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身材矮小的日军士兵对这样的低窗十分满意。
他不必踮起脚尖也能窥视窗内的情形。
伏击战打响之后,所有日军都提高了警觉。
这个矮个子鬼子忽然觉得,自己不该贸然闯入屋内,但屋内的状况仍需探明。
一间低矮的土屋,窗户刚好适合偷看。
矮个子敌人把脑袋探进窗内,屋里原本就昏暗,仅有的光线又被他大头一挡,屋内更加模糊不清,什么都瞧不见。
身处黑暗中,敌人却暴露了自己最重要的部位,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寒意,本能地想要缩回脑袋。
可是已经迟了,一只有力的手猛地掐住他的喉咙,直接将他从窗外拽进了屋里……
这是郝方经历的第二场战斗,比起第一次在独立山的经历更加凶险。
然而郝方却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早就久经沙场,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兵,反倒像个征战多年的老兵。
他一直记得师父周大牛的战斗信条:在战场上,用刀不如用枪,用枪不如用机枪最有效!
郝方完全继承了这个理念,肩上扛着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口袋里装满了师父特地为他准备的弹夹,里面早已填满了子弹。
这一战,他打算不打完身上最后一颗子弹绝不收手。
他的伏击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躲在屋内,紧贴地面藏身。
而他却独自爬到屋顶上,静静卧伏,等待最佳时机。
天色逐渐泛白,五个敌人以分散队形缓缓逼近。
郝方将半个脑袋藏在屋檐下,盯着他们步步靠近,神情越发凝重。
他曾听师父说过,这些小鬼子虽然普通,但单兵作战能力不容小觑。
五人拉开距离前进,火力覆盖面广,不容易被一击团灭。
一旦遭遇伏击,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展开反击。
郝方清楚,自己只能出手一次。
如果无法在一瞬间将他们全部解决,只要其中一人躲进掩体或者屋檐下,局势就会变得对他极为不利。
尽管参战时间不长,但凭借出色的天赋和周大牛的特训,郝方早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面对如此局面,他毫无惧意。
他小心地将歪把子放在屋顶的瓦片上,右手握紧一颗手榴弹,左手迅速拧开盖子,果断拉下拉环。
手榴弹尾部冒出丝丝白烟,郝方神情冷静,在心中默数“一、二”,随即奋力将手榴弹朝那五个敌人扔了出去。
郝方端起歪把子机枪,猛然站起身。
他早已计算好投掷时机,手榴弹离地半米时猛然炸开。
这枚手榴弹的冲击力极强,爆炸范围内几乎没有死角。
可惜鬼子布阵分散,反应也迅速,郝方的手榴弹又不如王根生扔得准,只炸翻了两个敌人。
几乎同时,歪把子喷出火舌,后边的三名鬼子还未来得及做出动作,胸膛已被子弹洞穿。
郝方干掉这五人后毫不停留,连鬼子身上的子弹袋都懒得取下,直接跃下屋顶,躲进围墙后的掩体中继续埋伏……
他心里清楚,突击队的任务向来大胆且凶险。
突击队做的从来不是寻常差事,必须敢于放手一搏,对自己的战力有足够的信心。
这话是连长讲的,连周大牛都心服口服的人,郝方自然格外敬重。
他现在就打算放手一搏。
半堵残墙成了他的掩护,他静静等待那些听到枪声赶来增援的鬼子。
五个尸体成了诱饵,他想用这招“围点打援”,让手里的歪把子机枪尽情杀敌。
但这种打法对单人作战的郝方来说极为危险。
若日军前后包抄过来,他便再无退路。
可他并不惧死。
开战前王风就说过,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防御战。
时间回溯到战斗开始前半小时……王风收到了包太平传来的消息:大批日军正朝白家村推进。
包太平回想起自己亲眼所见的情形,“黑压压一片,鬼子至少有上千人,甚至可能有几千。”
几千鬼子!
这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
若是再加上伪军,足以发起一场规模不小的扫荡。
虽然王风知道敌人兵力未必真有几千,但从上回日军围剿独立山的情况来看,这次至少出动了两个大队,约两千人左右。
这对独立连来说已是极大的威胁。
若论兵力与战力,即便将整个386旅调来,也不一定能与之抗衡。
想想平型关战役,仅仅消灭几百名日军就被称作“大捷”,就可知日军战力之强,想吃掉他们一部分都极为困难。
而独立连在王风指挥下,曾在独立山两次击溃日军一个中队和一个大队,这战绩其实极为耀眼。
只因当前形势恶化,八路军化整为零,各游击队之间联络困难,否则总部得知此事,必然震惊不已。
就算这股两千多人的日军只是其三流部队,以独立连这点兵力,也难以正面对抗。
战斗尚未打响时,王风便未将那八百新兵算入独立连的实际作战力量之中。
他心中早已决定,仅依靠独立连两百余人来执行此次任务,对白家村的防守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在战斗动员前,王风曾向连队战士详细分析过敌我态势。
兵力上,独立连不过两百多人,即便加上八百新兵,总数也不过千余人。
而日军预计出动兵力超过两千,敌我比例达到一比二,我方明显处于劣势。
战斗力方面,连队中真正的精锐仅剩三十多名老战士,就连后来加入的郝方等人也远不如他们,只能算作新兵。
那八百临时训练人员更不用说,几乎从未接触过实战,许多人连枪都未真正开过。
这样的队伍,王风怎能轻易带入战场?
装备的差距更是不必多言,这是八路军每次与日军交手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当然,独立连也并非毫无优势。
一是对日军此次扫荡行动已有预判;二是可在白家村内设伏,占据有利地形。
但这些优势,在日军强大的兵力、先进的装备和强悍的战斗力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即便王风性格果敢,也从未将击溃敌军作为此次作战的目标。
那样的想法太过不切实际,近乎以卵击石。
他不必踮起脚尖也能窥视窗内的情形。
伏击战打响之后,所有日军都提高了警觉。
这个矮个子鬼子忽然觉得,自己不该贸然闯入屋内,但屋内的状况仍需探明。
一间低矮的土屋,窗户刚好适合偷看。
矮个子敌人把脑袋探进窗内,屋里原本就昏暗,仅有的光线又被他大头一挡,屋内更加模糊不清,什么都瞧不见。
身处黑暗中,敌人却暴露了自己最重要的部位,他心中顿时升起一股寒意,本能地想要缩回脑袋。
可是已经迟了,一只有力的手猛地掐住他的喉咙,直接将他从窗外拽进了屋里……
这是郝方经历的第二场战斗,比起第一次在独立山的经历更加凶险。
然而郝方却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早就久经沙场,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兵,反倒像个征战多年的老兵。
他一直记得师父周大牛的战斗信条:在战场上,用刀不如用枪,用枪不如用机枪最有效!
郝方完全继承了这个理念,肩上扛着一挺歪把子轻机枪,口袋里装满了师父特地为他准备的弹夹,里面早已填满了子弹。
这一战,他打算不打完身上最后一颗子弹绝不收手。
他的伏击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躲在屋内,紧贴地面藏身。
而他却独自爬到屋顶上,静静卧伏,等待最佳时机。
天色逐渐泛白,五个敌人以分散队形缓缓逼近。
郝方将半个脑袋藏在屋檐下,盯着他们步步靠近,神情越发凝重。
他曾听师父说过,这些小鬼子虽然普通,但单兵作战能力不容小觑。
五人拉开距离前进,火力覆盖面广,不容易被一击团灭。
一旦遭遇伏击,也能迅速做出反应展开反击。
郝方清楚,自己只能出手一次。
如果无法在一瞬间将他们全部解决,只要其中一人躲进掩体或者屋檐下,局势就会变得对他极为不利。
尽管参战时间不长,但凭借出色的天赋和周大牛的特训,郝方早已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面对如此局面,他毫无惧意。
他小心地将歪把子放在屋顶的瓦片上,右手握紧一颗手榴弹,左手迅速拧开盖子,果断拉下拉环。
手榴弹尾部冒出丝丝白烟,郝方神情冷静,在心中默数“一、二”,随即奋力将手榴弹朝那五个敌人扔了出去。
郝方端起歪把子机枪,猛然站起身。
他早已计算好投掷时机,手榴弹离地半米时猛然炸开。
这枚手榴弹的冲击力极强,爆炸范围内几乎没有死角。
可惜鬼子布阵分散,反应也迅速,郝方的手榴弹又不如王根生扔得准,只炸翻了两个敌人。
几乎同时,歪把子喷出火舌,后边的三名鬼子还未来得及做出动作,胸膛已被子弹洞穿。
郝方干掉这五人后毫不停留,连鬼子身上的子弹袋都懒得取下,直接跃下屋顶,躲进围墙后的掩体中继续埋伏……
他心里清楚,突击队的任务向来大胆且凶险。
突击队做的从来不是寻常差事,必须敢于放手一搏,对自己的战力有足够的信心。
这话是连长讲的,连周大牛都心服口服的人,郝方自然格外敬重。
他现在就打算放手一搏。
半堵残墙成了他的掩护,他静静等待那些听到枪声赶来增援的鬼子。
五个尸体成了诱饵,他想用这招“围点打援”,让手里的歪把子机枪尽情杀敌。
但这种打法对单人作战的郝方来说极为危险。
若日军前后包抄过来,他便再无退路。
可他并不惧死。
开战前王风就说过,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防御战。
时间回溯到战斗开始前半小时……王风收到了包太平传来的消息:大批日军正朝白家村推进。
包太平回想起自己亲眼所见的情形,“黑压压一片,鬼子至少有上千人,甚至可能有几千。”
几千鬼子!
这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
若是再加上伪军,足以发起一场规模不小的扫荡。
虽然王风知道敌人兵力未必真有几千,但从上回日军围剿独立山的情况来看,这次至少出动了两个大队,约两千人左右。
这对独立连来说已是极大的威胁。
若论兵力与战力,即便将整个386旅调来,也不一定能与之抗衡。
想想平型关战役,仅仅消灭几百名日军就被称作“大捷”,就可知日军战力之强,想吃掉他们一部分都极为困难。
而独立连在王风指挥下,曾在独立山两次击溃日军一个中队和一个大队,这战绩其实极为耀眼。
只因当前形势恶化,八路军化整为零,各游击队之间联络困难,否则总部得知此事,必然震惊不已。
就算这股两千多人的日军只是其三流部队,以独立连这点兵力,也难以正面对抗。
战斗尚未打响时,王风便未将那八百新兵算入独立连的实际作战力量之中。
他心中早已决定,仅依靠独立连两百余人来执行此次任务,对白家村的防守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在战斗动员前,王风曾向连队战士详细分析过敌我态势。
兵力上,独立连不过两百多人,即便加上八百新兵,总数也不过千余人。
而日军预计出动兵力超过两千,敌我比例达到一比二,我方明显处于劣势。
战斗力方面,连队中真正的精锐仅剩三十多名老战士,就连后来加入的郝方等人也远不如他们,只能算作新兵。
那八百临时训练人员更不用说,几乎从未接触过实战,许多人连枪都未真正开过。
这样的队伍,王风怎能轻易带入战场?
装备的差距更是不必多言,这是八路军每次与日军交手时,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当然,独立连也并非毫无优势。
一是对日军此次扫荡行动已有预判;二是可在白家村内设伏,占据有利地形。
但这些优势,在日军强大的兵力、先进的装备和强悍的战斗力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即便王风性格果敢,也从未将击溃敌军作为此次作战的目标。
那样的想法太过不切实际,近乎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