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到达基地-《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

  越野车碾过最后一段盘山碎石路时,车窗外的风忽然裹着松针的清香扑进来。

  远处的山林层层叠叠,墨绿的松树间还点缀着未化的残雪,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书林攥着窗边的扶手,身边的江屿正跟赵辰聊边防的趣事。

  宋辉暄和李昀在后排核对参数,黄燕玲则在调试信号检测仪。

  车厢里没有半点生疏的沉默,只有此起彼伏的讨论声,混着窗外的风声,格外热闹。

  越野车稳稳停在基地门口,穿着军装的几位基地领导上前来跟郭院士亲切地打招呼,“老郭,可把你们盼来了!”

  大佬们寒暄的功夫,几位身着迷彩服的工作人员也迎上来,手里拎着温热的姜茶。

  郭院士没接姜茶,先走到后备箱查看设备箱:

  “电池组呢?我不是让你们单独装在保温箱里吗?山里早晚温差大,冻坏了电芯,后天的测试就别想做了!”

  赵辰赶紧打开后备箱,指着贴了 “保温” 标签的箱子:

  “老师您放心,按您的要求装了。”

  郭院士弯腰检查了箱锁,确认没问题才直起身。

  这时才接过姜茶,转手分给众人:

  “书林鼻炎容易犯,先喝口。”

  自己则对着工作人员问:

  “实验楼的除湿机功率够不够?我们的仪器对湿度要求高,可不能马虎。”

  工作人员连忙点头:

  “都是按您给的参数配的,昨天试了一天,湿度能稳定在 45% 左右。”

  郭院士这才满意,跟领导们告辞后率先往宿舍走,脚步却刻意放慢,等身后的众人跟上。

  到了临时宿舍,郭院士先走进书林和李昀的房间,敲了敲暖气片:

  “晚上睡前把温度调到 22 度,别太高,免得早上出去温差大着凉。”

  又指着窗边的桌子:

  “设备别放窗边,夜里潮气重,我让后勤送了防潮垫,辉暄、燕玲你们的光学仪器也一样,都放架子上。”

  众人一一应下,看着郭院士严肃的侧脸,江屿忍不住打趣:

  “老师,您总是用最凶的语气说最温暖的话!”

  郭院士瞪了他一眼:“就你话多!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实验楼,谁迟到了,就给我滚回去!”

  说完却从口袋里掏出几包牛肉干,扔给赵辰:“给大家分了。”

  等郭院士走后,宿舍里立刻热闹起来。

  宋辉暄和黄燕玲在整理光学仪器,江屿在帮书林优化算法参数,赵辰则在跟李昀聊边防的生活。

  书林喝着姜茶,看着身边忙碌又亲切的师兄师姐,心里满是暖意。

  窗外的松涛声起伏,夕阳染红河谷。

  正说着,宿舍门口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自带不容忽视的气场。

  伴随着温和却掷地有声的嗓音:

  “郭院士,久候了。

  我是陈裕进,基地这边负责统筹设备与后勤保障。这是

  本应在山门接您,方才测试场核心线路突发故障,我盯着处理完,才敢过来见您,望您海涵。”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深蓝色作训服的中年男人缓步走来,肩章上的星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周身透着长期身居高位的沉稳。

  他走到郭院士面前,伸手与郭院士交握,两人掌心相扣,力道相当,眼神对视间满是同行间的尊重:

  “您的团队能来,是基地的荣幸。

  之前您发来的设备需求清单,我已经让后勤组按最高标准备妥,实验楼的供电与除湿系统,也重新做了压力测试。”

  郭院士笑着点头:“我这队里,有一半是第一次来西部,后续在环境适应与设备调试上,还要靠你多统筹。”

  “分内之事。”

  陈裕进颔首,目光才缓缓扫过众人。

  从江屿开始,视线平稳掠过,却在落在书林身上时,眼睛微不可察地亮了一下,比照片上还要明艳三分。

  周时济只说 “请多照看,不必提我”。

  他原以为是个娇气的女生,却没料到这姑娘眉眼间没有半分怯意。

  一身军装沉稳干练,连指尖轻抵背包带的小动作,都带着科研人特有的认真。

  饶是见惯了人才,陈裕进还是暗觉 “难得”。

  这气质,倒真值得时济那小子特意叮嘱。

  只是此时倒又多了几分疑惑,不知道周时济是仅仅对人才的关心,还是附带着什么别的心思。

  收敛心神,陈裕进看向逐一上前做着自我介绍的众人,握手亲切却不失气场。

  书林伸手与他相握时,只觉他掌心温度沉稳,力道适中,陈裕进只淡淡一句:

  “卫书林同志,真是年少有为,听说你是算法奇才,构想十分大胆,欢迎加入,有任何不适应的地方,直接找我办公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