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
林望的书房里,沙盘上的旗帜已经被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摊开的江南地图,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些名字和地点。
松江府,华亭县,徐阶。
这个名字,被一个红圈重重圈起。
“进来。”林望头也不抬。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门口,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人全身都笼罩在黑衣之中,只露出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
“头儿。”黑影的声音沙哑,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
“‘影子’,让你查的事情,有眉目了?”林望问道。
这个叫“影子”的人,是林望一手建立的情报组织“黑冰台”成员。黑冰台的成员,大多是林望从战场上救下的孤儿,或是从死囚营里挑选出的亡命之徒,只对他一人效忠。
“查了。”影子递上一份薄薄的卷宗,“徐阶,嘉靖二年进士,如今的内阁次辅。为人谦和,在朝中素有贤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生活简朴,家中并无奢靡之风,与严嵩的张扬截然不同。”
“呵,生活简朴?”林望拿起卷宗,翻都没翻就扔到了一边,“越是这样的人,根基扎得越深。我让你查的不是这个。我要知道,他徐家的根,是怎么扎进松江府的土里的。”
“头儿,我正要说这个。”影子从怀里又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麻纸,上面画着一幅简陋的地图。“这是华亭县周边五十年的田契变化图。红色,是徐家的地。蓝色,是自耕农的地。
三十年前,徐阶还未发迹时,他家只有百亩薄田。如今,图上红色的部分,已经占据了华亭县七成以上的膏腴之地。蓝色的部分,几乎看不见了。”
林望看着那张图,眼神变得冰冷。
“手段呢?”
“都是‘干净’的。”影子回答,“天灾,借贷,兼并。
徐家从不出面,都是族里的旁支或者管事出头。
他们开了好几家钱庄,每逢灾年,就以低息借贷给周边的农户,但条件是要用田契做抵押。
利息不高,可一旦第二年收成再不好,或者家里出了什么变故,还不上钱,田地就顺理成章地归了钱庄。”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呢?”
“变成了徐家的佃户。”影子的声音里没有一丝感情,“租种自己原来的土地,七成收成归主家。从此世代为奴,再无翻身之日。”
林望沉默了。这就是大明朝堂上那些“清流贤臣”的真面目。
他们骂严嵩,是因为严嵩的贪婪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而他们自己,则用一种更“体面”、更“合法”的方式,在敲骨吸髓。
“我要活的证据。”林望的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我不要卷宗,不要供词。我要两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裕王面前,亲口告诉他,江南的‘仁义之乡’,是如何把一个自耕农,变成一个佃奴的。”
“头儿,这很难。”影子皱眉,“乡土难离。那些老农,宁可饿死,也不愿离开故土。而且徐家在当地势力盘根错错节,我们的人一动,就会被发现。”
“那就换个法子。”林望的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你带人去,不用找那些老得走不动的。找那些刚失去土地不久,心里还有火气,家里还有几口人要养的。告诉他们,我林望,在西域哈密,给他们一片新的土地。”
“多大的土地?”
“五十亩。”林望伸出五根手指,“水浇地。第一年,免所有赋税。第二年,只收一成。而且,这地,是他们自己的,有官府发的红契,谁也抢不走。
唯一的条件,就是跟着你来哈密,把他家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一位贵人听。”
影子浑身一震。五十亩水浇地!在江南,这足以让一个家族成为富农。在哈密,虽然土地贫瘠,但五十亩足以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还有余粮。
“我再给你一个特权。”林望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铁牌,扔给影子。“这是黑冰台的最高令牌。你可以调动我们在沿途所有商站的资源。
记住,要快,要隐秘。我要在开春之前,见到这两份‘活着的状纸’。”
“是,头儿!”影子接过令牌,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
半个月后,松江府,华亭县外的一个破落村庄。
夜,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
村东头一间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一个叫张老三的汉子,正抱着头,蹲在地上。他的婆娘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两个孩子饿得缩在墙角,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昨天,徐家的管事带着人,拿走了他家最后五亩地的地契。因为去年的一场大水,他还不上去岁借的三两银子。
“当家的,要不……咱就去给徐家当佃户吧。好歹……有口饭吃。”婆娘抽泣着说。
“我呸!”张老三狠狠地往地上啐了一口,“我张家祖祖辈辈都是良善人家,给人当佃奴,我死了都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就在这时,茅屋的破门被轻轻敲响了。
“谁?”张老三警惕地抓起一把柴刀。
门外,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一个能让你拿回尊严的人。”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走了进来。他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平平无奇的脸,正是影子手下的一名干将。
他没有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两银票,和一张盖着哈密卫指挥使大印的空白地契,放在了桌上。
“我们头儿,想请你去西域。这五十两,是安家费。这张地契,到了哈密,就能换五十亩水浇地,是你自己的。”
张老三看着那银票和地契,眼睛都直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你们是谁?图啥?”
“我们头儿说,他不图别的。就图你把你怎么丢掉土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给一个人听。”
张老三沉默了,他看着自己的婆娘和孩子,又看了看桌上的银票和地契。一边是世代为奴的绝望,一边是遥远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猛地一咬牙,抓起桌上的银票和地契,对着来人“咚”的一声,跪了下去。
“恩公!我张老三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了!”
林望的书房里,沙盘上的旗帜已经被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摊开的江南地图,上面用朱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些名字和地点。
松江府,华亭县,徐阶。
这个名字,被一个红圈重重圈起。
“进来。”林望头也不抬。
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门口,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人全身都笼罩在黑衣之中,只露出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
“头儿。”黑影的声音沙哑,像是两块石头在摩擦。
“‘影子’,让你查的事情,有眉目了?”林望问道。
这个叫“影子”的人,是林望一手建立的情报组织“黑冰台”成员。黑冰台的成员,大多是林望从战场上救下的孤儿,或是从死囚营里挑选出的亡命之徒,只对他一人效忠。
“查了。”影子递上一份薄薄的卷宗,“徐阶,嘉靖二年进士,如今的内阁次辅。为人谦和,在朝中素有贤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生活简朴,家中并无奢靡之风,与严嵩的张扬截然不同。”
“呵,生活简朴?”林望拿起卷宗,翻都没翻就扔到了一边,“越是这样的人,根基扎得越深。我让你查的不是这个。我要知道,他徐家的根,是怎么扎进松江府的土里的。”
“头儿,我正要说这个。”影子从怀里又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麻纸,上面画着一幅简陋的地图。“这是华亭县周边五十年的田契变化图。红色,是徐家的地。蓝色,是自耕农的地。
三十年前,徐阶还未发迹时,他家只有百亩薄田。如今,图上红色的部分,已经占据了华亭县七成以上的膏腴之地。蓝色的部分,几乎看不见了。”
林望看着那张图,眼神变得冰冷。
“手段呢?”
“都是‘干净’的。”影子回答,“天灾,借贷,兼并。
徐家从不出面,都是族里的旁支或者管事出头。
他们开了好几家钱庄,每逢灾年,就以低息借贷给周边的农户,但条件是要用田契做抵押。
利息不高,可一旦第二年收成再不好,或者家里出了什么变故,还不上钱,田地就顺理成章地归了钱庄。”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呢?”
“变成了徐家的佃户。”影子的声音里没有一丝感情,“租种自己原来的土地,七成收成归主家。从此世代为奴,再无翻身之日。”
林望沉默了。这就是大明朝堂上那些“清流贤臣”的真面目。
他们骂严嵩,是因为严嵩的贪婪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而他们自己,则用一种更“体面”、更“合法”的方式,在敲骨吸髓。
“我要活的证据。”林望的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我不要卷宗,不要供词。我要两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裕王面前,亲口告诉他,江南的‘仁义之乡’,是如何把一个自耕农,变成一个佃奴的。”
“头儿,这很难。”影子皱眉,“乡土难离。那些老农,宁可饿死,也不愿离开故土。而且徐家在当地势力盘根错错节,我们的人一动,就会被发现。”
“那就换个法子。”林望的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弧度,“你带人去,不用找那些老得走不动的。找那些刚失去土地不久,心里还有火气,家里还有几口人要养的。告诉他们,我林望,在西域哈密,给他们一片新的土地。”
“多大的土地?”
“五十亩。”林望伸出五根手指,“水浇地。第一年,免所有赋税。第二年,只收一成。而且,这地,是他们自己的,有官府发的红契,谁也抢不走。
唯一的条件,就是跟着你来哈密,把他家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说给一位贵人听。”
影子浑身一震。五十亩水浇地!在江南,这足以让一个家族成为富农。在哈密,虽然土地贫瘠,但五十亩足以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还有余粮。
“我再给你一个特权。”林望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铁牌,扔给影子。“这是黑冰台的最高令牌。你可以调动我们在沿途所有商站的资源。
记住,要快,要隐秘。我要在开春之前,见到这两份‘活着的状纸’。”
“是,头儿!”影子接过令牌,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
半个月后,松江府,华亭县外的一个破落村庄。
夜,下着淅淅沥沥的冷雨。
村东头一间四面漏风的茅草屋里,一个叫张老三的汉子,正抱着头,蹲在地上。他的婆娘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两个孩子饿得缩在墙角,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在昨天,徐家的管事带着人,拿走了他家最后五亩地的地契。因为去年的一场大水,他还不上去岁借的三两银子。
“当家的,要不……咱就去给徐家当佃户吧。好歹……有口饭吃。”婆娘抽泣着说。
“我呸!”张老三狠狠地往地上啐了一口,“我张家祖祖辈辈都是良善人家,给人当佃奴,我死了都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就在这时,茅屋的破门被轻轻敲响了。
“谁?”张老三警惕地抓起一把柴刀。
门外,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一个能让你拿回尊严的人。”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人走了进来。他摘下斗笠,露出一张平平无奇的脸,正是影子手下的一名干将。
他没有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两银票,和一张盖着哈密卫指挥使大印的空白地契,放在了桌上。
“我们头儿,想请你去西域。这五十两,是安家费。这张地契,到了哈密,就能换五十亩水浇地,是你自己的。”
张老三看着那银票和地契,眼睛都直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你们是谁?图啥?”
“我们头儿说,他不图别的。就图你把你怎么丢掉土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给一个人听。”
张老三沉默了,他看着自己的婆娘和孩子,又看了看桌上的银票和地契。一边是世代为奴的绝望,一边是遥远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他猛地一咬牙,抓起桌上的银票和地契,对着来人“咚”的一声,跪了下去。
“恩公!我张老三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