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苏麻喇姑-《宜修重生四福晋,杀疯了》

  廊下的风卷着细雪扑在温宪脸上,冰凉刺骨,却没回头。

  悔?只悔没早些看清一切!

  让七妹受病痛折磨多年,再也没有好的机会,好在,婚事自己一定能让妹妹如愿。

  滚烫的泪珠模糊了视线,又化作了雪水而落,走到这一步,不过咎由自取。

  德嫔凝视那道决绝的背影,终于撑不住,瘫坐在椅子上,指尖抚过那枚碎裂的双鱼佩,指腹沾了玉屑,硌得生疼,比深宫二十余年的孤寂,还要疼。

  温宪出春熙殿,和早就等候多时的宜修遥遥相对,泪珠滚落的更快,却有了温暖的怀抱,心渐渐回温,“四嫂~~”

  “好丫头,你知道吗?不是谁都能和你一样,有底气又有勇气将这些话说出口的。只这一点,你便胜过许多人。”宜修抱着她,温声安慰了几句,就让剪秋看着人,自己逮着绘春几个再度打开春熙殿的大门。

  迎着德嫔愤恨又无奈的目光,再度将春熙殿“洗劫一空”,话比老一套多了三句。

  “温宪要成婚,您这个生母不尽心还怎么去皇阿玛跟前装慈母?”

  “七妹的婚事您是插不了手了,还不送点东西补偿下,往后见面多尴尬?”

  “好额娘,我们爷后院来了新人,您不表示下?到底是生母,该尽一份心。”

  德嫔还没缓过伤心的劲儿,厉声打断,声音因激动而尖利,“你,你竟敢这般以下犯上,你……”

  “不是您思念孙女,思念儿子,又想着女儿么?儿媳是成全您啊!”

  德嫔身体一僵,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踉跄一步,扶住桌沿,声音陡然拔高,“待本宫复位,定要你,定要你~”

  “我为皇家开枝散叶,还生下弘晓这个福星,额娘,省省您的力气吧,你打不倒我。”宜修目光灼灼地盯着德嫔,眼神里充满了失望与戏谑,“虽然我也打不倒您,但恶心人,谁不会啊!”

  丢下这句话,宜修仪态万方走出了春禧殿,徒留德嫔双腿一软,瘫坐在地,捂着胸口,发出压抑的呜咽。

  宫灯的光芒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出她满脸的泪水与无尽的悔恨。

  “福晋,她这是后悔了吗?”剪秋听着压抑的呜咽声,渗的后背发寒。

  悔恨?宜修轻嗤一声,“赌徒是不会后悔上赌桌的,只会后悔出牌的顺序!”

  温宪看着拎着大箱小箱出来的奴才们,又看看怡然自得的宜修主仆,没来得及抹去的泪珠,在宜修的话语中化为一声轻笑。

  “看什么看,拿啊,你好歹曾当过她女儿,没少帮她说好话争宠,你不拿,可就便宜了十四。”

  “哦~”温宪木木地捧着两盒红宝石和点翠发簪回了慈宁宫。

  春禧殿内呜咽声还飘在风里,却再勾不起她半分波澜。

  太后兴冲冲告诉孙女,人选定了,温宪顺从地靠在她膝盖上,“皇玛嬷为孙女考量的,一定是最好的。”

  “苏麻姑姑亲去乾清宫,肯定会带回好消息,玛嬷的温宪啊,往后谁也别想刻薄你。”

  太后心头一软,抱着孙女轻拍她的背,如同往昔很多年那般,哼着古老悠长的蒙古调子,送温宪进入梦乡。

  苏麻喇姑代表太后去见康熙,康熙忙从案牍里抬起头,三两步走到苏麻喇姑面前,李德全已经备好了靠椅。

  “姑姑怎么来了,有事喊朕过去就成。”孝庄走后,苏麻喇姑轻易不出佛堂,饶是养在膝下的胤裪去阿哥所,她也只是目送。

  康熙既激动,又琢磨苏麻喇姑的来意,目光灼灼。

  苏麻喇姑也不绕弯子,直接道,“这些日子五公主婚事定了,可有一桩心事,太后一定拿不定,心里发愁,老奴只好来走一趟。”

  “太后的心思您也清楚,她心疼养在膝下的孩子,不愿意孩子出嫁后还要受掣肘,玉牒…改在谁名下,太后娘娘一直发愁。”

  康熙将信将疑,顺着这个话题,问苏麻,“姑姑,你说五公主记在谁名下合适?”

  苏麻喇姑沉吟片刻,细细分析:“论起来,自然是贵妃最合适,但太后娘娘和贵妃娘娘不熟,又想着自家人,倒是有意抬举咸福宫。”

  记在贵妃名下,抬举温宪出生的同时,还挂靠佟佳氏。

  刚出了胤禔拉拢舜安颜的事,母族被挖墙脚,康熙哪能答应?至于咸福宫……谁来着,哦,是科尔沁来的,叫,叫和塔珠。

  康熙想起和塔珠这号人,可还是犹豫,“小五和小四家的走得近,改了玉牒往后来往不便。”

  苏麻喇姑不赞同,故作不悦,“皇上这话说的,都是自家人。蒙古也好,八旗也罢,都是您的臣子。”

  康熙咳了两声,转而提起乌雅氏,“德嫔生养小五一场,也不好过于苛待,况且和塔珠还没册封。”

  “那就请皇上册封吧,入宫二十来年,和塔珠一直安分。”苏麻喇姑顺着康熙的话头,“德嫔好歹是小五、小七的生母,您厚待一二,也是应该的。”

  康熙知道太后的请求合理,甚至于看苏麻喇姑的面子,康熙也应该答应,可这样会不会太给老四助力了?

  即便改了玉牒,小五、小七也是老四的亲妹妹,婚嫁自然是给老四铺路。

  对于成年的儿子,康熙都是用一种审视的态度去看的,行动上也是制约平衡。

  抬举德嫔就是要隔开老四和小五、小七,也是拉开佟佳氏和老四的关系。

  改了玉牒后,温宪和蒙古、钮祜禄氏的复杂关系,一样会给老四添助力。

  苏麻喇姑担忧的就是这个,太后哪懂这些弯弯绕绕,所以她才亲自来,读懂康熙的顾虑,不动声色转移了康熙的关注,“说起来,太子前儿和太后闲聊,也觉得这主意好,还说起十一公主。”

  这话引起了康熙的思虑,说来十一养在乾三所……是他宠坏了和贵人,但今时今日的和贵人,何曾不是往昔的德嫔?

  随太子亲政和监国,东宫势力越发膨胀,他好容易压下明珠和索额图,又抬着胤禔和东宫斗,老四一直跟在太子身后也不是个事儿。

  钮祜禄家已经被打压得差不多,阿灵阿的福晋是乌雅氏的妹妹,绝不会站队老四。

  相反的,蒙古已经退出了前朝后宫的政治舞台,基本沦为吉祥物,抬举一二也是可以的。

  无论未来小七嫁给谁,小五的婚事已经定了,小十一养在乾三所好歹能活……给老四添助力也添不了多少,反而能让太子觉得碍眼。

  想通了内里,康熙爽快地下旨,“老四这孩子看着面冷,实则最重情,对两个亲妹妹挂念得很,老四福晋也是个好的,记在……宣,宣妃名下,依旧会照拂自家妹妹。”

  “宣妃?”苏麻笑着点头,“是个好封号,老奴替科尔沁谢皇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