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光刻”的发展方向和基础框架已经确定,周陌搭建好了舞台,剩下的具体技术攻关和运营管理,他相信以王守武为首的核心团队能够胜任。
新的一天,他照例在王府庭院中晨练,形意拳的劲力收放自如,五禽戏的动作舒缓流畅。
晨练间隙,陈志远趁着四周无人,靠近低声汇报了几个消息:“先生,部里让我向您转达感谢。
您之前提供的信息非常及时准确,俞那条线上的主要人员已基本全部落网,即便有极个别的漏网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目前正在深挖和肃清影响。
陈志远的语气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周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清除隐患就好。辛苦了。”
陈志远继续道:“另外,北大的张校长前几天就托人带话,说是为国学老师的人选,已经有了三位初步人选,都符合您的要求,愿意出国任教。
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去见见。”
“还有,3号首长秘书早上来电,约定今天下午两点半,会派车来接您去见面聊聊。”
晨练结束,洗漱后用早餐时,周陌对詹妮弗吩咐道:“詹妮弗,下午你去给大家预订后天飞往香港的机票。
人数……暂时按原计划订,可能会多一位,等我上午从北大回来就能确定。”
“好的,Michael。”
詹妮弗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下,随即有些好奇地问,“是那位国学老师确定了吗?”
“嗯,去看看。”周陌点点头。
早餐后,周陌只带了陈志远,坐上国安人员安排的车辆,前往北京大学。
抵达北大,在校园内一处相对无人的林荫道旁,周陌停下脚步,对陈志远低声交代:
“志远,你等下回部里一趟,替我汇报一个请求。”
陈志远神色一凛:“先生请讲。”
“麻烦部里帮忙准备一百人的单兵武器装备。
要求是越战时期缴获的美式装备,或者朝鲜战争时期缴获的联合国军装备也可以,最关键的是性能可靠,能正常使用。”
周陌继续道:“这批装备,不必单独运输,可以跟随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前往阿根廷的建筑工人和工程设备,一起运抵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即可。”
陈志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没有任何多余疑问,立刻点头:“明白,我马上去办。”
他显然大慨知道这批装备的用途,转身便朝着另一个方向快步离去。
安排完这件事,周陌便独自一人朝着张校长的办公楼走去,两名国安同志依旧在不远处无声地跟随。
张校长早已在办公室等候,见到周陌,热情地迎了上来:“周先生,您可算来了!
您委托的事情,我们可是高度重视,精挑细选了三位国学底蕴深厚,而且各方面都符合您要求的年轻老师。”
“让张校长费心了。”周陌客气道。
“应该的,应该的。”张校长笑着,随即拿起电话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三位气质各异的年轻女性走了进来。
她们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最大不超过三十五,衣着朴素但整洁,身上都带着一股书卷气,眼神明亮而自信,显然都是在国学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才俊。
张校长为双方做了介绍,三位女老师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那位慷慨的捐赠者和未来的雇主,都显得有些好奇和拘谨。
周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目光扫过三位女士,开始看似随意地攀谈起来。
他并没有直接询问国学专业知识,而是运用爵门传承中洞察人心、辨析言辞的技巧,结合春秋战国纵横家揣摩心理、明清官场话语中察言观色的精髓,与她们聊起了历史典故、文人轶事,乃至对一些古代政治智慧、处世哲学的看法。
他时而谈及古代士人的处世哲学与理想抱负的冲突,时而又聊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下传统学问的困境与机遇,话语间暗藏机锋,考验着三人的应变能力、思维深度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第一位老师显得有些拘谨,回答虽然中规中矩,引经据典,但缺乏一种跳出书本的灵动和面对复杂情境的从容。
第二位老师反应敏捷,口才也好,但言语间偶尔流露出一丝急于表现和争强好胜之心,少了几分沉淀。
轮到第三位名叫吴静怡的老师时,周陌注意到了她的不同。
她容貌清秀,戴着一副细边眼镜,气质温婉中透着一种冷静和通透。
面对周陌那些看似随意实则刁钻的问题,她并不急于回答,总是略作沉吟,然后才娓娓道来。
她的回答既能紧扣传统经典的精髓,又能结合现实给出独到的见解,言辞不卑不亢,逻辑清晰,尤其是在应对一些隐含机锋的问题时,她能巧妙地避开陷阱,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分寸拿捏得极好。
张校长在一旁低声补充了一句:“静怡老师在我们文学院,有个外号叫‘女诸葛’。”
几轮交谈下来,周陌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让张校长和另外两位老师暂时回避,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吴静怡。
“吴老师,请坐。”
周陌示意了一下,“你的学识和应变能力,我很欣赏。
我妹妹的情况,张校长应该跟你大致说过了。
她是个混血女孩,很快十五岁,天性活泼,但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深。
我希望有一位老师,不仅能传授她知识,更能引导她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帮助她建立文化认同和自信。
这份工作可能需要长期在海外生活,你个人以及家庭,能接受吗?”
吴静怡安静地听着,等周陌说完,她抬起眼,目光平静而坦诚:“周先生,谢谢您的认可。
我的情况,或许张校长没有说得很细。
我的父母早年间就去世了,没有什么直系亲属。
我原本有一位未婚夫,他在几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她的声音很平稳,但周陌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深藏的伤痛。
“所以,在国内,我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牵挂。”
她继续说道,“北大很好,但我确实也想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一段生活。
教授您妹妹国学,引导她认识并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个人非常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也有信心做好。”
周陌看着她眼中那份历经伤痛后的坚韧与淡然,以及重新开始的决心,点了点头。
家庭简单,无牵无挂,心智成熟,学识渊博,应变能力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好,吴老师,欢迎你的加入。”
周陌站起身,伸出手,“薪资待遇就按之前约定的,每月五千美元。
所有出国的手续、机票、住宿生活安排,都由我来负责。
后续具体行程,我的秘书詹妮弗小姐会与你联系。”
吴静怡也站起身,与周陌握手,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而又带着期待的浅浅笑容:“谢谢周先生,我会尽快处理好这边的工作交接。”
处理好国学老师的事宜,周陌婉拒了张校长共进午餐的邀请,离开了北大。
他需要赶在下午与3号首长会面之前回到王府,做一些简单的准备。
人选已定,后续的琐事交给詹妮弗即可。
这位身世坎坷、心性坚韧的吴老师,或许正是妹妹周小雨此刻最需要的那类引路人。
新的一天,他照例在王府庭院中晨练,形意拳的劲力收放自如,五禽戏的动作舒缓流畅。
晨练间隙,陈志远趁着四周无人,靠近低声汇报了几个消息:“先生,部里让我向您转达感谢。
您之前提供的信息非常及时准确,俞那条线上的主要人员已基本全部落网,即便有极个别的漏网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目前正在深挖和肃清影响。
陈志远的语气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后的轻松。
周陌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点了点头,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清除隐患就好。辛苦了。”
陈志远继续道:“另外,北大的张校长前几天就托人带话,说是为国学老师的人选,已经有了三位初步人选,都符合您的要求,愿意出国任教。
问您什么时候方便去见见。”
“还有,3号首长秘书早上来电,约定今天下午两点半,会派车来接您去见面聊聊。”
晨练结束,洗漱后用早餐时,周陌对詹妮弗吩咐道:“詹妮弗,下午你去给大家预订后天飞往香港的机票。
人数……暂时按原计划订,可能会多一位,等我上午从北大回来就能确定。”
“好的,Michael。”
詹妮弗拿出随身的小本子记下,随即有些好奇地问,“是那位国学老师确定了吗?”
“嗯,去看看。”周陌点点头。
早餐后,周陌只带了陈志远,坐上国安人员安排的车辆,前往北京大学。
抵达北大,在校园内一处相对无人的林荫道旁,周陌停下脚步,对陈志远低声交代:
“志远,你等下回部里一趟,替我汇报一个请求。”
陈志远神色一凛:“先生请讲。”
“麻烦部里帮忙准备一百人的单兵武器装备。
要求是越战时期缴获的美式装备,或者朝鲜战争时期缴获的联合国军装备也可以,最关键的是性能可靠,能正常使用。”
周陌继续道:“这批装备,不必单独运输,可以跟随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前往阿根廷的建筑工人和工程设备,一起运抵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即可。”
陈志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没有任何多余疑问,立刻点头:“明白,我马上去办。”
他显然大慨知道这批装备的用途,转身便朝着另一个方向快步离去。
安排完这件事,周陌便独自一人朝着张校长的办公楼走去,两名国安同志依旧在不远处无声地跟随。
张校长早已在办公室等候,见到周陌,热情地迎了上来:“周先生,您可算来了!
您委托的事情,我们可是高度重视,精挑细选了三位国学底蕴深厚,而且各方面都符合您要求的年轻老师。”
“让张校长费心了。”周陌客气道。
“应该的,应该的。”张校长笑着,随即拿起电话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三位气质各异的年轻女性走了进来。
她们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最大不超过三十五,衣着朴素但整洁,身上都带着一股书卷气,眼神明亮而自信,显然都是在国学领域有所建树的青年才俊。
张校长为双方做了介绍,三位女老师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那位慷慨的捐赠者和未来的雇主,都显得有些好奇和拘谨。
周陌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目光扫过三位女士,开始看似随意地攀谈起来。
他并没有直接询问国学专业知识,而是运用爵门传承中洞察人心、辨析言辞的技巧,结合春秋战国纵横家揣摩心理、明清官场话语中察言观色的精髓,与她们聊起了历史典故、文人轶事,乃至对一些古代政治智慧、处世哲学的看法。
他时而谈及古代士人的处世哲学与理想抱负的冲突,时而又聊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碰撞下传统学问的困境与机遇,话语间暗藏机锋,考验着三人的应变能力、思维深度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第一位老师显得有些拘谨,回答虽然中规中矩,引经据典,但缺乏一种跳出书本的灵动和面对复杂情境的从容。
第二位老师反应敏捷,口才也好,但言语间偶尔流露出一丝急于表现和争强好胜之心,少了几分沉淀。
轮到第三位名叫吴静怡的老师时,周陌注意到了她的不同。
她容貌清秀,戴着一副细边眼镜,气质温婉中透着一种冷静和通透。
面对周陌那些看似随意实则刁钻的问题,她并不急于回答,总是略作沉吟,然后才娓娓道来。
她的回答既能紧扣传统经典的精髓,又能结合现实给出独到的见解,言辞不卑不亢,逻辑清晰,尤其是在应对一些隐含机锋的问题时,她能巧妙地避开陷阱,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分寸拿捏得极好。
张校长在一旁低声补充了一句:“静怡老师在我们文学院,有个外号叫‘女诸葛’。”
几轮交谈下来,周陌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让张校长和另外两位老师暂时回避,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吴静怡。
“吴老师,请坐。”
周陌示意了一下,“你的学识和应变能力,我很欣赏。
我妹妹的情况,张校长应该跟你大致说过了。
她是个混血女孩,很快十五岁,天性活泼,但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深。
我希望有一位老师,不仅能传授她知识,更能引导她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帮助她建立文化认同和自信。
这份工作可能需要长期在海外生活,你个人以及家庭,能接受吗?”
吴静怡安静地听着,等周陌说完,她抬起眼,目光平静而坦诚:“周先生,谢谢您的认可。
我的情况,或许张校长没有说得很细。
我的父母早年间就去世了,没有什么直系亲属。
我原本有一位未婚夫,他在几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她的声音很平稳,但周陌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深藏的伤痛。
“所以,在国内,我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牵挂。”
她继续说道,“北大很好,但我确实也想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一段生活。
教授您妹妹国学,引导她认识并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个人非常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也有信心做好。”
周陌看着她眼中那份历经伤痛后的坚韧与淡然,以及重新开始的决心,点了点头。
家庭简单,无牵无挂,心智成熟,学识渊博,应变能力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好,吴老师,欢迎你的加入。”
周陌站起身,伸出手,“薪资待遇就按之前约定的,每月五千美元。
所有出国的手续、机票、住宿生活安排,都由我来负责。
后续具体行程,我的秘书詹妮弗小姐会与你联系。”
吴静怡也站起身,与周陌握手,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而又带着期待的浅浅笑容:“谢谢周先生,我会尽快处理好这边的工作交接。”
处理好国学老师的事宜,周陌婉拒了张校长共进午餐的邀请,离开了北大。
他需要赶在下午与3号首长会面之前回到王府,做一些简单的准备。
人选已定,后续的琐事交给詹妮弗即可。
这位身世坎坷、心性坚韧的吴老师,或许正是妹妹周小雨此刻最需要的那类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