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对于灾民的安置,非常的用心。
来何家村的十户人家,由村里出地皮,政府出资金,给他们免费盖三间平房。
做房的砖头,水泥,沙子,以及人工,全部都由省里拨钱下来。
这些灾民的房子,全部聚齐在村子的西边。
那里有一座小山,挖土机推平了,安置十户人家绰绰有余。
看似安置十户人家是很简单的事,其他村都不愿意接受。
一则,他们来了村里,就得有土地,一个村的土地就那么多,本来我家一人有一亩地,他们来了,就只有九分地了。
二则,一个村基本都是一个姓,就像一大家子,突然来几个外姓人,就像一个家来了一个小三。
但是何家村不一样,他们都有单位,有工作,不在意那一分地。
家里曱甴旮旯的地分给外村人,他们还巴不得呢,自己也没有时间去打理。
当然了,如果想要秋苗厂承包下来种菜的好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没有利益冲突下,乡里乡亲好相处,有了利益,能打得头破血流。
何家村能接收十户安置家庭,那是给乡里解决了大问题的。
而所有的安置户,都想去何家村,理由不用说了,就算不能进厂,也可以去种菜啊,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
慎重决定以后,落户在何家村的十户人家,都是家庭极其困难的家庭,或者在这次洪水中,失去了亲人的。
政府也是特别照顾他们。
作为村长,何冰没有时间管自己家的猪了,都是孙晓华负责着。
何冰每天守在建房现场,水泥少了,沙子少了,都要及时通报给乡里,他们就会派车送来。
还有工人的饭菜,饮水等等,何冰都亲自把控着。
何冰年轻,作为村长,威信不够,但是踏实有责任心,再加上村民大多都怕何秋,所以对何冰也得敬让三人。
怕何秋,是因为村民在厂里上班,何秋主管咸菜质量和安全,安全帽忘记带了,她可真的扣钱。
就像孩子看到老师,心里愤愤不平,可不敢说,万一把自己开除了呢?
午饭时间,李俊军从乡里回来,一身的疲惫。
他在协调乡里处理灾后重建工作。
李妈妈做了很多好吃的,儿子都累瘦了,做娘的心疼啊。
何秋也下班了,问道:“灾民处理得怎么样了?”
李俊军摇摇头:“一个个死犟死犟的,非要原来的地方重建。水库在上游,他们村在下游,洪水一来,跑都跑不赢。可他们说,这种洪水不是经常有,要守住自己的家园。”
何秋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俊军:“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守住家园?”
李俊军坐到餐桌边:“让他们迁移也可以,都要来何家村。何家村哪里接受得了那么多人?”
原来如此,都盯上了何家村这块肥肉。
可是何家村能力有限,一下子接收十户人家,已经是能力范围之事了。
李妈妈积极的给李俊军盛饭:“先别管公事了,吃饭,吃饭,饿着了吧?”
李俊军也不管其他人还没有上桌,就大口吃起来:“太饿了。妈,我爸呢,还没有回来?”
李妈妈大声回应着:“你们先吃,菜地里重新栽种,比较忙,我给他留菜了。”
说话间,何冰带着一个男孩进来了。
李俊军立马放下碗筷:“哥,还没有吃饭吧,坐下一起吃。”
何兵倒是没有客气,拉着那男孩坐下:“一起吃吧。”
男孩畏畏缩缩的坐下,何秋赶紧去盛饭。
突然来两个大男人,家里饭不够,何秋和李妈妈先不吃,得重新煮饭。
何冰坐下,问何秋:“有酒吗?我与李俊军喝一口。”
有,有,何秋忙去拿酒,心里想,哥哥平常从不主动喝酒,今天是有事说吧。
三个男人倒满一杯酒,何秋坐在一边陪着他们。
何冰举杯,三人抿了一口。
何冰指着男孩说:“他叫潘小杰,父母都没了。遗体也没有找到。”
何秋一惊,这孩子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皮肤白白净净的,低垂着头,满眼忧伤。
不自觉的,何秋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桑斌。
第一次见到桑斌,也与他一样,全身僵硬,不知所措,心中悲痛无从表达。
何冰接着说:“他以后落户何家村了,现在房子没有建好,这些日子就在你家吃住。我家已经安排了两户人家。”
李俊军接话:“好,听哥的。村里有困难的,就安排到我家来。”
何秋看着潘小杰,小心的问道:“小杰,你还在读书吗?”
潘小杰摇摇头:“我大学毕业了,普通本科,工作不好找,便回家来了,想帮父母农忙以后再出去找工作。谁知道。。。。。”
说着,眼眶就红了。
大学都毕业了,看着文文静静的,还以为是高中生呢。
何秋又问:“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潘小杰抬眼:“我。。。。能不能去种菜?”
种菜?大学生回来种菜?
潘小杰接着说:“我想在何家村过渡一段时间。我想再等等,不知道我爸妈的遗体是否能找到。。。。”
说着,哽咽起来。
是啊,一场洪水,潘小杰可谓是一无所有了,连父母的尸骨都没有找到,作为儿子,他意难平啊。
就算出去打工,要租房子,要吃饭,他没有一分钱。
种几个月菜,有了钱,再去找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俊军拍拍潘小杰的肩膀:“天灾人祸,我们决定不了。但是你活下来了,就得堂堂正正活下去。哥知道很难,再难也要咬牙活着。”
这些大道理,谁都会说,可是要挺过去,何其难?
何冰举起酒杯:“来,小杰,喝一口,从今以后,你就是一家之主了。”
小杰端起酒杯,想一饮而尽,可是辣得他只能喝半口。
应该以前也是不喝酒的人。
三人没有再多问,只有时间,才是疗伤的良药。
但是,以后潘小杰就在何秋家住下了。
一楼没有空卧室了,只好在二楼给小杰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
来何家村的十户人家,由村里出地皮,政府出资金,给他们免费盖三间平房。
做房的砖头,水泥,沙子,以及人工,全部都由省里拨钱下来。
这些灾民的房子,全部聚齐在村子的西边。
那里有一座小山,挖土机推平了,安置十户人家绰绰有余。
看似安置十户人家是很简单的事,其他村都不愿意接受。
一则,他们来了村里,就得有土地,一个村的土地就那么多,本来我家一人有一亩地,他们来了,就只有九分地了。
二则,一个村基本都是一个姓,就像一大家子,突然来几个外姓人,就像一个家来了一个小三。
但是何家村不一样,他们都有单位,有工作,不在意那一分地。
家里曱甴旮旯的地分给外村人,他们还巴不得呢,自己也没有时间去打理。
当然了,如果想要秋苗厂承包下来种菜的好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没有利益冲突下,乡里乡亲好相处,有了利益,能打得头破血流。
何家村能接收十户安置家庭,那是给乡里解决了大问题的。
而所有的安置户,都想去何家村,理由不用说了,就算不能进厂,也可以去种菜啊,养活一家人没有问题。
慎重决定以后,落户在何家村的十户人家,都是家庭极其困难的家庭,或者在这次洪水中,失去了亲人的。
政府也是特别照顾他们。
作为村长,何冰没有时间管自己家的猪了,都是孙晓华负责着。
何冰每天守在建房现场,水泥少了,沙子少了,都要及时通报给乡里,他们就会派车送来。
还有工人的饭菜,饮水等等,何冰都亲自把控着。
何冰年轻,作为村长,威信不够,但是踏实有责任心,再加上村民大多都怕何秋,所以对何冰也得敬让三人。
怕何秋,是因为村民在厂里上班,何秋主管咸菜质量和安全,安全帽忘记带了,她可真的扣钱。
就像孩子看到老师,心里愤愤不平,可不敢说,万一把自己开除了呢?
午饭时间,李俊军从乡里回来,一身的疲惫。
他在协调乡里处理灾后重建工作。
李妈妈做了很多好吃的,儿子都累瘦了,做娘的心疼啊。
何秋也下班了,问道:“灾民处理得怎么样了?”
李俊军摇摇头:“一个个死犟死犟的,非要原来的地方重建。水库在上游,他们村在下游,洪水一来,跑都跑不赢。可他们说,这种洪水不是经常有,要守住自己的家园。”
何秋不可思议的看着李俊军:“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守住家园?”
李俊军坐到餐桌边:“让他们迁移也可以,都要来何家村。何家村哪里接受得了那么多人?”
原来如此,都盯上了何家村这块肥肉。
可是何家村能力有限,一下子接收十户人家,已经是能力范围之事了。
李妈妈积极的给李俊军盛饭:“先别管公事了,吃饭,吃饭,饿着了吧?”
李俊军也不管其他人还没有上桌,就大口吃起来:“太饿了。妈,我爸呢,还没有回来?”
李妈妈大声回应着:“你们先吃,菜地里重新栽种,比较忙,我给他留菜了。”
说话间,何冰带着一个男孩进来了。
李俊军立马放下碗筷:“哥,还没有吃饭吧,坐下一起吃。”
何兵倒是没有客气,拉着那男孩坐下:“一起吃吧。”
男孩畏畏缩缩的坐下,何秋赶紧去盛饭。
突然来两个大男人,家里饭不够,何秋和李妈妈先不吃,得重新煮饭。
何冰坐下,问何秋:“有酒吗?我与李俊军喝一口。”
有,有,何秋忙去拿酒,心里想,哥哥平常从不主动喝酒,今天是有事说吧。
三个男人倒满一杯酒,何秋坐在一边陪着他们。
何冰举杯,三人抿了一口。
何冰指着男孩说:“他叫潘小杰,父母都没了。遗体也没有找到。”
何秋一惊,这孩子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皮肤白白净净的,低垂着头,满眼忧伤。
不自觉的,何秋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桑斌。
第一次见到桑斌,也与他一样,全身僵硬,不知所措,心中悲痛无从表达。
何冰接着说:“他以后落户何家村了,现在房子没有建好,这些日子就在你家吃住。我家已经安排了两户人家。”
李俊军接话:“好,听哥的。村里有困难的,就安排到我家来。”
何秋看着潘小杰,小心的问道:“小杰,你还在读书吗?”
潘小杰摇摇头:“我大学毕业了,普通本科,工作不好找,便回家来了,想帮父母农忙以后再出去找工作。谁知道。。。。。”
说着,眼眶就红了。
大学都毕业了,看着文文静静的,还以为是高中生呢。
何秋又问:“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潘小杰抬眼:“我。。。。能不能去种菜?”
种菜?大学生回来种菜?
潘小杰接着说:“我想在何家村过渡一段时间。我想再等等,不知道我爸妈的遗体是否能找到。。。。”
说着,哽咽起来。
是啊,一场洪水,潘小杰可谓是一无所有了,连父母的尸骨都没有找到,作为儿子,他意难平啊。
就算出去打工,要租房子,要吃饭,他没有一分钱。
种几个月菜,有了钱,再去找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俊军拍拍潘小杰的肩膀:“天灾人祸,我们决定不了。但是你活下来了,就得堂堂正正活下去。哥知道很难,再难也要咬牙活着。”
这些大道理,谁都会说,可是要挺过去,何其难?
何冰举起酒杯:“来,小杰,喝一口,从今以后,你就是一家之主了。”
小杰端起酒杯,想一饮而尽,可是辣得他只能喝半口。
应该以前也是不喝酒的人。
三人没有再多问,只有时间,才是疗伤的良药。
但是,以后潘小杰就在何秋家住下了。
一楼没有空卧室了,只好在二楼给小杰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