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沙漠的烈日炙烤着沙丘,李长安蹲在黑水城旁的枯井边,指尖捻起一把滚烫的黄沙。连弩炮的齿轮图纸在他膝头展开,他正琢磨着如何将齿轮传动与风车结合 —— 叶片转动时,通过齿轮带动深井中的汲水装置,无需人力便能引出地下水。
“大人,党项部落的驼队带来了消息,说西边百里的红砂岗有处泉眼,却被流沙掩埋,挖三尺便塌。” 王玄策递来皮囊,里面的水只剩半袋,“商队若是绕道,得多走三日路程。” 李长安忽然拍膝站起:“就去红砂岗!让工匠们把连弩炮的备用齿轮带上,我们造一台‘风车井’试试。”
红砂岗的沙地上,工匠们按李长安的图纸组装器械。风车叶片用党项的驼毛毡加固,能承受沙漠狂风;齿轮组采用阿拉伯合金技术,耐磨且不易生锈;汲水桶则用防水皮革缝制,底部装有单向阀门。当第一阵风吹过,风车缓缓转动,齿轮 “咔嗒” 作响,水桶沉入沙下又浮出,竟真的盛满了清澈的泉水。
“这玩意儿能顶十个挑水工!” 党项首领捧着泉水一饮而尽,浑浊的眼睛泛起光亮,“我族愿以十匹骆驼换一台,还要请师傅去部落传授技艺!”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开放从黑水城到伊州的商道,沿途每五十里建一座风车井,供大唐商队补水 —— 井水免费,但商队要帮部落修补井台。”
首领当即答应,还主动送来部落的《沙漠风图谱》,上面标注着各季节的风向风速。李长安根据图谱改良风车,在叶片轴上加装可调节角度的齿轮,能根据风向自动转向,效率又提三成。当第一支大唐商队通过红砂岗的风车井补水时,商队头领特意在井旁立了块石碑,刻着 “玄甲坊便民井”。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手段越发隐蔽。他们买通负责运送风车零件的脚夫,在齿轮润滑油里掺沙,导致送到沙州的风车运转三日便卡壳。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设立 “零件认证处”,每个齿轮都刻上防伪编号,还将润滑油配方公开 —— 用羊脂混合波斯的芝麻油,既润滑又防沙。
这招让五姓七望的伎俩败露,反而让玄甲坊的信誉更深入人心。波斯商人沿着新商道来到长安,见到风车井的图纸,当即提出用三船香料交换技术,愿以波斯湾的珍珠养殖场作为添头。李长安笑着应允,却额外要求:“需派水工教我们修建蓄水池 —— 沙漠水贵,得学会储水。”
解决了沙漠饮水难题,李长安将风车技术推向农耕。他发现江南稻田灌溉靠人力踩踏水车,效率低下,于是设计出 “风力水车”—— 风车带动龙骨水车,可昼夜不停抽水,还能通过齿轮调节水量。钱塘县令试用后,灌溉面积扩至万亩,当即以十船茶叶交换技术,还愿传授西湖藕粉的制作工艺。
这年清明,长安的 “农桑展” 上,风车的衍生产品令人目不暇接。“风力扬谷机” 能分离谷粒与糠皮,效率比簸箕高五倍;“风车磨面机” 将风车与石磨结合,一人可管三台,磨出的面粉更细腻;最受孩童喜欢的是 “风车玩具”,叶片上画着西域商队图案,转动时仿佛驼铃声声。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风车引走地气,会让庄稼减产”。李长安索性在西市辟出块试验田,一边用风力水车灌溉,一边用人力浇水。秋收时,风车灌溉的麦田亩产比人力田多两成,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参与修建风车井的农户,可凭井台编号到玄甲坊兑换农具,修十口井换一架纺车。”
入秋后,从黑水城到伊州的商道上,二十座风车井连成一线,如珍珠般洒在沙漠里。商队通过的时间比以往缩短五日,骆驼死亡率降七成,连吐蕃的盐队都改走此路。李长安站在伊州的风车井旁,看着商队卸下的陇右棉布、江南茶叶,忽然想起波斯商人提及的 “水转大纺车”—— 若将风车与纺车结合,或许能在沙漠里织出更细密的棉布。
而在长安的月光下,崔氏府邸的库房里,几个工匠正对着拆解开的风车齿轮叹气。他们能仿造外形,却调不好叶片角度与齿轮咬合的精度,造出的风车要么转不动,要么抽不上水。玄甲坊的灯火彻夜通明,李长安知道,真正能穿越沙漠的,从来不是风车,而是让万里商路都能共享甘甜的智慧。
“大人,党项部落的驼队带来了消息,说西边百里的红砂岗有处泉眼,却被流沙掩埋,挖三尺便塌。” 王玄策递来皮囊,里面的水只剩半袋,“商队若是绕道,得多走三日路程。” 李长安忽然拍膝站起:“就去红砂岗!让工匠们把连弩炮的备用齿轮带上,我们造一台‘风车井’试试。”
红砂岗的沙地上,工匠们按李长安的图纸组装器械。风车叶片用党项的驼毛毡加固,能承受沙漠狂风;齿轮组采用阿拉伯合金技术,耐磨且不易生锈;汲水桶则用防水皮革缝制,底部装有单向阀门。当第一阵风吹过,风车缓缓转动,齿轮 “咔嗒” 作响,水桶沉入沙下又浮出,竟真的盛满了清澈的泉水。
“这玩意儿能顶十个挑水工!” 党项首领捧着泉水一饮而尽,浑浊的眼睛泛起光亮,“我族愿以十匹骆驼换一台,还要请师傅去部落传授技艺!” 李长安笑着应允,却提出条件:“需开放从黑水城到伊州的商道,沿途每五十里建一座风车井,供大唐商队补水 —— 井水免费,但商队要帮部落修补井台。”
首领当即答应,还主动送来部落的《沙漠风图谱》,上面标注着各季节的风向风速。李长安根据图谱改良风车,在叶片轴上加装可调节角度的齿轮,能根据风向自动转向,效率又提三成。当第一支大唐商队通过红砂岗的风车井补水时,商队头领特意在井旁立了块石碑,刻着 “玄甲坊便民井”。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的手段越发隐蔽。他们买通负责运送风车零件的脚夫,在齿轮润滑油里掺沙,导致送到沙州的风车运转三日便卡壳。李长安得知后,索性在玄甲坊设立 “零件认证处”,每个齿轮都刻上防伪编号,还将润滑油配方公开 —— 用羊脂混合波斯的芝麻油,既润滑又防沙。
这招让五姓七望的伎俩败露,反而让玄甲坊的信誉更深入人心。波斯商人沿着新商道来到长安,见到风车井的图纸,当即提出用三船香料交换技术,愿以波斯湾的珍珠养殖场作为添头。李长安笑着应允,却额外要求:“需派水工教我们修建蓄水池 —— 沙漠水贵,得学会储水。”
解决了沙漠饮水难题,李长安将风车技术推向农耕。他发现江南稻田灌溉靠人力踩踏水车,效率低下,于是设计出 “风力水车”—— 风车带动龙骨水车,可昼夜不停抽水,还能通过齿轮调节水量。钱塘县令试用后,灌溉面积扩至万亩,当即以十船茶叶交换技术,还愿传授西湖藕粉的制作工艺。
这年清明,长安的 “农桑展” 上,风车的衍生产品令人目不暇接。“风力扬谷机” 能分离谷粒与糠皮,效率比簸箕高五倍;“风车磨面机” 将风车与石磨结合,一人可管三台,磨出的面粉更细腻;最受孩童喜欢的是 “风车玩具”,叶片上画着西域商队图案,转动时仿佛驼铃声声。
五姓七望见状,竟散布谣言称 “风车引走地气,会让庄稼减产”。李长安索性在西市辟出块试验田,一边用风力水车灌溉,一边用人力浇水。秋收时,风车灌溉的麦田亩产比人力田多两成,谣言不攻自破。他趁机宣布:“凡参与修建风车井的农户,可凭井台编号到玄甲坊兑换农具,修十口井换一架纺车。”
入秋后,从黑水城到伊州的商道上,二十座风车井连成一线,如珍珠般洒在沙漠里。商队通过的时间比以往缩短五日,骆驼死亡率降七成,连吐蕃的盐队都改走此路。李长安站在伊州的风车井旁,看着商队卸下的陇右棉布、江南茶叶,忽然想起波斯商人提及的 “水转大纺车”—— 若将风车与纺车结合,或许能在沙漠里织出更细密的棉布。
而在长安的月光下,崔氏府邸的库房里,几个工匠正对着拆解开的风车齿轮叹气。他们能仿造外形,却调不好叶片角度与齿轮咬合的精度,造出的风车要么转不动,要么抽不上水。玄甲坊的灯火彻夜通明,李长安知道,真正能穿越沙漠的,从来不是风车,而是让万里商路都能共享甘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