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河源县城外的大地突然被轰鸣撕裂。
日军未等天明便已出动,三十余辆卡车卷起尘烟,载着两个中队及大量武器辎重,直扑城池而来。
王风原以为还能再争取些布防时间,却没料到敌军行动如此急迫。
六时三十分,第一声枪响划破寂静,战火瞬间点燃。
日方部队毫无试探之意,迅速在三个位置架设炮兵阵地。
每处皆配备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辅以一门九六式150毫米中型迫击炮,同时数十具掷弹筒遍布四周,形成密集火力网,将县城正门笼罩于炮火之下。
爆炸接连不断,城楼顷刻间烟尘冲天,砖石飞溅,守城的新三团战士尚未进入战斗状态,已有许多人倒在猛烈打击之中。
王风立于高处,一眼便知形势危急。
敌人不惜代价,意在强行突破城门。
他立即下令:“城头两个营即刻撤下,转入环形工事,保存力量,等待反击时机。”
伤亡数字迅速攀升,医疗人员应接不暇。
警卫营临时改编为医务连,投入救治工作。
田雨顾不上牵挂前方的王风,只知自己手中绷带与药品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
她心中震颤,终于明白为何王风坚决不让她靠近前线——不过片刻交火,已有数百战友倒下。
谢宝庆快步归来,带来消息:城中百姓拒绝撤离,纷纷表示愿与新三团同生共死,誓守河源。
王风正在残破的城角观察敌情,回头一望,只见后方人流涌动,平民纷纷向阵地靠拢,脸上写满决然。
“这算什么支援?”
他嘴上抱怨,心里却泛起暖意。
民众如此信赖,这座城,终究不会轻易沦陷。
城门外,日军正如王风所料,执意用炮火打开通路。
持续近十五分钟的狂轰滥炸后,那扇高达三米的厚重城门终于支撑不住,先被炸出一人宽的裂口,随后在一声巨响中彻底坍塌,木石横飞,尘土蔽日。
王风望着这一幕,怒不可遏。
“狗东西,弹药多就了不起?换成八路军,一个旅的炮火也舍不得打这么长时间!”
他心中愤懑,又觉荒谬。
敌人竟对一个县级小城倾泻如此火力,若真有飞机可用,恐怕还会从天上往下砸炸弹。
他们还真是把他王风当成了头号目标。
这样的战局,哪怕战术大师亲临,面对如此悬殊的装备差距,也只能暂避锋芒。
王风冷静下来,传令全团:“不必还击,所有人隐蔽待命,把耳朵捂好,让他们放个够。”
战士们默默伏在环形工事后,任炮火在头顶咆哮,无人抬头,亦无人动摇。
炮火的轰鸣终于平息,硝烟如薄雾般缓缓退去。
城门外,孤井中佐率领机械化部队率先推进,他举起望远镜扫视城墙与倒塌的城门,神情凝重,未发一言。
副官低声提醒:“大队长,城里敌情不明,是否等竹岛联队到达后再行动?”
孤井却轻轻摇头。
在他看来,经过如此密集的炮击,城中守军即便未全灭,也已无力再战。
从接到进攻河源县城命令那一刻起,他便觉得筱冢义男此举过于谨慎。
一个小小县城,凭他孤井大队的火力,足可一举拿下,何必非要等竹岛联队协同?
“敌军早已崩溃,现在正是突入的最佳时机。”
孤井果断下令,“若拖延,反让对方重整旗鼓,先前炮击的成果也将白费。传令——全军压上,直取河源!”
副官只得应声:“哈依!”
两个中队迅速向城门逼近,然而刚踏进城门前十余米区域,便触发了埋藏在地下的地雷。
几声巨响接连炸开,数名士兵当场倒下,残肢横飞,其余日军惊恐后撤。
孤井立即调派工兵上前排雷。
就在此时,隐藏在城外绵延山林中的突击队悄然出手。
他们潜伏的位置距离日军约两三百步,枪口早已对准目标。
段鹏一声令下,狙击手齐齐扣动扳机,七八名工兵应声倒地,虽未当场死亡,但皆受重伤,失去作战能力。
这是王风定下的战术:伤敌比杀敌更有效。
一名重伤的老兵需多人照料,消耗敌方人力与士气。
子弹不求致命,但求拖累。
孤井心头一紧。
他意识到对方有极精准的远程火力,若非自己及时隐入队伍,肩章暴露位置,恐怕早已成为靶心。
他迅速藏身于士兵之间,不敢再轻易露面。
趁着日军混乱,城内的一营与二营悄然登上城楼。
见时机成熟,战士们猛然现身,居高临下投出手榴弹。
爆炸声此起彼伏,碎片四溅,日军阵型大乱,冲锋之势瞬间瓦解。
孤井终于明白,贸然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他下令停止进攻,全军戒备,原地等待援军。
不久之后,竹岛联队抵达战场。
竹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
他未作停留,直接命令炮兵覆盖射击,用炮火将雷区彻底犁平。
随后,大军列阵推进,朝着河源县城稳步进发。
山林中的突袭小队频繁出没,接连击毙日军炮兵人员。
竹岛闻讯后立即调派两支小分队,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包抄围捕。
但他低估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所谓突击队,并非寻常编制,行动迅捷且战术老练。
日军两支小队尚未接近目标,便已全军覆没。
突击队见日军主力开始入城,迅速调整路线,从河源县城西北侧一处冷僻的小门悄然潜回城内。
战斗很快在城门口附近爆发。
当第一批日军踏进城门之际,埋伏在后方的新三团阵地骤然开火——十几具掷弹筒与两门迫击炮齐射,数十挺机枪扫出密集弹雨。
积攒多时的弹药倾泻而出,火力之猛烈前所未有。
冲在前方的敌军瞬间倒下大片,指挥官孤井勉强撤出城外,狼狈不堪。
短短百米的城门通道,成了无法跨越的死亡地带。
“土八路”竟掌握如此强大的火力,这让竹岛始料未及。
他站在城外皱眉凝视,意识到对方指挥官绝非等闲之辈。
环形防御工事紧贴城门后方建造,两端几乎与城墙相连,形成三面交叉火力网,任何由城门突入的部队都将暴露于致命打击之下。
若想用火炮压制,必须在城内架设阵地,可一旦进城就陷入火力封锁,根本无法展开;若在城外远距离轰击,厚重的城墙又阻挡了视线,炮弹飞行轨迹难以精准控制,几乎不可能垂直落入城门后方杀伤目标。
日军未等天明便已出动,三十余辆卡车卷起尘烟,载着两个中队及大量武器辎重,直扑城池而来。
王风原以为还能再争取些布防时间,却没料到敌军行动如此急迫。
六时三十分,第一声枪响划破寂静,战火瞬间点燃。
日方部队毫无试探之意,迅速在三个位置架设炮兵阵地。
每处皆配备两门九二式步兵炮,辅以一门九六式150毫米中型迫击炮,同时数十具掷弹筒遍布四周,形成密集火力网,将县城正门笼罩于炮火之下。
爆炸接连不断,城楼顷刻间烟尘冲天,砖石飞溅,守城的新三团战士尚未进入战斗状态,已有许多人倒在猛烈打击之中。
王风立于高处,一眼便知形势危急。
敌人不惜代价,意在强行突破城门。
他立即下令:“城头两个营即刻撤下,转入环形工事,保存力量,等待反击时机。”
伤亡数字迅速攀升,医疗人员应接不暇。
警卫营临时改编为医务连,投入救治工作。
田雨顾不上牵挂前方的王风,只知自己手中绷带与药品正以惊人的速度消耗。
她心中震颤,终于明白为何王风坚决不让她靠近前线——不过片刻交火,已有数百战友倒下。
谢宝庆快步归来,带来消息:城中百姓拒绝撤离,纷纷表示愿与新三团同生共死,誓守河源。
王风正在残破的城角观察敌情,回头一望,只见后方人流涌动,平民纷纷向阵地靠拢,脸上写满决然。
“这算什么支援?”
他嘴上抱怨,心里却泛起暖意。
民众如此信赖,这座城,终究不会轻易沦陷。
城门外,日军正如王风所料,执意用炮火打开通路。
持续近十五分钟的狂轰滥炸后,那扇高达三米的厚重城门终于支撑不住,先被炸出一人宽的裂口,随后在一声巨响中彻底坍塌,木石横飞,尘土蔽日。
王风望着这一幕,怒不可遏。
“狗东西,弹药多就了不起?换成八路军,一个旅的炮火也舍不得打这么长时间!”
他心中愤懑,又觉荒谬。
敌人竟对一个县级小城倾泻如此火力,若真有飞机可用,恐怕还会从天上往下砸炸弹。
他们还真是把他王风当成了头号目标。
这样的战局,哪怕战术大师亲临,面对如此悬殊的装备差距,也只能暂避锋芒。
王风冷静下来,传令全团:“不必还击,所有人隐蔽待命,把耳朵捂好,让他们放个够。”
战士们默默伏在环形工事后,任炮火在头顶咆哮,无人抬头,亦无人动摇。
炮火的轰鸣终于平息,硝烟如薄雾般缓缓退去。
城门外,孤井中佐率领机械化部队率先推进,他举起望远镜扫视城墙与倒塌的城门,神情凝重,未发一言。
副官低声提醒:“大队长,城里敌情不明,是否等竹岛联队到达后再行动?”
孤井却轻轻摇头。
在他看来,经过如此密集的炮击,城中守军即便未全灭,也已无力再战。
从接到进攻河源县城命令那一刻起,他便觉得筱冢义男此举过于谨慎。
一个小小县城,凭他孤井大队的火力,足可一举拿下,何必非要等竹岛联队协同?
“敌军早已崩溃,现在正是突入的最佳时机。”
孤井果断下令,“若拖延,反让对方重整旗鼓,先前炮击的成果也将白费。传令——全军压上,直取河源!”
副官只得应声:“哈依!”
两个中队迅速向城门逼近,然而刚踏进城门前十余米区域,便触发了埋藏在地下的地雷。
几声巨响接连炸开,数名士兵当场倒下,残肢横飞,其余日军惊恐后撤。
孤井立即调派工兵上前排雷。
就在此时,隐藏在城外绵延山林中的突击队悄然出手。
他们潜伏的位置距离日军约两三百步,枪口早已对准目标。
段鹏一声令下,狙击手齐齐扣动扳机,七八名工兵应声倒地,虽未当场死亡,但皆受重伤,失去作战能力。
这是王风定下的战术:伤敌比杀敌更有效。
一名重伤的老兵需多人照料,消耗敌方人力与士气。
子弹不求致命,但求拖累。
孤井心头一紧。
他意识到对方有极精准的远程火力,若非自己及时隐入队伍,肩章暴露位置,恐怕早已成为靶心。
他迅速藏身于士兵之间,不敢再轻易露面。
趁着日军混乱,城内的一营与二营悄然登上城楼。
见时机成熟,战士们猛然现身,居高临下投出手榴弹。
爆炸声此起彼伏,碎片四溅,日军阵型大乱,冲锋之势瞬间瓦解。
孤井终于明白,贸然强攻只会徒增伤亡。
他下令停止进攻,全军戒备,原地等待援军。
不久之后,竹岛联队抵达战场。
竹岛久经沙场,经验丰富。
他未作停留,直接命令炮兵覆盖射击,用炮火将雷区彻底犁平。
随后,大军列阵推进,朝着河源县城稳步进发。
山林中的突袭小队频繁出没,接连击毙日军炮兵人员。
竹岛闻讯后立即调派两支小分队,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包抄围捕。
但他低估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所谓突击队,并非寻常编制,行动迅捷且战术老练。
日军两支小队尚未接近目标,便已全军覆没。
突击队见日军主力开始入城,迅速调整路线,从河源县城西北侧一处冷僻的小门悄然潜回城内。
战斗很快在城门口附近爆发。
当第一批日军踏进城门之际,埋伏在后方的新三团阵地骤然开火——十几具掷弹筒与两门迫击炮齐射,数十挺机枪扫出密集弹雨。
积攒多时的弹药倾泻而出,火力之猛烈前所未有。
冲在前方的敌军瞬间倒下大片,指挥官孤井勉强撤出城外,狼狈不堪。
短短百米的城门通道,成了无法跨越的死亡地带。
“土八路”竟掌握如此强大的火力,这让竹岛始料未及。
他站在城外皱眉凝视,意识到对方指挥官绝非等闲之辈。
环形防御工事紧贴城门后方建造,两端几乎与城墙相连,形成三面交叉火力网,任何由城门突入的部队都将暴露于致命打击之下。
若想用火炮压制,必须在城内架设阵地,可一旦进城就陷入火力封锁,根本无法展开;若在城外远距离轰击,厚重的城墙又阻挡了视线,炮弹飞行轨迹难以精准控制,几乎不可能垂直落入城门后方杀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