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黑的粉条厂大门虚掩着,院子里的漏粉机蒙了层薄灰,风吹过空荡的厂房,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叹气。
许青山推开大门走进来,身后跟着老周。李老黑正蹲在墙角抽烟,看见他们,愣了愣,掐灭烟头站起身,语气里带着几分落魄:“青山哥,你们咋来了?”
“来看看你。”许青山环顾着冷清的厂房,目光落在锈迹斑斑的设备上,“这厂子,就这么停了?”
李老黑苦笑一声:“不停还能咋整?没订单,没工人,撑不下去了。”他踢了踢脚边的空纸箱,“当初要是听你的,不掺假,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许青山点点头,开门见山:“老黑,我今儿来,是想跟你谈个事——把你这厂子并入磨盘沟粉条厂,你看咋样?”
李老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并入?你……你想收购我这破厂子?”
“不是收购,是合并。”许青山摆摆手,“你出厂房和设备,我们磨盘沟出技术、出管理,以后按股份分红,你占49%,我们占51%。”
“技术和管理?”李老黑皱起眉,“这能当股金?”
“咋不能?”老周接过话头,“咱磨盘沟的纯红薯粉制作工艺,还有许支书的管理法子,让你这厂子起死回生绰绰有余。现在城里订单越来越多,我们的产能已经跟不上了,合并后,正好扩大生产。”
许青山补充道:“合并后,所有粉条都按磨盘沟的标准生产,用泉水泡粉,不掺一点杂料,统一贴‘磨盘沟’的标签。我派老周来负责技术指导,工人也从咱两村招,保证你这厂子能重新红火起来。”
李老黑盯着许青山,眼里满是犹豫。他知道,自己的厂子已经撑不下去了,许青山的提议,是唯一的出路。可让他把苦心经营的厂子交出去,心里又有些不甘。
“老黑,你想想,”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单打独斗的日子不好过,抱团才能把生意做大。以后咱一起把‘磨盘沟’的牌子打响,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沉默了半晌,李老黑重重地点了点头:“行!我信你青山哥!”
消息传到两村,村民们都议论开了。磨盘沟的人担心:“把李老黑的厂子并进来,会不会影响咱的品质?”邻村的人则嘀咕:“许青山会不会偏心自己村的人?”
许青山专门开了两村村民大会,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合并后,生产标准只有一个——磨盘沟的标准;分红规则只有一个——按股份来;招工原则只有一个——择优录取。不管是磨盘沟的,还是邻村的,都是一家人,目标就是把粉条卖得更远,让大伙儿都赚钱!”
大会一散,合并的事就紧锣密鼓地办了起来。老周带着磨盘沟的技术骨干,手把手教邻村的工人漏粉、晾晒;许青山则请来师傅,给旧设备做了改造,还新增了两台漏粉机。院子里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出一个月,合并后的粉条厂就产出了第一批粉条。雪白的粉条系着红标签,品质和磨盘沟原厂的一模一样。城里的批发商闻讯赶来,一看产能翻倍,品质依旧,当即把订单从三千斤加到了五千斤。
李老黑看着满院忙碌的工人,又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给许青山递了根烟:“青山哥,还是你有远见。这技术和管理,真比实打实的钱还管用!”
许青山笑着接过烟:“做生意,不光要靠实在,还得懂变通。这第一次合并,就是咱磨盘沟粉条厂的资本运作,以后,咱还要建更大的厂房,招更多的工人,把‘磨盘沟’的粉条卖到全国各地去!”
夕阳洒在合并后的厂房上,两个村子的工人并肩忙碌着,红布条系着的“磨盘沟”标签,在晚风里轻轻飘荡,像是在宣告这场资本运作的成功,也预示着磨盘沟粉条厂更广阔的未来。
许青山推开大门走进来,身后跟着老周。李老黑正蹲在墙角抽烟,看见他们,愣了愣,掐灭烟头站起身,语气里带着几分落魄:“青山哥,你们咋来了?”
“来看看你。”许青山环顾着冷清的厂房,目光落在锈迹斑斑的设备上,“这厂子,就这么停了?”
李老黑苦笑一声:“不停还能咋整?没订单,没工人,撑不下去了。”他踢了踢脚边的空纸箱,“当初要是听你的,不掺假,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许青山点点头,开门见山:“老黑,我今儿来,是想跟你谈个事——把你这厂子并入磨盘沟粉条厂,你看咋样?”
李老黑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并入?你……你想收购我这破厂子?”
“不是收购,是合并。”许青山摆摆手,“你出厂房和设备,我们磨盘沟出技术、出管理,以后按股份分红,你占49%,我们占51%。”
“技术和管理?”李老黑皱起眉,“这能当股金?”
“咋不能?”老周接过话头,“咱磨盘沟的纯红薯粉制作工艺,还有许支书的管理法子,让你这厂子起死回生绰绰有余。现在城里订单越来越多,我们的产能已经跟不上了,合并后,正好扩大生产。”
许青山补充道:“合并后,所有粉条都按磨盘沟的标准生产,用泉水泡粉,不掺一点杂料,统一贴‘磨盘沟’的标签。我派老周来负责技术指导,工人也从咱两村招,保证你这厂子能重新红火起来。”
李老黑盯着许青山,眼里满是犹豫。他知道,自己的厂子已经撑不下去了,许青山的提议,是唯一的出路。可让他把苦心经营的厂子交出去,心里又有些不甘。
“老黑,你想想,”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单打独斗的日子不好过,抱团才能把生意做大。以后咱一起把‘磨盘沟’的牌子打响,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沉默了半晌,李老黑重重地点了点头:“行!我信你青山哥!”
消息传到两村,村民们都议论开了。磨盘沟的人担心:“把李老黑的厂子并进来,会不会影响咱的品质?”邻村的人则嘀咕:“许青山会不会偏心自己村的人?”
许青山专门开了两村村民大会,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合并后,生产标准只有一个——磨盘沟的标准;分红规则只有一个——按股份来;招工原则只有一个——择优录取。不管是磨盘沟的,还是邻村的,都是一家人,目标就是把粉条卖得更远,让大伙儿都赚钱!”
大会一散,合并的事就紧锣密鼓地办了起来。老周带着磨盘沟的技术骨干,手把手教邻村的工人漏粉、晾晒;许青山则请来师傅,给旧设备做了改造,还新增了两台漏粉机。院子里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不出一个月,合并后的粉条厂就产出了第一批粉条。雪白的粉条系着红标签,品质和磨盘沟原厂的一模一样。城里的批发商闻讯赶来,一看产能翻倍,品质依旧,当即把订单从三千斤加到了五千斤。
李老黑看着满院忙碌的工人,又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给许青山递了根烟:“青山哥,还是你有远见。这技术和管理,真比实打实的钱还管用!”
许青山笑着接过烟:“做生意,不光要靠实在,还得懂变通。这第一次合并,就是咱磨盘沟粉条厂的资本运作,以后,咱还要建更大的厂房,招更多的工人,把‘磨盘沟’的粉条卖到全国各地去!”
夕阳洒在合并后的厂房上,两个村子的工人并肩忙碌着,红布条系着的“磨盘沟”标签,在晚风里轻轻飘荡,像是在宣告这场资本运作的成功,也预示着磨盘沟粉条厂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