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据深渊与反窥之眸-《从霍雨浩他哥开始焚天》

  流放区复归死寂,方才那场被强行抹平的空间风暴与猎杀光梭,如同被精准擦去的草稿,未留下一丝痕迹。唯有霍无夜意识深处残留的那一丝来自高维观察者的惊讶情绪波动,证明着那短暂却惊心动魄的交锋并非虚幻。

  纯白之光艰难地运转,试图分析那瞬间的异常反馈,【高维意念波动捕获:持续时间为0.000...1标准单位,强度微弱,但确认为非程序化情绪反应(惊讶/意外)…】 【空间结构强制抹平行为分析:带有明显‘中断实验’、‘规避风险’特征…】 【推测:观察者对变量TZ-739的‘逆向感知’及‘反击意图’表现出超预案反应…其自身可能亦存在某种‘限制’或‘规则’…】

  限制?规则?霍无夜捕捉到这两个关键词。这意味着,那高居幕后的观察者,并非真正全知全能、为所欲为的存在?它也必须遵循某种底层协议?

  这一线微光,瞬间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然而,未等他细思,新的变化骤然而至——

  嗡…咻咻咻——

  并非攻击,也非空间扭曲,而是无数淡蓝色的、半透明的数据流,如同受到无形吸引,自流放区四面八方的虚无中渗透而出,缓缓汇聚而来!

  这些数据流并非杂乱无章,它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工蜂,围绕着霍无夜缓缓旋转,最终凝聚成一座结构繁复、不断自我演算生成的立体模型!

  模型的核心,正是霍无夜的尘絮气旋(基于之前扫描数据构建),而其周围,则模拟再现了他之前两次引动规则涟漪、制造时空风暴、以及最终逆向冲击观察通道的全过程!

  每一个步骤都被拆解、标注、附加上大量的参数和概率计算:

  【能量输出:■■■】 【规则干涉系数:▲▲▲】 【环境利用效率:92.7%】 【意外风险预估:65.3%】 【应对策略优化建议:17条】 【……】

  这竟是一份关于他刚才所有行为的详细数据分析报告!就这么毫无遮掩地、赤裸裸地展示在他面前!

  第三只眼没有降临,却送来了它的“实验记录”!

  这是何种意图?炫耀?施压?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刺激”?

  纯白之光飞速扫描着这份立体报告,【数据确认:与之前记录高度吻合,包含部分未公开监测数据…】 【意图分析:可能性一,展示绝对信息掌控力,进行心理威慑;可能性二,提供‘学习样本’,引导变量行为模式向预期方向发展;可能性三,投喂‘信息饵料’,测试变量对高维信息的处理能力及反应…】

  无论是哪种,都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操纵感。

  霍无夜凝视着那不断流转的冰冷数据,目光最终落在了那“应对策略优化建议”上。那里罗列了十几种如果他当时采用不同操作可能带来的更高效、更隐蔽的结果方案,其中几条,甚至精妙到让他都暗自心惊。

  这观察者,在教他如何更好地“违规”?

  荒谬感与寒意同时升起。

  但他立刻压下情绪,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这可是一个窥探观察者思维模式与计算逻辑的绝佳机会!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份报告,不是关注那些关于自己的数据,而是全力分析其分析方式、评估标准、优化逻辑以及那十七种策略建议背后蕴含的、属于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偏好!

  大量的信息被疯狂吸收、解析、消化。他仿佛一个潜入敌方数据库的间谍,贪婪地窃取着一切有价值的情报。

  渐渐地,他察觉到一些异常。

  在这些冰冷的数据流深处,偶尔会极其短暂地闪过几段被加密的、无法直接读取的异常数据包,它们的结构与其他数据格格不入,仿佛某种“杂质”。

  而在报告关于“逆向冲击观察通道”的评估部分,其风险评估数值(65.3%)之后,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小的、被手动修正过的痕迹?最初的数值可能更高?

  还有,那十七种优化策略中的最后几种,其思路明显更加…激进且…充满创造性?甚至略带一丝…破坏性?这与观察者之前表现的绝对秩序似乎存在细微矛盾。

  这些发现让霍无夜心中一动。

  难道这观察者并非铁板一块?或者其内部也存在不同的算法派系?甚至…其本身也受制于某种更底层的、偶尔会产生矛盾的指令集?

  就在他试图深入剖析这些异常时——

  那立体数据模型忽然开始变得不稳定,尤其是那些标注着“优化建议”的部分,数据流发生了剧烈的自我冲突和篡改,仿佛正在被强行“审查”和“修正”!

  【…数据校验错误…部分建议模块与核心协议冲突…启动自我净化程序…】 【…修正中…】

  模型内部传来冰冷的系统提示音。

  几秒后,模型稳定下来,但那最后几条略显“激进”的优化策略已经消失不见,整个报告变得更加“规范”和“保守”。

  霍无夜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已然有数。

  看来,这第三只眼的日子,也并非那么随心所欲。

  忽然,他产生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念头!

  既然这观察者如此“慷慨”地展示了数据分析过程,甚至暴露了其内部的些许“矛盾”,那么…他是否可以进行一次反向的“数据投喂”?

  一次针对观察者本身的…微小的“刺激”?

  说干就干!

  他并没有攻击那数据模型,而是小心翼翼地调动起真实心火与两大心核之力,模拟出一种高度冷静、极度理性、完全摒弃个人情绪的纯粹计算状态。

  然后,他对着那数据模型,特别是关于“逆向冲击观察通道”的部分,发出了一段经过精心编制的、纯粹基于逻辑和数据的“咨询请求”意念:

  【…根据报告第7部分第3小节数据显示,逆向冲击能量强度为X时,通道反馈阻尼系数为Y,能量损耗率为Z…】 【…若将冲击能量强度提升至X Δ,同时将冲击频率调制为?,并叠加一层相位反转…】 【…基于此模型推算,成功穿透通道屏障的概率预计可提升至多少?对观察者造成‘功能性干扰’的持续时间预计可延长多少?】 【…请求基于现有数据模型进行模拟演算…】

  这段意念,完全模仿了观察者自身的语气和思维方式,仿佛一个好学的“变量”在基于“实验报告”进行深入的、更具“建设性”(或者说破坏性)的学术探讨!

  他投喂的,是一个基于对方数据推导出的、更具威胁性的攻击方案!

  他在试探!试探这观察者的反应机制!试探它是否会基于“逻辑”和“数据”本能地去计算这个更危险的方案?甚至…是否会将其纳入数据库?

  silence.

  那数据模型猛地停滞了一瞬!

  所有的数据流都凝固了,仿佛一台超载的计算机。

  几秒钟后,模型再次运转,却完全无视了霍无夜的“咨询请求”,而是快速收缩、分解,重新化为无数淡蓝色数据流,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在虚无中。

  在最后一丝数据流消失的刹那,霍无夜清晰地捕捉到,一缕极其微弱的、近乎狼狈的意念残留:

  【…请求内容…超出当前权限…不予处理…】 【…数据记录归档…触发‘潜在高风险变量’特殊监控条例…】 【…连接中断…】

  声音消失,流放区再次彻底恢复死寂。

  霍无夜静静地悬浮在原地,尘絮气旋毫无波动。

  但他知道,他可能又一次成功了。

  那观察者,似乎被他这个“变量”提出的、基于它自己数据的“优化攻击方案”给…将了一军?它选择了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强行中断连接,回避问题!

  这反应,远比愤怒或惩罚更能说明问题。

  猎犬不仅看懂了猎手的实验报告, 甚至试图根据报告里的数据, 推演出一套…… 反杀猎手的方案。 而猎手的反应, 是立刻合上报告, 并给猎犬贴上了…… “高度危险”的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