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澳洲-《快穿苏景妧的日常》

  次日清晨,苏景妧换上一身素雅的旗袍,提着装有工厂纳税记录和出口报表的公文包,走进了政务司的办公楼,木质楼梯吱呀作响,走廊里飘着旧纸张的味道,李专员的办公室里,收音机正播报着内地的新闻,气氛微妙,“李专员,”苏景妧将报表推到他面前,“东方植萃去年为港城创汇百万港元,三船原料关系到南洋十家工厂的生计,还有港城本地两百多名工人的薪资。”她顿了顿,补充道,“原料都是基地自主培育的,有港大农学院的检测报告,所谓‘违禁’,不过是同业的抹黑。”

  李专员指尖划过报表,目光沉沉:“现在舆论敏感,直接放行难服众。”他话锋一转,“不过,港城刚设立‘出口创汇重点企业’通道,你们若能证明原料培育、生产全在华国境内(港城 内地基地),且技术自主,可申请加急查验。”

  苏景妧立刻点头:“我们有基地的种植日志、港城工厂的生产台账,还有欧洲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现在就去准备。”

  与此同时,码头那边传来消息,陈叔出面协调,虽不能完全放行,却争取到了“优先查验关键原料”的权限,南洋工厂总算能勉强维持生产,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地基地发来急电,受台风影响,铁皮石斛的苗床被冲毁大半,短期内原料供应骤减,而港城本地的药材商趁机哄抬价格,原本一斤五十港元的铁皮石斛,涨到了两百港元。

  “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苏景妧在电话里安抚完基地负责人,转头对林薇说,“联系内地的供销社,内地药材统购统销,他们有稳定的货源,我们用港城的纺织布料、电子表换原料,以物易物,避开汇率波动和价格炒作。”她翻开通讯录,“再找港城的中医协会,请他们出面背书,证明我们的原料是‘正宗华夏植萃’,既破了‘违禁’的谣言,又能争取到本地消费者的信任。”

  半个月后,内地供销社的药材通过边境小额贸易通道运抵港城,中医协会的专家们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力证东方植萃原料的安全性与道地性,加急查验后的原料顺利发往南洋,南洋工厂的产能恢复,欧洲市场的订单也接踵而至,而那些哄抬物价的本地药材商,因无人问津,不得不降价抛售。

  这天,苏景妧正在港城工厂视察二期扩建的生产线,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装,操作着从欧洲引进的萃取设备,车间里弥漫着淡淡的植萃香气,林薇拿着一份电报跑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澳洲的华人商会发来邀请,想代理我们的产品!他们说,澳洲的华人越来越多,急需能代表华夏的美妆品牌。”

  苏景妧接过电报,指尖抚过“澳洲”二字,远处的维多利亚港上,一艘货轮正缓缓起航,朝着南半球的方向,七十年代的港城,机遇与危机并存,边境的管控、舆论的偏见、供应链的阻碍,都没能挡住东方植萃的脚步,她抬头看向工厂的屋顶,阳光透过玻璃天窗洒进来,照亮了生产线上的瓶瓶罐罐,也照亮了她眼中的憧憬。

  “通知澳洲商会,我们接受代理。”苏景妧的声音坚定,“准备好‘港城匠心’系列的样本,再带上基地的种植影像和工厂的检测报告,让澳洲的消费者知道,来自华国港城的东方植萃,既有华夏植萃的底蕴,又有港城制造的精良。”

  工人们的机器声依旧轰鸣,维多利亚港的风穿过车间,带着希望的气息,七十年代的港城,风浪未平,但苏景妧知道,只要守住核心,抱团前行,东方植萃的光芒,终将跨越重洋,照亮澳洲的每一个华人社区,也让世界看到华夏植萃的力量,而她的脚步,将跟着货轮的航线,走向更远的远方。

  澳洲的代理意向刚敲定,港城的天就变了脸,连续三日的暴雨冲垮了九龙工业区的部分供电线路,东方植萃的港城工厂被迫减半产能,而更棘手的消息来自陆承渊——澳洲海关传来新规,对华国美妆产品的进口检疫标准突然收紧,要求所有植萃类产品必须提供“无内地农药残留”的专项检测报告,且指定机构仅限澳洲本地两家实验室,检测周期长达两个月。

  “两个月?产品活性都要流失了。”林薇急得直跺脚,“澳洲华人商会那边催得紧,说好多侨胞都等着咱们的货,要是迟迟不能通关,他们可能要转投其他品牌。”

  苏景妧站在工厂的配电房外,看着电工们冒雨抢修线路,雨水打湿了她的旗袍下摆,却没乱了她的思绪:“指定实验室是故意卡我们,拖延时间。”她转身走进临时搭建的办公室,翻开澳洲地图,“联系香港大学的化学系教授,我们自己先做一轮农残检测,把检测过程全程拍摄下来,做成中英双语的纪录片;再让澳洲华人商会帮忙,组织当地侨胞代表和媒体,去他们指定的实验室旁听检测,用公开透明堵住质疑的嘴。”

  她顿了顿,又道:“产能方面,把南洋工厂的部分生产线暂时转向澳洲订单,南洋的供电稳定,而且那边的检测标准与澳洲互认,能节省部分流程。”

  安排妥当后,苏景妧亲自带着检测样本和纪录片底片,登上了飞往澳洲的航班,国际航班颠簸不已,十几个小时的航程里,她反复修改着向澳洲海关的陈述报告,指尖被纸张磨出了薄茧,抵达墨尔本时,华人商会的会长周先生已在机场等候,他握着苏景妧的手,语气急切:“苏小姐,本地的几家欧美品牌正在散布谣言,说你们的产品‘带着内地的污染’,好多侨胞都开始犹豫了。”

  苏景妧点点头,眼底没有丝毫慌乱:“周先生,麻烦你帮我联系当地的华文报纸和电台,我们明天就举办产品说明会,把检测报告、基地种植影像和工厂生产流程全展示出来。”

  次日的说明会设在墨尔本的华人社区中心,会场里挤满了侨胞和媒体记者,苏景妧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旗袍,用流利的英语和粤语交替发言,身后的投影幕上,云南基地的梯田郁郁葱葱,工人们手工除草、灌溉的画面清晰可见;港城工厂的欧盟标准生产线、密封萃取技术的专利证书逐一展示,最后,她举起港大的检测报告和澳洲实验室的受理回执:“东方植萃的原料,是华夏土地里长出来的宝贝,我们不用农药,不掺杂质,港城制造的工艺,经得起世界任何机构的检验。”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侨胞站起来,眼眶泛红:“我们在海外漂泊,就想用上家乡的好东西,苏小姐,我信你!”

  说明会结束后,澳洲海关的态度渐渐松动,加上华人商会的多方斡旋,检测周期被缩短至一个月,而此时,港城工厂的供电也已恢复,二期扩建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南洋工厂的首批澳洲订单也顺利完成,三方合力之下,东方植萃的产品终于在一个月后顺利通关,登陆澳洲各大华人商铺。

  上市首周,“港城匠心”系列就创下了华人美妆品牌的销售纪录,不少澳洲本地消费者也被植萃的天然功效吸引,纷纷前往华人商铺购买,可就在市场一片向好时,周先生发来急电:“苏小姐,本地的欧美品牌联合起来,要求零售商下架你们的产品,否则就切断他们的供货渠道,好多商铺老板都被逼得没办法了!”

  苏景妧正在港城参加“港产优质品牌联盟”的会议,闻言立刻起身:“告诉商铺老板,不要怕。”她对着电话沉声道,“我们马上启动‘直销模式’,在墨尔本、悉尼的华人社区开设东方植萃的专卖店,直接面向消费者;再联系澳洲的百货公司,用我们的销售数据和检测报告争取入驻资格,绕开那些被垄断的零售商。”

  她挂断电话,转头对联盟主席说:“主席先生,东方植萃在澳洲遇到了不公竞争,港产品牌要抱团取暖,能否请联盟出面,向澳洲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诉,证明我们的合法权益?”

  联盟主席看着苏景妧坚定的眼神,又想起东方植萃为港城创汇的贡献,当即点头:“我们支持你,港产品牌的尊严,不能让人随意践踏!”

  在联盟的协助和华人社区的支持下,东方植萃的澳洲专卖店顺利开业,百货公司的入驻也提上了日程,那些欧美品牌的垄断计划彻底落空,反而因恶意竞争受到了澳洲贸易委员会的警告。

  半年后,苏景妧再次飞往澳洲,站在悉尼歌剧院旁的东方植萃专卖店前,看着进出的人群,有华人,也有金发碧眼的本地人,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周先生递给她一份报表:“苏小姐,咱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两家欧美品牌,接下来,要不要进军新西兰?那边的华人社区也很需要我们。”

  苏景妧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远处的海港上,来自华国的货轮正缓缓靠岸,七十年代的风,吹过南洋、欧洲、北美,如今又吹到了澳洲,带着华夏植萃的香气,也带着港城制造的底气。

  她接过报表,指尖划过“新西兰”三个字,眼中闪烁着光芒:“好,我们继续走下去。”

  从港城到南洋,从欧洲到北美,再到澳洲,东方植萃的全球之路,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七十年代的世界,风云变幻,偏见与壁垒无处不在,但苏景妧始终相信,只要守住华夏植萃的根,握紧港城制造的魂,用实力说话,用真诚待人,东方植萃的光芒,终将照亮更多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