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辆满载设备的卡车碾着磨盘沟的黄土路驶进来时,车轮扬起的尘土里,全村人几乎都涌了过来。老的拄着拐杖,小的扒着大人肩头,一个个踮着脚尖打量这些锃亮的“铁疙瘩”——真空包装生产线的主机像座小铁塔,厚重的机身泛着冷硬的金属光,输送带在阳光下闪着银亮,和村口墙根下堆着的手工漏粉竹筐、黑黝黝的铁锅形成了刺眼又新鲜的对比。
“这玩意儿真能让粉条放一年?”蹲在最前排的王大叔伸手想摸输送带,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笑着拦住:“大叔,还没调试好,碰了容易出故障,等弄好了让你好好看。”他缩回手,咂着嘴绕着卡车转了两圈,嘴里嘟囔着:“以前咱漏的粉,天热三天就坏,这铁家伙是真有本事。”
许青山站在新厂房的钢筋门框下,指尖轻轻摩挲着刚刷完白漆的墙面,眼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这是咱磨盘山现代化转型的第一步,有了它,咱的粉条就不用再困在山里,就能真正走向全国、卖到海外!”风从山谷里吹进来,掀动他的衣角,身后的新厂房空荡荡的,却仿佛已经装满了未来的烟火气。
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同时,技工培训也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日程。许青山翻遍了村里的劳动力名单,最终没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反而圈了十名年轻知青的名字。消息一传开,村里就起了议论声。
“青山啊,选知青靠谱吗?他们连漏粉都不会,还能玩得转这铁疙瘩?”老支书揣着旱烟袋找到他,满脸担忧。
许青山笑着给老支书递了杯热茶:“支书,老工人经验足,但这现代化设备要认字、看仪表,知青们有文化、脑子活,接受新事物快,正是操控这些家伙的最佳人选。咱们得给年轻人机会,也给磨盘山一个新出路。”老支书抽着烟沉默了半晌,最终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咱都听你的。”
“许总,我来负责培训吧!”陈向东抱着一摞厚厚的设备说明书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汗珠,“这几天我跟着港商的技术团队泡在工地上,拆箱、核对零件、记操作流程,学了不少真东西,保证把知青们教好!”他翻开说明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还有不少手绘的零件示意图。
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技术是根,你可得把他们带出来,让咱磨盘山有自己的技术骨干,以后就算没有外人帮忙,咱也能玩转这些设备!”
培训一开始就撞了墙。知青们围着布满按钮、仪表的控制台,一个个瞪着眼一脸茫然。小张伸手戳了戳标着“真空度调节”的按钮,又赶紧缩回来:“陈哥,这些按钮长得都一样,哪个是管包装的啊?”小李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数字,皱着眉问:“这个‘-0.09MPa’是啥意思?是不是机器坏了?”
陈向东耐着性子,拿着教鞭指着控制台一步步讲:“这个绿色的是启动键,红色的是紧急停止,这个旋钮调真空度,数字越接近-0.1MPa,真空效果越好……”他手把手教他们按流程操作,可刚演示完,转身就有人记混了步骤,小张甚至不小心按错了进料按钮,导致机器突然暂停,警报声吓了所有人一跳。
“别急,慢慢来。”陈向东没发火,反而拿出笔记本,把操作步骤一条条写下来,还画了简易的流程图,标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咱们先把理论记熟,上午学原理,下午练实操,多试几次就会了。”
从那以后,陈向东就带着知青们泡在了厂房里。天刚蒙蒙亮,厂房里就亮起了灯,他拿着说明书逐字逐句讲解;中午啃着馒头,还在跟大家讨论操作细节;到了深夜,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对着控制台反复演示,把可能出错的地方都记下来。有一次,小李为了练熟封口操作,手指被输送带蹭掉了块皮,他裹了块纱布,咬着牙继续练:“陈哥,我不能拖大家后腿。”
港商的技术顾问来巡查时,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称赞:“你们的人真拼,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独立操作了!”他还特意给陈向东递了盒咖啡:“小伙子,你这股劲头,将来肯定能成大事。”
许青山也常来厂房查看,从一开始看到知青们手忙脚乱时的揪心,到后来看到他们渐渐熟练操作时的欣慰。他发现小李悟性特别高,不仅很快掌握了全套操作,还能帮着陈向东指导其他人,甚至能指出说明书上一处不起眼的标注错误,让陈向东都刮目相看。
半个月后的那天,阳光格外好。生产线终于调试成功,知青技工们也顺利结业。当第一包真空包装的磨盘山粉条从输送带上缓缓滚下来时,厂房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包装上印着崭新的“磨盘山”logo,翠绿的底色衬着山间云雾的图案,透过透明窗口能看到透亮的粉条,保质期一栏清晰地写着“12个月”。
“成了!咱磨盘山也有现代化包装的粉条了!”李二狗挤到最前面,一把抢过那包粉条,举得高高的,像举着个宝贝,转身就往厂房外跑,“我去给村民们看看!”
很快,厂房外就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挨个传看着那包粉条,嘴里不停发出惊叹。王大叔摸了摸包装,又凑到眼前看了半天:“这玩意儿真能放一年?以后咱再也不怕粉条坏了卖不出去了!”几个老工人看着知青们熟练地操控着设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出包装好的粉条,脸上露出了服气的笑容。
许青山站在厂房门口,看着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知青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眼神专注地盯着控制台,心里清楚,技术升级从来都不只是引进几台机器,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能跟上时代的技术人才。这十名知青,就像十颗种子,已经在磨盘山的土地上扎了根,他们将是磨盘山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带着磨盘山的粉条,朝着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风里似乎已经飘来了粉条畅销全国的喜讯,许青山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他知道,磨盘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这玩意儿真能让粉条放一年?”蹲在最前排的王大叔伸手想摸输送带,被穿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笑着拦住:“大叔,还没调试好,碰了容易出故障,等弄好了让你好好看。”他缩回手,咂着嘴绕着卡车转了两圈,嘴里嘟囔着:“以前咱漏的粉,天热三天就坏,这铁家伙是真有本事。”
许青山站在新厂房的钢筋门框下,指尖轻轻摩挲着刚刷完白漆的墙面,眼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这是咱磨盘山现代化转型的第一步,有了它,咱的粉条就不用再困在山里,就能真正走向全国、卖到海外!”风从山谷里吹进来,掀动他的衣角,身后的新厂房空荡荡的,却仿佛已经装满了未来的烟火气。
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同时,技工培训也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日程。许青山翻遍了村里的劳动力名单,最终没选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反而圈了十名年轻知青的名字。消息一传开,村里就起了议论声。
“青山啊,选知青靠谱吗?他们连漏粉都不会,还能玩得转这铁疙瘩?”老支书揣着旱烟袋找到他,满脸担忧。
许青山笑着给老支书递了杯热茶:“支书,老工人经验足,但这现代化设备要认字、看仪表,知青们有文化、脑子活,接受新事物快,正是操控这些家伙的最佳人选。咱们得给年轻人机会,也给磨盘山一个新出路。”老支书抽着烟沉默了半晌,最终点了点头:“你心里有数就好,咱都听你的。”
“许总,我来负责培训吧!”陈向东抱着一摞厚厚的设备说明书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汗珠,“这几天我跟着港商的技术团队泡在工地上,拆箱、核对零件、记操作流程,学了不少真东西,保证把知青们教好!”他翻开说明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还有不少手绘的零件示意图。
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技术是根,你可得把他们带出来,让咱磨盘山有自己的技术骨干,以后就算没有外人帮忙,咱也能玩转这些设备!”
培训一开始就撞了墙。知青们围着布满按钮、仪表的控制台,一个个瞪着眼一脸茫然。小张伸手戳了戳标着“真空度调节”的按钮,又赶紧缩回来:“陈哥,这些按钮长得都一样,哪个是管包装的啊?”小李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数字,皱着眉问:“这个‘-0.09MPa’是啥意思?是不是机器坏了?”
陈向东耐着性子,拿着教鞭指着控制台一步步讲:“这个绿色的是启动键,红色的是紧急停止,这个旋钮调真空度,数字越接近-0.1MPa,真空效果越好……”他手把手教他们按流程操作,可刚演示完,转身就有人记混了步骤,小张甚至不小心按错了进料按钮,导致机器突然暂停,警报声吓了所有人一跳。
“别急,慢慢来。”陈向东没发火,反而拿出笔记本,把操作步骤一条条写下来,还画了简易的流程图,标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咱们先把理论记熟,上午学原理,下午练实操,多试几次就会了。”
从那以后,陈向东就带着知青们泡在了厂房里。天刚蒙蒙亮,厂房里就亮起了灯,他拿着说明书逐字逐句讲解;中午啃着馒头,还在跟大家讨论操作细节;到了深夜,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对着控制台反复演示,把可能出错的地方都记下来。有一次,小李为了练熟封口操作,手指被输送带蹭掉了块皮,他裹了块纱布,咬着牙继续练:“陈哥,我不能拖大家后腿。”
港商的技术顾问来巡查时,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称赞:“你们的人真拼,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独立操作了!”他还特意给陈向东递了盒咖啡:“小伙子,你这股劲头,将来肯定能成大事。”
许青山也常来厂房查看,从一开始看到知青们手忙脚乱时的揪心,到后来看到他们渐渐熟练操作时的欣慰。他发现小李悟性特别高,不仅很快掌握了全套操作,还能帮着陈向东指导其他人,甚至能指出说明书上一处不起眼的标注错误,让陈向东都刮目相看。
半个月后的那天,阳光格外好。生产线终于调试成功,知青技工们也顺利结业。当第一包真空包装的磨盘山粉条从输送带上缓缓滚下来时,厂房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包装上印着崭新的“磨盘山”logo,翠绿的底色衬着山间云雾的图案,透过透明窗口能看到透亮的粉条,保质期一栏清晰地写着“12个月”。
“成了!咱磨盘山也有现代化包装的粉条了!”李二狗挤到最前面,一把抢过那包粉条,举得高高的,像举着个宝贝,转身就往厂房外跑,“我去给村民们看看!”
很快,厂房外就排起了长队,村民们挨个传看着那包粉条,嘴里不停发出惊叹。王大叔摸了摸包装,又凑到眼前看了半天:“这玩意儿真能放一年?以后咱再也不怕粉条坏了卖不出去了!”几个老工人看着知青们熟练地操控着设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出包装好的粉条,脸上露出了服气的笑容。
许青山站在厂房门口,看着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知青们穿着统一的工装,眼神专注地盯着控制台,心里清楚,技术升级从来都不只是引进几台机器,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能跟上时代的技术人才。这十名知青,就像十颗种子,已经在磨盘山的土地上扎了根,他们将是磨盘山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力量,带着磨盘山的粉条,朝着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风里似乎已经飘来了粉条畅销全国的喜讯,许青山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他知道,磨盘山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