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周陌就在机械工业部的食堂,与沈部长、雷院士以及几位专家一同用了顿简单的工作餐。
席间,话题依旧围绕着上午的技术交流,气氛热烈。
午餐刚结束,正准备告辞,沈部长的秘书快步走了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部长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对周陌说道:“周先生,国防科工委的邹家华主任和唐文烈同志来了,想请您过去一趟,您看……?”
周陌心中微动,点了点头:“好的。”
来到会客室,里面坐着两位气质沉稳的中年人。
一位戴着眼镜,目光睿智,正是国防科工委的邹家华主任;另一位面容坚毅,皮肤黝黑,一双手指节粗大,是着名的轻武器专家唐文烈。
见到周陌进来,两人立刻站起身。
邹主任热情地与周陌握手:“周陌同志,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我是邹家华。”
唐文烈也上前紧紧握住周陌的手,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周先生!终于见到您了!
我是唐文烈,主要负责轻武器这块。”
众人重新落座。
邹主任开门见山,语气诚挚:“周先生,这次贸然来访,主要是想当面感谢您!
感谢您在81年,通过华润的渠道,给我们送回来的那份步枪图纸!”
唐文烈紧接着说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是啊,周先生!
那份图纸……那份图纸的思路太超前了!
无托结构,小口径,高携弹量,模块化设计……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单兵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份情谊,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周陌谦逊地回应:“邹主任,唐工,你们太客气了。
当时也是机缘巧合,觉得那份设计可能对国家有用,就送回来了。
能帮上忙就好。”
邹主任又寒暄了几句,询问了一下周陌此次回国的大致情况,然后便站起身说道:“周先生,文烈同志他们研究所还有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想向您当面请教。
我那边还有个会议,就先失陪了。
您这边结束后,我们再找机会聚。”
“邹主任您忙。”周陌起身相送。
送走邹主任后,唐文烈便迫不及待地对周陌说道:“周先生,如果您下午方便的话,能不能请您移步,去我们研究所看看?
我们团队有很多关于那份图纸的问题,憋在心里好几年了,一直想找机会当面向您请教!”
看着唐文烈眼中那近乎渴求的光芒,周陌点了点头:“好,我去看看。”
于是,周陌便跟着唐文烈,乘车来到了位于京郊的一所戒备森严的轻武器研究所。
进入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位眼神专注、一看就是长期埋头技术的研究人员。
唐文烈作为代表,开始向周陌阐述他们这几年在研究那份图纸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语气从最初的激动,逐渐变得沉重和无奈:
“周先生,不瞒您说,拿到您那份图纸之初,我们整个团队都兴奋得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那设计太完美了!
但是……”他叹了口气,“当我们真正开始尝试将它变成现实时,才发现……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具体列出了四大难题:
“第一,就是小口径弹药及配套体系。”
唐文烈拿起一张图表,“您图纸上标注的5.8毫米专用弹药,我们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虽然造出了‘81改’样枪进行摸底试验,但弹药的性能参数、生产标准都远未定型。
更别提配套的穿甲弹、曳光弹等特种弹了。
没有稳定、合格的弹药,枪造出来也是摆设啊。”
一位弹药专家补充道:“是的,周先生。
小口径弹药的发射药、弹头结构、底火,都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试验数据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第二,是关键材料严重滞后。”
唐文烈指着图纸上标注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和铝合金的部件,“您看这些地方,为了减重和耐用,用了很多新材料。
可是……周先生,咱们国内目前,工程塑料技术几乎被国外垄断,实验室制备一点样品都困难,更别说量产达到枪械部件要求的耐高温、高强度标准了。
还有这铝合金机匣,需要高精度的冲压一体成型技术,我们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差距太大了。”
一位材料工程师苦笑着摇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第三,是核心制造工艺。”
唐文烈继续道,“比如枪管的精锻技术,国内尚未普及。
而无托结构更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它对零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整枪重心平衡的要求,比传统有托步枪高出一个数量级!
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和品控体系,很难满足这种复杂结构批量生产的要求。”
一位负责工艺的老工程师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精度差之毫厘,性能就可能谬以千里。
我们做了几次样件,效果都不理想。”
“第四,是技术验证和配套产业的缺失。”
唐文烈最后说道,“一款新枪定型,需要经过极其严苛的环境试验和可靠性测试,寒区、风沙区、热带雨林……还要打掉上百万发子弹验证寿命和稳定性。
我们现在缺乏这样的综合试验条件和数据积累。
而且,新的弹匣、瞄具等配套部件,也需要相关产业同步研发,目前……几乎是空白。”
听完唐文烈和各位专家坦诚而无奈的陈述,周陌沉默了。
他之前确实想得有些简单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歉意:“唐工,各位专家,说实话,当初弄到这份图纸,我只看到了它设计上的先进性,一心想把它送回来,却忽略了……忽略了将它实现所需要的庞大工业基础和配套体系支撑。
是我太想当然了。”
唐文烈连忙摆手:“周先生,您千万别这么说!
您这份图纸的价值,无可估量!
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知道了差距在哪里,应该往哪里努力!
没有这份图纸,我们可能还在老路上摸索很多年!
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的基础太薄弱,欠账太多。”
接下来两天,周陌就留在了研究所(国安人员已回王府通知了陈志远等人)。
他仔细查看了研究所现有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水平,与唐文烈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尝试运用机关门的传承,在一些结构设计和细节优化上提出建议。
比如,他针对无托结构人机工程学的难点,提出了一个关于枪托抵肩部位形状和材质搭配的新构思,试图改善射击舒适度和稳定性。
“周先生,您这个关于枪托曲面和内部减震材料的想法很巧妙!”一位结构工程师看着周陌画的草图,眼睛一亮。
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材料实现、精密加工和系统性测试时,周陌也深感无能为力。
他知道原理,知道方向,但在84年中国的工业条件下,很多想法无法落地。
“唐工,关于材料,或许可以尝试加强与石化部门、有色院的合作,集中力量攻关几种关键的高分子材料和铝合金配方?”
“关于工艺,是否可以引进或仿制一些关键的精密加工设备?
同时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
他能提供的,更多是思路和方向性的建议,以及指出哪些是必须攻克的关键节点。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周陌虽然没能直接解决核心的技术难题,但他带来的前瞻性思路和对关键问题的清晰梳理,让唐文烈团队受益匪浅。
临别时,唐文烈紧紧握着周陌的手:“周先生,非常感谢您!
您这两天的指点,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虽然前路艰难,但至少我们知道该怎么使劲了!
这份图纸,我们一定会继续研究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要把它变成咱们中国军人手中真正的利器!”
周陌郑重地点点头:“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诸位,辛苦了!”
席间,话题依旧围绕着上午的技术交流,气氛热烈。
午餐刚结束,正准备告辞,沈部长的秘书快步走了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部长脸上露出一丝讶异,随即对周陌说道:“周先生,国防科工委的邹家华主任和唐文烈同志来了,想请您过去一趟,您看……?”
周陌心中微动,点了点头:“好的。”
来到会客室,里面坐着两位气质沉稳的中年人。
一位戴着眼镜,目光睿智,正是国防科工委的邹家华主任;另一位面容坚毅,皮肤黝黑,一双手指节粗大,是着名的轻武器专家唐文烈。
见到周陌进来,两人立刻站起身。
邹主任热情地与周陌握手:“周陌同志,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我是邹家华。”
唐文烈也上前紧紧握住周陌的手,语气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周先生!终于见到您了!
我是唐文烈,主要负责轻武器这块。”
众人重新落座。
邹主任开门见山,语气诚挚:“周先生,这次贸然来访,主要是想当面感谢您!
感谢您在81年,通过华润的渠道,给我们送回来的那份步枪图纸!”
唐文烈紧接着说道,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是啊,周先生!
那份图纸……那份图纸的思路太超前了!
无托结构,小口径,高携弹量,模块化设计……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单兵武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份情谊,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周陌谦逊地回应:“邹主任,唐工,你们太客气了。
当时也是机缘巧合,觉得那份设计可能对国家有用,就送回来了。
能帮上忙就好。”
邹主任又寒暄了几句,询问了一下周陌此次回国的大致情况,然后便站起身说道:“周先生,文烈同志他们研究所还有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想向您当面请教。
我那边还有个会议,就先失陪了。
您这边结束后,我们再找机会聚。”
“邹主任您忙。”周陌起身相送。
送走邹主任后,唐文烈便迫不及待地对周陌说道:“周先生,如果您下午方便的话,能不能请您移步,去我们研究所看看?
我们团队有很多关于那份图纸的问题,憋在心里好几年了,一直想找机会当面向您请教!”
看着唐文烈眼中那近乎渴求的光芒,周陌点了点头:“好,我去看看。”
于是,周陌便跟着唐文烈,乘车来到了位于京郊的一所戒备森严的轻武器研究所。
进入会议室,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位眼神专注、一看就是长期埋头技术的研究人员。
唐文烈作为代表,开始向周陌阐述他们这几年在研究那份图纸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语气从最初的激动,逐渐变得沉重和无奈:
“周先生,不瞒您说,拿到您那份图纸之初,我们整个团队都兴奋得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那设计太完美了!
但是……”他叹了口气,“当我们真正开始尝试将它变成现实时,才发现……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具体列出了四大难题:
“第一,就是小口径弹药及配套体系。”
唐文烈拿起一张图表,“您图纸上标注的5.8毫米专用弹药,我们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
虽然造出了‘81改’样枪进行摸底试验,但弹药的性能参数、生产标准都远未定型。
更别提配套的穿甲弹、曳光弹等特种弹了。
没有稳定、合格的弹药,枪造出来也是摆设啊。”
一位弹药专家补充道:“是的,周先生。
小口径弹药的发射药、弹头结构、底火,都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试验数据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第二,是关键材料严重滞后。”
唐文烈指着图纸上标注大量使用工程塑料和铝合金的部件,“您看这些地方,为了减重和耐用,用了很多新材料。
可是……周先生,咱们国内目前,工程塑料技术几乎被国外垄断,实验室制备一点样品都困难,更别说量产达到枪械部件要求的耐高温、高强度标准了。
还有这铝合金机匣,需要高精度的冲压一体成型技术,我们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差距太大了。”
一位材料工程师苦笑着摇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第三,是核心制造工艺。”
唐文烈继续道,“比如枪管的精锻技术,国内尚未普及。
而无托结构更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它对零件加工精度、装配工艺、整枪重心平衡的要求,比传统有托步枪高出一个数量级!
我们现有的加工能力和品控体系,很难满足这种复杂结构批量生产的要求。”
一位负责工艺的老工程师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精度差之毫厘,性能就可能谬以千里。
我们做了几次样件,效果都不理想。”
“第四,是技术验证和配套产业的缺失。”
唐文烈最后说道,“一款新枪定型,需要经过极其严苛的环境试验和可靠性测试,寒区、风沙区、热带雨林……还要打掉上百万发子弹验证寿命和稳定性。
我们现在缺乏这样的综合试验条件和数据积累。
而且,新的弹匣、瞄具等配套部件,也需要相关产业同步研发,目前……几乎是空白。”
听完唐文烈和各位专家坦诚而无奈的陈述,周陌沉默了。
他之前确实想得有些简单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一丝歉意:“唐工,各位专家,说实话,当初弄到这份图纸,我只看到了它设计上的先进性,一心想把它送回来,却忽略了……忽略了将它实现所需要的庞大工业基础和配套体系支撑。
是我太想当然了。”
唐文烈连忙摆手:“周先生,您千万别这么说!
您这份图纸的价值,无可估量!
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们知道了差距在哪里,应该往哪里努力!
没有这份图纸,我们可能还在老路上摸索很多年!
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的基础太薄弱,欠账太多。”
接下来两天,周陌就留在了研究所(国安人员已回王府通知了陈志远等人)。
他仔细查看了研究所现有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水平,与唐文烈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尝试运用机关门的传承,在一些结构设计和细节优化上提出建议。
比如,他针对无托结构人机工程学的难点,提出了一个关于枪托抵肩部位形状和材质搭配的新构思,试图改善射击舒适度和稳定性。
“周先生,您这个关于枪托曲面和内部减震材料的想法很巧妙!”一位结构工程师看着周陌画的草图,眼睛一亮。
然而,当涉及到具体的材料实现、精密加工和系统性测试时,周陌也深感无能为力。
他知道原理,知道方向,但在84年中国的工业条件下,很多想法无法落地。
“唐工,关于材料,或许可以尝试加强与石化部门、有色院的合作,集中力量攻关几种关键的高分子材料和铝合金配方?”
“关于工艺,是否可以引进或仿制一些关键的精密加工设备?
同时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
他能提供的,更多是思路和方向性的建议,以及指出哪些是必须攻克的关键节点。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周陌虽然没能直接解决核心的技术难题,但他带来的前瞻性思路和对关键问题的清晰梳理,让唐文烈团队受益匪浅。
临别时,唐文烈紧紧握着周陌的手:“周先生,非常感谢您!
您这两天的指点,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虽然前路艰难,但至少我们知道该怎么使劲了!
这份图纸,我们一定会继续研究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要把它变成咱们中国军人手中真正的利器!”
周陌郑重地点点头:“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诸位,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