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卫。工坊区。
林望站在一座新建的工坊门口。
这是他专门设立的“技术研发中心”。
里面聚集了哈密卫最好的工匠。
林望推门进去。
工匠们正在忙碌。
有的在研究燧发枪。
有的在改进火炮。
还有的在试验新的炼钢技术。
林望走到一名老工匠身边。
“王师傅。”
“燧发枪的改进进展如何?”
王师傅抬起头。
脸上满是汗水。
“都督。”
“按照您的要求。”
“我们把枪管加长了一寸。”
“射程增加了二十步。”
“而且。”
“我们还改进了击发装置。”
“故障率降低了三成。”
林望满意地点头。
“很好。”
“继续努力。”
“我要让咱们的燧发枪。”
“成为天下第一。”
王师傅激动地说道。
“都督放心。”
“我一定尽力。”
林望又走到另一名工匠身边。
“李师傅。”
“火炮的改进怎么样了?”
李师傅指着旁边的一门小炮。
“都督。”
“您看。”
“这是我们新做的。”
“重量减轻了一半。”
“但威力不减。”
“而且。”
“装填速度更快了。”
林望仔细查看。
“不错。”
“这样的火炮。”
“更适合野战。”
“你们做得很好。”
李师傅笑了。
“都督过奖了。”
“这都是按照您的指点做的。”
林望又说道。
“对了。”
“火药的配方。”
“有没有改进?”
李师傅点头。
“都督。”
“我们按照您说的。”
“调整了硫磺和硝石的比例。”
“现在的火药。”
“威力增加了两成。”
“而且烟雾更少。”
林望眼睛一亮。
“好。”
“这样一来。”
“咱们的火器。”
“就更有优势了。”
他转身对所有工匠说道。
“诸位。”
“你们都是哈密卫的宝贝。”
“我林望。”
“绝不会亏待你们。”
“从今天起。”
“凡是在技术研发上。”
“有突破的。”
“奖励白银五十两。”
“有重大突破的。”
“奖励白银一百两。”
工匠们听了。
都激动起来。
“多谢都督。”
“多谢都督。”
林望摆了摆手。
“别谢我。”
“这是你们应得的。”
“你们只管好好干。”
“我保证。”
“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
工匠们齐声道。
“是。”
“我们一定好好干。”
林望满意地点头。
他又走到冶金区。
这里正在试验新的炼钢技术。
一座高炉正在运转。
炉火熊熊燃烧。
工匠们忙着添加铁矿石和木炭。
林望走到负责人身边。
“赵师傅。”
“新的炼钢法。”
“效果如何?”
赵师傅擦了擦汗。
“都督。”
“按照您教的法子。”
“我们在铁矿石里。”
“加入了石灰石。”
“炼出来的钢。”
“杂质少了很多。”
“硬度也增加了。”
林望拿起一块钢锭。
仔细查看。
“不错。”
“这样的钢。”
“可以用来打造更好的兵器。”
赵师傅说道。
“都督。”
“不过这个法子。”
“需要的温度更高。”
“木炭消耗很大。”
林望想了想。
“这样。”
“你们去煤矿。”
“多挖一些煤炭。”
“用煤炭代替木炭。”
“温度会更高。”
“而且成本更低。”
赵师傅眼睛一亮。
“都督。”
“您真是天才。”
“我怎么没想到。”
林望笑了。
“别夸我。”
“赶紧去试。”
赵师傅点头。
“是。”
“我这就去办。”
林望又巡视了一圈。
看着这些工匠忙碌的样子。
心里很满意。
“有了这些技术。”
“哈密卫的实力。”
“会越来越强。”
裕王走过来。
“林都督。”
“您对技术这么重视。”
“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林望点头。
“殿下。”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掌握了技术。”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裕王若有所思。
“都督说得对。”
“不过。”
“朝中那些官员。”
“恐怕不这么想。”
林望冷笑。
“他们不这么想。”
“是他们的事。”
“我只管做我该做的。”
裕王点头。
“都督真是有魄力。”
林望又说道。
“对了。”
“殿下。”
“我打算在哈密学堂。”
“增设工艺课。”
“让孩子们从小。”
“就学习这些技术。”
裕王惊讶地说道。
“都督。”
“让孩子们学这些。”
“会不会太早了?”
林望摆了摆手。
“不早。”
“从小培养。”
“长大了才能成才。”
“而且。”
“我还要从这些孩子里。”
“选拔最聪明的。”
“专门培养成技术人才。”
裕王点头。
“都督真是有远见。”
林望笑了。
“殿下。”
“我不仅要培养技术人才。”
“还要培养管理人才。”
“军事人才。”
“商业人才。”
“只有人才多了。”
“哈密卫才能长久。”
裕王感慨地说道。
“都督。”
“跟着您。”
“我学到了很多。”
林望笑了。
“殿下。”
“您是未来的储君。”
“学的东西。”
“比我多得多。”
裕王摇头。
“都督过谦了。”
“在治国理政方面。”
“我还差得远。”
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
“殿下。”
“您有的是时间。”
“慢慢学。”
裕王点头。
“我会努力的。”
两人正说着。
沈炼匆匆赶来。
“都督。”
“有紧急情报。”
林望脸色一变。
“什么情报?”
沈炼压低声音。
“都督。”
“京城传来消息。”
“徐阶上奏。”
“说流民涌入西域。”
“造成中原人口流失。”
“请皇上下旨。”
“禁止流民前往哈密卫。”
林望脸色阴沉下来。
“徐阶这老狐狸。”
“终于动手了。”
裕王急道。
“林都督。”
“这可怎么办?”
“如果皇上真的下旨。”
“咱们的人口来源。”
“就断了。”
林望冷笑。
“殿下不必担心。”
“徐阶想断我的人口来源。”
“没那么容易。”
裕王不解。
“都督。”
“您有办法?”
林望点头。
“当然有。”
“徐阶能上奏。”
“咱们也能。”
“殿下。”
“您立刻上奏。”
“说哈密卫接纳流民。”
“是为了安抚民心。”
“稳定边疆。”
“这些流民在中原活不下去。”
“到了哈密卫。”
“不仅能吃饱饭。”
“还能为朝廷纳税。”
“为朝廷效力。”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裕王眼睛一亮。
“都督高明。”
“我这就去写。”
林望又说道。
“还有。”
“您在奏疏里。”
“要强调一点。”
“这些流民。”
“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们来哈密卫。”
“是投奔朝廷。”
“投奔陛下。”
“如果朝廷不收。”
“那就是把他们推向死路。”
“到时候。”
“他们造反了。”
“谁来负责?”
裕王倒吸一口凉气。
“都督。”
“您这话。”
“太狠了。”
林望冷笑。
“不狠不行。”
“徐阶想玩阴的。”
“我就陪他玩。”
“看谁玩得过谁。”
裕王点头。
“我明白了。”
“我这就去写奏疏。”
林望又对沈炼说道。
“沈大人。”
“你立刻派人去京城。”
“盯紧徐阶的动向。”
“有什么消息。”
“立刻向我汇报。”
沈炼应道。
“是。”
“我这就去办。”
林望望着远方。
眼中闪烁着寒光。
“徐阶。”
“你以为断了我的人口来源。”
“就能困住我?”
“太天真了。”
“我林望。”
“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他转身对裕王说道。
“殿下。”
“除了上奏。”
“咱们还要做好准备。”
“万一皇上真的下旨。”
“咱们也有应对之策。”
裕王问道。
“都督。”
“什么应对之策?”
林望笑了。
“很简单。”
“皇上下旨禁止流民前往哈密卫。”
“但没说禁止流民前往西域其他地方。”
“咱们可以让瓦剌和吐鲁番。”
“接纳这些流民。”
“然后。”
“再把他们转到哈密卫。”
裕王眼睛一亮。
“都督真是高明。”
“这样一来。”
“咱们就绕过了朝廷的禁令。”
林望点头。
“没错。”
“徐阶想跟我玩。”
“我就陪他好好玩玩。”
“看谁玩得过谁。”
裕王笑了。
“都督。”
“我越来越佩服您了。”
林望笑而不语。
他心里清楚。
这只是开始。
徐阶和严嵩。
肯定还会有后招。
但他不怕。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他林望。
从来不怕任何挑战。
林望站在一座新建的工坊门口。
这是他专门设立的“技术研发中心”。
里面聚集了哈密卫最好的工匠。
林望推门进去。
工匠们正在忙碌。
有的在研究燧发枪。
有的在改进火炮。
还有的在试验新的炼钢技术。
林望走到一名老工匠身边。
“王师傅。”
“燧发枪的改进进展如何?”
王师傅抬起头。
脸上满是汗水。
“都督。”
“按照您的要求。”
“我们把枪管加长了一寸。”
“射程增加了二十步。”
“而且。”
“我们还改进了击发装置。”
“故障率降低了三成。”
林望满意地点头。
“很好。”
“继续努力。”
“我要让咱们的燧发枪。”
“成为天下第一。”
王师傅激动地说道。
“都督放心。”
“我一定尽力。”
林望又走到另一名工匠身边。
“李师傅。”
“火炮的改进怎么样了?”
李师傅指着旁边的一门小炮。
“都督。”
“您看。”
“这是我们新做的。”
“重量减轻了一半。”
“但威力不减。”
“而且。”
“装填速度更快了。”
林望仔细查看。
“不错。”
“这样的火炮。”
“更适合野战。”
“你们做得很好。”
李师傅笑了。
“都督过奖了。”
“这都是按照您的指点做的。”
林望又说道。
“对了。”
“火药的配方。”
“有没有改进?”
李师傅点头。
“都督。”
“我们按照您说的。”
“调整了硫磺和硝石的比例。”
“现在的火药。”
“威力增加了两成。”
“而且烟雾更少。”
林望眼睛一亮。
“好。”
“这样一来。”
“咱们的火器。”
“就更有优势了。”
他转身对所有工匠说道。
“诸位。”
“你们都是哈密卫的宝贝。”
“我林望。”
“绝不会亏待你们。”
“从今天起。”
“凡是在技术研发上。”
“有突破的。”
“奖励白银五十两。”
“有重大突破的。”
“奖励白银一百两。”
工匠们听了。
都激动起来。
“多谢都督。”
“多谢都督。”
林望摆了摆手。
“别谢我。”
“这是你们应得的。”
“你们只管好好干。”
“我保证。”
“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
工匠们齐声道。
“是。”
“我们一定好好干。”
林望满意地点头。
他又走到冶金区。
这里正在试验新的炼钢技术。
一座高炉正在运转。
炉火熊熊燃烧。
工匠们忙着添加铁矿石和木炭。
林望走到负责人身边。
“赵师傅。”
“新的炼钢法。”
“效果如何?”
赵师傅擦了擦汗。
“都督。”
“按照您教的法子。”
“我们在铁矿石里。”
“加入了石灰石。”
“炼出来的钢。”
“杂质少了很多。”
“硬度也增加了。”
林望拿起一块钢锭。
仔细查看。
“不错。”
“这样的钢。”
“可以用来打造更好的兵器。”
赵师傅说道。
“都督。”
“不过这个法子。”
“需要的温度更高。”
“木炭消耗很大。”
林望想了想。
“这样。”
“你们去煤矿。”
“多挖一些煤炭。”
“用煤炭代替木炭。”
“温度会更高。”
“而且成本更低。”
赵师傅眼睛一亮。
“都督。”
“您真是天才。”
“我怎么没想到。”
林望笑了。
“别夸我。”
“赶紧去试。”
赵师傅点头。
“是。”
“我这就去办。”
林望又巡视了一圈。
看着这些工匠忙碌的样子。
心里很满意。
“有了这些技术。”
“哈密卫的实力。”
“会越来越强。”
裕王走过来。
“林都督。”
“您对技术这么重视。”
“是不是有什么打算?”
林望点头。
“殿下。”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掌握了技术。”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裕王若有所思。
“都督说得对。”
“不过。”
“朝中那些官员。”
“恐怕不这么想。”
林望冷笑。
“他们不这么想。”
“是他们的事。”
“我只管做我该做的。”
裕王点头。
“都督真是有魄力。”
林望又说道。
“对了。”
“殿下。”
“我打算在哈密学堂。”
“增设工艺课。”
“让孩子们从小。”
“就学习这些技术。”
裕王惊讶地说道。
“都督。”
“让孩子们学这些。”
“会不会太早了?”
林望摆了摆手。
“不早。”
“从小培养。”
“长大了才能成才。”
“而且。”
“我还要从这些孩子里。”
“选拔最聪明的。”
“专门培养成技术人才。”
裕王点头。
“都督真是有远见。”
林望笑了。
“殿下。”
“我不仅要培养技术人才。”
“还要培养管理人才。”
“军事人才。”
“商业人才。”
“只有人才多了。”
“哈密卫才能长久。”
裕王感慨地说道。
“都督。”
“跟着您。”
“我学到了很多。”
林望笑了。
“殿下。”
“您是未来的储君。”
“学的东西。”
“比我多得多。”
裕王摇头。
“都督过谦了。”
“在治国理政方面。”
“我还差得远。”
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
“殿下。”
“您有的是时间。”
“慢慢学。”
裕王点头。
“我会努力的。”
两人正说着。
沈炼匆匆赶来。
“都督。”
“有紧急情报。”
林望脸色一变。
“什么情报?”
沈炼压低声音。
“都督。”
“京城传来消息。”
“徐阶上奏。”
“说流民涌入西域。”
“造成中原人口流失。”
“请皇上下旨。”
“禁止流民前往哈密卫。”
林望脸色阴沉下来。
“徐阶这老狐狸。”
“终于动手了。”
裕王急道。
“林都督。”
“这可怎么办?”
“如果皇上真的下旨。”
“咱们的人口来源。”
“就断了。”
林望冷笑。
“殿下不必担心。”
“徐阶想断我的人口来源。”
“没那么容易。”
裕王不解。
“都督。”
“您有办法?”
林望点头。
“当然有。”
“徐阶能上奏。”
“咱们也能。”
“殿下。”
“您立刻上奏。”
“说哈密卫接纳流民。”
“是为了安抚民心。”
“稳定边疆。”
“这些流民在中原活不下去。”
“到了哈密卫。”
“不仅能吃饱饭。”
“还能为朝廷纳税。”
“为朝廷效力。”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裕王眼睛一亮。
“都督高明。”
“我这就去写。”
林望又说道。
“还有。”
“您在奏疏里。”
“要强调一点。”
“这些流民。”
“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们来哈密卫。”
“是投奔朝廷。”
“投奔陛下。”
“如果朝廷不收。”
“那就是把他们推向死路。”
“到时候。”
“他们造反了。”
“谁来负责?”
裕王倒吸一口凉气。
“都督。”
“您这话。”
“太狠了。”
林望冷笑。
“不狠不行。”
“徐阶想玩阴的。”
“我就陪他玩。”
“看谁玩得过谁。”
裕王点头。
“我明白了。”
“我这就去写奏疏。”
林望又对沈炼说道。
“沈大人。”
“你立刻派人去京城。”
“盯紧徐阶的动向。”
“有什么消息。”
“立刻向我汇报。”
沈炼应道。
“是。”
“我这就去办。”
林望望着远方。
眼中闪烁着寒光。
“徐阶。”
“你以为断了我的人口来源。”
“就能困住我?”
“太天真了。”
“我林望。”
“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他转身对裕王说道。
“殿下。”
“除了上奏。”
“咱们还要做好准备。”
“万一皇上真的下旨。”
“咱们也有应对之策。”
裕王问道。
“都督。”
“什么应对之策?”
林望笑了。
“很简单。”
“皇上下旨禁止流民前往哈密卫。”
“但没说禁止流民前往西域其他地方。”
“咱们可以让瓦剌和吐鲁番。”
“接纳这些流民。”
“然后。”
“再把他们转到哈密卫。”
裕王眼睛一亮。
“都督真是高明。”
“这样一来。”
“咱们就绕过了朝廷的禁令。”
林望点头。
“没错。”
“徐阶想跟我玩。”
“我就陪他好好玩玩。”
“看谁玩得过谁。”
裕王笑了。
“都督。”
“我越来越佩服您了。”
林望笑而不语。
他心里清楚。
这只是开始。
徐阶和严嵩。
肯定还会有后招。
但他不怕。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他林望。
从来不怕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