它们背后的水太深了,远不是他现在有能力触碰和掌控的。
机械厂的邀请已经让他如临大敌,不能再节外生枝!
另一个声音则在冷静地分析: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揭开谜团,弄清威胁来源的机会?
对方(钱叔及其背后势力)的目标似乎是柴油机图纸,与这“盾”标记的线索未必直接相关。
如果这标记代表着另一股势力,或者另一个秘密,那么了解它,或许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博弈中多一张牌,甚至……找到制衡之道?
一味地躲避和销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取舍,又是艰难的取舍!
销毁,意味着暂时切断这条不可控的风险线,但也可能永远失去了了解潜在敌人或盟友的机会。
保留,则如同怀抱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炸弹,每一步都可能踩中雷区。
时间在寂静的黑暗中缓慢流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当窗外传来第一声隐约的鸡鸣时,林向阳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轻轻起身,再次确认弟妹们都已熟睡,然后悄无声息地滑入地窖。
地窖里冰冷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旧物的气味。
他没有点亮煤油灯,凭借着记忆和对空间的熟悉,他摸索到那个藏着最重要物品的、压着石头的旧陶瓮旁。
他小心翼翼地搬开石头,打开陶瓮,将那张晓雨捡来的、带着残缺“盾”标记的图纸,用油布仔细包裹了好几层,然后放在了最底层,与“盾”字册子、滤波电路图原稿以及相机暗盒部件放在了一起。
做完这一切,他将陶瓮重新封好,压上石头,掩盖上杂物。
他选择了保留。
不是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在无法判断这标记代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是过去的遗存还是现实的威胁之前,贸然销毁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解开谜题的钥匙。
他要将其作为最高机密封存,等待将来有能力、有机会时再去探寻。
眼下,他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机械厂之行。
他几乎是屏着呼吸,从妹妹手中接过了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废纸”。
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纸张粗糙,边缘卷曲破损,上面用模糊不清的铅笔线条勾勒着一些杂乱的几何图形和看似毫无规律的连线。
旁边还有一些歪歪扭扭、难以辨认的标记,乍一看,确实像极了哪个顽童漫无目的的涂鸦,被随意丢弃在废品站的角落。
然而,林向阳的目光,却像被磁石牢牢吸住,死死地钉在了图纸右下角——那里,一个极其细微、几乎被污渍和纸张本身的纹理完全掩盖的标记,正无声地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那是一个残缺的图案,线条的弧度,结构的微妙,与他贴身收藏的那枚金属书签上的奇异花纹,与那台德国旧相机暗盒内隐藏的标记,风格如出一辙!
又是“盾”标记!
它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突兀地闯入了他的生活,出现在这个最不合时宜的时刻!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猛地窜上头顶,林向阳感觉自己的指尖都有些发凉。
是巧合吗?
晓雨在废品站附近玩耍,随手捡到的?
还是……某种他无法理解的、冥冥中的“安排”?
抑或是……一个针对他,甚至针对他家人,更加隐蔽、更加恶毒的试探?
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脑海,让他心脏狂跳,几乎要克制不住脸上的惊容。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用尖锐的疼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慌!绝对不能在晓雨面前露出破绽!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翻腾的心绪,脸上挤出一个尽可能自然的、带着点好奇的笑容,蹲下身,平视着晓雨天真无邪的眼睛:
“晓雨,告诉大哥,这张纸你是在废品站哪里捡到的?什么时候的事?”
他的声音尽量放得平缓,生怕一丝颤抖会惊吓到妹妹,也暴露自己内心的惊涛骇浪。
晓雨歪着小脑袋,努力回忆着:“就是……前天下午,二哥在帮刘爷爷整理废铁,我在旁边玩,看到这张纸被风吹到墙角,上面的圈圈线线有点像大哥你以前画过的图,我就……就捡起来了。”
她看着大哥异常严肃的表情,有些不安地小声问,“大哥,这个……是不是不能捡?我是不是做错事了?”
看着她那忐忑的模样,林向阳心头一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怜惜。
他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妹妹柔软的头发,柔声道:“没有,晓雨没做错事。你捡到东西知道拿给大哥看,很乖。大哥只是……只是有点好奇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他不能告诉晓雨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危险,那只会让这个敏感的孩子陷入无谓的恐惧。
他将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斤的纸仔细抚平,看似随意地折好,放进了自己贴身的口袋里,动作自然,仿佛只是收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玩意儿。
“好了,快去睡吧,明天大哥还要出门呢。”
他催促着晓雨上炕,为她掖好被角。
晓雨似乎松了口气,乖巧地闭上眼睛,但长长的睫毛还微微颤动着,显示她并未立刻入睡。
林向阳吹熄了煤油灯,屋内陷入一片黑暗。
他靠在炕头,却没有丝毫睡意。
窗外,残月被薄云遮蔽,星光黯淡,只有凛冽的寒风不知疲倦地呼啸着,拍打着窗纸,发出沙沙的声响。
他的手指在口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粗糙的纸张,脑海中两个念头在激烈地交锋。
一个声音在呐喊:危险!必须立刻销毁它!
所有与“盾”标记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隐患,是可能将他和这个家拖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导火索!
它们背后的水太深了,远不是他现在有能力触碰和掌控的。
机械厂的邀请已经让他如临大敌,不能再节外生枝!
另一个声音则在冷静地分析:这或许……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揭开谜团,弄清威胁来源的机会?
对方(钱叔及其背后势力)的目标似乎是柴油机图纸,与这“盾”标记的线索未必直接相关。
如果这标记代表着另一股势力,或者另一个秘密,那么了解它,或许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博弈中多一张牌,甚至……找到制衡之道?
一味地躲避和销毁,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取舍,又是艰难的取舍!
销毁,意味着暂时切断这条不可控的风险线,但也可能永远失去了了解潜在敌人或盟友的机会。
保留,则如同怀抱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炸弹,每一步都可能踩中雷区。
时间在寂静的黑暗中缓慢流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当窗外传来第一声隐约的鸡鸣时,林向阳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轻轻起身,再次确认弟妹们都已熟睡,然后悄无声息地滑入地窖。
地窖里冰冷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旧物的气味。
他没有点亮煤油灯,凭借着记忆和对空间的熟悉,他摸索到那个藏着最重要物品的、压着石头的旧陶瓮旁。
他小心翼翼地搬开石头,打开陶瓮,将那张晓雨捡来的、带着残缺“盾”标记的图纸,用油布仔细包裹了好几层,然后放在了最底层,与“盾”字册子、滤波电路图原稿以及相机暗盒部件放在了一起。
做完这一切,他将陶瓮重新封好,压上石头,掩盖上杂物。
他选择了保留。
不是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在无法判断这标记代表的是善意还是恶意,是过去的遗存还是现实的威胁之前,贸然销毁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解开谜题的钥匙。
他要将其作为最高机密封存,等待将来有能力、有机会时再去探寻。
眼下,他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机械厂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