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条编制的食篮装了上下三层,上层用大汤碗装的窝窝头!
中间装了一大盘凉拌黄瓜,还有两个咸鸭蛋对半劈开。最下面放了一大汤碗稀粥。
贾张氏拿来的食盒比较大,打眼看去有二十多个窝窝头。
菜盘放好以后,毛票盯着咸鸭蛋止不住的咽口水;小菊母女俩两眼也直勾勾的盯着餐桌不说话。
贾张氏略带嫌弃的的瞥了眼三人,才对卧室里喊道,“淮如,洗好了没?”
“好了,等我擦点雪花膏就出来。”秦淮如应了一声,才搓着手从卧室里走出来。
瞧见桌上的窝窝头,秦淮如惊讶的说道,“今儿这么大方?”
“说让她们吃饱,就不能让她们饿着肚子走。”贾张氏给几人分好筷子,才张罗道,“快吃吧!一人一块咸鸭蛋,不能抢啊!”
贾张氏顺手给秦淮如盛了一碗稀粥,秦淮如坐月子她伺候习惯了!现在有些改不过来。
小菊伸手给两小孩一人一个窝窝头,又小心的拿过碗儿给换银盛了一碗,才客气的说道,“婶儿,谢谢你。”
贾张氏摆摆手,“可不能叫婶儿,按辈分咱俩是一辈儿的。”她看着三人大口啃窝窝头,狼吞虎咽的样儿勾的她也馋嘴。
顺手拿起一个窝窝头,掰了一小块放嘴里,贾张氏好奇的对小菊问道,“瞧你们这样,老家闹饥荒了。”
“唔…”小菊张张嘴,里面都是窝窝头,她喝了一口稀粥,将窝窝头咽下以后才说道,“姐,村里断粮一个月了!还好是夏天,能找点野菜、果子和草根吃。我们今天一路挖草根过来的。”
秦淮如和贾张氏从小过苦日子,听了反应并不大,两人都是略带安慰的说道,“马上要到秋收了,挺过这阵应该没事儿。”
小菊咬了一大口窝窝头,鼓着嘴说道,“我看难,今年闹旱灾,许多壮劳力也不在村里,地里都快长草了。秋收的时候,还不知道人能不能回来呢。
还有人偷偷的偷麦穗,现在地里东一块西一块的少粮食,有些都是人监守自盗。饭都没得吃,哪有人会守规矩。”
秦淮如听了若有所思,她想起老家秦家村,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这两年她哥哥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来了吃完午饭就走,也不怎么说乡下的事儿。
“不知道秦家村怎么样了!”她有些发愁的说了一句。
“秦家村好着哩!听说有好几个村子都并过去了!换银他爹今天还去找你二哥了。”来的时候,张有粮交代过小菊秦家村和贾家的关系,小菊还是能记住的。
“噢,多吃菜!这个黄瓜拌着好吃,放的有花生油。”听自己老家过得不错,秦淮如急忙招呼小菊吃菜。
至于张金条去老家借粮的事儿,秦淮如没放在心上。她的大嫂、二嫂可没多大方,估计去了也是碰软钉子。
毛票肚里有了粮食,嘴里吃着黄瓜恭维秦淮如,“漂亮姐姐,你家饭真好吃,奶奶说城里有好日子,毛票要是城里孩子就好了。”
“呵呵,我也是乡下的!这家里只有姓贾的是城里人。”秦淮如笑了两声,说了一句毛票听不懂的话。
小口吃馒头的贾张氏点点头说道,“我们俩都是乡下的,后来嫁人嫁到城里来了,东旭他们才是四九城的人。城里人也不好过啊!你看这院子里,每家自己都种上菜了。这院子只有中午那会有太阳,种个菜也没乡下方便,哪有日子好过的?”
贾张氏嘴里唠叨日子不好过,心里想着家里的地窖!里面装了满满的物资,她心里头从来没有如此踏实过。
当年嫁给老贾的时候,她吃了半碗肉,心里踏实过。当时贾张氏觉得,这辈子吃了半碗肉,也算值了,她奶奶都没吃过这么多。
如今,地窖里装了一大缸咸鱼,一大缸咸蛋!腊肉挂了满满两墙,还有花生油、香油和一大缸酱豆。干豆角,干野菜,竹笋,野鸡,香菇 ,木耳,白面,大米,蜂蜜还有糖和盐。
贾张氏对比过去,满脸幸福感,要是她奶奶还在,贾张氏高低让老人家看一眼自己家的日子。
秦淮如瞅见贾张氏发愣,她拍拍桌面,“喂,想啥呢?”
贾张氏回过神,看着换银舔咸鸭蛋壳,里面的蛋白已经吃光了。她叹了口气说道,“突然想起我那个奶奶,当初偏心眼没给我吃过饱饭。”
“你不是说她教你不少本事吗?”秦淮如夹起一块黄瓜放碗里吃了一口。
“那老家伙天天忽悠我,说以后过日子要怎么怎么样,孙女就是赔钱货。现在你看看,娟儿不也过得挺好嘛?小当也比豆儿过得好,那老家伙骗了我一辈子。”贾张氏声音有些低沉,眼角有几丝弧光闪动。
她急忙起身说道,“我给你们拿点大酱来吃。”
贾张氏低着头匆匆走出房门!
桌上的小菊和两个小孩都同时放慢吃饭速度,还有大酱,一听就是好东西,他们可要吃慢一点。
秦淮如喝了一小口稀粥,认真的打量张家村来的三人。
换银这丫头看着比棒梗还小,脸上都有点瘦脱相了!头发干枯蜡黄,一张小脸眼睛看着特别大!两侧脸颊能看到骨头。
身上穿着打了几个补丁的黑色棉服,看着像男孩的秋装,明显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衣领位置已经毛了。衣服倒是看着干净许多。
小菊和毛票也是一副瘦脱相的样子,两人脸上还有点肉,明显耐饿一些。
秦淮如吃了两口窝窝头,歪头想贾张氏的事儿。她来了好多年,平时没怎么见过贾张氏说小时候的事儿。
两次张家来人,贾张氏都是一副臭脸,今天能让几个小孩吃饱饭,已经大大出乎秦淮如意料之外。
小菊见秦淮如不停的听着女儿看,她笨拙的脑袋猛地转动,老一辈讲的规矩在脑海中不停闪动。她夹菜的手慢了下来,眼睛不停的扫视贾家堂屋。
八仙桌,古里古怪的大柜子,两边放着黑色椅子,对面挂着一张伟人画,下面有两个小花坛种着两根小竹子,一节一节的看起来十分精致漂亮。
她心里有些打鼓,这种家庭不知道要不要待年媳,要是女儿能呆在这,吃花生米可比吃黄豆简单。
……
中间装了一大盘凉拌黄瓜,还有两个咸鸭蛋对半劈开。最下面放了一大汤碗稀粥。
贾张氏拿来的食盒比较大,打眼看去有二十多个窝窝头。
菜盘放好以后,毛票盯着咸鸭蛋止不住的咽口水;小菊母女俩两眼也直勾勾的盯着餐桌不说话。
贾张氏略带嫌弃的的瞥了眼三人,才对卧室里喊道,“淮如,洗好了没?”
“好了,等我擦点雪花膏就出来。”秦淮如应了一声,才搓着手从卧室里走出来。
瞧见桌上的窝窝头,秦淮如惊讶的说道,“今儿这么大方?”
“说让她们吃饱,就不能让她们饿着肚子走。”贾张氏给几人分好筷子,才张罗道,“快吃吧!一人一块咸鸭蛋,不能抢啊!”
贾张氏顺手给秦淮如盛了一碗稀粥,秦淮如坐月子她伺候习惯了!现在有些改不过来。
小菊伸手给两小孩一人一个窝窝头,又小心的拿过碗儿给换银盛了一碗,才客气的说道,“婶儿,谢谢你。”
贾张氏摆摆手,“可不能叫婶儿,按辈分咱俩是一辈儿的。”她看着三人大口啃窝窝头,狼吞虎咽的样儿勾的她也馋嘴。
顺手拿起一个窝窝头,掰了一小块放嘴里,贾张氏好奇的对小菊问道,“瞧你们这样,老家闹饥荒了。”
“唔…”小菊张张嘴,里面都是窝窝头,她喝了一口稀粥,将窝窝头咽下以后才说道,“姐,村里断粮一个月了!还好是夏天,能找点野菜、果子和草根吃。我们今天一路挖草根过来的。”
秦淮如和贾张氏从小过苦日子,听了反应并不大,两人都是略带安慰的说道,“马上要到秋收了,挺过这阵应该没事儿。”
小菊咬了一大口窝窝头,鼓着嘴说道,“我看难,今年闹旱灾,许多壮劳力也不在村里,地里都快长草了。秋收的时候,还不知道人能不能回来呢。
还有人偷偷的偷麦穗,现在地里东一块西一块的少粮食,有些都是人监守自盗。饭都没得吃,哪有人会守规矩。”
秦淮如听了若有所思,她想起老家秦家村,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这两年她哥哥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来了吃完午饭就走,也不怎么说乡下的事儿。
“不知道秦家村怎么样了!”她有些发愁的说了一句。
“秦家村好着哩!听说有好几个村子都并过去了!换银他爹今天还去找你二哥了。”来的时候,张有粮交代过小菊秦家村和贾家的关系,小菊还是能记住的。
“噢,多吃菜!这个黄瓜拌着好吃,放的有花生油。”听自己老家过得不错,秦淮如急忙招呼小菊吃菜。
至于张金条去老家借粮的事儿,秦淮如没放在心上。她的大嫂、二嫂可没多大方,估计去了也是碰软钉子。
毛票肚里有了粮食,嘴里吃着黄瓜恭维秦淮如,“漂亮姐姐,你家饭真好吃,奶奶说城里有好日子,毛票要是城里孩子就好了。”
“呵呵,我也是乡下的!这家里只有姓贾的是城里人。”秦淮如笑了两声,说了一句毛票听不懂的话。
小口吃馒头的贾张氏点点头说道,“我们俩都是乡下的,后来嫁人嫁到城里来了,东旭他们才是四九城的人。城里人也不好过啊!你看这院子里,每家自己都种上菜了。这院子只有中午那会有太阳,种个菜也没乡下方便,哪有日子好过的?”
贾张氏嘴里唠叨日子不好过,心里想着家里的地窖!里面装了满满的物资,她心里头从来没有如此踏实过。
当年嫁给老贾的时候,她吃了半碗肉,心里踏实过。当时贾张氏觉得,这辈子吃了半碗肉,也算值了,她奶奶都没吃过这么多。
如今,地窖里装了一大缸咸鱼,一大缸咸蛋!腊肉挂了满满两墙,还有花生油、香油和一大缸酱豆。干豆角,干野菜,竹笋,野鸡,香菇 ,木耳,白面,大米,蜂蜜还有糖和盐。
贾张氏对比过去,满脸幸福感,要是她奶奶还在,贾张氏高低让老人家看一眼自己家的日子。
秦淮如瞅见贾张氏发愣,她拍拍桌面,“喂,想啥呢?”
贾张氏回过神,看着换银舔咸鸭蛋壳,里面的蛋白已经吃光了。她叹了口气说道,“突然想起我那个奶奶,当初偏心眼没给我吃过饱饭。”
“你不是说她教你不少本事吗?”秦淮如夹起一块黄瓜放碗里吃了一口。
“那老家伙天天忽悠我,说以后过日子要怎么怎么样,孙女就是赔钱货。现在你看看,娟儿不也过得挺好嘛?小当也比豆儿过得好,那老家伙骗了我一辈子。”贾张氏声音有些低沉,眼角有几丝弧光闪动。
她急忙起身说道,“我给你们拿点大酱来吃。”
贾张氏低着头匆匆走出房门!
桌上的小菊和两个小孩都同时放慢吃饭速度,还有大酱,一听就是好东西,他们可要吃慢一点。
秦淮如喝了一小口稀粥,认真的打量张家村来的三人。
换银这丫头看着比棒梗还小,脸上都有点瘦脱相了!头发干枯蜡黄,一张小脸眼睛看着特别大!两侧脸颊能看到骨头。
身上穿着打了几个补丁的黑色棉服,看着像男孩的秋装,明显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衣领位置已经毛了。衣服倒是看着干净许多。
小菊和毛票也是一副瘦脱相的样子,两人脸上还有点肉,明显耐饿一些。
秦淮如吃了两口窝窝头,歪头想贾张氏的事儿。她来了好多年,平时没怎么见过贾张氏说小时候的事儿。
两次张家来人,贾张氏都是一副臭脸,今天能让几个小孩吃饱饭,已经大大出乎秦淮如意料之外。
小菊见秦淮如不停的听着女儿看,她笨拙的脑袋猛地转动,老一辈讲的规矩在脑海中不停闪动。她夹菜的手慢了下来,眼睛不停的扫视贾家堂屋。
八仙桌,古里古怪的大柜子,两边放着黑色椅子,对面挂着一张伟人画,下面有两个小花坛种着两根小竹子,一节一节的看起来十分精致漂亮。
她心里有些打鼓,这种家庭不知道要不要待年媳,要是女儿能呆在这,吃花生米可比吃黄豆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