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泼满了长安的天空。
水榭中的温情早已散尽,只余下池水倒映的冷月,和林渊身上无声弥漫的寒意。
那张记录着杨彪背叛的纸卷,已在他掌心化为齑粉,顺着夜风,悄无声息地洒入池中,惊不起半点涟漪,仿佛从未存在过。
“主公,是否要立刻拿下杨彪?”亲卫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压抑着一股杀气。
“不必。”
林渊的声音很轻,听不出情绪。他重新在栏杆前坐下,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冰冷的石栏,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沉寂的池水。
“一条刚放出窝的狗,还没等它叫唤两声,就一棍子打死,岂非无趣?”
亲卫愣了一下,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继续盯着,我要知道这封信送达之后,邺城那边的所有反应。另外,把杨彪府上那个信使的家人,‘请’到城外庄子里好生看管起来。”林渊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吩咐一件无关紧要的家事,“记住,是‘请’,要客气些,别吓着他们。”
“喏!”亲卫领命,身影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里。
林渊没有动,他静静地看着池水中那轮破碎的月影,眼神深邃。
杨彪这颗棋子,现在还不能动。
一个在长安身居高位,却暗中与袁绍勾结的太尉,其价值,远比一具尸体要大得多。他就像一扇没有关严的窗户,能让林渊清晰地听到屋外袁绍的动静,也能在关键时刻,将致命的寒风,灌进袁绍的屋里。
他要的,从来不只是一座长安城。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冀州,邺城。
车骑将军府邸之内,灯火通明,笙歌鼎沸。
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进行。
董卓伏诛的捷报,已于昨日传抵邺城。袁绍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大宴三日,与麾下文武共庆这一国贼授首的快事。
大堂之上,袁绍高坐主位。他身着华服,面如冠玉,三缕美髯打理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满是世家门阀领袖的雍容与威仪。
“哈哈哈,”他举起手中的青铜酒爵,对着堂下满座的文武,意气风发,“董贼倒行逆施,人神共愤!今其伏诛,乃天意人心所向!此皆诸君戮力同心之功!来,为我大汉扫除此獠,共饮此杯!”
“主公英明!”
“愿为主公效死!”
堂下,以颜良、文丑为首的武将们轰然应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然而,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
在文臣席位的首列,别驾田丰与监军沮授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田丰端着酒爵,却没有饮,只是看着杯中晃动的酒液,眉头微不可见地蹙着。他为人刚直,向来不喜这等浮华的宴饮,更何况,在他看来,董卓之死,固然可喜,但其中透出的诡异,却更令人不安。
“元皓兄,”一旁的沮授压低了声音,“此事,你怎么看?”
田丰放下酒爵,声音同样低沉:“董卓死得太快,太容易,也太……干净了。”
是啊,太干净了。
董卓坐拥十数万西凉虎狼之师,更有吕布这等天下无双的猛将为爪牙,盘踞长安,势大难撼。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连带着他最信任的谋主李儒,也一同毙命?
更诡异的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此前从未听闻过的名字——林渊。
一个亲兵。
一个据传是董卓亲兵的年轻人,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掌控了长安。这听起来,不像是匡扶汉室的义举,倒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黑吃黑。
沮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却越过喧闹的人群,望向主位上那个正与爱将高谈阔论的主公,轻轻叹了口气。
“主公此时,怕是听不进逆耳之言。”
田丰的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弧度。“听不进,也得说。”
他正要起身,一名亲卫统领却脚步匆匆地穿过舞姬,来到袁绍身侧,附耳低语了几句。
正开怀大笑的袁绍,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他挥了挥手,示意歌舞暂停,大堂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何事?”
那名统领躬身道:“主公,斥候于城外三十里,截获一名自长安方向来的信使。言有十万火急之事,需面呈主公。”
“哦?”袁绍来了兴致,“带上来。”
不多时,一个风尘仆仆,形容狼狈的信使,被带到了堂前。他一见到袁绍,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从怀中掏出一卷用火漆封口的竹简,高高举过头顶。
“小人奉太尉杨公之命,星夜兼程,特来拜见袁公!”
“杨彪?”
袁绍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与弘农杨氏素有往来,杨彪此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汉室老臣中的领袖人物。董卓乱政,他一直称病不出,如今却派人送信前来,所为何事?
亲卫上前,接过竹简,呈递给袁绍。
袁绍拆开火漆,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他那张原本还带着几分醉意的脸,瞬间变得无比严肃。
堂下的文武们,看着主公神色的变化,也都屏住了呼吸,大殿内的气氛,从方才的火热,骤然降至冰点。
袁绍将竹简反复看了数遍,每一个字都细细咀嚼,脸上的神情,也愈发阴晴不定。
他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堂下,最终,落在了田丰与沮授的身上。
“元皓,公与,你们二人过来。”
田丰与沮授起身,快步上前。
袁绍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他们,没有说话。
两人接过,凑在一起细看。竹简上的字不多,是用一种极为简略的暗语写成,但以他们的才智,很快便读懂了其中的内容。
信中,杨彪先是恭贺袁绍即将成为天下之主,而后,便用一种极为隐晦的笔触,描述了长安城中发生的一切。
——董卓与李儒,并非死于外敌,而是死于内斗。
——一个名叫林渊的亲兵,利用了董卓与吕布的矛盾,又挑拨了董卓与李儒的关系,最终坐收渔利,窃取了长安。
——吕布已趁乱逃出长安,去向不明。
——曹操曾派五千精骑兵临城下,却被那林渊用一场“空城计”惊退。
——如今,林渊在长安大开仓门,收买人心,又拉拢士族,分化瓦解,短短数日,已将长安经营得铁桶一般。
信的末尾,杨彪更是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恳请袁绍早日发兵,讨伐此獠,否则,待其羽翼丰满,必成心腹大患。
看完信,田丰与沮授的脸色,都变得无比凝重。
这封信里透露出的信息,实在是太过惊人。
一个亲兵,竟有如此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董卓、李儒、吕布、曹操这些当世枭雄,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已经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此事……你们怎么看?”袁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田丰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铿锵:“主公,若杨公所言属实,那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其心机之深,手段之毒,远胜董卓百倍!董卓是豺,尚且能见其獠牙;此人是蛇,蛰伏于暗处,一旦出手,便是一击毙命!”
“不错。”沮授也接口道,“曹操何等人物,竟会被其一场空城计吓退?此事若非虚言,便说明那林渊的气度与胆魄,已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他敢开城门,便是有恃无恐。要么,是他已将城中人心尽数收服,自信曹军不敢妄动;要么,便是他手中,还握有我们所不知道的,足以让曹操忌惮的底牌。”
袁绍听着两人的分析,脸色愈发难看。
他原本以为,董卓一死,天下唾手可得。最大的对手,无非就是盘踞兖州的曹操。
可现在,西边那座他从未放在眼里的长安城里,竟然凭空钻出来一条真龙。
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辛苦种了一片瓜田,眼看就要丰收,却发现隔壁的荒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一棵能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主公!”颜良性如烈火,听得心烦,猛地站了出来,瓮声瓮气地说道,“管他什么林渊李渊,不过是靠阴谋诡计上位的小人!主公只需给我三万兵马,我便去将那长安城踏平,把那小子的脑袋,拧下来给主公当夜壶!”
“胡闹!”田丰厉声呵斥,“匹夫之勇!长安城高池深,又有函谷关天险,岂是说踏平就踏平的?你此去,不过是徒耗钱粮,重蹈酸枣联军的覆辙!”
“你!”颜良勃然大怒,牛眼一瞪,就要发作。
“好了!”袁绍猛地一拍案几,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他揉了揉发胀的眉心,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
他看向堂下那名依旧跪在地上的信使,问道:“杨公信中说,吕布已逃出长安,可知其去向?”
信使连忙叩首:“回袁公,小人出城之时,听闻吕布是往东去了。具体去向,尚不可知。”
往东?
袁绍的眼睛,微微一亮。
他麾下虽有颜良、文丑这等河北名将,但若论天下第一,终究还是那个三姓家奴。
若能得吕布……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他又立刻警惕起来。
连董卓都驾驭不了的恶狼,自己就能驾驭得了吗?更何况,那林渊既然能逼走吕布,又岂会没有后手?
“主公,”沮授看出了袁绍的心思,上前一步,低声道,“当务之急,并非出兵,而是查探。我们对这个林渊,一无所知。他的出身,他的背景,他的兵力,他麾下究竟有何能人……这一切,都是一团迷雾。在迷雾中行军,乃兵家大忌。”
田丰也点头附和:“公与之言是也。主公可立即增派人手,伪作商贾、流民,潜入关中,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此人虚实。另外,亦可派人往东,寻找吕布。此人虽勇,却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若能以为我所用,可为先锋,用以试探那林渊的成色。”
袁绍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就依二位先生之言。”
他看向那名亲卫统领,下令道:“传令下去,从‘锐眼’中,抽调最精干的人手,即刻启程,前往关中。我要在半月之内,看到关于那个林渊的一切。”
“喏!”
……
长安,林府。
林渊缓缓睁开眼睛,从入定般的状态中,退了出来。
就在方才,他将自己的精神力,延伸到了极致。
在他的识海之中,【姻缘天书】的画卷之上,天下九州的气运,如同一幅壮丽的星图,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他看到了,在东方的兖州,曹操那股青色的“雄主”气运,如同一头卧虎,虽然在长安城下受挫,却并未伤及根本,反而愈发凝练,积蓄着力量。
他看到了,在南方的荆州,刘表那股孱弱的“守成”气运,如同一团风中残烛,摇曳不定。但在其庇护之下,几颗璀璨的“将星”与“谋士”之气,正在悄然孕育。
而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东北方的冀州。
在那里,一股庞大、煊赫、几乎要化为实质的金色气运,冲天而起,如日中天。
那,正是袁绍的“帝王”之气。
这股气运,是林渊目前所见过的,除了昔日董卓的黑龙气运之外,最为强大的一股。它盘踞在河北,根基深厚,几乎将整个冀州、青州、并州的气运,都压制、吞噬。
而就在刚刚,林渊清晰地“看”到,从那团庞大的金色气运之中,分化出了一缕极细,却极其坚韧的金色丝线。
这根线,跨越了山川河流,穿透了层层阻碍,如同一只无形的眼睛,精准地,遥遥地,对准了长安城。
对准了自己。
“观望”之线。
林渊的嘴角,缓缓勾起。
袁本初,你终于,看到我了。
他非但没有感到紧张,反而生出了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
然而,就在他准备收回精神力时,他的心头,却猛地一跳。
因为他看到,在那团煊赫的金色帝王气运旁边,另一股同样强大,却截然不同的气运,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其靠近。
那是一股狂暴、桀骜、充满了毁灭与杀伐之气的,深紫色的“猛将”气运。
其势之烈,其锋之锐,甚至让袁绍那庞大的帝王气运,都产生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排斥的涟漪。
是吕布!
他果然,去找袁绍了。
两股当世顶尖的气运,即将碰撞。
林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他正愁没有合适的借口,将袁绍麾下那几位顶级谋士提前挖过来。
现在,吕布这根最不稳定的搅屎棍,自己送上门去了。
袁绍啊袁绍,希望你的气量,能比董卓大一些。
可千万,别太早被这头猛虎,给撑死了。
水榭中的温情早已散尽,只余下池水倒映的冷月,和林渊身上无声弥漫的寒意。
那张记录着杨彪背叛的纸卷,已在他掌心化为齑粉,顺着夜风,悄无声息地洒入池中,惊不起半点涟漪,仿佛从未存在过。
“主公,是否要立刻拿下杨彪?”亲卫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压抑着一股杀气。
“不必。”
林渊的声音很轻,听不出情绪。他重新在栏杆前坐下,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冰冷的石栏,目光再次投向那片沉寂的池水。
“一条刚放出窝的狗,还没等它叫唤两声,就一棍子打死,岂非无趣?”
亲卫愣了一下,没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继续盯着,我要知道这封信送达之后,邺城那边的所有反应。另外,把杨彪府上那个信使的家人,‘请’到城外庄子里好生看管起来。”林渊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吩咐一件无关紧要的家事,“记住,是‘请’,要客气些,别吓着他们。”
“喏!”亲卫领命,身影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里。
林渊没有动,他静静地看着池水中那轮破碎的月影,眼神深邃。
杨彪这颗棋子,现在还不能动。
一个在长安身居高位,却暗中与袁绍勾结的太尉,其价值,远比一具尸体要大得多。他就像一扇没有关严的窗户,能让林渊清晰地听到屋外袁绍的动静,也能在关键时刻,将致命的寒风,灌进袁绍的屋里。
他要的,从来不只是一座长安城。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冀州,邺城。
车骑将军府邸之内,灯火通明,笙歌鼎沸。
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进行。
董卓伏诛的捷报,已于昨日传抵邺城。袁绍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大宴三日,与麾下文武共庆这一国贼授首的快事。
大堂之上,袁绍高坐主位。他身着华服,面如冠玉,三缕美髯打理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满是世家门阀领袖的雍容与威仪。
“哈哈哈,”他举起手中的青铜酒爵,对着堂下满座的文武,意气风发,“董贼倒行逆施,人神共愤!今其伏诛,乃天意人心所向!此皆诸君戮力同心之功!来,为我大汉扫除此獠,共饮此杯!”
“主公英明!”
“愿为主公效死!”
堂下,以颜良、文丑为首的武将们轰然应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然而,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
在文臣席位的首列,别驾田丰与监军沮授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田丰端着酒爵,却没有饮,只是看着杯中晃动的酒液,眉头微不可见地蹙着。他为人刚直,向来不喜这等浮华的宴饮,更何况,在他看来,董卓之死,固然可喜,但其中透出的诡异,却更令人不安。
“元皓兄,”一旁的沮授压低了声音,“此事,你怎么看?”
田丰放下酒爵,声音同样低沉:“董卓死得太快,太容易,也太……干净了。”
是啊,太干净了。
董卓坐拥十数万西凉虎狼之师,更有吕布这等天下无双的猛将为爪牙,盘踞长安,势大难撼。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连带着他最信任的谋主李儒,也一同毙命?
更诡异的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此前从未听闻过的名字——林渊。
一个亲兵。
一个据传是董卓亲兵的年轻人,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掌控了长安。这听起来,不像是匡扶汉室的义举,倒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黑吃黑。
沮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却越过喧闹的人群,望向主位上那个正与爱将高谈阔论的主公,轻轻叹了口气。
“主公此时,怕是听不进逆耳之言。”
田丰的嘴角,扯出一抹冷硬的弧度。“听不进,也得说。”
他正要起身,一名亲卫统领却脚步匆匆地穿过舞姬,来到袁绍身侧,附耳低语了几句。
正开怀大笑的袁绍,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他挥了挥手,示意歌舞暂停,大堂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何事?”
那名统领躬身道:“主公,斥候于城外三十里,截获一名自长安方向来的信使。言有十万火急之事,需面呈主公。”
“哦?”袁绍来了兴致,“带上来。”
不多时,一个风尘仆仆,形容狼狈的信使,被带到了堂前。他一见到袁绍,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从怀中掏出一卷用火漆封口的竹简,高高举过头顶。
“小人奉太尉杨公之命,星夜兼程,特来拜见袁公!”
“杨彪?”
袁绍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与弘农杨氏素有往来,杨彪此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汉室老臣中的领袖人物。董卓乱政,他一直称病不出,如今却派人送信前来,所为何事?
亲卫上前,接过竹简,呈递给袁绍。
袁绍拆开火漆,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他那张原本还带着几分醉意的脸,瞬间变得无比严肃。
堂下的文武们,看着主公神色的变化,也都屏住了呼吸,大殿内的气氛,从方才的火热,骤然降至冰点。
袁绍将竹简反复看了数遍,每一个字都细细咀嚼,脸上的神情,也愈发阴晴不定。
他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堂下,最终,落在了田丰与沮授的身上。
“元皓,公与,你们二人过来。”
田丰与沮授起身,快步上前。
袁绍将手中的竹简递给他们,没有说话。
两人接过,凑在一起细看。竹简上的字不多,是用一种极为简略的暗语写成,但以他们的才智,很快便读懂了其中的内容。
信中,杨彪先是恭贺袁绍即将成为天下之主,而后,便用一种极为隐晦的笔触,描述了长安城中发生的一切。
——董卓与李儒,并非死于外敌,而是死于内斗。
——一个名叫林渊的亲兵,利用了董卓与吕布的矛盾,又挑拨了董卓与李儒的关系,最终坐收渔利,窃取了长安。
——吕布已趁乱逃出长安,去向不明。
——曹操曾派五千精骑兵临城下,却被那林渊用一场“空城计”惊退。
——如今,林渊在长安大开仓门,收买人心,又拉拢士族,分化瓦解,短短数日,已将长安经营得铁桶一般。
信的末尾,杨彪更是用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恳请袁绍早日发兵,讨伐此獠,否则,待其羽翼丰满,必成心腹大患。
看完信,田丰与沮授的脸色,都变得无比凝重。
这封信里透露出的信息,实在是太过惊人。
一个亲兵,竟有如此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董卓、李儒、吕布、曹操这些当世枭雄,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已经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此事……你们怎么看?”袁绍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田丰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铿锵:“主公,若杨公所言属实,那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其心机之深,手段之毒,远胜董卓百倍!董卓是豺,尚且能见其獠牙;此人是蛇,蛰伏于暗处,一旦出手,便是一击毙命!”
“不错。”沮授也接口道,“曹操何等人物,竟会被其一场空城计吓退?此事若非虚言,便说明那林渊的气度与胆魄,已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他敢开城门,便是有恃无恐。要么,是他已将城中人心尽数收服,自信曹军不敢妄动;要么,便是他手中,还握有我们所不知道的,足以让曹操忌惮的底牌。”
袁绍听着两人的分析,脸色愈发难看。
他原本以为,董卓一死,天下唾手可得。最大的对手,无非就是盘踞兖州的曹操。
可现在,西边那座他从未放在眼里的长安城里,竟然凭空钻出来一条真龙。
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辛苦种了一片瓜田,眼看就要丰收,却发现隔壁的荒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一棵能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主公!”颜良性如烈火,听得心烦,猛地站了出来,瓮声瓮气地说道,“管他什么林渊李渊,不过是靠阴谋诡计上位的小人!主公只需给我三万兵马,我便去将那长安城踏平,把那小子的脑袋,拧下来给主公当夜壶!”
“胡闹!”田丰厉声呵斥,“匹夫之勇!长安城高池深,又有函谷关天险,岂是说踏平就踏平的?你此去,不过是徒耗钱粮,重蹈酸枣联军的覆辙!”
“你!”颜良勃然大怒,牛眼一瞪,就要发作。
“好了!”袁绍猛地一拍案几,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他揉了揉发胀的眉心,只觉得一阵心烦意乱。
他看向堂下那名依旧跪在地上的信使,问道:“杨公信中说,吕布已逃出长安,可知其去向?”
信使连忙叩首:“回袁公,小人出城之时,听闻吕布是往东去了。具体去向,尚不可知。”
往东?
袁绍的眼睛,微微一亮。
他麾下虽有颜良、文丑这等河北名将,但若论天下第一,终究还是那个三姓家奴。
若能得吕布……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他又立刻警惕起来。
连董卓都驾驭不了的恶狼,自己就能驾驭得了吗?更何况,那林渊既然能逼走吕布,又岂会没有后手?
“主公,”沮授看出了袁绍的心思,上前一步,低声道,“当务之急,并非出兵,而是查探。我们对这个林渊,一无所知。他的出身,他的背景,他的兵力,他麾下究竟有何能人……这一切,都是一团迷雾。在迷雾中行军,乃兵家大忌。”
田丰也点头附和:“公与之言是也。主公可立即增派人手,伪作商贾、流民,潜入关中,不惜一切代价,查清此人虚实。另外,亦可派人往东,寻找吕布。此人虽勇,却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若能以为我所用,可为先锋,用以试探那林渊的成色。”
袁绍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
“就依二位先生之言。”
他看向那名亲卫统领,下令道:“传令下去,从‘锐眼’中,抽调最精干的人手,即刻启程,前往关中。我要在半月之内,看到关于那个林渊的一切。”
“喏!”
……
长安,林府。
林渊缓缓睁开眼睛,从入定般的状态中,退了出来。
就在方才,他将自己的精神力,延伸到了极致。
在他的识海之中,【姻缘天书】的画卷之上,天下九州的气运,如同一幅壮丽的星图,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他看到了,在东方的兖州,曹操那股青色的“雄主”气运,如同一头卧虎,虽然在长安城下受挫,却并未伤及根本,反而愈发凝练,积蓄着力量。
他看到了,在南方的荆州,刘表那股孱弱的“守成”气运,如同一团风中残烛,摇曳不定。但在其庇护之下,几颗璀璨的“将星”与“谋士”之气,正在悄然孕育。
而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东北方的冀州。
在那里,一股庞大、煊赫、几乎要化为实质的金色气运,冲天而起,如日中天。
那,正是袁绍的“帝王”之气。
这股气运,是林渊目前所见过的,除了昔日董卓的黑龙气运之外,最为强大的一股。它盘踞在河北,根基深厚,几乎将整个冀州、青州、并州的气运,都压制、吞噬。
而就在刚刚,林渊清晰地“看”到,从那团庞大的金色气运之中,分化出了一缕极细,却极其坚韧的金色丝线。
这根线,跨越了山川河流,穿透了层层阻碍,如同一只无形的眼睛,精准地,遥遥地,对准了长安城。
对准了自己。
“观望”之线。
林渊的嘴角,缓缓勾起。
袁本初,你终于,看到我了。
他非但没有感到紧张,反而生出了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
然而,就在他准备收回精神力时,他的心头,却猛地一跳。
因为他看到,在那团煊赫的金色帝王气运旁边,另一股同样强大,却截然不同的气运,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其靠近。
那是一股狂暴、桀骜、充满了毁灭与杀伐之气的,深紫色的“猛将”气运。
其势之烈,其锋之锐,甚至让袁绍那庞大的帝王气运,都产生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排斥的涟漪。
是吕布!
他果然,去找袁绍了。
两股当世顶尖的气运,即将碰撞。
林渊的眼睛,亮了起来。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要来了。
他正愁没有合适的借口,将袁绍麾下那几位顶级谋士提前挖过来。
现在,吕布这根最不稳定的搅屎棍,自己送上门去了。
袁绍啊袁绍,希望你的气量,能比董卓大一些。
可千万,别太早被这头猛虎,给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