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西暖阁。崇祯帝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脸色铁青。
东林党人群情激愤的弹劾奏章,直指司礼监和骆养性!钱龙锡那份引而不发却暗藏机锋的奏疏,更是将压力推到了顶点。
而骆养性的奏章则极力辩解,声称已捣毁流言巢穴,抓获主犯,刘成所为皆为追查流言同党,并“恳请”陛下允其彻查官银流出之事。
“查!查!查!都要查!都让朕查!”崇祯烦躁地低吼,将几份奏疏狠狠摔在地上,“查司礼监?查骆养性?你们是想让朕把朝廷掀个底朝天吗?!” 他感到一种被各方势力裹挟的窒息感。
王承恩默默捡起奏疏,轻声道:“皇爷息怒。钱侍郎与骆指挥使各执一词,然……陆千户查获印制巢穴,缴获伪造文书雕版,此乃实绩。流言源头确已斩断。至于官银之事……” 他点到即止。
崇祯疲惫地闭上眼睛。陆铮……又是这个陆铮。他再次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似乎巧妙地避开了党争漩涡的中心,只专注于“办案”。
在满朝文武互相攻讦、骆养性与东林党剑拔弩张之际,这个低调实干的锦衣卫千户,显得如此……“干净”和可用。
“王承恩,传旨。”崇祯的声音带着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的决绝,“流言一案,既已查获印制巢穴,主犯伏法,便到此为止!着骆养性严惩相关人等,具结上报!
司礼监库房官银流失一事,着东厂提督高起潜会同骆养性详查!务必给朕一个交代!再有借流言攻讦构陷、扰乱朝堂者,严惩不贷!”
这是一道和稀泥的旨意,也是无奈的平衡术。各打五十大板,强行将案子压下。钱龙锡的清白得到了变相承认(流言源头被定为“宵小”),骆养性暂时过关但被勒令“严惩相关人等”(刘成必须被牺牲),司礼监被敲打(由高起潜“自查”),而陆铮的功劳,则在皇帝心中再次记下一笔。
“另,”崇祯睁开眼,目光扫过骆养性奏章上陆铮的名字,又想起王承恩那句“能办事、心思缜密”,“北镇抚司千户陆铮,侦办流言案有功,心思缜密,处事得当……擢升其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掌北镇抚司刑狱事。另着赐白银千两,彩缎十匹,用彰殊典。”
这道晋升旨意,如同在压抑的朝堂投下一颗石子。陆铮,这个资历尚浅的千户,因接连在宫禁细作案、陈瑾粮案、流言案中展现出的关键作用,以及最重要的——在皇帝眼中“能办事”、“不结党”、“知分寸”的印象。
指挥佥事,位在指挥同知之下,已是锦衣卫核心高层!掌北镇抚司刑狱,品级和话语权已不可同日而语。
骆养性接到旨意时,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皇帝绕过他,直接提拔陆铮!这是对他权威的赤裸裸挑战!
陆铮……这个他本想压制甚至除掉的棋子,竟借着这场风暴,踩着各方势力的头颅,跃升到了离他更近的位置!
而陆铮本人,在接到晋升旨意时,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他平静地谢恩,心中却如明镜:这看似风光的晋升,实则是将他架在了更旺的炉火上。骆养性的忌惮将更深,东林党会审视他。
礼部侍郎温体仁书房内,这位以“孤立无党”的形象而受崇祯看重,并频繁参与高层政争讨论。
温体仁此刻正捏着一份誊抄的邸报,眉头紧锁。邸报上,是关于北镇抚司千户陆铮被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掌北镇抚司刑狱)的消息。
“陆铮……”温体仁放下邸报,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却无心啜饮。这个名字,他并非第一次听闻。宫禁细作案,陈瑾粮案,再到这次的流言案……这个年轻的锦衣卫千户总在关键处现身。
让他警惕的是皇帝的态度——绕过指挥使骆养性,直接下旨提拔!这绝非寻常。
温体仁召心腹幕僚近前,低语慎问:“幸亏老夫谨慎,用的都是阉党旧臣!切记,手脚收拾干净,锦衣卫的鼻子,灵得很!”
“大人放心,人手已尽数撤出京城,各归乡里蛰伏。待风声稍息,再行安置。”幕僚声带紧张。
“阉竖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区区小事竟办砸至此。还有那骆养性!连自家鹰犬都约束不住!还敢夸口天衣无缝!”温体仁切齿怒斥。
“大人,此番事机不顺……钱龙锡竟未失圣眷!您……入阁之事,恐须暂缓了。”幕僚忧心忡忡。
“哼!……陆铮!好个陆铮!竟坏老夫大事!”温体仁语如寒冰。
言毕,他霍然起身,踱至窗前,面色阴晴不定。“钱龙锡入阁最晚,根基最浅,不过一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不去位,老夫何以入阁?”
“大人,事已不可为!万望大人……从长计议!”幕僚小心翼翼劝道。
“从长计议?”温体仁猛地转身,眼中戾气毕露,“老夫五十有六了!还有多少光阴虚耗?从侍郎到入阁,需蹉跎多少年?再晋首辅,又要多少年?陆铮此獠……老夫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联系骆养性,让他尽快设法除掉陆铮,此子乃心腹大患,一日不除,老夫一日不能安宁!”温体仁冷冷吩咐道。
“是,大人”心腹幕僚躬身应命,转身退出书房。
……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值房内
刘成站在紫檀木大案前,他偷眼觑着端坐案后的指挥使骆养性,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悸:
“大人,旨意……已经明发。陆铮,正式升任指挥佥事了。”
骆养性没有立刻回应。他手中把玩着一块冰冷的铁尺,眼神阴冷。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嗯。陛下圣明,嘉奖有功之臣,理所应当。”
“可是大人!”刘成几乎要失声,他猛地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因急切而发颤,“那案子……那案子后面牵扯的可是……温侍郎……还有咱们……” 他后面的话不敢明说,只用眼神焦急地暗示着骆养性本人以及那些不便言说的势力。
“案子?”骆养性终于抬起眼皮,锐利的目光剐过刘成的脸,“哪个案子?钱龙锡那个?” 他嘴角扯出一个极淡、极冷的弧度,“源头不是断了吗?陛下金口玉言,让本官与高公公自查。”
“可……可陆铮查获的那些东西……” 刘成的声音带着后怕,“虽然陛下及时止住了,没让深挖到温阁老和……但难保陆铮手里没捏着点别的!
他这次升得这么快,就是靠捅破了这马蜂窝!万一……万一他借着新职之便,或者哪天陛下又想起来……”
“砰!”
骆养性手中的铁尺被重重拍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打断了刘成的话。值房内死寂一片,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骆养性的脸色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更加阴沉。
“陛下的意思,就是到此为止。” 他一字一顿,“温体仁也好,钱龙锡也罢,现在都和我们没关系!至于陆铮……”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桌案,仿佛在审视一份无形的卷宗。
东林党人群情激愤的弹劾奏章,直指司礼监和骆养性!钱龙锡那份引而不发却暗藏机锋的奏疏,更是将压力推到了顶点。
而骆养性的奏章则极力辩解,声称已捣毁流言巢穴,抓获主犯,刘成所为皆为追查流言同党,并“恳请”陛下允其彻查官银流出之事。
“查!查!查!都要查!都让朕查!”崇祯烦躁地低吼,将几份奏疏狠狠摔在地上,“查司礼监?查骆养性?你们是想让朕把朝廷掀个底朝天吗?!” 他感到一种被各方势力裹挟的窒息感。
王承恩默默捡起奏疏,轻声道:“皇爷息怒。钱侍郎与骆指挥使各执一词,然……陆千户查获印制巢穴,缴获伪造文书雕版,此乃实绩。流言源头确已斩断。至于官银之事……” 他点到即止。
崇祯疲惫地闭上眼睛。陆铮……又是这个陆铮。他再次用实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似乎巧妙地避开了党争漩涡的中心,只专注于“办案”。
在满朝文武互相攻讦、骆养性与东林党剑拔弩张之际,这个低调实干的锦衣卫千户,显得如此……“干净”和可用。
“王承恩,传旨。”崇祯的声音带着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的决绝,“流言一案,既已查获印制巢穴,主犯伏法,便到此为止!着骆养性严惩相关人等,具结上报!
司礼监库房官银流失一事,着东厂提督高起潜会同骆养性详查!务必给朕一个交代!再有借流言攻讦构陷、扰乱朝堂者,严惩不贷!”
这是一道和稀泥的旨意,也是无奈的平衡术。各打五十大板,强行将案子压下。钱龙锡的清白得到了变相承认(流言源头被定为“宵小”),骆养性暂时过关但被勒令“严惩相关人等”(刘成必须被牺牲),司礼监被敲打(由高起潜“自查”),而陆铮的功劳,则在皇帝心中再次记下一笔。
“另,”崇祯睁开眼,目光扫过骆养性奏章上陆铮的名字,又想起王承恩那句“能办事、心思缜密”,“北镇抚司千户陆铮,侦办流言案有功,心思缜密,处事得当……擢升其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掌北镇抚司刑狱事。另着赐白银千两,彩缎十匹,用彰殊典。”
这道晋升旨意,如同在压抑的朝堂投下一颗石子。陆铮,这个资历尚浅的千户,因接连在宫禁细作案、陈瑾粮案、流言案中展现出的关键作用,以及最重要的——在皇帝眼中“能办事”、“不结党”、“知分寸”的印象。
指挥佥事,位在指挥同知之下,已是锦衣卫核心高层!掌北镇抚司刑狱,品级和话语权已不可同日而语。
骆养性接到旨意时,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皇帝绕过他,直接提拔陆铮!这是对他权威的赤裸裸挑战!
陆铮……这个他本想压制甚至除掉的棋子,竟借着这场风暴,踩着各方势力的头颅,跃升到了离他更近的位置!
而陆铮本人,在接到晋升旨意时,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他平静地谢恩,心中却如明镜:这看似风光的晋升,实则是将他架在了更旺的炉火上。骆养性的忌惮将更深,东林党会审视他。
礼部侍郎温体仁书房内,这位以“孤立无党”的形象而受崇祯看重,并频繁参与高层政争讨论。
温体仁此刻正捏着一份誊抄的邸报,眉头紧锁。邸报上,是关于北镇抚司千户陆铮被擢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掌北镇抚司刑狱)的消息。
“陆铮……”温体仁放下邸报,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却无心啜饮。这个名字,他并非第一次听闻。宫禁细作案,陈瑾粮案,再到这次的流言案……这个年轻的锦衣卫千户总在关键处现身。
让他警惕的是皇帝的态度——绕过指挥使骆养性,直接下旨提拔!这绝非寻常。
温体仁召心腹幕僚近前,低语慎问:“幸亏老夫谨慎,用的都是阉党旧臣!切记,手脚收拾干净,锦衣卫的鼻子,灵得很!”
“大人放心,人手已尽数撤出京城,各归乡里蛰伏。待风声稍息,再行安置。”幕僚声带紧张。
“阉竖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区区小事竟办砸至此。还有那骆养性!连自家鹰犬都约束不住!还敢夸口天衣无缝!”温体仁切齿怒斥。
“大人,此番事机不顺……钱龙锡竟未失圣眷!您……入阁之事,恐须暂缓了。”幕僚忧心忡忡。
“哼!……陆铮!好个陆铮!竟坏老夫大事!”温体仁语如寒冰。
言毕,他霍然起身,踱至窗前,面色阴晴不定。“钱龙锡入阁最晚,根基最浅,不过一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不去位,老夫何以入阁?”
“大人,事已不可为!万望大人……从长计议!”幕僚小心翼翼劝道。
“从长计议?”温体仁猛地转身,眼中戾气毕露,“老夫五十有六了!还有多少光阴虚耗?从侍郎到入阁,需蹉跎多少年?再晋首辅,又要多少年?陆铮此獠……老夫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联系骆养性,让他尽快设法除掉陆铮,此子乃心腹大患,一日不除,老夫一日不能安宁!”温体仁冷冷吩咐道。
“是,大人”心腹幕僚躬身应命,转身退出书房。
……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值房内
刘成站在紫檀木大案前,他偷眼觑着端坐案后的指挥使骆养性,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悸:
“大人,旨意……已经明发。陆铮,正式升任指挥佥事了。”
骆养性没有立刻回应。他手中把玩着一块冰冷的铁尺,眼神阴冷。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嗯。陛下圣明,嘉奖有功之臣,理所应当。”
“可是大人!”刘成几乎要失声,他猛地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因急切而发颤,“那案子……那案子后面牵扯的可是……温侍郎……还有咱们……” 他后面的话不敢明说,只用眼神焦急地暗示着骆养性本人以及那些不便言说的势力。
“案子?”骆养性终于抬起眼皮,锐利的目光剐过刘成的脸,“哪个案子?钱龙锡那个?” 他嘴角扯出一个极淡、极冷的弧度,“源头不是断了吗?陛下金口玉言,让本官与高公公自查。”
“可……可陆铮查获的那些东西……” 刘成的声音带着后怕,“虽然陛下及时止住了,没让深挖到温阁老和……但难保陆铮手里没捏着点别的!
他这次升得这么快,就是靠捅破了这马蜂窝!万一……万一他借着新职之便,或者哪天陛下又想起来……”
“砰!”
骆养性手中的铁尺被重重拍在案上,发出一声闷响,打断了刘成的话。值房内死寂一片,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骆养性的脸色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更加阴沉。
“陛下的意思,就是到此为止。” 他一字一顿,“温体仁也好,钱龙锡也罢,现在都和我们没关系!至于陆铮……”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桌案,仿佛在审视一份无形的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