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准备绣图参展-《太后娘娘在七十年代又又又发疯了》

  红美一边绣习自己的佳作,一边带着红秀。

  红杏对自己绣的小花小鱼看不上眼了,但是她的新娘服还没会绣,姜玉就每天给她出个任务。

  今天绣一朵牡丹,明天绣一片叶子,但是叶子的反面必须绣成一株小草。

  只要完成了规定的任务,红杏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练了10来天,红杏突然发现自己也会绣双面了,小丫头一个人咯咯的笑了好一会儿。

  看来她回去绣新娘服不在话下了。

  姜玉手上,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已经绣完了。

  对方来拿货的时候相当高兴,很爽快的付了钱。

  “谢谢姜师傅,这是我孙女,我只想留下她一抹童真,等她长大了再拿出来给她看!”

  姜玉,“那你孙女长得真漂亮!”

  确实,自己的绣艺传神是一方面,人家小姑娘确实长得灵动机智,这一幅画确实值得好好珍藏。

  看来今天又要去银行存钱了,这大额的收款可不能放在店铺里。

  徐玉兰和李慧秀羡慕的看着,他们不知道要学到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师父的水准。

  或许一辈子也达不到,但是师父有承诺过,只要努力练习绣艺,定会让他们每幅图至少挣个500块左右,他们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姜玉这一幅图并不是双面绣,但是人物肖像特别费神,友情价5000块,也只花费了三个多月的功夫。

  红美和红秀学得更加起劲了!

  红秋做饭外,开始到店铺里,学着迎客接生意,他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看着老妈又开始了新的绣作,不禁好奇的问道,“妈,你这手上的也是客人预定的?”

  姜玉,“不是,去年下半年绣艺展,我那四君子图得了奖,现在我得预备着。

  昨天我接到电话,主办方邀请我今年继续参加绣艺大赛,我得准备好作品。”

  红秋,“真的吗?可惜到那时我们要上课了,真的很想去见一下世面啊。”

  姜玉,“以后会有时间的!上一次我给你姐绣的肖像图,已经展示过一次了,这一次我得换一样。”

  红秋,“要不老妈你绣个八骏图!”

  姜玉换头,“那个篇幅太大了!现在也来不及,我想绣一幅农民在田间丰收在望的情景。

  记录一下咱们在乡下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农民就是咱们国家的根基!

  只须到胸口,篇幅不大,选这个题材真正好。”

  红秋,“妈,那你是绣一个年轻人,还是老农民?”

  姜玉,“既然是记录生活,当然越真实越好,我准备把你大伯母绣上去,她头上的白发丝,以及眼角上的皱纹,最是真实不过。

  而且我不看照片,都能将你大伯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刻进在绣图里!”

  红秋,“我还以为你要绣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或者漂亮的小姑娘站在稻田里的图景呢。”

  姜玉,“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幅绣图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不是为了展现美!”

  说完她就低下头,专注于刺绣了。

  看到其他人都在努力的刺绣,红秋将凳子挪到了门口。

  或许自己频繁说话,是会影响他们正常工作的吧。

  抬头的瞬间,看到街边有一辆车子特别熟悉,红秋不仅跑出门口,在看清了车子的全貌,他也认出了车子的主人。

  “顾首长!”

  坐在车里的顾北辰按下车窗,“你是红秋!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吗,要叫顾伯父!”

  红秋,“顾伯父!我回去叫我妈。”

  顾北辰跟自己的小舅子介绍,“艺怀,这红秋就是姜玉家的二小子。”

  张艺怀很意外,他这个姐夫不喜欢跟生人多接触,相当的冷傲孤僻,可对于这个红秋却很是热情。

  这一次还拉了自己过来要谈生意,真是破天荒哈。

  见到老熟人,姜玉连忙放下了手上的绣绷,脸上的笑容展现。

  “唉呀,老熟人,真是稀客!”

  上一次顾北辰说过会介绍货单,姜玉盼了一阵子没有消息,也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拉了他的小舅子过来,肯定是谈那个纽扣生意的事。

  姜玉直接把他们引到了后院里。

  “后面清静一些,正好方便咱们谈话。”

  红秋手脚利索的给他们倒了绿豆汤,他如今可是很称职的小厨师。

  顾北辰,“小家伙挺能干哈!你们家这后面的屋盘下来了?”

  姜玉,“嗯,这样子比较方便,还多亏了你们上一次,给我追回了部分钱款,否则我也没有购房的钱。”

  顾北辰,“那是你应得的,对了,这是我小舅子,你见过的。给他姐的人物绣还没有动手?”

  姜玉尴尬回道,“我下一幅一定帮你绣,你知道的,今年还有绣展,我得全力以赴,参加竞赛。”

  顾北辰,“行!想参加比赛就好好的准备吧,那个奖金可不少!”

  张艺怀看这两人一来二去的,也颇觉新鲜,“现在轮到我说话了吧?”

  顾北辰立马闭上嘴巴。

  姜玉落落大方,“张老板,你好!我听顾首长说过,咱们可以进行纽扣项目的合作?”

  张艺怀,“我得去你们厂里看看吧!我开的服装厂很大,对于纽扣的供求量也不小,但是我们对质量有自己的要求!”

  姜玉,“可以理解,一个合格的掌舵人,对自己的产品有质量要求,是最正常不过的了。

  那这样好了,明天我陪你们去我们厂子参观一下,有什么要求你只管提,我们都可以改进的。”

  张艺怀,“那你这个店铺怎么办?你不绣花了?”

  姜玉,“暂时先放下,店铺里有专门的人手守着,不一定要我过问。

  但纽扣厂里,关系到许多职工的生活质量,我不可以懈怠的。”

  顾北辰不由赞道,“你真的很称职。”

  姜玉,“没有办法,他们给了我一个副厂长的职务,我又经常离岗,不费点心思,总觉得对不起厂里。”

  张艺怀,“我就喜欢跟有责任心的人打交道,姜师傅, 如果咱们的合作谈成了,我就想再求一幅绣作。”

  姜玉,“行!如果合作愉快,我会赠送你一幅绣作。”

  这是必定要感谢的,如果能够拿下这个长期合作项目,对方就成了厂里的衣食父母。

  姜玉准备送她一幅精美的绣品,不过在时间上要稍稍推后一些。

  张艺怀对姜玉的回答非常满意,“姐夫,我上一次拿回去的图,有许多朋友打听来历,他们都想我帮着他们求购。

  不知道姜师傅的绣艺生意,排到了几年后?”

  姜玉,“你们也看到了,我带了几位亲传弟子,到了明年,他们都可以单独做图,效率自然大大提升。

  不过这绣活急不来,必须一针一线的耗费心神投入,才能够出精品。”

  张艺怀,“我懂,我介绍的朋友也只为赠藏所需,他们不急于一时,价格方面你可适当抬高一点。”

  姜玉抿嘴乐,国内的生活水平在这里,能拿的出钱,求她一幅绣作的,都是家底深厚的。

  靠着每个月的死工资,根本不可能前来求画。

  不过人家愿意加钱,自己自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