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石窟深邃而空旷,唯有赤岳粗重的喘息声和怀中云翎微弱的呻吟在黑暗中回荡。来自荧惑星的狂暴星力被厚重的岩层与某种古老禁制隔绝了大半,虽仍有丝丝缕缕阴寒暴戾的气息如同毒蛇般钻入,侵蚀心神,但已不像外界那般足以致命。
赤岳背靠着冰冷潮湿的石壁,取出水囊,小心地喂了云翎几口清水,又给自己灌了几口。冰凉的液体划过喉咙,稍稍压下了那荧惑星力引动的燥热与疯狂。他不敢点燃明火,生怕引来未知的危险,只能凭借逐渐适应黑暗的双眼和微弱的地脉感应,摸索着打量这处地下空间。
这里似乎是一处天然形成、后又经人工修葺的巨大溶洞,穹顶高悬,隐没在黑暗中,看不清具体高度。四周怪石嶙峋,钟乳石与石笋交错,如同巨兽的獠牙。空气流通不畅,带着一股浓郁的土腥和陈腐气息,但奇怪的是,并未感觉到明显的归墟死寂之气,反而有一种沉淀了万古的、厚重而苍凉的意蕴在缓缓流淌。
“这里……似乎不一样。”赤岳低声自语,他尝试将心神沉入脚下。地脉在此处依旧淤塞混乱,但那种被归墟侵蚀的冰冷粘稠感却减弱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仿佛被巨大力量强行镇压、凝固后的滞重感,像是奔腾的江河被瞬间冰封。
他抱着云翎,小心翼翼地沿着洞壁向前探索。黑暗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出现了一点微光。那光芒并非烛火,也非明珠,而是一种温润的、仿佛源自玉石内部的、稳定的乳白色光辉。
走近了才发现,光源来自溶洞尽头的一座石台。石台古朴无华,上面静静地摆放着一物。那并非想象中的息壤,也不是什么神兵利器,而是一块约莫尺许见方的暗青色石板,石板上刻满了密密麻麻、极其古老的象形文字与山川脉络图。那温润的乳白色光芒,正是从这些文字和图案的刻痕中自然散发出来的。
“禹碑?!”赤岳心头勐地一跳,想起残碑林中那破碎的感应。他快步上前,目光灼灼地看向石板。
石板上记载的文字他大多不识,但那山川脉络图却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那是远比现今神州更加古老、更加宏大的地貌,河流走向、山脉布局与如今颇有差异,但核心的“龙脉”骨架却依稀可辨。在图卷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传说中禹王铸鼎定九州的中枢位置,被特意标注出了一个闪烁微光的点,旁边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的、仿佛蕴含天地至理的符印,其形态竟与他在残碑林感应中看到的、那九鼎与星辰呼应的景象隐隐契合!
而最让赤岳呼吸急促的,是石板左下角的一段以意念方式留存、唯有具备特定血脉或机缘者方能感知的铭文:
“洪水滔天,非人力可御。感众生之哀,承天命之重,取九天息壤之精,混同五色神石,铸以为鼎,分镇九州,定地脉,安乾坤,通星轨,立人伦……然,息壤有灵,非恒久之物,鼎成之日,其精已散,复归于天地,滋养万物……后世若有劫起,地脉崩而星辰乱,当寻九鼎遗踪,聚众生之念,或可重定山河……”
信息量巨大!赤岳只觉得脑海中嗡嗡作响!
息壤并非如传说中那般是取之不尽的神土,其精华已被禹王用来铸造九鼎,稳定了上古的天地!而九鼎,才是关键!它们不仅镇守地脉,更能沟通星辰轨迹,确立人伦秩序!如今归墟侵蚀,地脉动摇,星辰异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失落的九鼎,并汇聚“众生之念”!
这与后土娘娘提及的“息壤”之力,以及他之前的所有感应,完全吻合!只是,禹王明确指出,息壤之精已散,重现息壤已不可能,希望在于九鼎!
那么,九鼎如今在何处?铭文中只提及“分镇九州”,历经夏、商两代千年变迁,九鼎早已不知所踪,成为传说中的神器。而“众生之念”又是什么?是信仰?是愿力?还是某种更本质的存在?
赤岳正沉浸在这惊人发现中,肩头的云翎忽然轻轻啄了啄他的耳朵,发出略显急促的鸣叫,小脑袋转向来时的方向,似乎在提醒他什么。
赤岳勐然惊醒,意识到自己不能在此久留。荧惑守心的异象不知持续多久,归墟的爪牙可能还在外面搜寻,西岐的人或许也会循迹而来。他必须尽快离开,并将这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
他尝试移动那块禹碑,却发现石板与石台仿佛融为一体,沉重无比,以他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分毫。他想了想,取出凌清霄给的巡天令,尝试记录石板上的图文与意念信息。巡天令接触到石板光芒,微微震颤,表面的云纹流转,似乎正在记录。
就在记录即将完成的刹那——
“轰隆!”
一声沉闷的巨响,伴随着剧烈的震动,从头顶传来!整个地下石窟都在摇晃,碎石和尘土簌簌落下!
“不好!上面出事了!”赤岳脸色一变,收起巡天令,抱起云翎,毫不犹豫地沿着原路向外冲去。
当他艰难地爬出那个地下入口,重新回到涂山废墟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天空中,荧惑守心的异象依旧存在,那颗赤红的罚星依旧散发着不祥的血光,死死钉在紫微星旁。但此刻,吸引赤岳目光的,并非这天象,而是远方!
只见西岐方向,一道磅礴浩瀚、混合着凛然兵戈之气与仁德紫气的光柱,勐地冲天而起,直冲霄汉!那光柱是如此耀眼,如此堂皇正大,竟将笼罩天地的阴霾都驱散了一角,连荧惑那暴戾的血光,在触及这紫金光柱的边缘时,都似乎被中和、被阻挡了几分!
光柱之中,隐隐可见一面玄鸟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旗幡之下,仿佛有千军万马的虚影列阵,刀枪如林,杀气冲云!更有一股凝聚了万民期盼、贤才归附的庞大人道气运,如同百川归海,向着光柱升起的方向汇聚!
与此同时,一个清越而充满威严的声音,仿佛借助那冲霄光柱的力量,响彻在天地之间,清晰地传入赤岳乃至无数关注着天象与世局的有心人耳中:
“咨尔吕尚!文韬武略,胸藏寰宇;仁德兼备,道法自然!今承天命,顺民心,拜为太师,封号‘飞熊’,总领西岐军政,掌征伐之权,辅左周室,吊民伐罪,廓清寰宇!此乃天意,亦是人望!钦哉——!”
姜尚拜将!
赤岳站在废墟之上,望着西方那冲霄的紫金气运光柱,听着那回荡在天地间的册封之音,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虽偏居赤谷,也听闻过姜子牙于渭水之滨垂钓、得遇明主姬昌的传说。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年逾古稀、看似平凡的老者,竟能在荧惑守心、天下将乱的大凶之兆下,引动如此磅礴的人道气运,受此隆重大任!
这绝非简单的王朝更迭拜将!那冲霄的光柱,那凝聚的人望,那隐隐能与荧惑凶星抗衡的堂皇正气……这分明是应劫而生,是混乱时代中升起的一面旗帜,是汇聚“众生之念”的一个开端!
难道……西岐,或者说这位姜尚太师,便是禹碑铭文中所说的,能够“聚众生之念”,重定山河的关键所在?
赤岳握紧了手中的巡天令,里面记录着关乎九鼎与救世的关键信息。他看了看怀中因为那冲霄正气而显得安宁了几分的云翎,又望向西岐的方向,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前路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更加错综复杂。他找到了方向——九鼎与众生之念。而西岐与姜尚,似乎正走在汇聚“众生之念”的路上。
他该何去何从?是立刻前往西岐,将这关乎九鼎的秘密告知姜尚?还是继续独自探寻九鼎的下落?
天空中,荧惑的血光与西岐的紫金气运光柱相互僵持、侵蚀,将天幕渲染成一幅诡异而壮阔的画卷。人间与天界的纷争,救世与灭世的博弈,在这一刻,因为姜尚拜将,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赤岳知道,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时代的洪流,已不容他再置身事外。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承载着禹王警示的石碑入口,转身,毅然走入了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心中已有了决断。
赤岳背靠着冰冷潮湿的石壁,取出水囊,小心地喂了云翎几口清水,又给自己灌了几口。冰凉的液体划过喉咙,稍稍压下了那荧惑星力引动的燥热与疯狂。他不敢点燃明火,生怕引来未知的危险,只能凭借逐渐适应黑暗的双眼和微弱的地脉感应,摸索着打量这处地下空间。
这里似乎是一处天然形成、后又经人工修葺的巨大溶洞,穹顶高悬,隐没在黑暗中,看不清具体高度。四周怪石嶙峋,钟乳石与石笋交错,如同巨兽的獠牙。空气流通不畅,带着一股浓郁的土腥和陈腐气息,但奇怪的是,并未感觉到明显的归墟死寂之气,反而有一种沉淀了万古的、厚重而苍凉的意蕴在缓缓流淌。
“这里……似乎不一样。”赤岳低声自语,他尝试将心神沉入脚下。地脉在此处依旧淤塞混乱,但那种被归墟侵蚀的冰冷粘稠感却减弱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仿佛被巨大力量强行镇压、凝固后的滞重感,像是奔腾的江河被瞬间冰封。
他抱着云翎,小心翼翼地沿着洞壁向前探索。黑暗中,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不知走了多久,前方隐约出现了一点微光。那光芒并非烛火,也非明珠,而是一种温润的、仿佛源自玉石内部的、稳定的乳白色光辉。
走近了才发现,光源来自溶洞尽头的一座石台。石台古朴无华,上面静静地摆放着一物。那并非想象中的息壤,也不是什么神兵利器,而是一块约莫尺许见方的暗青色石板,石板上刻满了密密麻麻、极其古老的象形文字与山川脉络图。那温润的乳白色光芒,正是从这些文字和图案的刻痕中自然散发出来的。
“禹碑?!”赤岳心头勐地一跳,想起残碑林中那破碎的感应。他快步上前,目光灼灼地看向石板。
石板上记载的文字他大多不识,但那山川脉络图却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那是远比现今神州更加古老、更加宏大的地貌,河流走向、山脉布局与如今颇有差异,但核心的“龙脉”骨架却依稀可辨。在图卷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传说中禹王铸鼎定九州的中枢位置,被特意标注出了一个闪烁微光的点,旁边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的、仿佛蕴含天地至理的符印,其形态竟与他在残碑林感应中看到的、那九鼎与星辰呼应的景象隐隐契合!
而最让赤岳呼吸急促的,是石板左下角的一段以意念方式留存、唯有具备特定血脉或机缘者方能感知的铭文:
“洪水滔天,非人力可御。感众生之哀,承天命之重,取九天息壤之精,混同五色神石,铸以为鼎,分镇九州,定地脉,安乾坤,通星轨,立人伦……然,息壤有灵,非恒久之物,鼎成之日,其精已散,复归于天地,滋养万物……后世若有劫起,地脉崩而星辰乱,当寻九鼎遗踪,聚众生之念,或可重定山河……”
信息量巨大!赤岳只觉得脑海中嗡嗡作响!
息壤并非如传说中那般是取之不尽的神土,其精华已被禹王用来铸造九鼎,稳定了上古的天地!而九鼎,才是关键!它们不仅镇守地脉,更能沟通星辰轨迹,确立人伦秩序!如今归墟侵蚀,地脉动摇,星辰异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失落的九鼎,并汇聚“众生之念”!
这与后土娘娘提及的“息壤”之力,以及他之前的所有感应,完全吻合!只是,禹王明确指出,息壤之精已散,重现息壤已不可能,希望在于九鼎!
那么,九鼎如今在何处?铭文中只提及“分镇九州”,历经夏、商两代千年变迁,九鼎早已不知所踪,成为传说中的神器。而“众生之念”又是什么?是信仰?是愿力?还是某种更本质的存在?
赤岳正沉浸在这惊人发现中,肩头的云翎忽然轻轻啄了啄他的耳朵,发出略显急促的鸣叫,小脑袋转向来时的方向,似乎在提醒他什么。
赤岳勐然惊醒,意识到自己不能在此久留。荧惑守心的异象不知持续多久,归墟的爪牙可能还在外面搜寻,西岐的人或许也会循迹而来。他必须尽快离开,并将这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
他尝试移动那块禹碑,却发现石板与石台仿佛融为一体,沉重无比,以他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分毫。他想了想,取出凌清霄给的巡天令,尝试记录石板上的图文与意念信息。巡天令接触到石板光芒,微微震颤,表面的云纹流转,似乎正在记录。
就在记录即将完成的刹那——
“轰隆!”
一声沉闷的巨响,伴随着剧烈的震动,从头顶传来!整个地下石窟都在摇晃,碎石和尘土簌簌落下!
“不好!上面出事了!”赤岳脸色一变,收起巡天令,抱起云翎,毫不犹豫地沿着原路向外冲去。
当他艰难地爬出那个地下入口,重新回到涂山废墟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天空中,荧惑守心的异象依旧存在,那颗赤红的罚星依旧散发着不祥的血光,死死钉在紫微星旁。但此刻,吸引赤岳目光的,并非这天象,而是远方!
只见西岐方向,一道磅礴浩瀚、混合着凛然兵戈之气与仁德紫气的光柱,勐地冲天而起,直冲霄汉!那光柱是如此耀眼,如此堂皇正大,竟将笼罩天地的阴霾都驱散了一角,连荧惑那暴戾的血光,在触及这紫金光柱的边缘时,都似乎被中和、被阻挡了几分!
光柱之中,隐隐可见一面玄鸟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旗幡之下,仿佛有千军万马的虚影列阵,刀枪如林,杀气冲云!更有一股凝聚了万民期盼、贤才归附的庞大人道气运,如同百川归海,向着光柱升起的方向汇聚!
与此同时,一个清越而充满威严的声音,仿佛借助那冲霄光柱的力量,响彻在天地之间,清晰地传入赤岳乃至无数关注着天象与世局的有心人耳中:
“咨尔吕尚!文韬武略,胸藏寰宇;仁德兼备,道法自然!今承天命,顺民心,拜为太师,封号‘飞熊’,总领西岐军政,掌征伐之权,辅左周室,吊民伐罪,廓清寰宇!此乃天意,亦是人望!钦哉——!”
姜尚拜将!
赤岳站在废墟之上,望着西方那冲霄的紫金气运光柱,听着那回荡在天地间的册封之音,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虽偏居赤谷,也听闻过姜子牙于渭水之滨垂钓、得遇明主姬昌的传说。却万万没想到,这位年逾古稀、看似平凡的老者,竟能在荧惑守心、天下将乱的大凶之兆下,引动如此磅礴的人道气运,受此隆重大任!
这绝非简单的王朝更迭拜将!那冲霄的光柱,那凝聚的人望,那隐隐能与荧惑凶星抗衡的堂皇正气……这分明是应劫而生,是混乱时代中升起的一面旗帜,是汇聚“众生之念”的一个开端!
难道……西岐,或者说这位姜尚太师,便是禹碑铭文中所说的,能够“聚众生之念”,重定山河的关键所在?
赤岳握紧了手中的巡天令,里面记录着关乎九鼎与救世的关键信息。他看了看怀中因为那冲霄正气而显得安宁了几分的云翎,又望向西岐的方向,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前路似乎清晰了一些,却又更加错综复杂。他找到了方向——九鼎与众生之念。而西岐与姜尚,似乎正走在汇聚“众生之念”的路上。
他该何去何从?是立刻前往西岐,将这关乎九鼎的秘密告知姜尚?还是继续独自探寻九鼎的下落?
天空中,荧惑的血光与西岐的紫金气运光柱相互僵持、侵蚀,将天幕渲染成一幅诡异而壮阔的画卷。人间与天界的纷争,救世与灭世的博弈,在这一刻,因为姜尚拜将,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赤岳知道,他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时代的洪流,已不容他再置身事外。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承载着禹王警示的石碑入口,转身,毅然走入了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心中已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