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指挥使衙门
陆铮回到衙门后,脱下朝服。早朝上的交锋对他而言如同家常便饭。他不需要慷慨激昂,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用最精准的语言和无法反驳的“事实”(听风密报),将局势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督公,南直隶那几个跳得最欢的言官…” “辨骨”副统领低声请示。
“不必动他们。”陆铮摆摆手,“跳梁小丑而已。今日之后,他们自己就会收敛。我们的精力,不要浪费在这上面。辽东,才是关键。”
他知道,今天他出现在朝堂,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让那些想攻讦厂卫的人,不得不掂量一下后果。
而这,就足够了。他的战场,从来不止于诏狱和江湖,更在这波谲云诡的庙堂之上。
……
河南,洛阳以西山区
“闯王”高迎祥的日子并不比李自成好过多少。他虽然实力保存相对完整,仍是各路流寇名义上的“盟主”,但压力一样巨大。
洪承畴像一块甩不掉的膏药,从陕西一路追剿过来,虽然其主力被河南的烂摊子和朝廷催促进剿李自成的命令所牵制,但小规模的战斗从未停止。
河南被沈炼血腥清洗后,地方豪强要么被抄家,要么吓得紧闭坞堡,流寇筹集粮草变得异常困难。
一处隐蔽的山寨里,高迎祥正与几个大头目议事,气氛沉闷。
“洪承畴那老狗又咬上来了!折了俺几十个弟兄!”一个头目骂骂咧咧。
“粮快没了,山下几个庄子都空了,抢都没处抢!”另一个唉声叹气。
“闯王,听说自成兄弟在南直隶也吃了亏,被官军撵得到处跑…这朝廷的兵,怎么突然厉害起来了?”有人忧心忡忡。
高迎祥面色阴沉,他收到过李自成传来的求援信,但他自身难保,如何救援?更何况,张献忠那家伙…
“张献忠那边有消息吗?”高迎祥问。
“回闯王,张献忠的人马在豫南和湖广交界处活动,倒是抢了几个小县城,肥了一波。但他…他似乎不太买咱们的账,行动很少跟咱们通气。”探子回报。
高迎祥心中暗骂张献忠狼子野心,不服管束。他这个“盟主”名号,如今能直接调动的力量越来越有限。各股流寇更像是松散的联盟,甚至暗中竞争。
“不能再耗在河南了!”高迎祥下定决心,“洪承畴逼得紧,河南又穷又硬。往南!去湖广!
那边粮食多,官军更弱!派人告诉张献忠,让他别在边界小打小闹了,一起南下,打几个大州府!”
高迎祥试图重新整合力量,寻找新的出路。但内部的裂痕和官军的压力,让前路布满荆棘。
……
湖广(湖北),郧阳府山区。张献忠
张献忠此刻正志得意满。他避开了河南的主战场和南直隶的锋芒,选择在官军力量薄弱的豫、陕、川、鄂交界处活动。
刚刚攻破了一座富庶的山区小县,抢得了大量粮食、布匹和金银,正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快活无比。
“哈哈哈!狗官军!能奈我何?”张献忠坐在县衙大堂上,喝着抢来的美酒,脚下踩着原县令的脑袋(已死)。
“大王英明!跟着大王有肉吃!”部下们狂笑着附和。
一个头目凑过来:“大王,刚收到闯王(高迎祥)的信,约咱们一起南下打湖广。”
张献忠嗤笑一声,将信扔在地上:“高迎祥?他自己都被洪承畴撵得像条狗,还想指挥老子?
南下?湖广是好,但大城市官军也不少!老子才不去硬碰硬!”
张献忠眼中闪烁着狡黠残忍的光芒:“告诉弟兄们,吃饱喝足,咱们往西走!进四川!听说四川天府之国,富得流油,官军更少!咱们去那边快活!”
张献忠根本不想和高迎祥合兵,更不愿去啃硬骨头。他只想利用自己机动性强的优势,避实击虚,不断劫掠财富,壮大自己的力量。
流寇的破坏性和自私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动,将进一步给四川等地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流寇力量更加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统一的威胁。
……
陆铮的案头,堆满了来自各方的密报:
河南:沈炼汇报清丈、安民进展,但提到地方豪强残余势力暗中抵抗,以及小股土匪(可能是被打散的流寇)依然活跃。
南直隶:“听风”详细报告李自成部的困境、内部清洗及其试图化整为零的动向。
湖广/河南交界:高迎祥部有南下迹象,正与洪承畴部追兵纠缠。
湖广西北部:张献忠部攻破小县,大肆劫掠后动向不明,疑似有西入四川之意。
陆铮揉揉思绪万千的额头,对着身边的亲卫缓缓说道: “传信沈炼,河南以巩固恢复为主,清剿残匪可交由地方卫所和乡勇。
你部重心转向协助洪承畴部封锁高迎祥南下的通道,必要时可越境助战,绝不能让高部大规模流入湖广!”
“传信南直隶锦衣卫,继续对李自成部保持高压,引导或逼迫其向西南贫瘠山区移动,远离漕运线和富庶城池。其内部生变,可伺机利用。”
“再传信湖广巡抚,预警张献忠部可能入川,令其加强边防,坚壁清野。” 陆铮知道这效果有限,但尽人事听天命
“是,大人!”说完,校尉快速离去。
陆铮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自己无法同时解决所有问题。
必须抓大放小。流寇如野草,剿之不尽,但只要其不形成合力、不威胁到核心区域和漕运,就暂时可以容忍。
当前最重要的,依然是那个能决定大明国运的辽东战场。他所有的谋划和资源,都必须优先为此服务。
……
辽东,广宁前线。
广宁以西的冰原上,寒风凛冽。数支明军夜不收(侦察骑兵)小队,如同警惕的狼群,在雪原上艰难地巡弋。
他们与后金的哨骑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短暂而激烈的遭遇战,互有伤亡。
何可纲与马祥麟的部队,如同磐石般钉在几个关键堡寨,击退了后金数次试探性的攻击,但自身也付出了代价,冻伤减员严重。
……
陆铮回到衙门后,脱下朝服。早朝上的交锋对他而言如同家常便饭。他不需要慷慨激昂,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用最精准的语言和无法反驳的“事实”(听风密报),将局势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督公,南直隶那几个跳得最欢的言官…” “辨骨”副统领低声请示。
“不必动他们。”陆铮摆摆手,“跳梁小丑而已。今日之后,他们自己就会收敛。我们的精力,不要浪费在这上面。辽东,才是关键。”
他知道,今天他出现在朝堂,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让那些想攻讦厂卫的人,不得不掂量一下后果。
而这,就足够了。他的战场,从来不止于诏狱和江湖,更在这波谲云诡的庙堂之上。
……
河南,洛阳以西山区
“闯王”高迎祥的日子并不比李自成好过多少。他虽然实力保存相对完整,仍是各路流寇名义上的“盟主”,但压力一样巨大。
洪承畴像一块甩不掉的膏药,从陕西一路追剿过来,虽然其主力被河南的烂摊子和朝廷催促进剿李自成的命令所牵制,但小规模的战斗从未停止。
河南被沈炼血腥清洗后,地方豪强要么被抄家,要么吓得紧闭坞堡,流寇筹集粮草变得异常困难。
一处隐蔽的山寨里,高迎祥正与几个大头目议事,气氛沉闷。
“洪承畴那老狗又咬上来了!折了俺几十个弟兄!”一个头目骂骂咧咧。
“粮快没了,山下几个庄子都空了,抢都没处抢!”另一个唉声叹气。
“闯王,听说自成兄弟在南直隶也吃了亏,被官军撵得到处跑…这朝廷的兵,怎么突然厉害起来了?”有人忧心忡忡。
高迎祥面色阴沉,他收到过李自成传来的求援信,但他自身难保,如何救援?更何况,张献忠那家伙…
“张献忠那边有消息吗?”高迎祥问。
“回闯王,张献忠的人马在豫南和湖广交界处活动,倒是抢了几个小县城,肥了一波。但他…他似乎不太买咱们的账,行动很少跟咱们通气。”探子回报。
高迎祥心中暗骂张献忠狼子野心,不服管束。他这个“盟主”名号,如今能直接调动的力量越来越有限。各股流寇更像是松散的联盟,甚至暗中竞争。
“不能再耗在河南了!”高迎祥下定决心,“洪承畴逼得紧,河南又穷又硬。往南!去湖广!
那边粮食多,官军更弱!派人告诉张献忠,让他别在边界小打小闹了,一起南下,打几个大州府!”
高迎祥试图重新整合力量,寻找新的出路。但内部的裂痕和官军的压力,让前路布满荆棘。
……
湖广(湖北),郧阳府山区。张献忠
张献忠此刻正志得意满。他避开了河南的主战场和南直隶的锋芒,选择在官军力量薄弱的豫、陕、川、鄂交界处活动。
刚刚攻破了一座富庶的山区小县,抢得了大量粮食、布匹和金银,正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快活无比。
“哈哈哈!狗官军!能奈我何?”张献忠坐在县衙大堂上,喝着抢来的美酒,脚下踩着原县令的脑袋(已死)。
“大王英明!跟着大王有肉吃!”部下们狂笑着附和。
一个头目凑过来:“大王,刚收到闯王(高迎祥)的信,约咱们一起南下打湖广。”
张献忠嗤笑一声,将信扔在地上:“高迎祥?他自己都被洪承畴撵得像条狗,还想指挥老子?
南下?湖广是好,但大城市官军也不少!老子才不去硬碰硬!”
张献忠眼中闪烁着狡黠残忍的光芒:“告诉弟兄们,吃饱喝足,咱们往西走!进四川!听说四川天府之国,富得流油,官军更少!咱们去那边快活!”
张献忠根本不想和高迎祥合兵,更不愿去啃硬骨头。他只想利用自己机动性强的优势,避实击虚,不断劫掠财富,壮大自己的力量。
流寇的破坏性和自私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动,将进一步给四川等地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流寇力量更加分散,难以形成真正统一的威胁。
……
陆铮的案头,堆满了来自各方的密报:
河南:沈炼汇报清丈、安民进展,但提到地方豪强残余势力暗中抵抗,以及小股土匪(可能是被打散的流寇)依然活跃。
南直隶:“听风”详细报告李自成部的困境、内部清洗及其试图化整为零的动向。
湖广/河南交界:高迎祥部有南下迹象,正与洪承畴部追兵纠缠。
湖广西北部:张献忠部攻破小县,大肆劫掠后动向不明,疑似有西入四川之意。
陆铮揉揉思绪万千的额头,对着身边的亲卫缓缓说道: “传信沈炼,河南以巩固恢复为主,清剿残匪可交由地方卫所和乡勇。
你部重心转向协助洪承畴部封锁高迎祥南下的通道,必要时可越境助战,绝不能让高部大规模流入湖广!”
“传信南直隶锦衣卫,继续对李自成部保持高压,引导或逼迫其向西南贫瘠山区移动,远离漕运线和富庶城池。其内部生变,可伺机利用。”
“再传信湖广巡抚,预警张献忠部可能入川,令其加强边防,坚壁清野。” 陆铮知道这效果有限,但尽人事听天命
“是,大人!”说完,校尉快速离去。
陆铮揉了揉眉心。他知道,自己无法同时解决所有问题。
必须抓大放小。流寇如野草,剿之不尽,但只要其不形成合力、不威胁到核心区域和漕运,就暂时可以容忍。
当前最重要的,依然是那个能决定大明国运的辽东战场。他所有的谋划和资源,都必须优先为此服务。
……
辽东,广宁前线。
广宁以西的冰原上,寒风凛冽。数支明军夜不收(侦察骑兵)小队,如同警惕的狼群,在雪原上艰难地巡弋。
他们与后金的哨骑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短暂而激烈的遭遇战,互有伤亡。
何可纲与马祥麟的部队,如同磐石般钉在几个关键堡寨,击退了后金数次试探性的攻击,但自身也付出了代价,冻伤减员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