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元宵节当然吃大黄米汤圆-《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

  厨房里热气氤氲。

  王秀珍系着一条洗得有些发白的蓝布围裙,正站在面缸前,熟练地从里面舀出大黄米面。

  那金黄色的粉末在木盆里缓缓堆积,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米面可是我去年秋后自己磨的。”

  王秀珍一边说着,一边往盆里慢慢倒温水,眼睛紧紧盯着盆里的面粉,手上动作不停,一边倒一边用筷子轻轻搅拌。

  “加水可得一点点来,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不然稀了,这面就废咯。”

  苏清风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王秀珍和面。

  只见她把搅拌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开始用力揉搓,不一会儿,面团就被揉得光滑而有弹性。

  接着,她把面团搓成条,然后掐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剂子,放在掌心轻轻搓圆,再用手掌压成小碗状,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熟练,那么自然,仿佛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清风啊,你也别光看着,来搭把手。”王秀珍笑着对苏清风说道,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

  苏清风赶忙挽起袖子,走到王秀珍身边:“嫂子,你说,我干啥?”

  “你把那黄豆处理一下,咱们做馅儿。”王秀珍指了指墙角的袋子,“这馅儿可是关键,得用炒熟的黄豆面拌红糖,那味道,啧啧,香得很!”

  苏清风走到袋子前,解开绳子,抓出一把黄豆。

  那黄豆圆滚滚的,在他手里沙沙作响。“嫂子,这黄豆也是去年存的吧?”

  “对呀,去年收的豆子好,我挑了又挑,选了又选,就留着过年过节做点好吃的。”

  王秀珍一边说着,一边把压好的面皮放在盖帘上。

  “这做汤圆啊,就跟过日子一样,得用心,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苏清风把黄豆倒进锅里,开始小火慢炒。

  不一会儿,锅里就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声响,黄豆在锅里欢快地跳动着。

  随着温度的升高,黄豆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厨房。

  “嗯,真香啊!”苏清风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赞叹道。

  “等炒好了,用石磨碾成粗粉,再加入红糖和熟芝麻,那味道,保证你吃了还想吃。”王秀珍笑着说,还有些期待。

  不一会儿,黄豆就炒好了。

  苏清风把黄豆倒进石磨里,开始用力碾磨。

  随着石磨的转动,黄豆逐渐变成了细腻的粉末,从石磨的缝隙中缓缓流出。

  他一边磨,一边和王秀珍聊天:“嫂子,你说这日子虽然苦点,但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总能过好的。”

  “你说得对呀,清风。”王秀珍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就像这做汤圆,面要揉得恰到好处,馅要调得香甜可口,煮的时候也得掌握好火候,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汤圆都不好吃。过日子也是一样,得用心经营,才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苏清风点点头:“嫂子,我记下了。对了,这些天我准备先带打猎队上山,看看我带的林立杰和刘志清到底什么水平,进行个摸底。”

  “这么快就上山打猎?不多休息几天?明天山上可得小心点啊。”王秀珍担忧地说道。

  “嫂子,你放心,我心里有数。我们都有经验,不会出事的。”苏清风安慰道,“在回来的马车上,我和立杰交代,让他去和刘志清说一声,让他们明早准备好,跟着我上山。”

  “那就好,那就好。”王秀珍松了一口气,“你们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重要。”

  说话间,馅料已经调好了。

  王秀珍用筷子挑了点馅料,递给站在一旁眼巴巴看着的苏清雪:“清雪,来,尝尝这馅儿甜不甜。”

  苏清雪迫不及待地舔了舔筷子尖,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甜!嫂子,真好吃!”

  “败家丫头,筷子都让你舔秃噜皮了!”王秀珍笑着骂道,脸上却满是宠溺,“快去洗洗手,一会儿帮着包汤圆。”

  “好嘞!”苏清雪欢快地跑开了。

  王秀珍和苏清风开始包制汤圆。

  苏清风学着王秀珍的样子,把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然后用手掌压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

  他小心翼翼地包入馅料,用虎口慢慢收口搓圆。

  可是,他包的汤圆总是歪歪扭扭的,不像王秀珍包的那么圆润可爱。

  “嫂子,你看我包的,怎么这么难看啊。”苏清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别着急,刚开始都这样。”王秀珍耐心地指导道,“你看,包的时候馅不要放太多,收口的时候要捏紧,然后再搓圆。多包几个,就熟练了。”

  在王秀珍的指导下,苏清风和苏清雪包的汤圆越来越像样了。

  不一会儿,盖帘上就摆满了金灿灿的汤圆,像一窝可爱的小鸡崽,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王秀珍把汤圆一个个地滑进锅里,然后用勺子轻轻搅动,防止汤圆粘底。

  “煮汤圆得三滚三凉,”她一边说着,一边看着锅里的汤圆,“水开了就加半碗凉水,点滚三次,等汤圆完全膨大了,就可以捞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清风蹲在灶前,往灶膛里添柴。

  他想起以前的元宵节,都不能陪在家人身边。

  不管是过节,还是过年,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任务。

  这次终于如愿和“家人”在一起。

  可已经不是之前的家人。

  “发什么呆呢?”王秀珍的声音把苏清风从回忆中拉了回来,“火别烧得太旺了,不然汤圆容易煮破。”

  “哦,知道了,嫂子。”苏清风回过神来,调整了一下灶膛里的柴火。

  不一会儿,汤圆就煮好了。

  王秀珍用笊篱捞出浮起的汤圆,盛在碗里。

  三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摆在炕桌上。

  那金黄色的汤圆在碗里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王秀珍把最满的那碗推给苏清雪:“慢点吃,烫嘴。”

  那关切的眼神,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苏清风咬开一个汤圆,黄豆馅混着红糖流出来,烫得他直哈气。

  大黄米面的香气在口腔里漫开,带着微微的酸味,那是粮食最本真的味道。

  “好吃不?”王秀珍问,眼神里满是期待。

  苏清雪腮帮子鼓鼓的,说不出话,只能拼命点头。

  她嘴角沾着黄豆粉,像长了一圈黄胡子,模样十分滑稽,把王秀珍和苏清风都逗笑了。

  “慢点,没人和你抢。”王秀珍用袖子给她擦嘴。

  窗外不知谁家放起了鞭炮,“噼啪”声在雪夜里格外清脆。

  苏清雪忽然跑到炕柜前,掏出颗水果糖塞进王秀珍手里:“嫂子也吃!”

  王秀珍剥开糖纸,把橘子味的糖果放进嘴里,香甜在舌尖化开。

  她望着两个孩子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忽然觉得这寒冷的冬夜也没那么难熬了。

  “明儿个……”她咽下糖水,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希望,“我就开始新布给大家做衣裳。”

  “谢谢嫂子!”苏清雪欢呼起来,扑进王秀珍的怀里。

  苏清风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生活虽然艰苦,但只要一家人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大黄米汤圆的香味飘出窗户,混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长白山下的雪夜里久久不散。

  吃完汤圆,苏清风和王秀珍收拾好碗筷,然后坐在炕上聊了一会儿天。

  这个年算是过完了。

  从小年到元宵(上年)。

  夜色渐深,王秀珍给他们兄妹铺好了被子。

  苏清雪钻进温暖的被窝里。

  王秀珍轻轻地给她掖了掖被角,温柔地说:“睡吧,明天还要早上学呢。”

  “清风,你也早点睡,明天打猎还要趁早呢。”

  “好嘞,嫂子你也早点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