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刘景黄河沉民记:一场反派窝里的"三观辩论"-《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永嘉三年的中原大地,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晋朝官员还在朝堂上为该先剿匪还是先备粮吵得面红耳赤,那边左积弩将军朱诞已经揣着公章跑到了汉国大营,对着刘渊的龙椅磕得邦邦响:陛下!洛阳城防空虚,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刘渊摸着下巴上刚蓄起来的胡子,心里跟揣了只算盘似的噼啪响。这位匈奴出身的开国皇帝,打小在洛阳当人质时就看透了晋朝那帮权贵的德性,此刻正愁没借口南下。朱诞这送上门的带路党,简直比冬至夜的羊肉汤还暖心。他当即拍板:就派刘景去!让这小子给朕打响洛阳外围第一枪!

  刘景领命时胸脯拍得震天响,活像只刚打赢架的斗鸡。这位汉国宗室猛将,打仗是把好手,就是脑回路有点清奇——他觉得威慑敌人的最佳方式,是把场面搞得越血腥越吓人越好。

  第一站黎阳打得顺风顺水,晋军将领望风而逃,刘景率军冲进城里时,连像样的抵抗都没遇到。他骑着高头大马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溜达,觉得这胜仗赢得太没存在感,就跟喝了杯没放糖的豆浆似的,总缺点啥。

  等到了延津,晋军将领王堪带着残部负隅顽抗。刘景好不容易找到了点打仗的感觉,指挥大军一阵猛攻,很快就击溃了敌军。看着战场上哭爹喊娘的俘虏,他突然一拍大腿:有了!

  把这些男女老少都给我捆了!刘景马鞭一指黄河,扔进去给河神当祭品!

  亲兵们都看傻了眼。有个新来的小兵忍不住嘟囔:将军,咱打胜仗是要夺天下,不是来搞祭祀的......

  懂个屁!刘景眼睛一瞪,让司马家看看,跟咱汉国作对,就是这个下场!

  于是乎,三万多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像扔柴火似的丢进了黄河。浑浊的河水卷着哭喊声翻涌,那场景,连见惯了厮杀的老兵都看得心里发毛。刘景却站在岸边捋着胡子,觉得这才叫,回去准能得陛下重赏。

  消息传到平阳(汉国都城)时,刘渊正在宫里跟大臣们研究洛阳地图。听到沉三万百姓于黄河几个字,他手里的玉如意一声掉在地上,摔出个豁口。

  刘景这个蠢货!刘渊气得差点掀了桌子,光着脚就从龙椅上跳下来,在大殿里转圈跟个陀螺似的,朕要的是天下!是民心!不是让他去当河神的屠夫!

  旁边的太监吓得赶紧递上鞋:陛下息怒,龙体要紧......

  息怒?我能息怒吗?刘渊一脚把鞋踢开,当年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兵,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这小子是想让朕步他后尘?

  他当即传旨把刘景召回,不等对方行完礼就破口大骂:你是不是脑子里灌了黄河水?朕要除的是司马家那群祸国殃民的东西,百姓招你惹你了?

  刘景还想辩解:陛下,臣是想震慑敌军......

  震慑个屁!刘渊抓起案几上的奏折就砸过去,你这是在帮司马家逼百姓跟咱死磕!人家本来还在犹豫投奔谁,你倒好,直接把人逼到对立面去了!

  最后,刘景被连降三级,从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贬成了守城的校尉。据说他离宫时,耷拉着脑袋跟只斗败的公鸡似的,路过御花园时还被门槛绊了一跤。

  司马光说:

  夫争天下者,争民心也。刘渊虽起于夷狄,犹知百姓无罪;刘景逞一时之暴,失却根本。盖王者之师,应以仁服人,而非以暴吓人。观后世成败,凡屠戮百姓者,终难长久。此段史事,足为后世用兵者戒。

  作者说:

  这场闹剧里藏着个挺有意思的悖论——连反派都知道民心重要,可总有人觉得暴力最有效。刘景的脑回路,像极了职场上那些为了KPI不择手段的人:为了震慑竞争对手,不惜得罪潜在客户;为了彰显权威,把团队成员逼得怨声载道。他们忘了,所有想长久的事业,本质都是争取朋友,减少敌人。刘渊的清醒在于他明白:打天下不是打游戏,砍人越多分越高,真正的高分秘籍,是让更多人觉得跟着你有好日子过。

  本章金句:

  能让人怕你不算本事,能让人信你才是真功夫。

  如果你是文中的角色刘景,打胜仗后会用什么方式彰显威力?要是你是刘渊,除了贬职,还会用什么办法敲打这个鲁莽的宗室?欢迎你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