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被打压了-《抗战之从我穿越到南京开始》

  黄陂失守,五十九师自师长张德能以下全体殉国的消息,如同一声闷雷,在武汉统帅部压抑的会议室里炸响。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悲痛和严峻的现实压在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头。

  委员长率先起身,面向黄陂方向,垂首默哀,众人紧随其后,整齐划一地鞠躬,向那支血战到底的部队和那位尽忠报国的将领,致以最后的敬意。抬起头时,有人眼中已噙出泪水。

  长时间的沉默后,委员长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死寂:“诸位,事到如今,我们要商议下一步的计划了。”他走到巨幅军事地图前,手指沉重地划过武汉,“日军下一步,必是南昌。南昌可守,但不可久守。武汉一战,我军人员、物资消耗极大,守南昌,是为全局赢得喘息之机。”

  他话锋一转,试图在绝望中寻找一丝坚韧:“话说回来,我们不好受,日军也已是强弩之末!他们频频使用国联明令禁止的化学武器,正说明其战力大不如前,才会出此下策,连国际观瞻都不顾了!这说明他们快打不动了!我们下一步的战略,就是‘拖’!以我之战略纵深,换他之疲惫衰竭!”

  看到众人纷纷点头,他继续剖析:“日军的战线不断拉长,后方必然空虚。我们要抓住这个弱点……”

  “我们还有哪几支队伍在日军后方活动?”委员长问道。

  陈诚立刻起身回答:“委座,大部分都已撤回,仅有些零星小部队仍在敌后。这些队伍规模太小,骚扰尚可,难以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唯一能真正威胁日军后方的,只有在大别山一带休整的萧远志101师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不过,101师历经数番恶战,兵力、装备损失极为严重。他们长期在敌后活动,我们的兵员、物资根本无法有效补充,该部目前……实际上已丧失机动作战能力,只能在大别山区勉力维持,进行休整。”

  委员长听后,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权衡,随即果断下令:“那就放权给萧远志。任命他为鲁东敌后做战总司令,授中将军衔,全权负责组织、指挥该地区的敌后抗战工作!”

  此令一出,会议室里泛起一阵微不可察的骚动。众人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已波澜起伏。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看似擢升的任命,实则是将一支中央军嫡系主力师,变成了沦陷区的“游击总队”。一个空头的“司令”头衔和一颗中将将星,如何能弥补失去正规编制和稳定补给带来的巨大落差?这分明是明升暗降。

  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将领,彼此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他们深知,萧远志虽出身中央军,但素来与桂系走得颇近,这层关系,恐怕早已引起了委员长的不快与猜忌。如今借着部队被打残、困守敌后的由头,顺势将其“放逐”到敌后。

  会议室里那阵微不可察的骚动,并未逃过李宗仁的眼睛。他端坐着,面色平静如水,心中却是一片雪亮。委员长这番“明升暗降”的操作,根源早已种下。

  他的思绪飘回了月前。那时,萧远志率部开赴前线前夕,曾特地到他的寓所辞行。那个年轻的师长眉宇间带着忧色,不仅分析了正面的战局,更说出了一个惊人的判断:

  “德公,日军下一步,极有可能绕过我军正面防线,跨海奔袭广州。若广州有失,我军国际补给线将被切断,武汉局势恐将更加艰难。”

  言辞恳切,洞察深远。李宗仁深以为然,次日便将此预测郑重呈报给了委员长。他记得清楚,委员长当时只是眼皮微抬,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淡淡一句“知道了”,便再无下文。

  后来在军事会议上,他也曾再度提出此议。会上有人击节赞同,认为此判断切中要害;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日军兵力已捉襟见肘,跨海攻击纯属无稽之谈。而委员长的态度,始终是模棱两可,最终只象征性地向广州增派了四个师的兵力,并未从根本上加强两广沿海的防御。

  结果呢?日军果然以精锐部队,出其不意,一击而下广州!消息传来,举国震动,武汉前线军心动摇。

  李宗仁心中暗叹。委员长的心胸本就不算宽广,此事之后其心情之复杂可想而知。更何况,萧远志虽是中央军出身,却与他们桂系往来密切,在派系林立的格局下,这种跨越派系的交往,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与桂系的亲近越过了派系的藩篱。 如今,借着这个由头,将萧远志从正规军师长“擢升”为敌后游击司令,这手“明升暗降”,既遮掩了当初拒绝良策的失误,又顺势剪除了一个可能与桂系走得太近的潜在威胁,还顺带在敌后埋下了一颗钉子。一石三鸟,这确实是委员长的手笔。

  李宗仁与身旁的白崇禧目光再次不经意的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为萧远志感到惋惜,也为这党内和军中无处不在的权术算计,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委员长的命令,很快送达了101师的师指挥部。

  萧远志拿着电文,站在临时师部门口,望着山谷间弥漫的晨雾。

  王大山凑过来,瞥了一眼电文,啐了一口:“妈的,鲁东战区总司令。还中将军衔,听着倒是威风,可补给呢?兵员呢?就给个空头衔,让咱们在敌后自生自灭?明摆着是把咱们当后娘养的扔出来了!”

  参谋长顾维汉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的说道:“师座,委座此举,意味深长啊。我们困守此地,与主力隔绝,名义上晋升,实则断了我们回归正规序列的路。

  萧远志沉默着,将电文折好放进内兜。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疲惫与平静。他的目光扫过两位生死与共的兄弟,又扫过周围那些眼神坚定的士兵。

  “后娘养的?”他轻轻重复了一句,嘴角扯出一丝苦涩,“大山,少白,你们说的都对。这是明升暗降,是猜忌,是排挤。”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两个人耳中:“可你们别忘了,我们现在脚下踩着的,是中国的土地!我们身后,是成千上万在鬼子铁蹄下挣扎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