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像一道闪电,劈进了紫禁城的红墙黄瓦。
当司礼监的太监,用他那惯有的,拉长了的声调,在西苑的暖阁里念出那份捷报时。
整个大明朝堂最高层的空气,都凝固了。
“……哈密卫指挥使林望,奉旨剿匪。至归德府,不费一兵一卒,以雷霆之威,天恩之德,招降流寇十万众。首恶李过束手就擒,河南匪患,一战而平……”
太监念完,把奏疏呈到了御案上。
暖阁里,安静得能听到香炉里沉香燃烧的“滋滋”声。
内阁首辅徐阶,眼观鼻,鼻观心。但他袖子里紧紧攥着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招降十万众?
一战而平?
他派人送去河南的信,还在路上。信里,他嘱咐自己的门生,河南巡抚,想尽一切办法,给林望使绊子。
最好让林望打个败仗,损兵折折将。
这样,他才能在朝堂上,以“边军入关,糜烂地方”为由,名正言顺地将林望置于死地。
可现在,林望不仅没败,反而赢了。
赢得太快,太彻底。也太……可怕了。
那不是十万头猪,是十万拿着刀的亡命徒。林望是怎么做到的?
最关键的是,那十万人,现在在哪里?在谁的手里?
徐阶不敢想下去。
他身旁,内阁次辅严嵩,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此刻也完全睁开了。
他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骇。
严世藩站在他爹身后,那只独眼里,更是充满了震惊和愤怒。
“爹……”他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严嵩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别说话。
严世藩的胖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的计划,也落空了。
他原本以为,林望去了河南,深陷泥潭。正好可以派人接触,用钱粮和官位,把林望这头猛虎,彻底变成严家的家犬。
可现在,这头猛虎不但没被困住,反而一口吞下了十万只羊。
它长出了更锋利的爪牙。
这哪里是家犬,这分明是要噬主的恶狼!
严世藩想的不是国本,不是祖制。他想的是,林望有了这十万人,还会不会把哈密的金银,乖乖送到严府?
他还会不会听自己的话?
答案,不言而喻。
一种巨大的失控感,攫住了严世藩的心。
暖阁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地瞟向了龙椅上那个穿着八卦道袍的男人。
嘉靖皇帝朱厚熜,正拿着另一份奏疏在看。
那是一份密奏。用蜜蜡封口,由锦衣卫从河南直接送到他手里的。
写奏疏的人,是沈炼。
奏疏上没有写那些歌功颂德的废话。
只有对玄甲军的详细描述,对林望招降过程的还原。
“……其军,行如一人,令行禁止。其械,鬼神莫测,百步之外,可裂坚石。”
“……其人,心智如妖,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工匠为骨,青壮为血,农户为肉。名曰剿匪,实为鲸吞。”
“……臣观之,此非将才,乃王霸之才也。”
嘉靖的手指,在“王霸之才”四个字上,轻轻地摩挲着。
过了许久,他抬起头。
脸上,看不出喜怒。
“都说说吧。”他淡淡地开口。“林望平了河南,是奇功一件。该怎么赏?”
暖阁里,依旧一片死寂。
赏?
怎么赏?
给他升官?他已经是正三品的指挥使了,再升,就是都督。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都督?
给他赏钱?人家自己掏钱打的仗,还在奏疏里说,从河南查抄的豪绅家产,足够大军用度,不必朝廷费心。
这功劳,大得烫手。
这赏赐,根本没法给。
“陛下。”徐阶终于开口了。“林望有功,理当封赏。但边军入腹地,收编流寇,终究……不合祖制。”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命其将所降人众,就地解散,或交由地方官府安置。其本人,则应即刻返回哈密,以固西疆。”
徐阶的话说得很巧妙。
先把林望和那十万人分开,再把他赶回哈密。
这是要把林望打回原形。
“徐阁老此言差矣。”严世藩忍不住跳了出来。
“十万流寇,刚刚归降,人心不稳。若贸然解散,必将再生祸端。到时候,这河南,谁去收拾?”
他可不希望林望就这么回哈密。
他必须把林望留在中原。留在一个他能够得着,能控制的地方。
“依下官愚见,不若就让林望,暂驻河南。以其威望,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如此,方是万全之策。”
严世藩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把林望留在河南,远离他的哈密老巢。就像一条被拔了牙的蛇,再怎么折腾,也翻不了天。
然后,他就可以从容地派人,慢慢渗透,分化,收买。
一时间,朝堂上又出现了奇景。
清流和严党,又一次因为林望,吵得不可开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要他走,一个要他留。
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绝不能让林望,带着那十万人,回到哈密。
嘉靖皇帝静静地听着他们争吵,眼神越来越冷。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看着棋盘上两个自作聪明的卒子,在为如何吃掉对方的“车”而争论不休。
他们忘了,这盘棋,谁才是执子的人。
“够了。”
嘉靖的声音不大,但争吵声戛然而止。
“朕的儿子,在哈密,替朕分忧。”
“朕的臣子,在河南,替朕平乱。”
“你们,在京城,替朕吵架。”
嘉靖的目光,扫过徐阶,扫过严嵩。
“朕觉得,裕王很好。林望,也很好。”
“裕王仁德,林望能干。他们君臣一心,是社稷之福。”
“传朕旨意。”
嘉靖站起身,声音陡然拔高。
“晋裕王朱载墎,为太子!”
轰!
这句话,比林望的炮弹,威力还要大。
整个暖阁里,所有大臣,全都懵了。
徐阶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没站稳。
严嵩的嘴巴,微微张开,露出了发黄的牙齿。
立储!
这个悬了几十年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因为一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剿匪?
“林望剿匪有功,忠勇可嘉。着,升为左都督,加太子少保衔。”
“命其,将所收流民,择其精锐者,押送回哈密。其余人等,就地屯田,恢复生产。”
“所需钱粮,由户部拨付。河南地方官吏,一体听其节制。”
嘉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升左都督,加太子少保。这是何等的荣宠!
择精锐回哈密?这是同意他扩充实力了。
户部拨钱,地方官听他节制?这是把整个河南,都送给他了!
徐阶和严嵩,彻底傻了。
他们斗了半天,结果,皇帝谁的建议都没听。
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林望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奖赏。
这哪里是赏赐?
这分明是告诉满朝文武,林望,还有他背后的新任太子,是他嘉靖罩着的。
谁敢动,就是跟他过不去。
“陛下圣明!”
短暂的死寂后,所有大臣,黑压压跪倒一片。
退朝后。
徐阶走在红墙夹道里,十一月的冷风,吹得他浑身冰凉。
他想把林望当棋子,结果自己,连同整个文官集团,都成了皇帝平衡朝局的棋子。
那个武夫,已经不是“国贼”了。
他成了太子的人,成了皇帝手里的刀。
一把足以斩断一切束缚的刀。
另一边,严世藩扶着严嵩,脸色铁青。
“爹!陛下这是……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在养虎为患啊!”
严嵩的脚步,很慢,很稳。
他活了这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陛下不是在养虎。”
严嵩眯着眼,看着远处灰蒙蒙的天。
“他是在笼子里,又放进了一头更饿,更凶的狼。”
“他想让狼,去咬那头已经快吃饱了的老虎。”
严世藩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
老虎,指的就是他们严党,还有徐阶的清流。
而那头狼,就是林望。
“那……那我们怎么办?”
“看着。”严嵩吐出两个字。
“看着那头狼,是怎么长大的。”
“也看着,主人手里的锁链,还够不够结实。”
“狼终究是狼,它会咬老虎,也一样会咬主人。”
严嵩的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笑。
“京城,要热闹起来了。”
当司礼监的太监,用他那惯有的,拉长了的声调,在西苑的暖阁里念出那份捷报时。
整个大明朝堂最高层的空气,都凝固了。
“……哈密卫指挥使林望,奉旨剿匪。至归德府,不费一兵一卒,以雷霆之威,天恩之德,招降流寇十万众。首恶李过束手就擒,河南匪患,一战而平……”
太监念完,把奏疏呈到了御案上。
暖阁里,安静得能听到香炉里沉香燃烧的“滋滋”声。
内阁首辅徐阶,眼观鼻,鼻观心。但他袖子里紧紧攥着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招降十万众?
一战而平?
他派人送去河南的信,还在路上。信里,他嘱咐自己的门生,河南巡抚,想尽一切办法,给林望使绊子。
最好让林望打个败仗,损兵折折将。
这样,他才能在朝堂上,以“边军入关,糜烂地方”为由,名正言顺地将林望置于死地。
可现在,林望不仅没败,反而赢了。
赢得太快,太彻底。也太……可怕了。
那不是十万头猪,是十万拿着刀的亡命徒。林望是怎么做到的?
最关键的是,那十万人,现在在哪里?在谁的手里?
徐阶不敢想下去。
他身旁,内阁次辅严嵩,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此刻也完全睁开了。
他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骇。
严世藩站在他爹身后,那只独眼里,更是充满了震惊和愤怒。
“爹……”他压低了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严嵩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别说话。
严世藩的胖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的计划,也落空了。
他原本以为,林望去了河南,深陷泥潭。正好可以派人接触,用钱粮和官位,把林望这头猛虎,彻底变成严家的家犬。
可现在,这头猛虎不但没被困住,反而一口吞下了十万只羊。
它长出了更锋利的爪牙。
这哪里是家犬,这分明是要噬主的恶狼!
严世藩想的不是国本,不是祖制。他想的是,林望有了这十万人,还会不会把哈密的金银,乖乖送到严府?
他还会不会听自己的话?
答案,不言而喻。
一种巨大的失控感,攫住了严世藩的心。
暖阁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地瞟向了龙椅上那个穿着八卦道袍的男人。
嘉靖皇帝朱厚熜,正拿着另一份奏疏在看。
那是一份密奏。用蜜蜡封口,由锦衣卫从河南直接送到他手里的。
写奏疏的人,是沈炼。
奏疏上没有写那些歌功颂德的废话。
只有对玄甲军的详细描述,对林望招降过程的还原。
“……其军,行如一人,令行禁止。其械,鬼神莫测,百步之外,可裂坚石。”
“……其人,心智如妖,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工匠为骨,青壮为血,农户为肉。名曰剿匪,实为鲸吞。”
“……臣观之,此非将才,乃王霸之才也。”
嘉靖的手指,在“王霸之才”四个字上,轻轻地摩挲着。
过了许久,他抬起头。
脸上,看不出喜怒。
“都说说吧。”他淡淡地开口。“林望平了河南,是奇功一件。该怎么赏?”
暖阁里,依旧一片死寂。
赏?
怎么赏?
给他升官?他已经是正三品的指挥使了,再升,就是都督。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都督?
给他赏钱?人家自己掏钱打的仗,还在奏疏里说,从河南查抄的豪绅家产,足够大军用度,不必朝廷费心。
这功劳,大得烫手。
这赏赐,根本没法给。
“陛下。”徐阶终于开口了。“林望有功,理当封赏。但边军入腹地,收编流寇,终究……不合祖制。”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命其将所降人众,就地解散,或交由地方官府安置。其本人,则应即刻返回哈密,以固西疆。”
徐阶的话说得很巧妙。
先把林望和那十万人分开,再把他赶回哈密。
这是要把林望打回原形。
“徐阁老此言差矣。”严世藩忍不住跳了出来。
“十万流寇,刚刚归降,人心不稳。若贸然解散,必将再生祸端。到时候,这河南,谁去收拾?”
他可不希望林望就这么回哈密。
他必须把林望留在中原。留在一个他能够得着,能控制的地方。
“依下官愚见,不若就让林望,暂驻河南。以其威望,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如此,方是万全之策。”
严世藩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把林望留在河南,远离他的哈密老巢。就像一条被拔了牙的蛇,再怎么折腾,也翻不了天。
然后,他就可以从容地派人,慢慢渗透,分化,收买。
一时间,朝堂上又出现了奇景。
清流和严党,又一次因为林望,吵得不可开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个要他走,一个要他留。
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绝不能让林望,带着那十万人,回到哈密。
嘉靖皇帝静静地听着他们争吵,眼神越来越冷。
他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看着棋盘上两个自作聪明的卒子,在为如何吃掉对方的“车”而争论不休。
他们忘了,这盘棋,谁才是执子的人。
“够了。”
嘉靖的声音不大,但争吵声戛然而止。
“朕的儿子,在哈密,替朕分忧。”
“朕的臣子,在河南,替朕平乱。”
“你们,在京城,替朕吵架。”
嘉靖的目光,扫过徐阶,扫过严嵩。
“朕觉得,裕王很好。林望,也很好。”
“裕王仁德,林望能干。他们君臣一心,是社稷之福。”
“传朕旨意。”
嘉靖站起身,声音陡然拔高。
“晋裕王朱载墎,为太子!”
轰!
这句话,比林望的炮弹,威力还要大。
整个暖阁里,所有大臣,全都懵了。
徐阶的身体晃了晃,差点没站稳。
严嵩的嘴巴,微微张开,露出了发黄的牙齿。
立储!
这个悬了几十年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因为一场发生在千里之外的剿匪?
“林望剿匪有功,忠勇可嘉。着,升为左都督,加太子少保衔。”
“命其,将所收流民,择其精锐者,押送回哈密。其余人等,就地屯田,恢复生产。”
“所需钱粮,由户部拨付。河南地方官吏,一体听其节制。”
嘉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升左都督,加太子少保。这是何等的荣宠!
择精锐回哈密?这是同意他扩充实力了。
户部拨钱,地方官听他节制?这是把整个河南,都送给他了!
徐阶和严嵩,彻底傻了。
他们斗了半天,结果,皇帝谁的建议都没听。
他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林望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巨大奖赏。
这哪里是赏赐?
这分明是告诉满朝文武,林望,还有他背后的新任太子,是他嘉靖罩着的。
谁敢动,就是跟他过不去。
“陛下圣明!”
短暂的死寂后,所有大臣,黑压压跪倒一片。
退朝后。
徐阶走在红墙夹道里,十一月的冷风,吹得他浑身冰凉。
他想把林望当棋子,结果自己,连同整个文官集团,都成了皇帝平衡朝局的棋子。
那个武夫,已经不是“国贼”了。
他成了太子的人,成了皇帝手里的刀。
一把足以斩断一切束缚的刀。
另一边,严世藩扶着严嵩,脸色铁青。
“爹!陛下这是……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在养虎为患啊!”
严嵩的脚步,很慢,很稳。
他活了这么多年,什么风浪没见过。
“陛下不是在养虎。”
严嵩眯着眼,看着远处灰蒙蒙的天。
“他是在笼子里,又放进了一头更饿,更凶的狼。”
“他想让狼,去咬那头已经快吃饱了的老虎。”
严世藩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
老虎,指的就是他们严党,还有徐阶的清流。
而那头狼,就是林望。
“那……那我们怎么办?”
“看着。”严嵩吐出两个字。
“看着那头狼,是怎么长大的。”
“也看着,主人手里的锁链,还够不够结实。”
“狼终究是狼,它会咬老虎,也一样会咬主人。”
严嵩的嘴角,勾起一丝阴冷的笑。
“京城,要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