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的春天,北方大地上还带着稍许寒意,曹操却已经带着大军热火朝天地赶路了。目的地就一个——黎阳。为啥这么急?因为袁绍那俩宝贝儿子袁谭、袁尚还在那儿互掐,曹操心里早就盘算着:“趁你们病要你们命,这次非得把这俩小子收拾了不可!”
说起来这袁谭、袁尚也是奇葩,老爹袁绍刚在官渡之战气死没多久,俩兄弟不说联手对抗曹操,反倒先为了争家产搞窝里斗。袁谭是老大,觉得继承权没跑,袁尚仗着老妈撑腰,硬是把家业攥在手里,结果俩人在冀州闹得鸡飞狗跳。曹操一看这机会,简直比捡到金元宝还高兴,立马召集大军:“兄弟们,抄家伙,咱们去黎阳‘劝架’去!”
黎阳这地方是袁绍的老巢之一,地理位置险要,袁谭、袁尚虽然内斗,但见曹操真打过来了,也知道先一致对外,硬着头皮在黎阳城外摆开阵势。可这俩人心里各怀鬼胎,袁谭怕弟弟趁机抢功劳,袁尚怕哥哥保存实力,打仗时互相拆台,军队士气低得像霜打的茄子。
曹操多精明?一眼就看出这兄弟俩不对劲,指挥大军猛攻。曹军刚打完官渡之战,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刀光剑影里,袁谭、袁尚的军队根本扛不住。袁谭在前面冲锋,回头一看,袁尚的人马居然在后面磨磨蹭蹭,气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你小子故意的吧!”没等他骂完,曹军已经杀到眼前,袁家军队瞬间溃散。
袁谭、袁尚哪还顾得上吵架,俩人手忙脚乱地带着残兵往邺城跑,跑的时候还不忘互相埋怨:“都怪你跑得慢!”“要不是你战斗力差,能输这么惨?”曹操在后面看得哈哈大笑:“这俩活宝,简直是给我送人头来了!”他下令全军追击,一路追到邺城城下。
邺城是袁绍经营多年的老巢,城墙又高又厚,粮草充足。曹操的大军追到城下,将士们摩拳擦掌,都想一鼓作气攻下来。可曹操围着城墙转了一圈,犯了难:硬攻伤亡太大,不值当。这时候正好是四月,邺城周围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一片望不到头。曹操灵机一动:“攻不了城,咱们先收麦子!”
于是曹军摇身一变,成了“收割大队”,士兵们放下刀枪,拿起镰刀,在邺城周围热火朝天地割麦子。城楼上的袁谭、袁尚看得鼻子都气歪了:“曹操这老贼太欺负人了!居然在咱们家门口抢粮食!”想开门出去打,又怕打不过;不出去吧,眼看着辛苦种的麦子被人收走,心疼得直跺脚,只能在城楼上骂骂咧咧。
收完麦子,曹军将士士气更高了,纷纷请战:“主公,现在粮食够了,赶紧攻城吧!拿下邺城,活捉袁谭、袁尚!”诸将围着曹操,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的说挖地道,有的说架云梯,恨不得立马把邺城拆了。
曹操正犹豫呢,一个慢悠悠的声音插了进来:“主公,别急着攻城。”众人回头一看,是郭嘉。郭嘉这人平时爱喝酒,说话慢条斯理,但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主意。曹操赶紧问:“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晃了晃脑袋,笑着说:“您想想,袁谭、袁尚这俩兄弟本来就不和,这次是被咱们逼得才联手。咱们要是现在猛攻邺城,他们肯定会齐心协力守城,咱们伤亡大不说,还未必能攻下来。不如咱们缓一缓,先撤兵回去。”
诸将一听不乐意了:“好不容易打到这儿,怎么能撤?”郭嘉摆摆手:“听我说完。咱们一撤,这俩兄弟没了外敌,肯定又会窝里斗。到时候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咱们再回来收拾残局,不就轻松多了?现在硬拼,是帮他们团结起来啊!”
他又对曹操说:“您看,咱们已经收了他们的麦子,邺城的粮草肯定紧张。咱们留一部分兵力在黎阳,监视他们的动静。等他们内讧的时候,咱们以逸待劳,保管能一举拿下冀州。这叫‘坐山观虎斗’,比现在强攻划算多了。”
曹操听完,一拍大腿:“奉孝说得太对了!我差点犯了急功近利的错!”他当即决定:不攻邺城,班师回许都。将士们虽然有点失望,但都佩服郭嘉的智谋,觉得这招“以退为进”确实高明。
袁谭、袁尚在城楼上看到曹军开始拔营,都懵了:“曹操这是唱的哪出?怎么说走就走了?”袁谭嘀咕:“会不会是耍什么花招?”袁尚撇撇嘴:“肯定是打不过咱们,灰溜溜地跑了!”俩人谁也没意识到,这正是曹操和郭嘉的计策。
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回了许都,临走前特意留下大将贾信,带着一部分兵力驻守黎阳。他对贾信说:“你在这儿盯着袁家兄弟,他们一内讧就立马报信。记住,千万别主动惹事,就当是看戏,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咱们再登场。”贾信笑着领命:“主公放心,保证盯紧了!”
曹军撤走后,邺城果然如郭嘉所料,又乱了起来。袁谭觉得自己在黎阳打仗出力多,想让袁尚把更多地盘分给他,袁尚死活不乐意:“守城我也没闲着,凭什么分你?”俩人从吵嘴到动手,最后袁谭干脆带着兵马离开邺城,在南皮自立门户,兄弟俩彻底闹翻,天天打来打去,把冀州搅得鸡犬不宁。
驻守黎阳的贾信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给曹操写报告:“主公,袁家兄弟又开打了,袁谭被揍得退守南皮了!”“主公,袁尚派兵追杀袁谭,冀州百姓都快跑光了!”曹操看着报告,笑得合不拢嘴:“奉孝这招太妙了!这俩傻小子,果然上套了!”
而那些当初主张强攻的诸将,这时候也服了:“还是郭祭酒有远见,要是当初真攻城,咱们现在还不知道耗到什么时候呢!”大家都觉得,这趟黎阳之行虽然没直接拿下邺城,但收了麦子,还埋下了让袁家兄弟内斗的种子,简直是“低成本高回报”的典范。
五月底,曹操带着大军顺利回到许都,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他一边让士兵休整,一边派人密切关注冀州的动静,就等着袁家兄弟斗得差不多了,好上演“渔翁得利”的戏码。而留在黎阳的贾信,则像个战场小机灵“观察员”,每天记录着袁家兄弟的“内斗连续剧”,为曹操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情报。
司马光说
臣光曰: 曹操攻黎阳,袁谭、袁尚败走邺城,此非曹氏之强,实乃袁氏兄弟不睦之过也。当曹军收麦城下,诸将请攻之时,郭嘉建言缓师,可谓知兵之深者。盖乱离之世,敌之不和,即我之利也。急之则合,缓之则离,此用兵之妙道也。曹操能纳郭嘉之策,舍近功而求远利,其雄才大略,见于此矣。袁氏兄弟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外患未除而内斗不止,终致覆灭,悲夫!
作者说
这场黎阳之战,简直是曹操和郭嘉联手导演的“心理战大片”。曹操先是“上门找茬”,把袁家兄弟揍得鼻青脸肿,然后又玩起“欲擒故纵”,假装撤兵回家,实则等着看兄弟俩“窝里反”。最绝的是郭嘉,把人性看得透透的,知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没了敌人,朋友也能变敌人”。
袁谭、袁尚这对“坑爹兄弟”也真没让人失望,完美配合了曹操的剧本,曹军一撤就立马开掐,把老爹留下的家业当成了“互殴场地”。估计曹操在许都收到消息时,正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点评兄弟俩的“打斗技巧”呢。
这故事告诉我们:团队内部不团结,就等于给对手送助攻;而懂得“以静制动”,有时候比猛打猛冲更有效。曹操和郭嘉的组合,一个敢放手,一个善谋划,难怪能在乱世中一路开挂——毕竟,看清人心,比打赢一场战役更重要。
说起来这袁谭、袁尚也是奇葩,老爹袁绍刚在官渡之战气死没多久,俩兄弟不说联手对抗曹操,反倒先为了争家产搞窝里斗。袁谭是老大,觉得继承权没跑,袁尚仗着老妈撑腰,硬是把家业攥在手里,结果俩人在冀州闹得鸡飞狗跳。曹操一看这机会,简直比捡到金元宝还高兴,立马召集大军:“兄弟们,抄家伙,咱们去黎阳‘劝架’去!”
黎阳这地方是袁绍的老巢之一,地理位置险要,袁谭、袁尚虽然内斗,但见曹操真打过来了,也知道先一致对外,硬着头皮在黎阳城外摆开阵势。可这俩人心里各怀鬼胎,袁谭怕弟弟趁机抢功劳,袁尚怕哥哥保存实力,打仗时互相拆台,军队士气低得像霜打的茄子。
曹操多精明?一眼就看出这兄弟俩不对劲,指挥大军猛攻。曹军刚打完官渡之战,正是士气高涨的时候,刀光剑影里,袁谭、袁尚的军队根本扛不住。袁谭在前面冲锋,回头一看,袁尚的人马居然在后面磨磨蹭蹭,气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你小子故意的吧!”没等他骂完,曹军已经杀到眼前,袁家军队瞬间溃散。
袁谭、袁尚哪还顾得上吵架,俩人手忙脚乱地带着残兵往邺城跑,跑的时候还不忘互相埋怨:“都怪你跑得慢!”“要不是你战斗力差,能输这么惨?”曹操在后面看得哈哈大笑:“这俩活宝,简直是给我送人头来了!”他下令全军追击,一路追到邺城城下。
邺城是袁绍经营多年的老巢,城墙又高又厚,粮草充足。曹操的大军追到城下,将士们摩拳擦掌,都想一鼓作气攻下来。可曹操围着城墙转了一圈,犯了难:硬攻伤亡太大,不值当。这时候正好是四月,邺城周围的麦子熟了,金灿灿的一片望不到头。曹操灵机一动:“攻不了城,咱们先收麦子!”
于是曹军摇身一变,成了“收割大队”,士兵们放下刀枪,拿起镰刀,在邺城周围热火朝天地割麦子。城楼上的袁谭、袁尚看得鼻子都气歪了:“曹操这老贼太欺负人了!居然在咱们家门口抢粮食!”想开门出去打,又怕打不过;不出去吧,眼看着辛苦种的麦子被人收走,心疼得直跺脚,只能在城楼上骂骂咧咧。
收完麦子,曹军将士士气更高了,纷纷请战:“主公,现在粮食够了,赶紧攻城吧!拿下邺城,活捉袁谭、袁尚!”诸将围着曹操,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有的说挖地道,有的说架云梯,恨不得立马把邺城拆了。
曹操正犹豫呢,一个慢悠悠的声音插了进来:“主公,别急着攻城。”众人回头一看,是郭嘉。郭嘉这人平时爱喝酒,说话慢条斯理,但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主意。曹操赶紧问:“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晃了晃脑袋,笑着说:“您想想,袁谭、袁尚这俩兄弟本来就不和,这次是被咱们逼得才联手。咱们要是现在猛攻邺城,他们肯定会齐心协力守城,咱们伤亡大不说,还未必能攻下来。不如咱们缓一缓,先撤兵回去。”
诸将一听不乐意了:“好不容易打到这儿,怎么能撤?”郭嘉摆摆手:“听我说完。咱们一撤,这俩兄弟没了外敌,肯定又会窝里斗。到时候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咱们再回来收拾残局,不就轻松多了?现在硬拼,是帮他们团结起来啊!”
他又对曹操说:“您看,咱们已经收了他们的麦子,邺城的粮草肯定紧张。咱们留一部分兵力在黎阳,监视他们的动静。等他们内讧的时候,咱们以逸待劳,保管能一举拿下冀州。这叫‘坐山观虎斗’,比现在强攻划算多了。”
曹操听完,一拍大腿:“奉孝说得太对了!我差点犯了急功近利的错!”他当即决定:不攻邺城,班师回许都。将士们虽然有点失望,但都佩服郭嘉的智谋,觉得这招“以退为进”确实高明。
袁谭、袁尚在城楼上看到曹军开始拔营,都懵了:“曹操这是唱的哪出?怎么说走就走了?”袁谭嘀咕:“会不会是耍什么花招?”袁尚撇撇嘴:“肯定是打不过咱们,灰溜溜地跑了!”俩人谁也没意识到,这正是曹操和郭嘉的计策。
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回了许都,临走前特意留下大将贾信,带着一部分兵力驻守黎阳。他对贾信说:“你在这儿盯着袁家兄弟,他们一内讧就立马报信。记住,千万别主动惹事,就当是看戏,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咱们再登场。”贾信笑着领命:“主公放心,保证盯紧了!”
曹军撤走后,邺城果然如郭嘉所料,又乱了起来。袁谭觉得自己在黎阳打仗出力多,想让袁尚把更多地盘分给他,袁尚死活不乐意:“守城我也没闲着,凭什么分你?”俩人从吵嘴到动手,最后袁谭干脆带着兵马离开邺城,在南皮自立门户,兄弟俩彻底闹翻,天天打来打去,把冀州搅得鸡犬不宁。
驻守黎阳的贾信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给曹操写报告:“主公,袁家兄弟又开打了,袁谭被揍得退守南皮了!”“主公,袁尚派兵追杀袁谭,冀州百姓都快跑光了!”曹操看着报告,笑得合不拢嘴:“奉孝这招太妙了!这俩傻小子,果然上套了!”
而那些当初主张强攻的诸将,这时候也服了:“还是郭祭酒有远见,要是当初真攻城,咱们现在还不知道耗到什么时候呢!”大家都觉得,这趟黎阳之行虽然没直接拿下邺城,但收了麦子,还埋下了让袁家兄弟内斗的种子,简直是“低成本高回报”的典范。
五月底,曹操带着大军顺利回到许都,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他一边让士兵休整,一边派人密切关注冀州的动静,就等着袁家兄弟斗得差不多了,好上演“渔翁得利”的戏码。而留在黎阳的贾信,则像个战场小机灵“观察员”,每天记录着袁家兄弟的“内斗连续剧”,为曹操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情报。
司马光说
臣光曰: 曹操攻黎阳,袁谭、袁尚败走邺城,此非曹氏之强,实乃袁氏兄弟不睦之过也。当曹军收麦城下,诸将请攻之时,郭嘉建言缓师,可谓知兵之深者。盖乱离之世,敌之不和,即我之利也。急之则合,缓之则离,此用兵之妙道也。曹操能纳郭嘉之策,舍近功而求远利,其雄才大略,见于此矣。袁氏兄弟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外患未除而内斗不止,终致覆灭,悲夫!
作者说
这场黎阳之战,简直是曹操和郭嘉联手导演的“心理战大片”。曹操先是“上门找茬”,把袁家兄弟揍得鼻青脸肿,然后又玩起“欲擒故纵”,假装撤兵回家,实则等着看兄弟俩“窝里反”。最绝的是郭嘉,把人性看得透透的,知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没了敌人,朋友也能变敌人”。
袁谭、袁尚这对“坑爹兄弟”也真没让人失望,完美配合了曹操的剧本,曹军一撤就立马开掐,把老爹留下的家业当成了“互殴场地”。估计曹操在许都收到消息时,正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点评兄弟俩的“打斗技巧”呢。
这故事告诉我们:团队内部不团结,就等于给对手送助攻;而懂得“以静制动”,有时候比猛打猛冲更有效。曹操和郭嘉的组合,一个敢放手,一个善谋划,难怪能在乱世中一路开挂——毕竟,看清人心,比打赢一场战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