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黑市卖狗熊皮草-《年代,打猎后我成村里香饽饽》

  在招待所那间冰冷的房间里,苏清风并没有真正休息。

  他只是闭目养神了约莫两个小时,将精神和体力都调整到最佳状态。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只有零星几家灯火,如同旷野中孤独的萤火。

  他从床底拖出那个用破麻袋仔细包裹的长条状物体。

  那张硝制好的熊皮。

  苏清风解开麻绳,再次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检查了一遍。

  林叔的手艺确实没得说,皮毛在昏黄的光线下依然流淌着黑亮的光泽,触手柔软而厚实,那几个修补的枪眼几乎难以察觉。

  他将熊皮重新卷好,这次没有用麻袋,而是用一块洗得发白、但相对干净的旧蓝布包裹,这样显得更上档次,也更容易展示。

  准备停当,他推开房门,融入毛花岭公社沉寂的夜色中。

  凭着上次来公社摸清的路径,他避开有灯光的主街,穿行在狭窄、昏暗的小巷里。

  四月底的夜风,依旧带着长白山特有的寒意,吹在脸上凉飕飕的,却也让他头脑格外清醒。

  七拐八绕之后,他来到了公社边缘靠近山脚的一片废弃窑洞区。

  这里远离居民区,平时人迹罕至。

  其中一个最大的窑洞入口处,隐约有微弱的光线透出,洞口似乎还有人影晃动。

  苏清风放缓脚步,调整了一下呼吸,将蓝布包裹的熊皮自然地扛在肩上,迈着沉稳的步子朝洞口走去。

  离洞口还有十几步远,暗处就传来一个压低的、带着警惕的呵斥:“站住!干啥的?”

  苏清风停下脚步,平静地回答:“山里来的,换点家当。”

  两个穿着臃肿棉袄、戴着遮耳帽的汉子从阴影里走了出来,手里没拿家伙,但眼神锐利地上下打量着苏清风,重点看了看他肩上的包裹和他那双布满老茧、骨节粗大的手。

  “面生得很,把牌子拿出来?”其中一个高个汉子问道,语气生硬。

  苏清风拿出进场的牌子,在这片地界,只有这黑市的牌子才能进去。

  那两个汉子对视一眼,眼神里的警惕稍缓。

  高个汉子朝苏清风扬了扬下巴:“规矩懂吧?进去老实点,别惹事,别声张。买东西看清楚了,卖东西……各凭本事。”

  “懂。”苏清风言简意赅。

  两人让开道路,示意他进去。苏清风点点头,迈步走进了窑洞。

  一进窑洞,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与外界的寒冷、寂静截然不同,窑洞内部空间颇大,墙壁上挂着几盏昏暗的马灯和煤油灯,光线摇曳,将人影拉得扭曲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

  烟草味、人体的汗味、牲畜的膻味、粮食的陈味,还有各种山货土产的混杂气息。

  人声嗡嗡,虽然大家都刻意压低了声音,但几十号人聚集在一起,依旧形成了一种闷雷般的嘈杂。

  这里俨然一个地下小集市。

  借着昏暗的光线,可以看到有人面前铺着麻袋,上面摆着些小米、玉米、土豆。

  有人拎着鸡鸭,或用草绳拴着猪崽。

  有人面前放着几张兔子皮、狐狸皮。

  角落里甚至还有人蹲在地上,面前摆着几件泛着铜绿的旧物件或是几本破旧的线装书。

  交易都在低声中进行,讨价还价,眼神交换,现金、粮票、以物易物,各种形式都有。

  这是一个在物资匮乏年代,民众自发形成的、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物资交流点,充满了原始的生机与隐秘的风险。

  苏清风的出现,吸引了一些目光。

  他高大的身形,沉稳的气质,以及肩上那个看起来就不一般的蓝布包裹,都显得与那些卖鸡卖粮的有些格格不入。

  他没有理会那些探寻的视线,目光在窑洞里扫视一圈,寻找合适的“摊位”。

  他需要一个相对醒目、光线好点,又不太挤的位置。

  最终,他看中了窑洞内侧,一块稍微高出地面、像是以前放东西的土台子。

  那里位置不错,而且后面就是坚实的土壁,不用担心被人从背后靠近。

  他走过去,将肩上的蓝布包裹小心地放在土台子上。

  他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再次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和人群,心中默默盘算着说辞。

  感觉时机差不多了,苏清风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将旧蓝布掀开!

  那张硕大、毛色黑亮、底绒厚实的熊皮,在昏暗摇曳的灯光下,骤然展露出来!

  虽然光线不足,但那不同于寻常皮货的庞大体积、油润光泽的毛色,以及作为顶级猎物的天然威慑感,瞬间就吸引了附近所有人的目光。

  一阵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在周围响起。

  “嚯!好大的皮子!”

  “这是……熊皮?!”

  “乖乖,这毛色,这完整度……”

  苏清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清了清嗓子,没有像小贩那样声嘶力竭,而是用一种沉稳、清晰,却足以让附近十几米内的人都听清的声音开了口,带着山里猎人特有的那股子豪气和底气:

  “各位老少爷们,走过的路过的,都上眼瞧一瞧,刚出的上等熊膘皮。”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拂过皮子的表面,展示着皮毛的顺滑和厚度:“正宗长白山黑瞎子,刚打的皮子,底绒最厚实的时候打的。大家伙看看这毛色,黑里透亮,跟缎子似的。摸摸这底绒,密实得像棉花包,做件皮袄,甭管咱长白山冬天零下多少度,那都跟揣个火炉子似的。”

  他刻意将皮子抖开一部分,让灯光更好地照在上面:“再瞧瞧这品相!囫囵个一张,只有几个老枪眼,已经请老匠人精心补好了,不细看根本瞧不出来。硝制的手艺,是咱屯里祖传的土法,用的是山里的树皮矿石,鞣得透,皮板柔软不掉毛,能传辈儿的好东西。”

  人群渐渐围拢过来,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好奇、惊叹、贪婪、盘算,各种目光交织在这张罕见的熊皮上。

  苏清风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一些,目光扫过围观的众人,最终定格在几个看起来像是有实力,或者像是替主家采买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