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冰原暗流-《红颜奕江山》

  金属门在身后无声合拢,将“博士”那看似温和却暗藏机锋的话语隔绝在外,也再次将沈清弦锁入这片冰冷、寂静、与世隔绝的狭小空间。消毒水的气味顽固地弥漫在空气中,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成为唯一的背景音,单调得令人心慌。沈清弦背靠着冰冷的金属墙壁,缓缓滑坐在地,疲惫如同潮水般席卷全身,但大脑却异常清醒,或者说,是被巨大的信息量和沉重的抉择压迫得无法安宁。

  “守望者”组织,“博士”,国际非官方势力,平衡“理事会”,公开指证……这些词汇在她脑海中激烈碰撞,交织成一幅庞大而模糊的图景。这个组织的出现,似乎为绝境中的她打开了一扇窗,但窗外是通往生路的坦途,还是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她无法判断。

  “博士”的话语看似坦诚,却滴水不漏。他展示了足够的知识来取信于她(“创世纪理事会”、“星火”、“烛龙协议”),也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但关于组织本身的具体构成、实力、以及营救她的真实动机和后续计划,却语焉不详。尤其是“公开指证”的要求,看似是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的必要步骤,但也无疑是将她推向前台,成为吸引火力的活靶子。“理事会”的势力盘根错节,真的能靠一个组织的庇护和她的证词就扳倒吗?还是说,她只是“守望者”用来与“理事会”进行某种交易或博弈的一枚棋子?

  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而她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和安全感。周维明的牺牲、守碑人的逝去、老铁的离别、夜莺的惨烈、“观星者”队员的生死未卜……这些鲜血淋漓的教训让她对任何突如其来的“援助”都抱有本能的警惕。她不能再轻易将命运交到别人手中。

  怀中的“火种”传来冰冷而坚实的触感。这是她唯一的依靠,是李云深博士用生命留下的最后火种,也是她与过去所有牺牲者之间的唯一纽带。她必须依靠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弦在沉默中度过。她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进食,强迫自己休息,让身体尽可能恢复。送餐和换药的人员依旧沉默,行动机械,如同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她尝试过几次简单的搭话,询问时间、地点,甚至只是关于天气的闲聊,得到的只有漠然的沉默或警惕的一瞥。这种彻底的隔离和信息封锁,让她更加确信,这里绝非善地,她仍然是囚徒,只是牢笼更舒适一些。

  她仔细检查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墙壁、天花板、地面都是坚固的合金,没有明显的缝隙或弱点。通风口狭窄,无法通行。房门只能从外部开启。没有任何通讯设备。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软禁室。

  唯一与外界有微弱联系的,是那个“博士”。他每隔一两天会出现一次,有时只是简单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有时会看似随意地聊起“理事会”的某些恶行,或者国际社会对尖端技术伦理的争议,试图引导她的思想,建立某种“共同立场”。他的谈话技巧高超,从不强迫,总是留有余地,但沈清弦能感受到那温和表面下不容置疑的掌控力。

  她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偶尔会提出一些关于周维明或“观星者”小队下落的追问,但“博士”的回答总是模糊而官方:“我们正在尽力搜寻,但目前没有确切消息。”、“请相信我们,一有消息会立刻通知你。” 这种敷衍让她心中的不安日益加剧。

  她开始利用送餐和“博士”来访的短暂机会,仔细观察门外走廊的情况。走廊笔直,灯光惨白,两侧有其他类似的金属门,但从未见打开过。她听到过远处隐约传来的脚步声和机械运行声,但无法判断具体方位和内容。这里似乎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地下设施。

  在一次“博士”来访时,她注意到他西装袖口沾染了一小点不易察觉的、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而他平板电脑的待机画面,一闪而过的是一个复杂的、带有某种宗教或神秘主义色彩的徽标图案,与她之前见过的任何标志都不同。这些细节让她脊背发凉。

  必须想办法获取更多信息,必须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她开始有意识地记忆“博士”的谈话内容,试图从中分析这个组织的立场、实力和真实目的。她也更加专注地感受怀中的“火种”,期待它能再次产生某种感应或指引,但“火种”始终沉寂。

  一天夜里,沈清弦在睡梦中被一阵极其轻微、却持续不断的震动惊醒。震动并非来自床铺,而是仿佛源自脚下的地板深处,低沉、规律,像是某种大型机械的间歇性运行。她屏住呼吸,仔细倾听,还能隐约捕捉到一种极低频的、几乎超越人耳听觉极限的嗡鸣声。这种声音和震动,与她之前在“伊甸”遗址核心区感受过的能量运行声有几分相似,但更加隐晦和压抑。

  这个基地……到底在运行什么?难道不仅仅是避难所那么简单?

  第二天,当工作人员送来早餐时,沈清弦假装不经意地打翻了水杯,水流溅湿了工作人员的裤脚。在对方下意识弯腰擦拭的瞬间,她迅速瞥了一眼对方腰间——那里挂着的不是武器,而是一个造型奇特的、类似门禁卡和通讯器合一的电子设备,上面有一个小小的、不断闪烁的绿色指示灯。

  “对不起。”她低声道歉。

  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一眼,没有回应,快速清理完地面后便离开了。

  门禁卡……绿色指示灯……意味着设备处于激活状态。也许,这是一个突破口?

  一个冒险的计划开始在她心中酝酿。她需要制造一个机会,一个能接触到那个门禁卡,或者至少能引起足够混乱、让她有机会观察更多环境细节的机会。这极其危险,一旦失败,她可能失去现在相对“安全”的处境,甚至招致更严厉的看管。但坐以待毙,等待未知的“安排”,同样危机四伏。

  就在她反复权衡、犹豫不决之际,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这天下午,“博士”再次来访,脸色比平时凝重许多。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坐下闲聊,而是站在门口,直接说道:“沈女士,情况有变。‘理事会’似乎通过某种渠道,大致锁定了这片区域。虽然基地很隐蔽,但为了绝对安全,我们可能需要提前转移。”

  转移?沈清弦心中一惊。“去哪里?”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在欧洲。”博士语速稍快,“我们需要尽快做好准备。可能就在这一两天内。届时,可能需要你的配合。”

  欧洲?这么快?是确有其事,还是……他们想把她转移到更便于控制的地方?所谓的“理事会”逼近,是真是假?

  “我需要知道更具体的计划。”沈清弦试图保持冷静,“如何转移?路上安全吗?‘观星者’的人有消息了吗?”

  “细节还在制定中,会确保你的安全。”博士避重就轻,“‘观星者’……暂时还没有新消息。请相信我们的专业能力。”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这细微的情绪变化没有逃过沈清弦的眼睛。她意识到,机会可能来了。如果基地真的面临威胁,或者他们急于转移她,那么混乱中,或许就有可乘之机。

  “我明白了。”她低下头,装作顺从的样子,“我会配合的。”

  博士似乎松了口气,又叮嘱了几句注意身体之类的话,便匆匆离开了。

  房间再次恢复寂静。沈清弦的心却剧烈跳动起来。转移计划打乱了她原有的设想,但也带来了新的变数。她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快行动起来。

  她仔细回想着工作人员每次进来的流程、携带的物品、门开启的瞬间……一个大胆的念头逐渐清晰。她需要一件工具,一件能制造短暂混乱,并可能让她接触到门禁系统的东西。

  她的目光,落在了卫生间那个不锈钢材质的、边缘略显锋利的水龙头上。

  冰原之下,暗流涌动。风暴即将来临,而她,必须在这风暴中,为自己搏取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