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来自草原的和谈-《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

  当陆文昭在故纸堆里和一堆数字斗智斗勇时,哈密卫北方的草原上,另一场关乎生死的博弈,也正悄然进行。

  瓦剌,阿古拉的王帐。

  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的牛油。

  阿古拉坐在主位上,脸色铁青地看着脚下的一堆“残次品”。

  那是一堆歪歪扭扭的铁疙瘩,勉强能看出是在模仿震天雷的形状,但做工粗糙,连合缝都对不齐。

  旁边,是一些同样粗劣的铁丝,上面倒是也绑了些铁刺,可只要稍微用力一掰,就弯了。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阿古拉一脚将一个铁疙瘩踢飞,冲着帐下的几个部落铁匠怒吼,“这就是你们仿制出来的东西?连汉人娘们的绣花针都比它硬!”

  一个年长的铁匠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辩解道:“大汗,不是我们手艺不行啊!是……是我们的铁不行。汉人的那种铁,又黑又硬,我们炼不出来。还有他们那火药,也不是我们用的那种,里面好像加了别的东西,烧起来又快又猛,我们的火药,不行啊……”

  阿古拉颓然坐倒在皮椅上。他何尝不知道这些。

  战后,他派人搜集了所有能找到的震天雷碎片和铁丝网残段,让部落里最好的工匠去研究。

  结论只有一个:无论是那种坚韧的钢铁,还是那种威力巨大的“黑火药”,都不是他们目前的技术能够复制的。

  硬实力上的代差,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骚动。

  一名亲兵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恐和不解:“大汗,不好了!南边……南边来了个人!是……是哈密卫的使者!”

  “什么?”阿古拉猛地站起,“林望派人来了?他想干什么?羞辱我吗?”

  “不……不是汉人。”亲兵结结巴巴地说,“是……是巴图!是之前被俘的巴图百夫长!”

  当那个名叫巴图的瓦剌百夫长,穿着一身干净的汉人棉袍,面色红润,甚至还胖了一圈地走进王帐时,所有瓦剌头领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他们想象中,被俘的勇士应该是遍体鳞伤,受尽折磨的。

  可眼前的巴图,哪里有半点阶下囚的样子?

  巴图对着阿古拉行了一个标准的草原礼节,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奉上:“大汗,这是哈密卫林指挥,给您的信。”

  阿古拉一把夺过信,展开。

  信上的汉字他大多不认得,但幸好林望很“贴心”地让巴图做了翻译。

  信的内容,充满了胜利者的傲慢和商人的精明。

  林望在信中表示,对于阿古拉之前的“鲁莽行为”,他可以既往不咎。

  战争已经过去,但日子还要继续。

  凛冬将至,他知道草原上的勇士们需要盐、茶、铁锅和烈酒来度过漫长的寒夜。

  因此,他,林望,愿意以一个“公道”的价格,重新向瓦剌各部开放贸易。

  当然,条件是:第一,瓦剌必须与哈密卫签订正式的互不侵犯条约,保证边境十年安宁。

  第二,作为交换,瓦剌必须向哈密卫独家出售战马,以及一种被林望特地标明出来的,“黑色的、亮晶晶的石头”(煤)和“红色的、沉甸甸的矿砂”(铁矿石),价格由哈密卫来定。

  信的最后,林望用一种近乎施舍的语气写道:这是你们唯一的机会。

  同意,你们的族人就能吃饱穿暖。拒绝,那就在寒风里等着饿死吧。

  “欺人太甚!”一个年轻的部落首领气得拔出弯刀,“他把我们当成什么了?摇尾乞怜的狗吗?大汗,我们跟他拼了!”

  “拼?拿什么拼?”一个年长的长老叹了口气,指了指帐外那些翘首以盼的普通牧民,“我们的勇士已经死伤惨重,冬天就要来了,没有铁锅,我们的牛羊肉怎么煮?没有盐巴,我们的肉怎么保存?难道要让老人和孩子,都去啃冻成石头的牛粪吗?”

  王帐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都看着阿古拉,等待着他的决定。

  阿古拉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双拳紧握。

  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屈辱,那比战败本身,更让他痛苦。

  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只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莽夫。

  他看着长老们期盼的眼神,看着帐外那些茫然的族人,内心的复仇火焰,被一种更深沉、更冰冷的理智所取代。

  硬碰硬,已经输了。那就换一种方式。

  想要战胜你的敌人,首先,要成为他。

  “告诉林望,”阿古拉的声音沙哑而平静,“我同意。在哈密卫城外,我们可以举行会盟,签订条约。”

  巴图松了口气,刚要离去。

  “等等。”阿古拉叫住了他,“你再替我给林望带一句话。就说,为了表示我们瓦剌人的诚意,也为了更好地学习汉人的规矩,我希望派遣一支‘学习商队’,常驻哈密卫。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瓦剌人,更好地与汉商进行贸易,避免产生误会。”

  “学习商队?”巴图有些不解。

  阿古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对。学习……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林望很快就收到了阿古拉的回信。

  当他听到“学习商队”这个请求时,正在喝茶的他,忍不住笑了出来。

  “看来,我们的阿古拉大汗,学聪明了。”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看着哈密卫那已经初具规模的模型,自言自语道:“正好,我也有些东西,想‘不小心’让他们看到呢。”

  与此同时,参军府邸内。

  陆文昭也准备好了他的“鱼饵”。

  他派人送了一份请柬,邀请那个在他看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哨官王大麻子,来府中一叙。

  他相信,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辅以“忠君爱国”的大义,一定能从这个莽夫的嘴里,撬开一道突破口。

  一场发生在明处的反间计,和一场发生在暗处的策反计,同时在哈密卫这座风云汇聚的孤城里,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