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渊走出李儒那座幽静小院的月亮门,正午的阳光当头照下,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睛,驱散了书房内带来的阴冷,但那股钻入骨髓的寒意,却并未消散分毫。
李儒最后那句轻飘飘的话,像一根无形的绞索,已经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女人的手段,当真了得。”
一句看似称赞貂蝉的话,却将所有的不合理,所有的巧合,都推到了那个被他“看管”的女人身上。李儒没有找到林渊的破绽,于是他干脆为整件事,塑造了一个新的、更完美的“主谋”。
一个能将王允、吕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绝世妖姬。
这个罪名,何其荒唐,又何其致命。
从此以后,他林渊不再是一个立下奇功的幸运儿,而是看管“主谋”的狱卒。他和貂蝉被捆在了一起,置于李儒那条毒蛇的持续凝视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仔细审视,寻找着那所谓的“同谋”的证据。
高明,实在是高明。
林渊走在回自己院落的路上,沿途的亲兵、侍女纷纷向他躬身行礼,眼神中带着敬畏。可林渊却觉得,自己像是戴着枷锁在游街。他一夜之间得到的一切,地位、赏赐、美人,都成了李儒为他量身打造的囚笼。
回到自己的院子,他挥退了上前来伺候的侍女,将自己一个人关进了屋里。
房间里很安静,他能听到自己略显急促的心跳声。方才在李儒面前,他看似对答如流,实则精神一直绷紧到了极致。此刻松懈下来,后背的衣衫才感觉到一片冰凉的粘腻,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坐到案前,为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饮而尽,试图用冰冷的茶水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不行。
他不能就这么被动地等待李儒来找破绽。他必须想办法,将那条灰色的“怀疑”之线彻底斩断。
可要如何斩断?
李儒的怀疑,根植于整件事的“不合理性”。一个普通的亲兵校尉,怎么可能凭着直觉就撞破了司徒与温侯的密谋?这个逻辑上的硬伤,无论他用多少话术去弥补,都像衣服上的补丁,欲盖弥彰。
除非……能为这份“不合理”,找到一个合理的源头。
林渊闭上眼睛,脑海中疯狂复盘着与李儒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眼神。他试图将自己代入李儒的视角,去思考,去揣摩。李儒这种人,多疑而谨慎,他不会相信运气,只相信逻辑和利益。
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全部的意念都汇聚到了姻缘天书的视野中,那个盘踞在李儒头顶的紫色毒蛇气运上。他死死地盯着那条连接着自己和李儒的灰色丝线,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渴望。
他想看得更深,看得更透彻!他想知道这条毒蛇的七寸究竟在哪里!
就在这股意念达到顶峰的瞬间,林渊的脑海中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有一根针,狠狠扎进了他的精神核心。眼前的世界猛地一黑,随即,姻缘天书的视野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原本清晰的、代表着当下人际关系的丝线网络,开始变得模糊、虚化。紧接着,一些从未见过的、破碎的、黯淡的光影,从虚无中浮现出来。
【精神力高度凝聚,天书解锁新能力:追本溯源】
【可消耗大量精神力,短暂窥探目标人物已断裂或已产生裂痕的重大因果线】
一行金色的文字在林渊的视野中一闪而过。
他顾不上研究这行字的具体含义,他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浮现出的景象所吸引。
在他的“视线”尽头,李儒的身影再次出现。但这一次,他看到的不再是当下的李儒,而是一个个属于过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在西凉的军帐之中。那时的董卓,还未发福,身形魁梧,眉宇间满是枭雄的霸气。而李儒,则要年轻许多,他站在董卓身侧,眼神锐利,意气风发。在天书的视野里,一条粗壮无比、闪耀着纯粹紫色光芒的丝线,将他们二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丝线上标注着两个字——【知遇】。那时的他们,是完美的君臣,是彼此最大的依仗。
画面一转,来到了火光冲天的洛阳城。董卓高坐龙椅,醉生梦死,而李儒站在阶下,眉头紧锁。他们之间的那条紫色丝线,依旧粗壮,但光芒却不再那么纯粹,其中混入了一丝浑浊的黑色。
画面再次跳转,是迁都长安的路上。李儒献计,董卓采纳,但执行过程中的种种暴行,却远超李儒的预想。他看到李儒不止一次地向董卓进谏,却被不耐烦地挥手打断。那条紫色的丝线,在一次次的争执与失望中,被无形的力量反复拉扯、消磨。
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当下。
林渊看到了那条连接着李儒与董卓的【君臣】之线。它依然是李儒身上最粗壮的一条线,维系着整个相国府的运转。可是,就在这条丝线的核心处,林渊清晰地看到了一道微不可查的裂痕。
那道裂痕很小,就像是上好瓷器上的一丝冲线,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但它确实存在着,并且正从那道裂痕中,持续不断地渗漏出一丝丝代表着“衰败”与“失望”的黑气。
这道裂痕,就是李儒的“七寸”!
林渊瞬间明白了。李儒并非无懈可击,他对董卓的忠诚,也并非牢不可破。董卓的刚愎自用、暴虐无度,以及对权力的无节制滥用,已经让这位顶级的智囊,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与失望。他就像一个精密的棋手,却摊上了一个总喜欢胡乱砸棋盘的主公。他可以为董卓扫平障碍,却无法阻止董卓自己走向毁灭。
这道裂痕的存在,解释了一切。
也为林渊指明了一条唯一的生路。
那阵精神力被抽空的眩晕感缓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拨云见日般的通透与兴奋。林渊睁开眼,眼底深处闪烁着骇人的精光。
他知道该怎么回答李儒那道没有问出口的题了。
李儒怀疑的根源,是他林渊的“运气”太过逆天,像一个不可控的变数。而李儒最讨厌的,就是不可控的变数。
董卓的暴虐,是一个变数。
吕布的勇武与鲁莽,更是相国府内最大的一个变数。
林渊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他已经想好了,如何将自己这个小小的“变数”,嫁接到吕布那个更大的“变数”上去。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再次与李儒对话,并将自己精心编织的谎言,“合理”地呈递上去的契机。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目光扫过桌案上的文房四宝,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脑中成型。
李儒不是想知道他是如何察觉王允府有异的吗?
那他就给李儒一个“真相”。
一个关于“吕布麾下亲兵酒后狂言,泄露温侯对貂蝉志在必得,并抱怨王允迟迟不肯动手”的真相。
这个“真相”,完美地解释了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他林渊的消息来源,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直觉”,而是来自吕布这个内部源头。合情合理。
第二,他之所以敢于冒险夜探王允府,是因为他听到了吕布即将按捺不住,想要“硬抢”的意图。他这是为了防止吕布坏了太师的大事,才先一步行动,可谓“忠心护主”。动机充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真相”,将矛头巧妙地从他自己和貂蝉身上,引向了吕布。它会进一步加深李儒对吕布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忌惮与厌恶。每当李儒看到吕布,就会想起他那差点搅乱全局的鲁莽,从而下意识地忽略掉林渊这个“告密者”身上的疑点。
这就像下棋,弃车保帅。
林渊要做的,就是将吕布这枚威力无穷的“车”,推出去,吸引住李儒这条毒蛇的全部注意力。
至于如何将这个“真相”传递给李儒,林渊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手上。他需要一封信,一封能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的“证据”。而这封信,自然不能由他自己来写。
一个计划,环环相扣,在林渊的脑中迅速完善。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兴奋,不是因为权谋算计的快感,而是因为他第一次发现,【姻缘天书】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看透人心的能力,更是一种从更高维度俯瞰棋局、操纵棋子的力量。
李儒以为自己是棋手,却不知,在他的棋盘之上,还有另一双眼睛。
林渊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院中那棵在风中摇曳的柳树。长安城的天,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他知道,自己与李儒的这场暗战,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防守的猎物,他要主动出击,将水搅得更浑。
林渊走出李儒那座幽静小院的月亮门,正午的阳光当头照下,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眼睛,驱散了书房内带来的阴冷,但那股钻入骨髓的寒意,却并未消散分毫。
李儒最后那句轻飘飘的话,像一根无形的绞索,已经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女人的手段,当真了得。”
一句看似称赞貂蝉的话,却将所有的不合理,所有的巧合,都推到了那个被他“看管”的女人身上。李儒没有找到林渊的破绽,于是他干脆为整件事,塑造了一个新的、更完美的“主谋”。
一个能将王允、吕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绝世妖姬。
这个罪名,何其荒唐,又何其致命。
从此以后,他林渊不再是一个立下奇功的幸运儿,而是看管“主谋”的狱卒。他和貂蝉被捆在了一起,置于李儒那条毒蛇的持续凝视之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被放在放大镜下,仔细审视,寻找着那所谓的“同谋”的证据。
高明,实在是高明。
林渊走在回自己院落的路上,沿途的亲兵、侍女纷纷向他躬身行礼,眼神中带着敬畏。可林渊却觉得,自己像是戴着枷锁在游街。他一夜之间得到的一切,地位、赏赐、美人,都成了李儒为他量身打造的囚笼。
回到自己的院子,他挥退了上前来伺候的侍女,将自己一个人关进了屋里。
房间里很安静,他能听到自己略显急促的心跳声。方才在李儒面前,他看似对答如流,实则精神一直绷紧到了极致。此刻松懈下来,后背的衣衫才感觉到一片冰凉的粘腻,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坐到案前,为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饮而尽,试图用冰冷的茶水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不行。
他不能就这么被动地等待李儒来找破绽。他必须想办法,将那条灰色的“怀疑”之线彻底斩断。
可要如何斩断?
李儒的怀疑,根植于整件事的“不合理性”。一个普通的亲兵校尉,怎么可能凭着直觉就撞破了司徒与温侯的密谋?这个逻辑上的硬伤,无论他用多少话术去弥补,都像衣服上的补丁,欲盖弥彰。
除非……能为这份“不合理”,找到一个合理的源头。
林渊闭上眼睛,脑海中疯狂复盘着与李儒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眼神。他试图将自己代入李儒的视角,去思考,去揣摩。李儒这种人,多疑而谨慎,他不会相信运气,只相信逻辑和利益。
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全部的意念都汇聚到了姻缘天书的视野中,那个盘踞在李儒头顶的紫色毒蛇气运上。他死死地盯着那条连接着自己和李儒的灰色丝线,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渴望。
他想看得更深,看得更透彻!他想知道这条毒蛇的七寸究竟在哪里!
就在这股意念达到顶峰的瞬间,林渊的脑海中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有一根针,狠狠扎进了他的精神核心。眼前的世界猛地一黑,随即,姻缘天书的视野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原本清晰的、代表着当下人际关系的丝线网络,开始变得模糊、虚化。紧接着,一些从未见过的、破碎的、黯淡的光影,从虚无中浮现出来。
【精神力高度凝聚,天书解锁新能力:追本溯源】
【可消耗大量精神力,短暂窥探目标人物已断裂或已产生裂痕的重大因果线】
一行金色的文字在林渊的视野中一闪而过。
他顾不上研究这行字的具体含义,他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浮现出的景象所吸引。
在他的“视线”尽头,李儒的身影再次出现。但这一次,他看到的不再是当下的李儒,而是一个个属于过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在西凉的军帐之中。那时的董卓,还未发福,身形魁梧,眉宇间满是枭雄的霸气。而李儒,则要年轻许多,他站在董卓身侧,眼神锐利,意气风发。在天书的视野里,一条粗壮无比、闪耀着纯粹紫色光芒的丝线,将他们二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丝线上标注着两个字——【知遇】。那时的他们,是完美的君臣,是彼此最大的依仗。
画面一转,来到了火光冲天的洛阳城。董卓高坐龙椅,醉生梦死,而李儒站在阶下,眉头紧锁。他们之间的那条紫色丝线,依旧粗壮,但光芒却不再那么纯粹,其中混入了一丝浑浊的黑色。
画面再次跳转,是迁都长安的路上。李儒献计,董卓采纳,但执行过程中的种种暴行,却远超李儒的预想。他看到李儒不止一次地向董卓进谏,却被不耐烦地挥手打断。那条紫色的丝线,在一次次的争执与失望中,被无形的力量反复拉扯、消磨。
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当下。
林渊看到了那条连接着李儒与董卓的【君臣】之线。它依然是李儒身上最粗壮的一条线,维系着整个相国府的运转。可是,就在这条丝线的核心处,林渊清晰地看到了一道微不可查的裂痕。
那道裂痕很小,就像是上好瓷器上的一丝冲线,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但它确实存在着,并且正从那道裂痕中,持续不断地渗漏出一丝丝代表着“衰败”与“失望”的黑气。
这道裂痕,就是李儒的“七寸”!
林渊瞬间明白了。李儒并非无懈可击,他对董卓的忠诚,也并非牢不可破。董卓的刚愎自用、暴虐无度,以及对权力的无节制滥用,已经让这位顶级的智囊,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与失望。他就像一个精密的棋手,却摊上了一个总喜欢胡乱砸棋盘的主公。他可以为董卓扫平障碍,却无法阻止董卓自己走向毁灭。
这道裂痕的存在,解释了一切。
也为林渊指明了一条唯一的生路。
那阵精神力被抽空的眩晕感缓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拨云见日般的通透与兴奋。林渊睁开眼,眼底深处闪烁着骇人的精光。
他知道该怎么回答李儒那道没有问出口的题了。
李儒怀疑的根源,是他林渊的“运气”太过逆天,像一个不可控的变数。而李儒最讨厌的,就是不可控的变数。
董卓的暴虐,是一个变数。
吕布的勇武与鲁莽,更是相国府内最大的一个变数。
林渊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他已经想好了,如何将自己这个小小的“变数”,嫁接到吕布那个更大的“变数”上去。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再次与李儒对话,并将自己精心编织的谎言,“合理”地呈递上去的契机。
他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目光扫过桌案上的文房四宝,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在脑中成型。
李儒不是想知道他是如何察觉王允府有异的吗?
那他就给李儒一个“真相”。
一个关于“吕布麾下亲兵酒后狂言,泄露温侯对貂蝉志在必得,并抱怨王允迟迟不肯动手”的真相。
这个“真相”,完美地解释了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他林渊的消息来源,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直觉”,而是来自吕布这个内部源头。合情合理。
第二,他之所以敢于冒险夜探王允府,是因为他听到了吕布即将按捺不住,想要“硬抢”的意图。他这是为了防止吕布坏了太师的大事,才先一步行动,可谓“忠心护主”。动机充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真相”,将矛头巧妙地从他自己和貂蝉身上,引向了吕布。它会进一步加深李儒对吕布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忌惮与厌恶。每当李儒看到吕布,就会想起他那差点搅乱全局的鲁莽,从而下意识地忽略掉林渊这个“告密者”身上的疑点。
这就像下棋,弃车保帅。
林渊要做的,就是将吕布这枚威力无穷的“车”,推出去,吸引住李儒这条毒蛇的全部注意力。
至于如何将这个“真相”传递给李儒,林渊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手上。他需要一封信,一封能证明自己所言非虚的“证据”。而这封信,自然不能由他自己来写。
一个计划,环环相扣,在林渊的脑中迅速完善。他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兴奋,不是因为权谋算计的快感,而是因为他第一次发现,【姻缘天书】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看透人心的能力,更是一种从更高维度俯瞰棋局、操纵棋子的力量。
李儒以为自己是棋手,却不知,在他的棋盘之上,还有另一双眼睛。
林渊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院中那棵在风中摇曳的柳树。长安城的天,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他知道,自己与李儒的这场暗战,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防守的猎物,他要主动出击,将水搅得更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