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索额图死了-《宜修重生四福晋,杀疯了》

  宗人府角楼阴沉压抑,墙头上的枯草在风里发抖。

  侍卫见太子驾到,忙躬身行礼,却拦在门前:“太子殿下,皇上有旨,任何人不得探视索额图大人。”

  “孤不进去,”胤礽强压着怒火,语气带着恳求,“让太医进去瞧瞧,再送些吃食,总可以吧?”

  侍卫面露难色,嗫嚅道:“殿下,前几日您派来的人,都被皇上驳回了。索大人……这几日水米难进,太医也不许入内。”

  胤礽的脸色瞬间惨白,下一瞬猛地推开侍卫,大步闯了进去。

  他不敢想,五十多岁的索额图,在阴冷的囚室里水米难进,能撑多久。

  胤禛想拦,却已来不及,只得紧随其后,示意侍卫不必惊慌。

  囚室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药味与霉味,被褥早已发黑发潮。

  索额图躺在床上,面色蜡黄,气若游丝,见胤礽进来,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挣扎着要起身:“殿……殿下……”

  “叔姥爷!”胤礽扑到床边,握住他枯瘦的手,声音哽咽,“您怎么样?孤来救您了!”

  索额图摇了摇头,气息微弱:“老臣……撑不住了……能再见殿下一面,足矣……”

  他看着胤礽,眼中满是恳切,“殿下,老臣走后,您要万事小心……皇上年纪大了,疑心重……您的兄弟,个个虎视眈眈……万不可再与皇上硬碰硬……母子情、父子情、兄弟情,什么都别信,您唯一的依靠……只有您自己。”

  胤禛端来一杯温水,胤礽颤抖着递到索额图嘴边,可他刚张了张嘴,头便歪了过去,手无力地垂落。

  “叔姥爷?叔姥爷!”胤礽摇晃着他的身体,可索额图再也没有回应。

  太医随后赶到,诊脉后摇了摇头,低声道:“殿下,索大人是油尽灯枯,病逝了。”

  “病逝?”胤礽猛地抬头,眼底满是猩红,“是被活活圈禁死的!是皇阿玛杀了他!”

  太子猛地站起身,踉跄着往外走,眼神空洞,如同丢了魂。

  “二哥!”胤禛连忙跟上,想拉住他,却被他甩开。

  胤礽直奔马厩,翻身上马,不顾胤禛的呼喊,纵马朝着皇宫的方向狂奔。

  太子骑术精湛,马速极快,沿途的侍卫见是太子的明黄身影,敢拦不敢挡,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冲过宫门。

  乾清宫内,康熙正埋首批阅奏折,案上的烛火映着他清瘦的面庞。

  梁九功听闻太子纵马入宫,忙迎出去,刚要开口,便被胤礽一把推开,踉跄着撞在廊柱上。

  胤礽冲进内殿,一把挥散案上的奏折,纸张散落一地。

  “皇阿玛!”太子红着眼,声音嘶哑,“您为什么要这样对叔姥爷?您罚他、罢他的官,孤都认!可您为什么要圈死他?他是儿臣的叔姥爷,是帮您擒鳌拜、定三藩的功臣啊!就算他做错了,您罚他,责他,都可以,为什么非要逼死他,为什么?”

  康熙猛地抬头,眼底的威严瞬间化为怒火,拍案而起:“放肆!你可知索额图做了什么?”

  “他结党营私,挑拨你我父子关系,甚至图谋逼宫!朕留他全尸,已是看在赫舍里氏的面子!”

  “图谋逼宫?”胤礽冷笑,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他逼宫做什么?他从没有对皇位动过念头,他只是想护住我!!”

  “而逼他这般护住我的,正是您,是您怕儿臣长大了!”

  太子指着自己身上的蟒袍,声音带着绝望,“您给了我太子的身份,却处处猜忌我!兄弟个个盯着这个位置,您不护着我,反倒帮着他们打压我!索额图没了,赫舍里氏没了靠山,我就是个孤家寡人!”

  “你还敢顶嘴!”康熙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胤礽,“朕教你打理朝政,教你治国,甚至容忍你结党,你就是这么回报朕的?你眼里只有索额图,何曾有过朕这个皇父?”

  “皇父?呵呵,终于还是皇父了!”

  胤礽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无尽的委屈,“您眼里只有皇位!这些年,儿子每天说话做事都如履薄冰,生怕哪句话说错,就落得和索额图一样的下场!”

  “这么多年,儿臣连个真心待我的人都没有,除了胤禛,谁还肯劝我一句?”

  太子猛地撕扯身上的蟒袍,金线崩裂,布料撕裂的声响在殿内格外刺耳,“这个太子,我不当了!谁爱当谁当!”

  胤禛早已跪在门槛边,额头抵着青砖,大气不敢喘。

  亲眼看着太子疯狂的模样,看着康熙气得捏碎了手中的玉珠,指尖被划破也浑然不觉,胤禛心中五味杂陈——他早知道太子与皇阿玛的矛盾终将爆发,却没想到会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

  梁九功和一众太监宫女全都跪在角落里,殿内只剩太子的嘶吼与康熙沉重的喘息。

  张英恰好有事求见,刚踏入殿门,便被这阵仗吓得连忙跪倒,暗自叹道自己今日撞了大运,竟撞见这父子反目的场面。

  “够了!”康熙的声音带着疲惫与痛心,深深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对梁九功道,“把太子带下去,禁足毓庆宫,没有朕的旨意,不许任何人探视!”

  梁九功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几乎脱力的胤礽。

  胤礽还在挣扎,嘴里喃喃着“舅姥爷”,眼神空洞,却再也没了往日储君的威仪。

  胤禛看着太子被带走的背影,又看向康熙苍白的面容,心中清楚。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散落的奏折与破碎的玉珠,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父子反目的悲剧,也预示着往后朝堂的血雨腥风。

  往后每一步,都必须要慎之又慎。

  今年端午宫里安排了登山插茱萸的活动,弘晓和濡媛见识过了山顶风景后,疯狂爱上了外出祈福——寺庙都在山上,一边走一边看风景,到了寺庙还能尝尝素斋!

  天气炎热,宜修不得不避开最毒辣的中午,在清晨或是下午傍晚,带着姝玥、弘晓、濡媛轮流去甘露寺、潭柘寺、红螺寺、广济寺、戒台寺上香。

  弘晓、濡媛体力不错,所以爬得不算费力,姝玥是三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但身娇体弱一直由婢女搀扶着。

  宜修看着这一幕,不得不感叹,有贵女的风范,但体弱至此,佟佳悦榕把孩子啊养的就是太精细了。

  “姝玥,放开人,自己走两步。”宜修一挥手,剪秋拉走了搀扶姝玥的婢女,“再牵匹马来,回去后要多练骑射。你是大清的金枝玉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裹脚姑娘,该有的,应该是满洲大姑奶奶的风范。”

  姝玥喘着气,默默擦了擦额头细汗,点头应是。

  潭柘寺的路不难走,姝玥累的两次险些摔倒,却在宜修鼓励的目光下,坚持走完了全程。

  返程的路利索多了,一行人还是慢悠悠的走着,濡媛、弘晓折了两支芍药别在头上,又献宝似得送到宜修跟前。

  “你们两个,真是精力旺盛,回去可不许再闹了。”

  “知道了,额娘\/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