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宫中局势混乱(三)-《宜修重生四福晋,杀疯了》

  康熙回京路上收到消息,太妃已经醒了,贵妃却是弥留之际。

  本来紧赶慢赶要早些回宫的康熙,突然下令休整三日,胤禛几个把不准老爷子的意思,没敢劝。

  顾及十弟,胤禩还是和胤禛一块跪地求皇阿玛早些回京,十弟和贵妃娘娘正等着呢。

  康熙抬手驱散两人,眸光复杂,对上高悬的明月,叹息闭眼。

  那声叹息,落在二人心头,很多年后两人才读懂那抹复杂:帝王之心,如四时轮转,寒来暑往皆有定数。

  直到第三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领着女儿萨仁娜赶上大部队。

  众人才恍然一惊,皇阿玛这是想让贵妃临终前见见儿媳,却不知阿灵阿的折子已经递到了御前。

  康熙一行人,五月初才堪堪回京。

  德嫔的底子已然被宜修三天两头的探望,掏了个七七八八。

  娘娘这一世不吃独食,洗劫过后,福泽大家。

  大福晋、太子妃、三福晋等沾光不说,连沿路的宫人都得了赏,一句话:

  德嫔心疼孙女,让大家伙多念叨弘晓的名字——人贵名贱才好养活。

  弘晓从了皇孙的辈分,福气太旺,小孩未必能承受得住,多念孩子名字,就是要留住她。

  这种习俗很常见,宫人们又得了好处,当然不会嚼舌根,谅老爷子回来也说不出个什么。

  宜修估摸着,再去两次,德嫔就该关门避客了,想着下次去开一开她的私库,把压箱底的好料子找出来。

  没高兴多久,刚到乾三所门前,乌泱泱围了一群人,当即黑了脸。

  敢堵在乾三所门口,这是踩自己的面呢!到底是谁!

  不等宜修问责,兰姑姑艰难从人群中挤出来,拉着宜修往边上躲,避开还没发现宜修回来的那群人,轻声道,“福晋,长春宫的小全子带着皇十六女来了。”

  宜修吃惊,合着乾三所门前围了一堆人是因为这个?宫里哪来的十六女?宫里最小的女儿,不是敏嫔的皇十五女么?

  兰姑姑提醒,“是和嫔刚生下的。”眼神闪躲,摆明了这孩子不对劲。

  宜修只好耐着性子听兰姑姑娓娓道来,和嫔一个时辰前发动,生下了一个女儿,但这个孩子天生金瞳——惠妃和荣妃怎么可能放过暗算她们孙子的人。

  惠妃借着和嫔出生盛京,喜欢烤饼、甜糕、饴糖这点,以皇嗣要进补为由,可劲儿让内务府、御膳房照着和嫔的喜好供应各种膳食和糕点,还时不时让内务府进血燕。

  久而久之,自然虚不受补,又湿热蕴结、胆汁淤积,孩子一出生便患有黄疸。这手段比香料、衣料、吃食下毒高明数倍。

  惠妃可没有摁着和嫔的头逼她点这些吃,血燕也是她自己闹幺蛾子要的。

  老爷子就是彻查到底,得到的结果也只有四个字:命该如此。

  这可是紫禁城,是皇宫,没点子手段,管不住自己的嘴,还想平安生下孩子,呵呵,可能吗?

  十六女的金瞳,坐实了十七阿哥的凶名,却也让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和嫔,想出了摆脱生下不祥之女的法子。

  宫里最有福气的,莫过于皇上,皇上不在,自然是和皇上如出一辙的弘晓。

  和嫔不顾产后虚弱,硬要身边人把女儿送到乾三所来。

  金瞳视为灾难,一般都是要被处理的,和嫔内心还是有一点舍不得刚生下的女儿,不愿意女儿被处理。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这般着急马上将十六女送来乾三所,和嫔自是担心连自己也一同被当作异灾,康熙会怪罪她,急于拉人垫背好方便事后甩锅。

  大家都说弘晓有福气,将十六女送来,若孩子能治好,健康长大,于和嫔而言自然是好事,毕竟她的女儿活着,事后还可以和皇上说自己是一片慈母心,病急乱投医,举止有所偏差,但都是为了女儿好。

  若十六女没能养好,当真是天生的金瞳眼,就说明弘晓有福气这话是假的,到时她就能说是听信谣言,是自己没能保住女儿,依旧有转圜的余地。

  若十六女在乾三所出事了,死了,就是宜修的过错,和嫔还可以理直气壮怪罪宜修,有个迁怒的人,满心悲痛也就有了发泄口,徒留宜修无辜躺枪……!

  “好算计!”宜修唰地一下甩开兰姑姑拉住她的手,直接走向乾三所。

  宜修气得不行,心里将和嫔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兰姑姑拉着她劝诫,“福晋,冷静一下,送十六女来的是小安子,乃是李总管的徒弟,是乾清宫御前的人。小安子亲自带着十六女来,您一露面就真的接下这摊子事儿。万一十六女出事了,咱们可就有八张嘴也说不清。”

  “姑姑,若真为我好,就去慈宁宫,请太后赐个蒙古嬷嬷过来。”宜修再气,也没有冲昏头脑,十六女刚出生没多久,大热的天,在外头待久了才会真出事,那才真的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很快,小安子就领着奶嬷嬷抱着小小一个的十六女走到宜修跟前。

  宜修没说话,也没让小安子行礼,一脸急切样的关怀十六女,脚步急促把人引进正堂,“可怜见的,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吹风呢?又是这般热的天,万一热不住发病怎么办?”

  “公公一路上来可打了伞,孩子还没能睁开眼呢,可见不得太阳光!”

  “……”

  一连串的话,堵得小安子满脸通红,只觉羞愧难当,却也没办法,康熙走前交代他,一定要保住和嫔的孩子。

  若非如此,他一个御前的奴才,岂会听从和嫔的令来走这一趟。

  “四福晋,这事实在是……”

  “公公不必说,都是一家骨肉,本福晋哪能不管十六妹妹?”宜修端着笑,走上前抱住小猫似的十六女轻轻摇晃,手也下意识的拍着襁褓,还朝绘春发话,让她把弘晓的摇篮搬来。

  当着小安子的面,把十六女放进摇篮里,吴医女小跑着进来,着急忙慌上手给孩子检查。

  吴医女将十六女的襁褓解开,一番查探,确定十六女并非金瞳而是患了黄疸,只要调理得当,不出十日就会褪去金瞳。

  宜修抬眸看向小安子,见他大喜过望,这才对吴医女道:“你马上安排,安公公,劳烦您去请太医来,再诊一次,有了准信儿,也就好往御前递折子。”

  小安子:“福晋您客气,奴才马上就去。”

  奶嬷嬷一听,当即要抱走十六女,宜修眼神扫过,“怎么,和嫔娘娘不借我家女儿的福了?”

  “咚”的一声,奶嬷嬷被染冬一巴掌扇到在地,“主子和安公公在呢,轮得到你一个贱婢上前动作?”

  “福晋息怒,奴才们也不愿意的,可是奴才们与不敢违背和嫔,也是奉了…”

  刚抬脚要走的小安子眼一眯,返回来又甩了一巴掌,“这儿是乾三所,容得你放肆!!”

  宜修闻言弯了眉眼,不错,很有眼色,懂得自身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