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的后废帝刘昱,要是活在现在,绝对能荣登“古代最离谱皇帝排行榜”榜首——这位小皇帝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就爱搞“街头恶作剧”,今天带着手下满街追砍百姓,明天闯进大臣家里翻箱倒柜,整个建康城(今南京)被他搅得鸡飞狗跳,官员们每天上班都得先摸一摸脖子,生怕哪天就成了皇上的“玩具”。而领军将军萧道成,就差点因为自己的肚子,成了刘昱的“活靶子”。
那是个夏天的午后,萧道成刚处理完军务,天气太热,就脱了上衣躺在府里歇凉,肚子因为常年养尊处优,圆滚滚的像个刚出锅的馒头。没承想刘昱带着一群侍卫,跟逛菜市场似的闯进了领军府,一进门就看见萧道成光着膀子,肚子挺得老高,当场眼睛就亮了:“嘿!这肚子看着比靶纸还圆,正好给朕当靶子练箭!”
说着,刘昱就叫人拿来弓箭,蹲在萧道成身边,在他肚脐上用墨笔圈了个圈,还特意叮嘱:“都不许动!谁动朕就先射谁!”萧道成吓得大气不敢出,心里把刘昱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表面上还得赔着笑脸:“陛下,臣这肚子肉多,怕挡了您的箭法……”话还没说完,刘昱已经拉开了弓。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旁边一个侍卫赶紧上前劝阻:“陛下,萧将军可是国家重臣,要是把他射死了,以后谁帮您镇守京城啊?再说了,用真箭射多没意思,不如换个圆骨箭头,既能练准头,又伤不了人,多好!”刘昱一听,觉得有道理,拍了拍侍卫的肩膀:“还是你懂朕!”赶紧让人换了箭头,“嗖”的一声射出去,正好命中萧道成的肚脐。刘昱高兴得拍手大笑:“朕的箭法越来越准了!”笑完了,才带着人扬长而去,留下萧道成捂着肚子,后背全是冷汗——这哪是皇帝,分明是个没长大的疯子!
经此一“射”,萧道成彻底坐不住了:今天用圆骨箭头,明天说不定就换真箭了,再这么下去,自己的小命早晚得交代在刘昱手里。于是他偷偷找了两个心腹大臣——尚书令袁粲和卫将军褚渊,想跟他们商量“废立”的事,也就是把刘昱赶下台,再立个新皇帝。
没想到袁粲是个“老古板”,听了萧道成的计划,连连摇头:“道成啊,这事可不能瞎闹!皇上虽然年纪小,脾气差,但小孩子犯错,改了就好。再说了,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那都是上古时候的事了,现在是末世,咱们要是干了这种事,就算成功了,天下人也会骂咱们是乱臣贼子,到时候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不值当!”
萧道成又看向褚渊,想听听他的想法。可褚渊低着头,半天不说话,手里把玩着茶杯,好像在研究杯子上的花纹。萧道成心里明白,褚渊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既不想得罪自己,也不想担废帝的风险,干脆就用沉默当挡箭牌。
碰了一鼻子灰,萧道成心里有点郁闷,回到府里就唉声叹气。这时候,领军功曹纪僧真找上门来。纪僧真这人,脑子活络,看问题比袁粲、褚渊清楚多了,一进门就说:“将军,您还在为袁大人、褚大人的话发愁呢?”萧道成点点头:“是啊,他们都不同意,你说我该怎么办?”
纪僧真往椅子上一坐,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将军,您想错了!现在这天下,谁不知道皇上是个疯子?百姓盼着换个好皇帝,官员盼着能保住小命,大家的希望都在您身上,袁大人和褚大人不过是怕担责任罢了。您想想,要是再等下去,说不定哪天皇上又想起您的肚子,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您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这番话正好说到了萧道成的心坎里,他一拍大腿:“你说得对!与其等着被疯子杀死,不如主动出击!”从那以后,萧道成就开始暗中布局:一边拉拢朝中对刘昱不满的官员,一边让自己的心腹掌握京城的兵权,还派人盯着刘昱的一举一动,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要说刘昱也真是“作死”高手,没过多久,他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有一天晚上,刘昱带着几个侍卫去一个叫孙超的大臣家里喝酒,喝到一半,他突然盯着孙超的胡子,说:“你这胡子这么密,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没等孙超解释,就拔出刀来,把孙超的胡子连同脸皮一起割了下来,孙超当场疼死。旁边的人吓得瑟瑟发抖,刘昱却跟没事人一样,还哼着小曲儿继续喝酒。
这件事之后,大家更怕刘昱了,也更坚定了跟着萧道成废帝的决心。萧道成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派自己的亲信王敬则,带着一队精兵,趁着夜色潜入皇宫。当时刘昱正在寝宫睡觉,睡得正香,还在梦里喊着“抓老鼠”。王敬则的手下冲进去,没等刘昱反应过来,就把他杀了——这个折腾了大半个朝廷的“疯子皇帝”,终于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刘昱一死,萧道成立刻进宫拜见太后,哭哭啼啼地说:“陛下不幸驾崩,臣有罪啊!”太后早就受够了刘昱的气,心里高兴还来不及,赶紧配合着萧道成演戏:“陛下无道,死有余辜,道成啊,你赶紧找个合适的皇室子弟,立为新帝,以安天下!”
萧道成早就选好了人选——安成王刘准,当时才十岁,年纪小,好控制。于是他借着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拥立刘准为新皇帝,也就是宋顺帝。萧道成则因为“定策有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手里的权力更大了,朝廷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办。
到这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萧道成废刘昱、立刘准,根本不是为了“匡扶宋室”,而是为自己日后篡宋建齐铺路。不过没人敢说破——毕竟比起刘昱,萧道成至少像个正常人,大家宁愿跟着他,也不想再被疯子皇帝折腾了。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记载这段时,司马光评价道:“刘昱之恶,过于桀纣,萧道成废之,非逆也;然其心在乎篡宋,故借废立之名,行篡夺之实耳。袁粲持正,褚渊保身,纪僧真则为道成之谋主,三人之择,高下立判。”意思是刘昱比夏桀、商纣还坏,萧道成废了他,不算叛逆;但萧道成的真实目的是篡夺宋朝江山,所以才用废立当幌子。袁粲坚守原则,褚渊明哲保身,纪僧真则是萧道成的帮凶,三个人的选择,谁对谁错,一眼就能看出来。
作者说
这场“肚靶惊魂记”,表面上是萧道成“忍辱求存”,实际上藏着古代权力游戏的“生存法则”:袁粲的“守旧”,看似忠义,其实是不懂变通——面对刘昱这样的疯子皇帝,光靠“劝改”根本没用,最后只会连累自己;褚渊的“沉默”,看似圆滑,其实是缺乏担当,既想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又不想承担风险,这种人在关键时刻,往往会成为“墙头草”;而萧道成的“隐忍”,则是最聪明的选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该出手,把“忍辱”当成“谋局”的筹码,最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放到现在,这个故事也能给我们提个醒:生活中难免遇到“刘昱式”的麻烦——可能是蛮不讲理的上司,可能是胡搅蛮缠的客户,这时候光靠“忍”或者“硬刚”都不行。不如学学萧道成:先稳住局面,暗中积累实力,找到对方的弱点,再找准时机出手,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当然,我们不用像萧道成那样篡权夺位,但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可是相当好用的。
本章金句:“忍一时不是认怂,是为了攒够力气,给麻烦来个漂亮的‘反杀’。”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是像袁粲一样坚守“古训”,等着皇帝“改过自新”;还是像褚渊一样“沉默保身”,不掺和是非;又或者像萧道成一样“忍辱谋局”,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
那是个夏天的午后,萧道成刚处理完军务,天气太热,就脱了上衣躺在府里歇凉,肚子因为常年养尊处优,圆滚滚的像个刚出锅的馒头。没承想刘昱带着一群侍卫,跟逛菜市场似的闯进了领军府,一进门就看见萧道成光着膀子,肚子挺得老高,当场眼睛就亮了:“嘿!这肚子看着比靶纸还圆,正好给朕当靶子练箭!”
说着,刘昱就叫人拿来弓箭,蹲在萧道成身边,在他肚脐上用墨笔圈了个圈,还特意叮嘱:“都不许动!谁动朕就先射谁!”萧道成吓得大气不敢出,心里把刘昱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表面上还得赔着笑脸:“陛下,臣这肚子肉多,怕挡了您的箭法……”话还没说完,刘昱已经拉开了弓。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旁边一个侍卫赶紧上前劝阻:“陛下,萧将军可是国家重臣,要是把他射死了,以后谁帮您镇守京城啊?再说了,用真箭射多没意思,不如换个圆骨箭头,既能练准头,又伤不了人,多好!”刘昱一听,觉得有道理,拍了拍侍卫的肩膀:“还是你懂朕!”赶紧让人换了箭头,“嗖”的一声射出去,正好命中萧道成的肚脐。刘昱高兴得拍手大笑:“朕的箭法越来越准了!”笑完了,才带着人扬长而去,留下萧道成捂着肚子,后背全是冷汗——这哪是皇帝,分明是个没长大的疯子!
经此一“射”,萧道成彻底坐不住了:今天用圆骨箭头,明天说不定就换真箭了,再这么下去,自己的小命早晚得交代在刘昱手里。于是他偷偷找了两个心腹大臣——尚书令袁粲和卫将军褚渊,想跟他们商量“废立”的事,也就是把刘昱赶下台,再立个新皇帝。
没想到袁粲是个“老古板”,听了萧道成的计划,连连摇头:“道成啊,这事可不能瞎闹!皇上虽然年纪小,脾气差,但小孩子犯错,改了就好。再说了,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王,那都是上古时候的事了,现在是末世,咱们要是干了这种事,就算成功了,天下人也会骂咱们是乱臣贼子,到时候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不值当!”
萧道成又看向褚渊,想听听他的想法。可褚渊低着头,半天不说话,手里把玩着茶杯,好像在研究杯子上的花纹。萧道成心里明白,褚渊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既不想得罪自己,也不想担废帝的风险,干脆就用沉默当挡箭牌。
碰了一鼻子灰,萧道成心里有点郁闷,回到府里就唉声叹气。这时候,领军功曹纪僧真找上门来。纪僧真这人,脑子活络,看问题比袁粲、褚渊清楚多了,一进门就说:“将军,您还在为袁大人、褚大人的话发愁呢?”萧道成点点头:“是啊,他们都不同意,你说我该怎么办?”
纪僧真往椅子上一坐,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将军,您想错了!现在这天下,谁不知道皇上是个疯子?百姓盼着换个好皇帝,官员盼着能保住小命,大家的希望都在您身上,袁大人和褚大人不过是怕担责任罢了。您想想,要是再等下去,说不定哪天皇上又想起您的肚子,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您可不能坐以待毙啊!”
这番话正好说到了萧道成的心坎里,他一拍大腿:“你说得对!与其等着被疯子杀死,不如主动出击!”从那以后,萧道成就开始暗中布局:一边拉拢朝中对刘昱不满的官员,一边让自己的心腹掌握京城的兵权,还派人盯着刘昱的一举一动,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要说刘昱也真是“作死”高手,没过多久,他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有一天晚上,刘昱带着几个侍卫去一个叫孙超的大臣家里喝酒,喝到一半,他突然盯着孙超的胡子,说:“你这胡子这么密,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东西?”没等孙超解释,就拔出刀来,把孙超的胡子连同脸皮一起割了下来,孙超当场疼死。旁边的人吓得瑟瑟发抖,刘昱却跟没事人一样,还哼着小曲儿继续喝酒。
这件事之后,大家更怕刘昱了,也更坚定了跟着萧道成废帝的决心。萧道成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派自己的亲信王敬则,带着一队精兵,趁着夜色潜入皇宫。当时刘昱正在寝宫睡觉,睡得正香,还在梦里喊着“抓老鼠”。王敬则的手下冲进去,没等刘昱反应过来,就把他杀了——这个折腾了大半个朝廷的“疯子皇帝”,终于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刘昱一死,萧道成立刻进宫拜见太后,哭哭啼啼地说:“陛下不幸驾崩,臣有罪啊!”太后早就受够了刘昱的气,心里高兴还来不及,赶紧配合着萧道成演戏:“陛下无道,死有余辜,道成啊,你赶紧找个合适的皇室子弟,立为新帝,以安天下!”
萧道成早就选好了人选——安成王刘准,当时才十岁,年纪小,好控制。于是他借着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拥立刘准为新皇帝,也就是宋顺帝。萧道成则因为“定策有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手里的权力更大了,朝廷里的大小事务,几乎都要经过他的同意才能办。
到这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萧道成废刘昱、立刘准,根本不是为了“匡扶宋室”,而是为自己日后篡宋建齐铺路。不过没人敢说破——毕竟比起刘昱,萧道成至少像个正常人,大家宁愿跟着他,也不想再被疯子皇帝折腾了。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里记载这段时,司马光评价道:“刘昱之恶,过于桀纣,萧道成废之,非逆也;然其心在乎篡宋,故借废立之名,行篡夺之实耳。袁粲持正,褚渊保身,纪僧真则为道成之谋主,三人之择,高下立判。”意思是刘昱比夏桀、商纣还坏,萧道成废了他,不算叛逆;但萧道成的真实目的是篡夺宋朝江山,所以才用废立当幌子。袁粲坚守原则,褚渊明哲保身,纪僧真则是萧道成的帮凶,三个人的选择,谁对谁错,一眼就能看出来。
作者说
这场“肚靶惊魂记”,表面上是萧道成“忍辱求存”,实际上藏着古代权力游戏的“生存法则”:袁粲的“守旧”,看似忠义,其实是不懂变通——面对刘昱这样的疯子皇帝,光靠“劝改”根本没用,最后只会连累自己;褚渊的“沉默”,看似圆滑,其实是缺乏担当,既想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又不想承担风险,这种人在关键时刻,往往会成为“墙头草”;而萧道成的“隐忍”,则是最聪明的选择——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该出手,把“忍辱”当成“谋局”的筹码,最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放到现在,这个故事也能给我们提个醒:生活中难免遇到“刘昱式”的麻烦——可能是蛮不讲理的上司,可能是胡搅蛮缠的客户,这时候光靠“忍”或者“硬刚”都不行。不如学学萧道成:先稳住局面,暗中积累实力,找到对方的弱点,再找准时机出手,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当然,我们不用像萧道成那样篡权夺位,但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可是相当好用的。
本章金句:“忍一时不是认怂,是为了攒够力气,给麻烦来个漂亮的‘反杀’。”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是像袁粲一样坚守“古训”,等着皇帝“改过自新”;还是像褚渊一样“沉默保身”,不掺和是非;又或者像萧道成一样“忍辱谋局”,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