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公孙瓒之死:易京楼的烟火与赵云的华丽转身-《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建安四年的冬天,易京城里的积雪比公孙瓒的眉头还厚。这位曾经威震塞北的白马将军,此刻正蹲在易京楼的最高层,看着城外袁绍的营寨唉声叹气。他这辈子打了无数仗,杀过匈奴,揍过黄巾,可唯独对袁绍没辙——那老小子像块牛皮糖,黏在易京城外快一年了,把粮道断得死死的,城里连马粪都快被当成宝贝了。

  易京楼是公孙瓒的得意之作。这楼修得比城墙还高,里面藏着三百万斛粮食,还有七八个妻妾和金银珠宝,他原以为能凭着这楼当易京城主,哪料到袁绍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攻城,就围着耗,耗得城里的士兵连射箭的力气都快没了。

  爹,要不我去搬救兵?儿子公孙续揣着把匕首,一脸决绝。他说的救兵是黑山军,那群占山为王的草寇虽然不靠谱,但好歹有十几万人马,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公孙瓒看着儿子冻裂的耳朵,心里一酸:去吧,告诉张燕(黑山军首领),只要他来救,我把易京以西的地盘都给他!他亲手写了封信,用蜡封在箭杆里,让公孙续藏在发髻中——这信要是落到袁绍手里,全家都得玩完。

  可公孙瓒千算万算,没算到袁绍的斥候跟猎犬似的。公孙续刚摸到黑山军的地界,就被逮了个正着,那封蜡丸信也成了袁绍的战利品。老袁看完信乐了,拍着桌子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给我备柴火!

  三天后的夜里,易京城外突然燃起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公孙瓒在楼里看得清楚,拍着大腿就喊:救兵来了!快,随我杀出去!他披挂上马,刚冲出城门,就听见一声炮响,袁绍的伏兵从雪地里冒出来,刀枪闪着寒光,像群饿狼。

  中计了!公孙瓒心里一凉,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可哪还来得及?他带去的五千人马被砍得七零八落,自己大腿上也挨了一枪,多亏亲卫拼死掩护,才连滚带爬逃回城里,从此再也不敢出门。

  袁绍见公孙瓒缩了壳,又想出个损招。他让人在易京楼旁边挖地道,挖到楼基底下就用粗木柱撑着,等挖得差不多了,一把火点燃木柱。只听一声巨响,易京楼的西北角塌了一大块,烟尘里还夹杂着金银器物滚落的脆响。

  公孙瓒站在摇摇欲坠的楼里,终于明白啥叫大势已去。他看着哭哭啼啼的妻妾,突然拔出剑:别哭了!咱公孙家的女人,不能当俘虏!他亲手把姊妹和妻子都勒死,又把珠宝往火盆里扔,火光中,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将军突然笑了,笑得像个疯子。

  袁绍老贼,想让我投降?做梦!他把自己裹在锦缎被子里,举着火把往身上一凑,火苗地窜起来。易京楼的火光比城外的晚霞还亮,连三十里外的樵夫都看得见,说那火里好像有白马在嘶鸣——当年公孙瓒总骑着白马打仗,塞北的胡人见了白马就跑,如今连马的魂魄都跟着主人去了。

  就在公孙瓒自焚的同一天,城南的乱葬岗里,一个白袍将军正悄悄扒开积雪。赵云背着杆龙胆枪,脸上沾着血污——他本是公孙瓒的部将,因看不惯主公囤积粮食却让士兵挨饿,前几天被打了四十军棍,扔进了死牢。要不是狱卒偷偷放他,这会儿早成了易京楼的灰烬。

  将军,咱们去哪儿?跟着他逃出来的两个亲兵冻得直跺脚。

  赵云望着东南方,那里是徐州的方向。他想起去年在公孙瓒营里见过的刘备,那个总爱叹气却总把挂在嘴边的中山靖王之后,当时还拉着他的手说:子龙,你是栋梁之材,不该屈居于此。

  去徐州。赵云握紧了枪杆,找刘玄德。

  他们沿着冰封的河道走,饿了就抓鱼,冷了就裹草席,走了整整一个月,才在小沛城外看到了字大旗。刘备听说赵云来了,光着脚就跑出营门,俩人抱着哭了半天,像失散多年的兄弟。

  子龙,以后跟我干,我保你有仗打,有饭吃,还能让你护着百姓!刘备拍着胸脯保证。

  赵云抹掉眼泪,单膝跪地:主公,云愿效犬马之劳!

  而此时的易京城里,袁绍正踩着公孙瓒的骨灰哈哈大笑。他让人把烧焦的尸体拖出来,砍下脑袋当战利品,又命人挖开公孙瓒藏粮的地窖,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直咂嘴:这老小子,守着金山饿死,真是活该!可他没高兴多久,就听说赵云投了刘备,心里暗骂:又让那大耳贼捡了便宜!

  司马光说

  公孙瓒之亡,始于刚愎,终于暴虐。据易京之险,拥巨万之粮,不思抚民固众,反聚敛自肥,至于士众离叛,救兵不至,盖其平日失德之故也。观其焚家自缢,虽有匹夫之烈,终无智者之明。而赵云弃暗投明,择主而事,斯可谓知所适矣。

  作者说

  公孙瓒这出戏,活脱脱是守着粮仓饿死的古代版。放着好好的白马将军不当,非要学人家当,囤粮囤到发霉,却舍不得分点给士兵,最后被自己的宝贝楼烧死,也是没谁了。倒是赵云看得明白,跟着不靠谱的主子没前途,及时跳槽找对老板,才有了后来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传奇。这事儿告诉我们,选对平台比埋头苦干重要,守着错的方向死磕,再厚实的家底也得败光,您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