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绘制图纸-《重生火红年代,我的技术领先百年》

  此刻,许大茂正躲在远处的一个角落里。

  看着张野和李怀德相谈甚欢地从办公楼出来,李怀德还亲自送张野,脸色更加阴沉。

  “呸!还以为有什么大本事,不就是巴结领导吗?什么东西!”

  许大茂低声骂了一句,眼珠乱转,琢磨着怎么才能给张野找点不痛快。

  这时,张野突然感受到了一缕不怀好意的目光,但并未回头。

  跳梁小丑,还不值得他分散精力。

  随即,朝着车队走去,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要绘制哪种农业机械的图纸。

  回到车队,张野开始回忆1957年往后的农机历史。

  今年1月份,我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鸭绿江一号”研制成功,采用单缸二冲程发动机,功率约 10 马力,具备耕田与运输双重功能。

  同年8月,也就是这个月,武汉通用机械厂试制出2.2kw手扶拖拉机,这成为国产小型农机的开端。

  但此时国产拖拉机尚未形成量产能力,实际应用仍以进口为主。

  “鸭绿江一号,10马力,手冲程…手扶拖拉机2.2kw…”

  他低声沉吟,眉头微蹙。

  “功率还是太小,应用受限,而且核心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对轧钢厂来说,短期内仿制都困难,更别说创新。”

  他的目光越过窗台,仿佛看到了那片等待开垦的荒地,以及未来广袤农田对动力的渴求。

  直接搞大型拖拉机不现实,但小型化、功率密度更高的拖拉机,并非没有可能!

  这个时代缺乏的是更优化的设计和整合能力,而这,正是他的金手指!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中清晰起来。

  跳过单缸二冲程,直接瞄准小型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目标输出功率锁定在15-18马力,配套研制一款轻便、坚固、适应性强的四轮拖拉机!

  这个马力段,足以带动双铧犁、旋耕机、小型收割机。

  甚至作为厂内运输的辅助动力,比现有的10马力拖拉机效率提升近一倍,比手扶拖拉机又强大和稳定得多!

  说干就干!

  张野深吸一口气,铺开新的绘图纸,眼神锐利如刀。

  他首先绘制的是心脏。

  一台卧式单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的概念图。

  他借鉴了后世成熟的小型风冷柴油机的一些设计理念,但充分考虑57年的工业水平。

  采用铸铁机体,简单的涡流燃烧室设计,优化进排气道,力求在现有材料和工艺下,尽可能提高压缩比和燃烧效率,目标就是那宝贵的18马力!

  别看马力不大,但是高速高档跑开的话,拉5吨的货物,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缸体铸造…曲轴锻打…油泵油嘴…”

  张野一边画,一边飞速思考着哪些部件厂里能生产,哪些需要外协,哪些必须用现有零件改良。

  他知道,最大的难点在于精密加工。

  比如喷油泵和喷油嘴,这需要厂里最高水平的技工配合,或者寻求外部农机研究所的帮助。

  接着,他勾勒拖拉机底盘和传动系统。

  采用简单的齿轮传动,中央传动、差速器、最终传动尽量简化设计,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可靠性。

  转向机构采用传统的蜗杆滚轮式,虽然不如液压转向轻便,但结构简单成熟。

  “轮胎是个问题…”

  张野顿了顿。

  这个年代轮胎是紧俏物资。

  他标记下:“暂考虑采用加重型人力车轮胎替代,或申请计划内农业机械专用轮胎配额。”

  最后是液压悬挂系统。

  这是实现农机具提升和控制的关键技术。

  他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后置三点悬挂,配合一个小型齿轮泵驱动的液压系统,优先保证提升力,精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他全神贯注,铅笔沙沙作响,一个个零件、一组组数据跃然纸上。

  他巧妙地将一些超越时代,但基于现有条件能勉强实现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既不过分惊世骇俗,又能确保性能的显着提升。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下班点。

  就连午饭,都是贾东旭给他打回来的!

  张野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看着桌上初步完成的概念总图和几个核心部件的草图,长长吁了一口气。

  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接下来还需要详细的零件图、工艺工装设计、无数的计算、协调、试验……

  可谓是困难重重。

  但他眼中没有丝毫胆怯,只有挑战技术的兴奋。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来。”

  贾东旭推门进来,看着张野说道:“舅,下班了!”

  “这么快吗?对了,李科长那边,你告诉了吗?”

  张野点点头,随后将图纸塞进抽屉里。

  可实际上,却被他收入了空间。

  这东西放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那可是一个大卫星。

  万一被人偷走,对他个人甚至是国家,都是很大的损失。

  “已经告诉了,他说晚上准时到!”贾东旭回答道。

  “行,咱们走吧!”

  张野起身走出办公室。

  锁好门,张野和贾东旭推着自行车走出轧钢厂大门。

  他回头望了一眼身后庞大的厂区,突然豪情万丈。

  这里,将不仅仅是他担任的一个车队队长,更将成为他农机梦想起航的摇篮。

  他要在这个火红的年代,发出震撼世界的轰鸣!

  而他也预料到,这份图纸一旦开始试制,必将引来更多的关注、质疑。

  但他无所畏惧。

  技术之路,本就充满挑战。

  理想之途,更需披荆斩棘。

  突然,张野想起来,他答应李怀德的计划书还没有写。

  “算了,等明天再说吧,今天晚上先把他和李科长招待好再说!”

  张野在心里暗自说了一句,驮着贾东旭回家。

  贾东旭的自行车,早上来到厂里时,就交给了傻柱。

  毕竟傻柱要提前回去做饭。

  十几分钟后,二人回到四合院。

  刚走前院,就听见中院传来争吵声。

  张野脸色一沉。

  他听见了贾张氏的哭声。

  张野眉头一拧,大步流星地朝中院走去。

  贾东旭也听见了母亲的哭声,脸色一变,赶紧推着自行车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