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沫和厉辰的关系,在经历了那次近乎公开的“理想型”挑衅和厉辰出人意料的“大一心动”坦白后,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种心照不宣的、更加紧密的“战略同盟”状态。
这种状态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他们共同投入的“智慧社区”微更新项目上。
陈教授牵头,联合计算机系和城市规划系的这个项目,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创新实践基金,并得到了市里相关部门的关注,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作为核心成员,苏沫负责社区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和文化植入,而厉辰则带领技术团队,负责整个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搭建和数据支持。
项目工作室设在了设计系顶楼一个宽敞的闲置教室。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图纸、模型、代码、咖啡因和……狗粮的地方。
厉辰几乎把他的半个“家当”都搬了过来。一台顶配台式机,三台不同用途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堆苏沫看不懂的、闪烁着各色灯光的硬件设备,占据了一张巨大的长桌。而苏沫的领地则铺满了各种设计草图、材料样本、色卡和做了一半的模型,显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爆炸感”。
两人常常各自埋头工作,一整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但那种默契却无处不在。
苏沫画图卡壳时,会下意识地咬着笔头看向厉辰的方向。往往不出五分钟,厉辰就会头也不抬地丢过来一句:“色彩饱和度调低15%,试试莫兰迪灰蓝系,减少视觉压迫。”或者“那个转角弧线半径再放大0.5米,符合人体工程学最小舒适值。”
苏沫起初还会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厉辰面无表情,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你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了。笨。”
苏沫:“……” 行吧,你厉害。
而当厉辰陷入算法瓶颈,周身气压降低时,苏沫则会默默起身,去楼下买一杯加份浓缩的黑咖啡,或者一块她认为能补充糖分的巧克力蛋糕,轻轻放在他手边。有时还会“顺手”把他桌上已经凉透的水杯换成温水。
厉辰通常不会立刻道谢,但会在喝下咖啡后,周身冰冷的低气压悄然回暖几分。偶尔,他会极其自然地拿起苏沫吃了一半放在旁边的零食塞进自己嘴里,仿佛那本来就是他的。
苏沫内心: 啊啊啊间接接吻!他是不是故意的?!不过……他吃东西的样子好好看啊!睫毛好长!
厉辰内心: 糖分过量。不过……味道还行。比食堂的甜。
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从一开始的震惊、好奇,到后来的麻木、习惯,最后进化成集体嗑嗑cp。
“看到了吗?厉大神刚才把苏沫不爱吃的胡萝卜从她饭盒里夹走了!”
“啧啧,苏沫又给厉大神擦桌子了,还顺便把他乱放的资料分类整理好了!”
“他们俩刚才讨论问题,头靠得好近!厉大神居然没躲!”
“这哪是项目组?这分明是夫妻店啊!还是技术入股 颜值入股的那种!”
这种共同奋斗的氛围,让苏沫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她喜欢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喜欢看到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厉辰的技术变成可触摸的现实,更喜欢那种无需言说的、流淌在空气里的默契和关怀。
当然,摩擦也在所难免。设计师的天马行空和程序员的严谨逻辑,时常发生碰撞。
“为什么这个感应灯非要人走到正下方才亮?营造一种‘追逐光’的互动感不好吗?”苏沫指着图纸抗议。
“无效能耗,增加系统负担,降低可靠性。互动性应以实用为前提。”厉辰驳回,语气不容置疑。
“你这是缺乏浪漫!冷冰冰的代码脑袋!”
“你这是理想主义,不考虑运维成本。”
“厉辰你个大直男!”
“苏沫你个小笨蛋。”
争吵通常以厉辰用一堆苏沫听不懂的技术参数说服她或者干脆用美男计沉默凝视让她脸红闭嘴,或者苏沫胡搅蛮缠最后被厉辰用一杯奶茶哄好而告终。
但无论怎么吵,最终方案总是在相互妥协和优化中变得更好。苏沫学会了考虑技术实现的边界,厉辰也偶尔会为她那些“不实用却动人”的小设计开一开绿灯。
这天,项目遇到一个重大难题。社区的老旧管网图纸缺失,导致预埋传感器线路铺设无法精确定位,工期可能延误。
整个团队熬了一个通宵,尝试了各种方案,都进展甚微。天快亮时,大家都疲惫不堪,气氛有些低迷。
苏沫看着厉辰紧绷的侧脸和眼下的青黑,心疼又着急。她忽然想起什么,翻出自己前期调研时拍的大量社区照片和视频素材,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
“找到了!”她突然惊呼一声,指着屏幕上一张照片的角落,“你们看!这里,物业工人检修井盖时,旁边墙上好像贴着一张旧的示意图!虽然模糊,但也许能看清大概走向!”
所有人精神一振,立刻围过来。厉辰放大图片,锐化处理,果然依稀辨认出是一张老旧管网图的部分区域!
“虽然不完整,但可以作为关键参考点,反向推导其他线路。”厉辰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立刻坐回电脑前,手指如飞地开始构建算法模型。
团队重新燃起希望,再次投入战斗。
苏沫不会那些复杂的推导,她就安静地坐在厉辰旁边,帮他整理数据,递咖啡,或者只是在他偶尔抬头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笑容。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时,厉辰终于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
“解决了。”他声音沙哑,却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根据图片定位和算法推导,完成了90%的线路模拟,足够指导施工了。”
工作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声。
厉辰转过头,看向身边眼皮打架却强撑着的苏沫,目光柔和下来:“这次,多亏了你。”
苏沫揉揉眼睛,笑得灿烂:“嘿嘿,看来笨蛋也有笨蛋的用处嘛!”
厉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嗯,有用的笨蛋。”
在大家的起哄声中,苏沫红着脸拍开他的手,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
共同奋斗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我能看到你眼中的星辰大海,而你,也愿意为我俯身拾起一颗看似无用的贝壳。在通往共同目标的路上,我们是彼此最可靠的战友,也是最温暖的光。
这种状态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他们共同投入的“智慧社区”微更新项目上。
陈教授牵头,联合计算机系和城市规划系的这个项目,成功申请到了学校的创新实践基金,并得到了市里相关部门的关注,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作为核心成员,苏沫负责社区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和文化植入,而厉辰则带领技术团队,负责整个项目的智能化系统搭建和数据支持。
项目工作室设在了设计系顶楼一个宽敞的闲置教室。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图纸、模型、代码、咖啡因和……狗粮的地方。
厉辰几乎把他的半个“家当”都搬了过来。一台顶配台式机,三台不同用途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堆苏沫看不懂的、闪烁着各色灯光的硬件设备,占据了一张巨大的长桌。而苏沫的领地则铺满了各种设计草图、材料样本、色卡和做了一半的模型,显得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爆炸感”。
两人常常各自埋头工作,一整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但那种默契却无处不在。
苏沫画图卡壳时,会下意识地咬着笔头看向厉辰的方向。往往不出五分钟,厉辰就会头也不抬地丢过来一句:“色彩饱和度调低15%,试试莫兰迪灰蓝系,减少视觉压迫。”或者“那个转角弧线半径再放大0.5米,符合人体工程学最小舒适值。”
苏沫起初还会惊讶:“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厉辰面无表情,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你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了。笨。”
苏沫:“……” 行吧,你厉害。
而当厉辰陷入算法瓶颈,周身气压降低时,苏沫则会默默起身,去楼下买一杯加份浓缩的黑咖啡,或者一块她认为能补充糖分的巧克力蛋糕,轻轻放在他手边。有时还会“顺手”把他桌上已经凉透的水杯换成温水。
厉辰通常不会立刻道谢,但会在喝下咖啡后,周身冰冷的低气压悄然回暖几分。偶尔,他会极其自然地拿起苏沫吃了一半放在旁边的零食塞进自己嘴里,仿佛那本来就是他的。
苏沫内心: 啊啊啊间接接吻!他是不是故意的?!不过……他吃东西的样子好好看啊!睫毛好长!
厉辰内心: 糖分过量。不过……味道还行。比食堂的甜。
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从一开始的震惊、好奇,到后来的麻木、习惯,最后进化成集体嗑嗑cp。
“看到了吗?厉大神刚才把苏沫不爱吃的胡萝卜从她饭盒里夹走了!”
“啧啧,苏沫又给厉大神擦桌子了,还顺便把他乱放的资料分类整理好了!”
“他们俩刚才讨论问题,头靠得好近!厉大神居然没躲!”
“这哪是项目组?这分明是夫妻店啊!还是技术入股 颜值入股的那种!”
这种共同奋斗的氛围,让苏沫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她喜欢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喜欢看到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厉辰的技术变成可触摸的现实,更喜欢那种无需言说的、流淌在空气里的默契和关怀。
当然,摩擦也在所难免。设计师的天马行空和程序员的严谨逻辑,时常发生碰撞。
“为什么这个感应灯非要人走到正下方才亮?营造一种‘追逐光’的互动感不好吗?”苏沫指着图纸抗议。
“无效能耗,增加系统负担,降低可靠性。互动性应以实用为前提。”厉辰驳回,语气不容置疑。
“你这是缺乏浪漫!冷冰冰的代码脑袋!”
“你这是理想主义,不考虑运维成本。”
“厉辰你个大直男!”
“苏沫你个小笨蛋。”
争吵通常以厉辰用一堆苏沫听不懂的技术参数说服她或者干脆用美男计沉默凝视让她脸红闭嘴,或者苏沫胡搅蛮缠最后被厉辰用一杯奶茶哄好而告终。
但无论怎么吵,最终方案总是在相互妥协和优化中变得更好。苏沫学会了考虑技术实现的边界,厉辰也偶尔会为她那些“不实用却动人”的小设计开一开绿灯。
这天,项目遇到一个重大难题。社区的老旧管网图纸缺失,导致预埋传感器线路铺设无法精确定位,工期可能延误。
整个团队熬了一个通宵,尝试了各种方案,都进展甚微。天快亮时,大家都疲惫不堪,气氛有些低迷。
苏沫看着厉辰紧绷的侧脸和眼下的青黑,心疼又着急。她忽然想起什么,翻出自己前期调研时拍的大量社区照片和视频素材,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
“找到了!”她突然惊呼一声,指着屏幕上一张照片的角落,“你们看!这里,物业工人检修井盖时,旁边墙上好像贴着一张旧的示意图!虽然模糊,但也许能看清大概走向!”
所有人精神一振,立刻围过来。厉辰放大图片,锐化处理,果然依稀辨认出是一张老旧管网图的部分区域!
“虽然不完整,但可以作为关键参考点,反向推导其他线路。”厉辰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立刻坐回电脑前,手指如飞地开始构建算法模型。
团队重新燃起希望,再次投入战斗。
苏沫不会那些复杂的推导,她就安静地坐在厉辰旁边,帮他整理数据,递咖啡,或者只是在他偶尔抬头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笑容。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时,厉辰终于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
“解决了。”他声音沙哑,却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根据图片定位和算法推导,完成了90%的线路模拟,足够指导施工了。”
工作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声。
厉辰转过头,看向身边眼皮打架却强撑着的苏沫,目光柔和下来:“这次,多亏了你。”
苏沫揉揉眼睛,笑得灿烂:“嘿嘿,看来笨蛋也有笨蛋的用处嘛!”
厉辰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嗯,有用的笨蛋。”
在大家的起哄声中,苏沫红着脸拍开他的手,心里却像喝了蜜一样甜。
共同奋斗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我能看到你眼中的星辰大海,而你,也愿意为我俯身拾起一颗看似无用的贝壳。在通往共同目标的路上,我们是彼此最可靠的战友,也是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