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这人翻脸比翻书还快-《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

  若用望远镜看去,便知敌人在不远处扎营歇息,养足力气,只待破晓时分发起决战。

  “团长,小鬼子也在等天亮。”

  包嵩点头:“他们打算天一亮就猛攻。弟兄们,撑住!他们等天亮,我们也等。天一亮,扛过最后一波,援军就来了。”

  没人回应,四下寂静。

  过了许久,一个声音轻轻响起:“团长,外头说的援军……真能来吗?”

  这句话轻轻落下,却像一块巨石砸进每个人心底。

  包嵩先是愣住,随后仰头大笑:“有!怎么没有?老子带出来的兵,哪会让人白白送命?就算没人来救,咱们也能撑下去。”

  他抬眼望向天边微明的云层,声音低了几分。

  其实他心里清楚,若真到了绝路,打开城门或许就是唯一的活路。

  活着,总比什么都强,谁又真想死在异乡的土里?

  ……

  清晨将近六点,天光渐亮,独立团与新三团已基本清理完南城战场。

  部分兵力留守南门,其余分成三股,分别朝北、东、西三面推进。

  那里的日军仍在负隅抵抗,原本打算驰援南门,半途得知失守,只得折返固守。

  如今四面包围,覆灭只是早晚的事。

  与此同时,一个时辰前,王风已调派新三团二营,由营长邓旁带队,火速开赴沁水方向。

  名义上,是去救被围困的晋绥军227团。

  可徐梓琳冷笑一声:“别装了,你是等他们快撑不住了才出手,图的就是拿回沁水。”

  王风不置可否,“信不信由你们。这个时候还能出兵,包嵩那小子,迟早得记我这个人情。”

  ……

  沁水县,东城门。

  “团长,现在全团加起来不到两千人。”

  营长说话时声音发颤。

  也难怪他会哭——几小时前他还是连长,因前任营长和副手相继阵亡,一夜连升两级。

  可这“高升”不是荣耀,是催命符。

  敌势如潮,谁能保证自己还能看到明天的日头?

  官职、军衔,在生死面前一文不值。

  包嵩站在城头,望着残破的防线,心如刀割。

  六千弟兄出征,如今仅存不足两千,其中还夹杂着大量伤员。

  真正能握枪作战的,不过一千二百上下。

  这才过了多久?

  仅仅一夜。

  日军的炮火太狠,攻势太猛,仿佛要把整座城从地图上抹去。

  更让他悔恨的是,自己竟为了区区地盘和虚名,一头扎进这个死局。

  明明早该看出,这是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晨雾中,敌军再次压近,四面合围之势愈发明显。

  他举起望远镜,瞳孔猛然一缩——数门重型迫击炮正由日军士兵推着前进,尘土飞扬。

  那是刚运到的重武器。

  空气仿佛凝固了。

  仅剩的两千兵力,守城已如风中残烛。

  恐惧悄然爬上心头。

  包嵩脑中思绪翻涌,这最后的队伍是他立足的根本,一旦失去,便再无翻身之地。他缓缓起身,目光投向逼近的日军,内心挣扎终化作决断,正欲下令。

  一名侦察兵突然高声喊道:“来了!是我们的队伍,援军到了!”

  包嵩急忙举起望远镜,远处几里外,东城门外,一面青天白日旗在风中猎猎飘扬,确是国军援兵赶到。

  电报随即传来,第二战区司令部通报:晋绥军第11团与混成旅,一部共万余人已抵达沁水东侧,正向城门推进,227团只需坚守待援。

  城墙上,连长激动地大喊:“团长,咱们的人和鬼子打上了!”

  东门外,日军攻势果然因援军出现而暂缓。

  但局势转瞬即变。

  连长脸上的笑容尚未褪去,便僵在脸上。

  透过望远镜,他看见那面旗帜下的队伍与日军交火不过片刻,短短半炷香时间,竟全线崩溃,四散奔逃,比来时更加仓皇。

  日军吼声震天,如潮水般再度扑来。

  连长手中望远镜脱手坠地,镜片碎裂,金属边角弹起,阳光穿过裂痕,映出几缕惨淡光芒。

  “……团长,援军败了。”

  刚到即溃,宛如闹剧。

  所谓支援,不过一场空梦。

  沁水再次陷入绝境,唯余227团孤悬城中。

  包嵩仰天长叹,低声对身旁营长道:“撑不住了,准备白旗,开城投降吧……”

  他曾以为被徐梓琳出卖,心中恨意难平,认定八路军不可信,此生必记此仇。

  可就在城破在即、走投无路、连降旗都准备妥当之时——

  西面尘土飞扬,号角隐隐。

  “团座,又有队伍来了!”

  “放屁!刚才那批都被打没了,还来什么援军?”

  “真是来了!看旗子……是八路军,从西城门过来的!”

  包嵩一愣,迅速调转望远镜望向西边。

  视线尽头,一支整齐迅猛的队伍正疾驰而来,红旗飘展,步伐如雷。

  他浑身一震:“是他们……真是八路军!”

  此前他还在痛骂徐梓琳,觉得被算计得惨不忍言,全团折损过半,颜面尽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曾在无数个夜晚设想,若再次遇见徐梓琳,定要将此人碎尸万段,方能平息胸中怒火。

  那恨意如烈火燎原,烧得他夜不能寐。

  不止是徐梓琳,连带着整个八路军,包嵩都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可如今,所有的仇恨都被现实碾成粉末。

  只要有人肯伸手救他,哪怕让他跪地叩首,他也甘之如饴。

  他曾打算向小鬼子低头,献上城池,换一条活路。

  汉奸与奴才,孰轻孰重?

  他心里清楚。

  但生死关头,尊严早已被踩进泥里。

  就在绝望即将吞噬一切时,远处扬起的尘烟带来了最后一丝生机。

  包嵩双眼发亮,嘶吼着下达命令:“顶住!给我死守东门!”

  “是!”

  士兵们齐声回应,士气因援军将至而重新燃起,拼尽全力抵御日军的猛攻。

  一名参谋战战兢兢开口:“团……团座,那之前说的投降……”

  “啪!”

  一记耳光抽得他原地转了半圈,脸上顿时浮现出四道血痕。

  包嵩怒目圆睁,声音响彻城墙:“你耳朵聋了吗?咱们穿这身军装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打鬼子!是为了守住沁水!谁再提一个‘降’字,军法伺候,就地正法!”

  “是!”

  众士兵齐声应答,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被打的刘参谋捂着脸,眼中却泛起敬佩,“团座忠义无双,属下惭愧,再不敢言退半步。”

  其余参谋默默低头,心中却暗叹:这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真是无耻到了极致,反倒成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