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鼻子灵。”王秀珍笑着嗔怪了一句,“去,帮嫂子把灶坑点着,咱们今晚吃面条,就用这卤肉汤浇着吃,给你搁上几块大肉。”
“太好了!”苏清雪欢呼一声,立刻蹲到灶坑前,熟练地抓起几把柔软的引火松明子,又架上几根细柴,划火柴点燃。
橙红色的火苗“呼”地一下蹿起来,映红了她兴奋的小脸。
与最开始苏清风穿越过来的时候,苏清雪现在面色红润。
而且也不再死气沉沉,脸色苍白。
现在生龙活虎的,也有了力气。
王秀珍则开始和面。
她从面袋里舀出小半盆精细的苞米面,又掺了一小把珍贵的白面,这样擀出的面条更筋道。
加入适量的水,她粗糙的手掌开始在盆里用力揉搓、按压,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面团在她手中渐渐变得光滑、瓷实。
锅里的水开始冒出细密的热气。
王秀珍在案板上撒上些干面粉,将揉好的面团放在上面,拿出那根长长的擀面杖,开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擀压。
面团在她手下听话地延展、变薄,最终变成一张圆圆的、厚薄均匀的大面片。
她将面片层层叠起,操起菜刀,嚓嚓嚓地切了起来,动作又快又稳,细长均匀的面条便从刀下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时,苏清风也搬完了东西,走进厨房,带来一股屋外的凉气。
“真香啊!”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锅里翻滚的热水,又看看案板上切好的面条和那盆诱人的卤肉。
“嫂子你这手艺,咱屯里找不出第二个。”
“少贫嘴。”王秀珍脸上笑着,手下没停,“快,把桌子放上,碗筷拿出去,这边马上就好。”
苏清风应声去堂屋收拾小炕桌。
苏清雪则眼巴巴地守在锅边,看着王秀珍将切好的面条抖散,下进翻滚的开水里。
白色的面条在沸水中沉浮,很快变得柔软透明。
王秀珍又将那盆卤肉连汤带肉坐进另一个盛了热水的锅里,利用余温将凝固的肉汤化开。
很快,那股更浓郁的肉香再次爆发出来。
面条捞进三个粗瓷大碗里,沥干水,根根分明。
王秀珍用勺子舀起滚烫的、酱红色的卤肉汤,均匀地浇在每一碗面条上,深色的汤汁迅速渗透进去。
最后,她用筷子从肉盆里夹出几块炖得软烂、肥瘦相间的卤肉,特意在苏清风和苏清雪的碗里多放了两块厚实的肉块。
“吃饭了!”
三人围坐在堂屋的小炕桌旁。
煤油灯放在桌子中央,昏黄而温暖的光晕笼罩着他们,也笼罩着桌上这三碗冒着腾腾热气的卤肉面。
面条浸润在酱香浓郁的汤汁里,上面盖着油光红亮的卤肉,旁边还点缀着一点烫熟的野菜叶。
“吸溜——”
苏清雪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吸进嘴里,烫得她直呵气,小脸却笑开了花。
“唔……好吃!嫂子做的卤肉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苏清风也大口吃着,面条筋道,肉汤咸香醇厚,卤肉入口即化,满口留香。
他吃得额头微微冒汗,一股暖意从胃里扩散到四肢百骸,驱散了傍晚赶路带来的最后一丝寒意。
王秀珍看着狼吞虎咽的兄妹俩,自己吃得慢些,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
她夹起自己碗里的一块肉,悄悄放到了苏清风的碗里。
“嫂子,你自己吃……”苏清风想要夹回去。
“快吃你的,我这儿还有呢。”王秀珍拦住他,语气不容拒绝,“今天你出力最多,得吃点扎实的。”
窗外,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只有几颗寒星在遥远的天幕上闪烁。
院子里,红枣安静地站着,偶尔甩一下尾巴,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屋里,温暖的灯光,喷香的食物,家人之间无需言说的关怀。
苏清风扒完最后一口面条,连碗底的汤汁都喝得干干净净,满足地舒了口气。
他看着窗外院子里那个模糊的高大身影,心里再次笃定。
这日子,有奔头。
新房会有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晚饭吃罢,屋里还弥漫着卤肉和面条的余香。
煤油灯的光晕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投在有些斑驳的土墙上,随着火苗微微晃动。
苏清雪被苏清风赶去里屋的炕桌上写作业,小丫头虽然还想黏着哥哥嫂子,听他们说说明天进山的事。
但也知道学业要紧,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地走出厨房。
厨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碗筷轻微的碰撞声。
苏清风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王秀珍则端起那盆还剩点温乎水的水,准备洗碗。
“我来吧,嫂子,你歇会儿。”苏清风接过她手里的活计,动作麻利地将碗筷叠放好。
“就这几个碗,有啥累的。”王秀珍嘴上说着,却也没坚持,就站在一旁,用那块洗得发白的抹布擦拭着炕桌。
她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苏清风忙碌的身影。
昏黄的灯光下,他侧脸的线条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韧劲儿。
苏清风感觉到她的注视,抬起头,正好对上她温柔而带着些许担忧的眼神。
他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压低声音:“咋了?嫂子,还心疼那三百块钱呢?”
王秀珍嗔怪地瞥了他一眼,也压低声音:“去你的,钱花了就花了,我是那想不开的人吗?”
她顿了顿,手里的动作慢了下来,声音更轻了,“我是想着……你明天就要去后山勘查了,还是怕你打猎有危险。”
王秀珍的担忧像细细的丝线,缠绕在话语里。
这长白山,是他们的依靠,山里有无穷的“宝贝”——蘑菇、木耳、药材、野物,但也藏着数不清的危险,尤其是这春寒未尽的时节。
苏清风把洗好的碗控干水,放进碗柜里,转过身,在昏暗的光线下,伸手轻轻握住了王秀珍那只因常年劳作而有些粗糙的手。
掌心温暖而有力。
“放心吧,嫂子。”他的声音沉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我不是那冒失的人。就是先去山边子转转,动物活动留下的脚印子多不多,探探路。为那开山仪式做准备。”
“太好了!”苏清雪欢呼一声,立刻蹲到灶坑前,熟练地抓起几把柔软的引火松明子,又架上几根细柴,划火柴点燃。
橙红色的火苗“呼”地一下蹿起来,映红了她兴奋的小脸。
与最开始苏清风穿越过来的时候,苏清雪现在面色红润。
而且也不再死气沉沉,脸色苍白。
现在生龙活虎的,也有了力气。
王秀珍则开始和面。
她从面袋里舀出小半盆精细的苞米面,又掺了一小把珍贵的白面,这样擀出的面条更筋道。
加入适量的水,她粗糙的手掌开始在盆里用力揉搓、按压,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面团在她手中渐渐变得光滑、瓷实。
锅里的水开始冒出细密的热气。
王秀珍在案板上撒上些干面粉,将揉好的面团放在上面,拿出那根长长的擀面杖,开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擀压。
面团在她手下听话地延展、变薄,最终变成一张圆圆的、厚薄均匀的大面片。
她将面片层层叠起,操起菜刀,嚓嚓嚓地切了起来,动作又快又稳,细长均匀的面条便从刀下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时,苏清风也搬完了东西,走进厨房,带来一股屋外的凉气。
“真香啊!”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锅里翻滚的热水,又看看案板上切好的面条和那盆诱人的卤肉。
“嫂子你这手艺,咱屯里找不出第二个。”
“少贫嘴。”王秀珍脸上笑着,手下没停,“快,把桌子放上,碗筷拿出去,这边马上就好。”
苏清风应声去堂屋收拾小炕桌。
苏清雪则眼巴巴地守在锅边,看着王秀珍将切好的面条抖散,下进翻滚的开水里。
白色的面条在沸水中沉浮,很快变得柔软透明。
王秀珍又将那盆卤肉连汤带肉坐进另一个盛了热水的锅里,利用余温将凝固的肉汤化开。
很快,那股更浓郁的肉香再次爆发出来。
面条捞进三个粗瓷大碗里,沥干水,根根分明。
王秀珍用勺子舀起滚烫的、酱红色的卤肉汤,均匀地浇在每一碗面条上,深色的汤汁迅速渗透进去。
最后,她用筷子从肉盆里夹出几块炖得软烂、肥瘦相间的卤肉,特意在苏清风和苏清雪的碗里多放了两块厚实的肉块。
“吃饭了!”
三人围坐在堂屋的小炕桌旁。
煤油灯放在桌子中央,昏黄而温暖的光晕笼罩着他们,也笼罩着桌上这三碗冒着腾腾热气的卤肉面。
面条浸润在酱香浓郁的汤汁里,上面盖着油光红亮的卤肉,旁边还点缀着一点烫熟的野菜叶。
“吸溜——”
苏清雪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吸进嘴里,烫得她直呵气,小脸却笑开了花。
“唔……好吃!嫂子做的卤肉面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苏清风也大口吃着,面条筋道,肉汤咸香醇厚,卤肉入口即化,满口留香。
他吃得额头微微冒汗,一股暖意从胃里扩散到四肢百骸,驱散了傍晚赶路带来的最后一丝寒意。
王秀珍看着狼吞虎咽的兄妹俩,自己吃得慢些,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
她夹起自己碗里的一块肉,悄悄放到了苏清风的碗里。
“嫂子,你自己吃……”苏清风想要夹回去。
“快吃你的,我这儿还有呢。”王秀珍拦住他,语气不容拒绝,“今天你出力最多,得吃点扎实的。”
窗外,天色已经完全黑透,只有几颗寒星在遥远的天幕上闪烁。
院子里,红枣安静地站着,偶尔甩一下尾巴,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屋里,温暖的灯光,喷香的食物,家人之间无需言说的关怀。
苏清风扒完最后一口面条,连碗底的汤汁都喝得干干净净,满足地舒了口气。
他看着窗外院子里那个模糊的高大身影,心里再次笃定。
这日子,有奔头。
新房会有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晚饭吃罢,屋里还弥漫着卤肉和面条的余香。
煤油灯的光晕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投在有些斑驳的土墙上,随着火苗微微晃动。
苏清雪被苏清风赶去里屋的炕桌上写作业,小丫头虽然还想黏着哥哥嫂子,听他们说说明天进山的事。
但也知道学业要紧,撅着小嘴,不情不愿地走出厨房。
厨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碗筷轻微的碰撞声。
苏清风站起身,开始收拾碗筷。
王秀珍则端起那盆还剩点温乎水的水,准备洗碗。
“我来吧,嫂子,你歇会儿。”苏清风接过她手里的活计,动作麻利地将碗筷叠放好。
“就这几个碗,有啥累的。”王秀珍嘴上说着,却也没坚持,就站在一旁,用那块洗得发白的抹布擦拭着炕桌。
她的目光,却不自觉地追随着苏清风忙碌的身影。
昏黄的灯光下,他侧脸的线条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韧劲儿。
苏清风感觉到她的注视,抬起头,正好对上她温柔而带着些许担忧的眼神。
他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压低声音:“咋了?嫂子,还心疼那三百块钱呢?”
王秀珍嗔怪地瞥了他一眼,也压低声音:“去你的,钱花了就花了,我是那想不开的人吗?”
她顿了顿,手里的动作慢了下来,声音更轻了,“我是想着……你明天就要去后山勘查了,还是怕你打猎有危险。”
王秀珍的担忧像细细的丝线,缠绕在话语里。
这长白山,是他们的依靠,山里有无穷的“宝贝”——蘑菇、木耳、药材、野物,但也藏着数不清的危险,尤其是这春寒未尽的时节。
苏清风把洗好的碗控干水,放进碗柜里,转过身,在昏暗的光线下,伸手轻轻握住了王秀珍那只因常年劳作而有些粗糙的手。
掌心温暖而有力。
“放心吧,嫂子。”他的声音沉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我不是那冒失的人。就是先去山边子转转,动物活动留下的脚印子多不多,探探路。为那开山仪式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