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泸州卫!-《大明卫》

  蓟镇前线,清军御营。

  皇太极的旨意迅速化作快马信使,奔向各方。

  西线的阿济格和多铎接到命令后,心领神会,攻势明显放缓,营垒甚至开始有序后撤,摆出一副久战疲敝、意欲休整的态势。

  同时,一些“安北军悍勇难敌”、“西路军损失颇重”的流言,也开始在战场上悄然散播。

  保安州,安北军大营。

  孙应元立刻察觉到了清军的变化。他站在营垒高处,看着远处缓缓后移的清军营旗,眉头紧锁。

  “将军,虏兵退了!是否追击?”部将们摩拳擦掌,数月对峙的憋屈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退?”孙应元冷哼一声,“皇太极和阿济格、多铎是什么人?他们会因为一点‘损失’就轻易后退?

  这分明是诱敌之计!传令下去,各营严守阵地,多派斥候,给本将盯死了他们!没有我的将令,擅自出击者,斩!”

  他深知肩上的重任,这五万安北军是陆督师的心血,也是北线战局的重要砝码,绝不能折在冒险追击上。

  他立刻将清军异动和自己的判断,以六百里加急分别送往通州卢象升和汉中陆铮处。

  通州,卢象升行辕。

  接到孙应元军报的同时,卢象升也感受到了来自朝廷越来越大的压力。

  弹劾他的奏章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暗中串联,欲推举他人替代其督师之位。皇帝和太后的旨意也一次比一次急迫。

  “咳咳……”卢象升剧烈地咳嗽着,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

  他看着地图上西线清军“示弱”的态势,又看了看案头堆积的催战文书,心中天人交战。

  他何尝不知这可能是陷阱?但朝廷的耐心,前线的士气,以及他个人的处境,都逼得他必须有所动作。

  “给孙将军回信……”卢象升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其判断甚为稳妥,本督亦认为虏乃诱敌。

  然……然战机稍纵即逝,若虏兵真露破绽,亦不可过于拘泥。望孙将军审时度势,若确有良机,可……可酌情予以反击,以振我军威,安朝廷之心……”

  这封信的措辞颇为微妙,既肯定了孙应元的谨慎,又暗示了希望他能在“确有良机”时主动出击。

  卢象升这是在走钢丝,他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摇摇欲坠的防线,却又无法承担安北军主力被歼的后果。

  汉中行营。

  陆铮接到孙应元军报的时间,又比卢象升晚了几日。他仔细阅读着孙应元对清军意图的分析,微微颔首。

  “维之(孙应元字)越发沉稳了,没有被虏兵的佯动所惑。”他对幕僚说道,随即眉头微蹙,“只是,卢督师那边的压力,恐怕……”

  陆铮沉吟片刻,提笔给孙应元回信,语气坚决:“……汝之判断,正合吾意。虏酋狡诈,此必为诱敌之策。

  安北军之要务,仍在稳守保安州,与宣府呼应,牵制西路虏兵主力。无十足把握,绝不可浪战!

  一切以保全我军实力为上。卢督师处若有疑虑,可将吾信转呈。”

  他必须给孙应元最明确的指令,避免其在外界压力下动摇。同时,他也加紧了后方的运作。

  “四川清丈田亩,进度还需加快!告诉下面的人,不要怕得罪人!非常之时,当用重典!

  还有盐税,第一批新税银必须按时足额解到!”陆铮深知,只有后方供给源源不断,前线将士才能心无旁骛,顶住压力。

  然而,战争的迷雾并非单方面弥漫。

  就在孙应元恪守陆铮将令,按兵不动之际,阿济格和多铎见诱敌不成,再次改变了策略。

  他们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分出数支精锐,绕过保安州监视,突然加大了对宣府后方粮道的袭击力度。

  同时伴攻宣府几处外围堡寨,摆出一副即便吃不掉安北军,也要先困死、耗死马科的架势。

  宣府的压力骤然增大。马科接连派出信使,向孙应元求援,言辞一次比一次激烈。

  “孙应元!你他娘的就在旁边看着老子被围殴吗?你的兵是金子做的?碰不得?”马科的亲笔信充满了火药味。

  孙应元再次陷入了两难。不救,宣府若有失,他独守保安州也失去了意义,而且见死不救的罪名他担待不起。

  救,则必然要离开坚固营垒,在野战中面对以逸待劳、机动性极强的清军骑兵,风险极大。

  孙元应望着宣府方向升起的滚滚狼烟,拳头紧握,最终下达了命令:“传令!前军戒备,骑兵集结,随时准备出营接应!

  但未有我的明确号令,任何人不得越过预设防线十里!”

  孙元应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策略,陈兵于保安州边缘,做出随时可能出击的姿态,以牵制清军,缓解宣府压力,但绝不轻易将主力投入不可控的野战。

  这是一场意志与耐心的较量,孙应元在忠实地执行着陆铮“保全实力”的核心指令,同时也在卢象升的期望和马科的求援之间,艰难地寻找着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线的战局,因为皇太极的主动求变和明朝内部的压力,变得更加微妙而凶险。

  ……

  汉中行营,咸熙五年春末。

  来自四川的紧急文书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陆铮拆开火漆,是四川按察使的密报,措辞严峻:“……泸州卫指挥使黄吉,借清丈田亩之名,纵兵抢掠良民田产,激起民变。

  乱民聚众数千,围攻州府,声称‘要见陆督师,讨个公道’!地方兵力不足,局势恐将失控……”

  陆铮的指节瞬间绷紧,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预感到新政会触及利益,却没想到首先从内部烂起,而且还是掌握兵权的卫所军官!

  “好一个泸州指挥使!好一个‘讨个公道’!”他声音冰冷,带着压抑的怒火,“传令!”他看向侍立一旁的参军,“以总督府名义,革去黄吉一切职务,锁拿进京问罪!其直属部众,即刻解散重组!

  调‘川中续备军’两营,由按察使亲自统领,前往泸州平乱!

  告诉按察使,首恶必诛,胁从可酌情安抚,但若遇武装抵抗,格杀勿论!三日之内,我要看到泸州秩序恢复!”

  命令迅速下达,但陆铮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孙应元带走了最能打的五万核心,四川内部那些潜伏的反对势力,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试探着露出獠牙。

  他必须用更果断、甚至更残酷的手段,才能压住这股暗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