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关系后,厉辰对苏沫的“学业帮扶”变得更加名正言顺和……变本加厉。
以前他还会吐槽她笨,现在直接升级成了“专属一对一辅导”。每天下午,只要两人都没课,厉辰就会准时出现在设计系教室门口或者图书馆老位置,拎着苏沫去自习。
美其名曰:“防止你挂科拖后腿,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苏沫又好气又好笑,但心里是甜的。厉辰的辅导确实极其高效有用。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设计稿或者论文里的问题,并用她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清楚。在他的“高压”辅导下,苏沫的专业课成绩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不少。
这天下午,两人又在图书馆啃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城市设计理论课的大作业,一篇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的论文。苏沫对着电脑屏幕唉声叹气,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死了一片。
“厉辰……这个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到底怎么理解嘛?和建筑空间有什么关系啊?”她拽着厉辰的袖子,哭丧着脸求助。
厉辰放下手里的编程书,凑过来看她的屏幕。他的气息瞬间笼罩了她,带着清爽的皂角香和淡淡的咖啡味。苏沫的心跳漏了一拍。
“简单来说,”厉辰指着文献上的句子,“‘异托邦’指的是那些在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却又偏离了常规秩序的空间,它们像镜子一样,反射出主流社会的矛盾和不合理。比如……”
他顿了顿,思考了一下,举了一个更贴近苏沫理解的例子:“比如你们设计系那个总是堆满废稿、晚上还闹鬼传闻的旧材料室。它在秩序井然的校园里,就是一个被遗忘和边缘化的‘异托邦’,反映了资源分配和空间利用中的某种浪费和恐惧心理。”
苏沫恍然大悟:“哦!我懂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去探险的那个废弃工厂一样!”
“嗯。”厉辰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类比得不错。所以你在分析那个社区中心改造案例时,可以尝试用这个视角,去看它如何打破原有空间的‘异托邦’属性,将其重新纳入社区的日常叙事……”
他耐心地讲解着,声音压低,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苏沫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她发现厉辰不仅懂代码,对人文社科的理解也相当深刻,总能给她带来启发。
苏沫:他好厉害啊……什么都懂!讲题的样子帅呆了!就是靠得太近了,我都没法专心听了!
厉辰:睫毛真长……走神了?看来这个例子举得还行。下次可以多找点她熟悉的案例。
讲完重点,厉辰重新坐直身体:“剩下的自己写,写完给我检查。”
“哦……”苏沫依依不舍地从他带来的令人安心的气息中脱离出来,乖乖地开始码字。
写着写着,她遇到一个不确定的术语,下意识地又想转头问厉辰。却见他已经重新沉浸在了他的代码世界里,侧脸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犹豫了一下,不想打扰他。于是悄悄拿出手机,想偷偷查一下。
刚点亮屏幕,旁边就伸过来一只手,按住了她的手机屏幕。
“哪里不会?”厉辰头也没回,目光还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仿佛脑袋旁边长了眼睛一样。
苏沫吓了一跳:“你……你怎么知道我要查资料?”
“呼吸频率变了。”厉辰淡淡道,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而且,你一动歪脑筋,小动作就特别多。”
苏沫:“……”这也能发现?!他是人形雷达吗?!
她只好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术语:“这个……‘空间句法’,不太明白。”
厉辰这才侧过头,扫了一眼,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几句,然后说:“我硬盘里有几篇相关的经典论文,权限给你了,自己找来看。比网上搜的靠谱。”
“好嘞!谢谢厉老师!”苏沫笑嘻嘻地应道,心里美滋滋地登录了他的网盘。这种拥有他全部“学习宝藏”的感觉,简直不要太棒!
专注的时间过得很快。窗外天色渐暗,苏沫终于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论文初稿。她长长地舒了口气,把电脑推到厉辰面前:“请厉老师批阅!”
厉辰从代码中抬起头,接过电脑,快速浏览起来。他的目光锐利,眉头时而微蹙,时而又轻轻舒展。苏沫紧张地看着他的表情,像等待审判的小学生。
过了一会儿,厉辰拿起笔,在苏沫的打印稿上开始勾画修改。他的字迹凌厉潇洒,批注一针见血。
“这里逻辑跳跃,缺少论据支撑。”
“这个案例引用不当,换我标出来的那个。”
“结尾太仓促,需要深化结论。”
虽然被批得“体无完肤”,但苏沫知道他说得都对。她认真地看着他的批注,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改到最后,厉辰的笔尖在论文标题下方停顿了一下。苏沫的署名那里,只写了她自己的名字。
他眸光微动,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这次大作业,可以两人组队吗?”
苏沫愣了一下,摇摇头:“不行吧,老师说必须独立完成。”
“哦。”厉辰应了一声,语气听不出情绪,继续低头修改最后一个段落。只是笔尖似乎更用力了一些。
苏沫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福至心灵,凑过去小声说:“虽然不能组队,但是……可以鸣谢指导老师呀!厉老师,你说我在致谢里写‘特别感谢计算机系厉辰同学提供的宝贵建议’,好不好?”
厉辰敲键盘的手指顿了一下,侧头看她。苏沫正眨巴着大眼睛,一脸狡黠又期待地看着他。图书馆暖黄的灯光落在她眼里,像洒满了星星。
他喉结微动,转回头,语气依旧平淡:“随你。”
但苏沫分明看到,他的耳根又悄悄红了。
她心满意足地坐回去,看着论文稿上他密密麻麻的批注,感觉那些凌厉的字迹都变得温柔起来。专属辅导时间,似乎成了他们之间最心照不宣的甜蜜互动。
以前他还会吐槽她笨,现在直接升级成了“专属一对一辅导”。每天下午,只要两人都没课,厉辰就会准时出现在设计系教室门口或者图书馆老位置,拎着苏沫去自习。
美其名曰:“防止你挂科拖后腿,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苏沫又好气又好笑,但心里是甜的。厉辰的辅导确实极其高效有用。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她设计稿或者论文里的问题,并用她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解清楚。在他的“高压”辅导下,苏沫的专业课成绩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不少。
这天下午,两人又在图书馆啃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城市设计理论课的大作业,一篇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批判”的论文。苏沫对着电脑屏幕唉声叹气,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死了一片。
“厉辰……这个福柯的‘异托邦’概念到底怎么理解嘛?和建筑空间有什么关系啊?”她拽着厉辰的袖子,哭丧着脸求助。
厉辰放下手里的编程书,凑过来看她的屏幕。他的气息瞬间笼罩了她,带着清爽的皂角香和淡淡的咖啡味。苏沫的心跳漏了一拍。
“简单来说,”厉辰指着文献上的句子,“‘异托邦’指的是那些在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却又偏离了常规秩序的空间,它们像镜子一样,反射出主流社会的矛盾和不合理。比如……”
他顿了顿,思考了一下,举了一个更贴近苏沫理解的例子:“比如你们设计系那个总是堆满废稿、晚上还闹鬼传闻的旧材料室。它在秩序井然的校园里,就是一个被遗忘和边缘化的‘异托邦’,反映了资源分配和空间利用中的某种浪费和恐惧心理。”
苏沫恍然大悟:“哦!我懂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常去探险的那个废弃工厂一样!”
“嗯。”厉辰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类比得不错。所以你在分析那个社区中心改造案例时,可以尝试用这个视角,去看它如何打破原有空间的‘异托邦’属性,将其重新纳入社区的日常叙事……”
他耐心地讲解着,声音压低,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苏沫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她发现厉辰不仅懂代码,对人文社科的理解也相当深刻,总能给她带来启发。
苏沫:他好厉害啊……什么都懂!讲题的样子帅呆了!就是靠得太近了,我都没法专心听了!
厉辰:睫毛真长……走神了?看来这个例子举得还行。下次可以多找点她熟悉的案例。
讲完重点,厉辰重新坐直身体:“剩下的自己写,写完给我检查。”
“哦……”苏沫依依不舍地从他带来的令人安心的气息中脱离出来,乖乖地开始码字。
写着写着,她遇到一个不确定的术语,下意识地又想转头问厉辰。却见他已经重新沉浸在了他的代码世界里,侧脸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犹豫了一下,不想打扰他。于是悄悄拿出手机,想偷偷查一下。
刚点亮屏幕,旁边就伸过来一只手,按住了她的手机屏幕。
“哪里不会?”厉辰头也没回,目光还盯着自己的电脑屏幕,仿佛脑袋旁边长了眼睛一样。
苏沫吓了一跳:“你……你怎么知道我要查资料?”
“呼吸频率变了。”厉辰淡淡道,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而且,你一动歪脑筋,小动作就特别多。”
苏沫:“……”这也能发现?!他是人形雷达吗?!
她只好指着屏幕上的一个术语:“这个……‘空间句法’,不太明白。”
厉辰这才侧过头,扫了一眼,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几句,然后说:“我硬盘里有几篇相关的经典论文,权限给你了,自己找来看。比网上搜的靠谱。”
“好嘞!谢谢厉老师!”苏沫笑嘻嘻地应道,心里美滋滋地登录了他的网盘。这种拥有他全部“学习宝藏”的感觉,简直不要太棒!
专注的时间过得很快。窗外天色渐暗,苏沫终于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论文初稿。她长长地舒了口气,把电脑推到厉辰面前:“请厉老师批阅!”
厉辰从代码中抬起头,接过电脑,快速浏览起来。他的目光锐利,眉头时而微蹙,时而又轻轻舒展。苏沫紧张地看着他的表情,像等待审判的小学生。
过了一会儿,厉辰拿起笔,在苏沫的打印稿上开始勾画修改。他的字迹凌厉潇洒,批注一针见血。
“这里逻辑跳跃,缺少论据支撑。”
“这个案例引用不当,换我标出来的那个。”
“结尾太仓促,需要深化结论。”
虽然被批得“体无完肤”,但苏沫知道他说得都对。她认真地看着他的批注,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改到最后,厉辰的笔尖在论文标题下方停顿了一下。苏沫的署名那里,只写了她自己的名字。
他眸光微动,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这次大作业,可以两人组队吗?”
苏沫愣了一下,摇摇头:“不行吧,老师说必须独立完成。”
“哦。”厉辰应了一声,语气听不出情绪,继续低头修改最后一个段落。只是笔尖似乎更用力了一些。
苏沫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福至心灵,凑过去小声说:“虽然不能组队,但是……可以鸣谢指导老师呀!厉老师,你说我在致谢里写‘特别感谢计算机系厉辰同学提供的宝贵建议’,好不好?”
厉辰敲键盘的手指顿了一下,侧头看她。苏沫正眨巴着大眼睛,一脸狡黠又期待地看着他。图书馆暖黄的灯光落在她眼里,像洒满了星星。
他喉结微动,转回头,语气依旧平淡:“随你。”
但苏沫分明看到,他的耳根又悄悄红了。
她心满意足地坐回去,看着论文稿上他密密麻麻的批注,感觉那些凌厉的字迹都变得温柔起来。专属辅导时间,似乎成了他们之间最心照不宣的甜蜜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