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谈判结束,休整期-《从长征留守开始的大将之路》

  听到钱礼和这话,张浩不由得笑了。

  钱礼和带着张浩提出的条件,匆匆的离开了武夷山。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绝不是他所能决断的,必须要立刻返回金陵,向花生米等国府高层面陈详情。

  张浩和李润覃对此一点不急。

  实际上,在谈判的这段时间里,根据地周围的摩擦也是少了不少,正好算是强制停火了。

  所以,不急于一时。

  张浩清楚,对于金陵方面而言,一个完整建制的嫡系第11师军官团和超过两千多名受过训练的老兵,价值远超红军所提出的条件。

  尤其这其中还包括黄围这等嫡系将领,若是黄围真被公审判处了,对花生米的威信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果不其然,在半个月后,钱礼和便是去而复返了,同时,他这次的身边还多了两位神色精干、身着中山装的中年人,显然都是国府更高层级的代表。

  双方经过数轮在根据地内的一座镇子上的艰苦谈判,一份不对外公开的协议终于达成了。

  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红军方面,分批释放包括黄围在内的第11师所有连级以上军官共计98人,以及2287名原十一师的老兵。

  2.白军方面,跟随红军释放人员的进度,分批释放关押在闽、赣、浙三省监狱中的红方政治犯及被俘人员共计583人。

  3.白军要在第一批俘虏释放后,向武夷山根据地提供食盐100吨、白糖10吨、煤油10吨、以及其他物资若干。

  4.双方分别在南平、铅山、光泽、金溪四地,暂时开辟四个短暂的民间商贸通道,期限45天,上述地区的驻军,不得主动对根据地发起进攻,并要对往来商队予以放行。

  协议没有留下任何的纸质文本,只有口头上的承诺和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对于张浩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所需要的,只不过是这么一个宝贵的喘息和发展之机罢了。

  至于张浩所提出的三个月的交易通道开放时间,不过是狮子大开口罢了。

  而花生米方面,也知道,部队重新集结,然后为进攻根据地转运物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所以最终才给了这么一个半月的时间。

  同时,花生米也想安排人对根据地的情况进行侦查,自然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此事。

  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了,四十五天之后,基本上都要到六月了。

  某种程度上说,通过谈判拖延的时间,再加上最终获得的时间,已经相当于让红军获得了三个月的休整时间了。

  对此,张浩也表示满意了。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一些消息灵通的白区商人,也是陆续赶到了双方划定的区域,开始进行交易。

  当然了,白军方面自然也是安排人混进商队,企图对红军根据地的情况进行侦查。

  其实,对此张浩根本就不在意,整个武夷山根据地,最重要的,不过是顺风山军部驻地和横江口工业区了。

  这两个区域,想要进入,都是要层层审批的。

  基本上,只要在张浩地图上被判定为带有敌意的,也就是红色的人员,全都在进入这些区域没多长时间就被抓起来了。

  紧接着,由善于经商的地下党组建的‘联合商行’,也是通过这个短暂的窗口期高速运转了起来。

  根据地生产的一些商品,比如香烟、药品、农具、五金工具以及武夷山产出最多的茶叶等物品,正被联合商行大批量的运出根据地,在白区之中非常畅销。

  尤其是香烟和药品,更是已经卖到了沪上等地。

  就比如说香烟,现在的根据地卷烟厂,日产香烟能够达到12.8万支。

  而这个年代的香烟,包装通常分为五支装、十支装和二十支装三种款式。

  其中五支装的香烟,都是专为配给制定制的,售卖的话,则通常是十支装和二十支装为主。

  按照十支装一盒算,便是盒香烟。

  而现如今的根据地,虽然有七十万民众,但烟民的数量百不存一。

  而这个年代的烟民,能够一天抽上十支八支香烟的,都算是比较富裕的了。

  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的香烟,自然是要卖出去的。

  张浩毕竟是见过后世的繁华的,既然都要卖出去,那便专门生产了一批带棉过滤嘴的香烟,然后用更好的材料制作包装盒,一眼看去就是那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些香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开始在沪上风靡了起来,给根据地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同样的情况,还有药品。

  张浩对于青霉素之类的药品,输出的量还是有所管控的。

  但对于奎宁、磺胺之类的药品,那基本上可以说是敞开了供应了。

  没办法,商城价和卖出价,换算一下,简直是上百倍的暴利。

  而其他的一些五金工具和农具,在根据地周围地区,也是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受欢迎,基本上流出去多少,就被当地的百姓买走多少。

  而根据地生产的脱粒机和播种机之类的东西,在闽浙赣周边区域,也是很受欢迎。

  这些东西,被换成粮食、各种物资、牲畜或者直接就是钱财,运回根据地之中。

  当然了,这其中也夹杂着张浩用系统商城购买的物资。

  而这些物资流入根据地后,也是极大的丰富了根据地的市场,稳定了人心。

  当然了,张浩也没有单纯的寄希望于贸易,而是想办法在自给自足。

  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贸易,已经做不长了。

  在所有俘虏全部交接完毕后,根据地将会面临白军更大规模的封锁。

  所以,张浩趁着这个时机,也是安排人,去到沪上等地,去到各大院校和工厂之中,看看能不能招一些人来根据地。

  而张浩也是趁着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机,加速内部的建设。

  在军事、工业、教育等领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未来更加严峻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