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滴彩之珍-《纽约1981:内外八门》

  午餐是在肯辛顿街附近一家颇具情调的法式小馆解决的。周陌要了一份简单的牛排沙拉,伊莎贝尔则点了一份油封鸭腿。林国栋和迈克尔在邻桌坐下,同样快速地解决了午餐,时刻保持着警戒。

  “Boss,您上午买那些东西……真的很值钱吗?”伊莎贝尔终于忍不住好奇,切着鸭腿低声问道。她看着周陌几乎没怎么讲价就买下那几件“破烂”,又看着他对一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东西不屑一顾,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

  周陌用餐巾擦了擦嘴角,淡淡道:“古董的价值,不在于它看起来多新多漂亮,而在于它的年代、工艺、作者以及背后的历史。有些东西被灰尘掩盖了光芒,需要一点眼力去发现。”他自然不会详细解释千门的鉴珍诀窍。

  伊莎贝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蔚蓝的眼睛里充满了崇拜:“反正我觉得您好厉害,好像什么都懂。”

  周陌笑了笑,没再多说。他看了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道:“休息好了?下午再逛几家。”

  “嗯!”伊莎贝尔立刻点头。

  下午的肯辛顿街,人流似乎比上午更密集了一些。周陌的精神再次集中起来,那双深邃的眼睛如同最精密的探测器,扫过一家又一家店铺。

  他们走进一家门面颇大,装修也更显格调的古董店,名为“时光回廊”。这里的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标价也明显高于之前的店铺,显然店主对自己的货品很有信心。

  店主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穿着三件套西装、打着领结、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绅士,自称怀特先生。他说话慢条斯理,带着一种老派贵族的腔调。

  “下午好,尊敬的先生,美丽的女士。欢迎光临‘时光回廊’,希望您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时光珍宝。”怀特先生微微躬身,礼仪周到。

  周陌点头回应,目光已经开始在店内逡巡。欧洲古典家具、精美银器、东方瓷器……东西不少,标价也基本符合市场行情,甚至略有偏高,捡大漏的机会似乎不大。

  他的目光掠过一幅幅油画,多是些18、19世纪的风景肖像,作者名声不显。就在他准备移开视线时,角落里一幅被其他画框稍微遮挡、尺寸中等、布满灰尘的画作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幅画的画面看起来极其“混乱”和“抽象”,各种颜色的油彩被以 seengly 随意的方式滴洒、泼溅在画布上,交织成一片密集而充满动感的网络。没有具象的形象,只有色彩、线条和节奏的狂欢。画框简陋,角落里的签名潦草难以辨认,而且覆盖了一层油污和灰尘。它被塞在角落,标价牌上写着:“现代装饰画,$500”。

  周围其他标注清晰、画面写实的油画,标价都在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相比之下,这幅画显得格格不入,像是店里用来凑数的。

  但周陌的心脏却猛地一跳!这画风……这色彩运用方式……

  他不动声色地走近,运用千门“望”字诀,仔细观察画布的材质、颜料的厚度和氧化程度、笔触(或者说滴洒)的力度和轨迹。他甚至能隐约闻到那混合着油彩、烟草和灰尘的独特气味。这绝非简单的装饰画,这狂野不羁、充满生命张力的手法,像极了一个人——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波洛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以独特的“滴画”技法闻名于世。他的画作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轰动艺术界,被视为美国现代艺术的骄傲。但就在1956年,波洛克因车祸不幸去世,年仅44岁。他的作品价格在其死后一路飙升,成为顶级博物馆和收藏家追逐的对象。然而在83年,其市场价值虽已极高,但远未达到后世那种天文数字,而且由于其作品的“难以欣赏”,依然有很多人不识货,甚至视若废品。

  周陌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眼前这幅画,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极其符合波洛克成熟期的风格特征。那层层叠叠、看似混乱实则充满内在韵律的线条和色点,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和艺术直觉,绝非一般人能模仿。如果这真是波洛克的真迹,其价值……在83年也至少是数十万美元级别!甚至更高!

  怀特先生见周陌对那幅“脏兮兮”的画感兴趣,便走了过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哦,这幅画啊……是一位客人抵押在这里的,说是……嗯……某种现代艺术。放了有段时间了,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