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的军政舞台,活像个群魔乱舞的戏台子,各路将领拿着兵权当戏服,今天你联我、明天我坑你,热闹得能把屋顶掀了。贺拔岳算是其中排得上号的角儿,手里握着不少兵马,眼瞅着灵州刺史曹泥一头扎进高欢怀里当小弟,气得他拍着帅案直骂“胳膊肘往外拐”,当下就决定带兵去收拾这叛徒。
可他身边有个叫宇文泰的谋士,脑子比账本还清楚,拉着贺拔岳的袖子劝:“将军您别急着找曹泥算账啊!那侯莫陈悦才是藏在灶台下的柴火,看着老实,实则又贪又不讲信用,指不定啥时候就烧起来。您得先把他搞定,再去收拾曹泥也不迟!”贺拔岳这会儿满脑子都是“收拾叛徒”,哪儿听得进劝?他摆摆手:“侯莫陈悦跟我素来交好,哪儿能有二心?曹泥才是眼下的大麻烦,先搞定他再说!”
没过几天,贺拔岳就派人给侯莫陈悦送信,约他在高平见面,一起商量讨伐曹泥的事儿。侯莫陈悦接了信,心里正犯嘀咕呢,高欢派来的使者翟嵩就跟揣着糖的狐狸似的,找上门来了。翟嵩凑到侯莫陈悦耳边,声音压得低低的:“将军啊,贺拔岳这人野心不小,要是让他把曹泥收拾了,下一步指不定就轮到您了!高公说了,只要您能除掉贺拔岳,往后好处少不了您的!”
侯莫陈悦本就对贺拔岳的兵权有点眼馋,再被翟嵩这么一撺掇,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他眯着眼琢磨了半天,一拍大腿:“行!就这么办!”可表面上,他还装得跟没事人似的,乐呵呵地回信给贺拔岳,说自己准时光临高平,还特意备了好酒好菜。
等贺拔岳到了高平,侯莫陈悦那叫一个热情,天天拉着他喝酒聊天,从天气聊到兵法,从粮草聊到兵器,那亲近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拜把子兄弟。贺拔岳的长史雷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雷绍是个老谋深算的主儿,早就觉得侯莫陈悦笑得有点假,私下里拉着贺拔岳劝:“将军,侯莫陈悦这几天也太热情了,您可得多留个心眼啊!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别被他给骗了!”
贺拔岳这会儿正沉浸在“盟友同心”的美梦里,听雷绍这么说,还不乐意了:“老雷你想多了!侯莫陈悦跟我多少年的交情了,他能害我?你啊,就是太谨慎,放宽心,喝酒去!”说着,还把雷绍拉到酒桌旁,硬是灌了他好几杯,把雷绍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堵了回去。
过了几天,侯莫陈悦说要跟贺拔岳商量具体的进兵计划,约他到自己的军营里详谈。贺拔岳没多想,带着几个随从就去了。进了营帐,侯莫陈悦先是客气地让座,又让人端上茶水,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军事。聊到一半,侯莫陈悦突然皱起眉头,手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说:“哎呀,实在对不住,我这老毛病又犯了,得去趟后帐上个厕所,您稍等片刻!”
贺拔岳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从帐后猛地冲了出来,手里举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朝着贺拔岳就砍了过去。贺拔岳吓得魂都飞了,刚想喊人,可刀子已经到了跟前,只听“噗嗤”一声,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就这么倒在了血泊里。
帐外贺拔岳的随从听见动静,探头一看,吓得拔腿就跑,眨眼的功夫就跑没影了。侯莫陈悦处理完贺拔岳,站在营帐里,看着地上的尸体,突然就慌了神。他本来只想着除掉贺拔岳,可没想着接下来该咋办——贺拔岳手下还有一大堆士兵呢,这要是不赶紧安抚收编,那些人闹起来可就麻烦了。
可侯莫陈悦脑子一乱,竟忘了这茬,只想着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草草收拾了一下,就带着自己的人往陇地跑,最后屯兵在了水洛城。这边贺拔岳的部将赵贵得知主帅被杀,心里又悲又怒,可眼下最重要的是给贺拔岳收尸。他硬着头皮去见侯莫陈悦,恳求他允许自己取回贺拔岳的尸体安葬。侯莫陈悦这会儿心里正虚着呢,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贺拔岳死了的消息传到他的军营里,不少士兵居然偷偷乐了——倒不是恨贺拔岳,而是觉得没了主帅,往后说不定就不用打仗了,能回家种地了。可行台郎中薛憕却皱着眉头,跟身边人说:“你们别高兴得太早!侯莫陈悦这人心眼小、本事还不大,他杀了贺拔岳这么有本事的将领,往后肯定会惹上大麻烦。咱们等着瞧,用不了多久,他就得自食恶果!”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宇文泰就带着人找侯莫陈悦报仇,没费多大劲就把他给收拾了。而那些当初偷偷乐的士兵,也跟着宇文泰继续在战场上奔波,压根没捞着回家种地的机会。
司马光说
贺拔岳之死,非死于侯莫陈悦之刀,实死于自身之刚愎自用也。宇文泰之谏,乃审时度势之良言;雷绍之劝,是防患未然之苦心。然贺拔岳执迷不悟,视忠言为赘语,视隐患为无物,终落得身首异处之局。反观侯莫陈悦,贪小利而忘大义,逞一时之勇而无长远之谋,杀贺拔岳后不知收编其众,反仓皇而逃,其败亡亦属必然。此二人之事,足为后世掌权者戒:听谏则明,拒谏则暗;谋远则安,谋近则危。
作者说
贺拔岳的故事像一面滑稽的镜子,照出了“不听劝”的致命代价。他并非愚笨,只是被“盟友情深”的表象和“讨伐叛徒”的急切冲昏了头,把身边最清醒的提醒当成了耳边风。而侯莫陈悦更像个偷糖的小孩,只看到了眼前的好处,却没算到偷糖后要付出的代价——他以为杀了贺拔岳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贺拔岳的兵权背后,是一群需要被安抚的士兵,是一个需要被维系的势力格局。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偷偷乐的士兵,他们以为主帅死了就能解脱,却没意识到在乱世里,个人的命运早已和军队、和时代绑在了一起,想“躺平”根本不可能。这就像现实里,有些人遇到问题就想着“躲过去就好了”,却没发现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还是得自己扛。说到底,无论是贺拔岳的“不听劝”,还是侯莫陈悦的“没远见”,抑或是士兵的“想当然”,都是因为少了一份对局势的清醒认知,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盲目自信。
本章金句
把忠言当耳边风的人,早晚会被风里藏的刀子划伤。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贺拔岳,会听宇文泰和雷绍的劝吗?要是你是侯莫陈悦,杀了贺拔岳后会先收编军队还是赶紧逃跑?欢迎留言点评!
可他身边有个叫宇文泰的谋士,脑子比账本还清楚,拉着贺拔岳的袖子劝:“将军您别急着找曹泥算账啊!那侯莫陈悦才是藏在灶台下的柴火,看着老实,实则又贪又不讲信用,指不定啥时候就烧起来。您得先把他搞定,再去收拾曹泥也不迟!”贺拔岳这会儿满脑子都是“收拾叛徒”,哪儿听得进劝?他摆摆手:“侯莫陈悦跟我素来交好,哪儿能有二心?曹泥才是眼下的大麻烦,先搞定他再说!”
没过几天,贺拔岳就派人给侯莫陈悦送信,约他在高平见面,一起商量讨伐曹泥的事儿。侯莫陈悦接了信,心里正犯嘀咕呢,高欢派来的使者翟嵩就跟揣着糖的狐狸似的,找上门来了。翟嵩凑到侯莫陈悦耳边,声音压得低低的:“将军啊,贺拔岳这人野心不小,要是让他把曹泥收拾了,下一步指不定就轮到您了!高公说了,只要您能除掉贺拔岳,往后好处少不了您的!”
侯莫陈悦本就对贺拔岳的兵权有点眼馋,再被翟嵩这么一撺掇,心里的小算盘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他眯着眼琢磨了半天,一拍大腿:“行!就这么办!”可表面上,他还装得跟没事人似的,乐呵呵地回信给贺拔岳,说自己准时光临高平,还特意备了好酒好菜。
等贺拔岳到了高平,侯莫陈悦那叫一个热情,天天拉着他喝酒聊天,从天气聊到兵法,从粮草聊到兵器,那亲近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拜把子兄弟。贺拔岳的长史雷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雷绍是个老谋深算的主儿,早就觉得侯莫陈悦笑得有点假,私下里拉着贺拔岳劝:“将军,侯莫陈悦这几天也太热情了,您可得多留个心眼啊!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别被他给骗了!”
贺拔岳这会儿正沉浸在“盟友同心”的美梦里,听雷绍这么说,还不乐意了:“老雷你想多了!侯莫陈悦跟我多少年的交情了,他能害我?你啊,就是太谨慎,放宽心,喝酒去!”说着,还把雷绍拉到酒桌旁,硬是灌了他好几杯,把雷绍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堵了回去。
过了几天,侯莫陈悦说要跟贺拔岳商量具体的进兵计划,约他到自己的军营里详谈。贺拔岳没多想,带着几个随从就去了。进了营帐,侯莫陈悦先是客气地让座,又让人端上茶水,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军事。聊到一半,侯莫陈悦突然皱起眉头,手捂着肚子,一脸痛苦地说:“哎呀,实在对不住,我这老毛病又犯了,得去趟后帐上个厕所,您稍等片刻!”
贺拔岳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从帐后猛地冲了出来,手里举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朝着贺拔岳就砍了过去。贺拔岳吓得魂都飞了,刚想喊人,可刀子已经到了跟前,只听“噗嗤”一声,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就这么倒在了血泊里。
帐外贺拔岳的随从听见动静,探头一看,吓得拔腿就跑,眨眼的功夫就跑没影了。侯莫陈悦处理完贺拔岳,站在营帐里,看着地上的尸体,突然就慌了神。他本来只想着除掉贺拔岳,可没想着接下来该咋办——贺拔岳手下还有一大堆士兵呢,这要是不赶紧安抚收编,那些人闹起来可就麻烦了。
可侯莫陈悦脑子一乱,竟忘了这茬,只想着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草草收拾了一下,就带着自己的人往陇地跑,最后屯兵在了水洛城。这边贺拔岳的部将赵贵得知主帅被杀,心里又悲又怒,可眼下最重要的是给贺拔岳收尸。他硬着头皮去见侯莫陈悦,恳求他允许自己取回贺拔岳的尸体安葬。侯莫陈悦这会儿心里正虚着呢,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贺拔岳死了的消息传到他的军营里,不少士兵居然偷偷乐了——倒不是恨贺拔岳,而是觉得没了主帅,往后说不定就不用打仗了,能回家种地了。可行台郎中薛憕却皱着眉头,跟身边人说:“你们别高兴得太早!侯莫陈悦这人心眼小、本事还不大,他杀了贺拔岳这么有本事的将领,往后肯定会惹上大麻烦。咱们等着瞧,用不了多久,他就得自食恶果!”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宇文泰就带着人找侯莫陈悦报仇,没费多大劲就把他给收拾了。而那些当初偷偷乐的士兵,也跟着宇文泰继续在战场上奔波,压根没捞着回家种地的机会。
司马光说
贺拔岳之死,非死于侯莫陈悦之刀,实死于自身之刚愎自用也。宇文泰之谏,乃审时度势之良言;雷绍之劝,是防患未然之苦心。然贺拔岳执迷不悟,视忠言为赘语,视隐患为无物,终落得身首异处之局。反观侯莫陈悦,贪小利而忘大义,逞一时之勇而无长远之谋,杀贺拔岳后不知收编其众,反仓皇而逃,其败亡亦属必然。此二人之事,足为后世掌权者戒:听谏则明,拒谏则暗;谋远则安,谋近则危。
作者说
贺拔岳的故事像一面滑稽的镜子,照出了“不听劝”的致命代价。他并非愚笨,只是被“盟友情深”的表象和“讨伐叛徒”的急切冲昏了头,把身边最清醒的提醒当成了耳边风。而侯莫陈悦更像个偷糖的小孩,只看到了眼前的好处,却没算到偷糖后要付出的代价——他以为杀了贺拔岳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贺拔岳的兵权背后,是一群需要被安抚的士兵,是一个需要被维系的势力格局。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偷偷乐的士兵,他们以为主帅死了就能解脱,却没意识到在乱世里,个人的命运早已和军队、和时代绑在了一起,想“躺平”根本不可能。这就像现实里,有些人遇到问题就想着“躲过去就好了”,却没发现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还是得自己扛。说到底,无论是贺拔岳的“不听劝”,还是侯莫陈悦的“没远见”,抑或是士兵的“想当然”,都是因为少了一份对局势的清醒认知,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盲目自信。
本章金句
把忠言当耳边风的人,早晚会被风里藏的刀子划伤。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贺拔岳,会听宇文泰和雷绍的劝吗?要是你是侯莫陈悦,杀了贺拔岳后会先收编军队还是赶紧逃跑?欢迎留言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