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姐妹和婆媳-《宜修重生四福晋,杀疯了》

  五公主站在廊下,望着院中挽弓搭箭的四公主,脚步像坠了铅。

  来来回回踱了好几圈,终究没勇气上前,转身想悄悄溜走——德嫔那些算计,如根刺扎在她心头,让她没脸见四姐姐。

  “五妹!”

  清亮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带着笑意。五公主浑身一僵,回头时,四公主已放下弓箭,箭羽还在弦上轻轻颤动。她慌忙扬起笑脸,裙裾扫过廊柱的雕花:“这不是看四姐姐正练得专心么?图兰然哪敢打扰。”

  四公主挑了挑眉,一眼就看穿她眼底藏着的红,随手将弓箭递给身后的宫女,挽着五公主往里走,指腹触到妹妹微凉的手:“进来坐坐,我刚得了盒上好的润手乳,正愁没人分着用。”

  内室暖炉烧得旺,四公主坐在镜前,慢悠悠往手上抹着膏子。

  乳白的膏体在她掌心化开,遮住了那些深浅不一的茧。

  五公主坐在一旁,看着那些茧子,再想起传得沸沸扬扬的赐婚消息,鼻尖一酸,眼泪“啪嗒”掉在了手背上。

  “嗯?”四公主抬眼,从镜中瞥见她通红的眼眶,语气顿时沉了些,“谁欺负你了?告诉姐姐,保管替你讨回来。”

  五公主慌忙摇头,抽噎着凑过去,接过她手里的膏子,细细替她揉着掌心:“四姐姐……是不是因为要去漠北,才这般苦练?”

  四公主笑了,反手拍拍她的手背:“图兰然,你只瞧见这茧子,却不知它们的好。前几日围猎,若不是这身功夫,我怎能拔得头筹?”

  四公主语气里没有半分怨怼,反倒带着股韧劲,“草原上不比京城,多些本事,总能活得自在些。”

  这份坦荡让五公主更愧疚了,眼泪掉得更凶,埋在四公主肩头哽咽:“对不起……四姐姐,对不起……”

  四公主愣了愣,轻抚着她的背,声音放柔了:“傻丫头,跟我说什么对不起?”

  “是额娘……额娘她……”五公主抽噎着,说不下去。

  德嫔那些明里暗里的算计,虽没直接逼四公主远嫁,却像推波助澜的风,让这场婚事来得更快更急。作为女儿,她既无力阻拦,又羞于面对。

  四公主恍然大悟,反倒笑得更洒脱了:“你呀,净瞎想。”她拿起帕子替五公主擦泪,“我本就没什么留下的道理,皇家女儿,哪有真正能自己选的路?德嫔不过是顺水推了一把,就算没有她,该来的也总会来。”

  四公主抬眸,仰望宫墙四角的飞檐在暮色里勾出冷硬的轮廓:“这宫里的事,大多绕不开‘利益’二字。咱们生在这金笼子里,最没资格说‘不’。”顿了顿,温柔看向五公主,“你以为留京就容易?不过是换种方式的联姻罢了,总要有人去填那些坑。”

  五公主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我不想嫁人!可我也知道……皇家女儿,身不由己……”

  最后四个字,说得又轻又涩,如同被风吹散的叹息。

  四公主看着她稚嫩却倔强的脸,无奈地摸摸她的发角,五妹啊看着聪慧,心性却还是个孩子啊,心里总存着点不切实际的盼头。

  “好,那姐姐就盼着图兰然能得偿所愿。”

  “四姐姐不信我?”五公主仰起脸,眼里还挂着泪,却透着股执拗,“你等着看,图兰然总有办法的!”

  四公主被她逗笑了,捏了捏她的脸颊:“好,我等着看我们图兰然的本事。”

  暖炉上的银壶“咕嘟”响着,姐妹俩就着这点暖意,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从儿时偷偷藏起来的点心,到去年一起放风筝时挂在树梢的狼狈,仿佛要把往后许多年的话都在这一夜说完。

  晚膳时,四公主特意让小厨房做了五公主爱吃的奶酥,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吃,眼里的温柔如星辰璀璨。

  直到掌灯时分,五公主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廊下的宫灯映着她的影子,也映着四公主站在门口的身影——

  一个带着未解的愁绪,一个藏着已知的前路,姐妹二人前程各异。

  三十四年过去,三十五年来临,今年京中注定热闹非凡。

  刚入正月,朝堂上下便齐心协力准备康熙亲征准噶尔事宜,往日斗得最凶的胤礽、胤禔都偃旗息鼓。

  一是社稷为重,二是大福晋又怀上了。惠妃有预感,她的金孙要来了。

  恨不能搬到阿哥所贴身照顾大福晋,宜修借机劝大福晋把雅丽茉、苏雅拉、萨日朗?、乌日罕?送去延禧宫。

  惠妃忙活起来,就不会时刻关怀——

  惠妃这人吧,你说她不好呢,她对大福晋真的不算差,除了催生孙子外,从没让大福晋站过规矩。自大福晋和胤禔成婚,一直提点胤禔敬重福晋,派了几个嬷嬷来阿哥所料理事务,没一个嬷嬷敢仗着老资历给大福晋甩脸色,个个对大福晋恭敬有加,指进胤禔后院的妾室一个顶一个老实、安分。

  你说她好吧,在催生孙子这事儿上,她都快疯魔了。无论是民间偏方还是各种名医开的方子,但凡有助生子的名头,眼都不眨地让大福晋服用……大福晋怀这胎后,更是日日熬各种补汤送来,大福晋又不好拂了长辈的面,日日心苦还得笑着谢恩。

  这法子果然管用,四个孙女一来,延禧宫热闹不已。

  久不在人前露脸的卫贵人都忙着照看孩子,惠妃更没了和太子妃这个小辈过招的心思,一心照看孙女,掐着时间算孙子什么时候降世。

  太后看她这样,笑着打趣了好几次,惠妃丝毫不脸红,宫里有子嗣的妃嫔,谁不盼孙子?不对,德嫔小心思多,人家要盼也是盼胤禵长大给她生!

  这话成功让太后又记了德嫔一笔,宜修这些年没少承欢膝下,对太后而言算半个孙女。

  德嫔毁容了,还不消停,一个劲儿要给四阿哥选格格——人还没进后院呢,位份就定下了,吃相也太难看了。

  宜修敏锐察觉了太后的态度,和康熙置之不理的变化,当即撺掇早就愤愤不平的淑惠太妃,去了春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