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文昌楼-《法不轻传?我全网免费!》

  文昌楼成之日,霞光万丈,文气冲霄!

  如今的镇北坊市,有三大名楼——

  灵宝阁:镇妖军直属的修真资源交易之所——

  法宝、丹药、符箓、灵酒应有尽有,背后有韩平坐镇,无人敢在此造次。

  味真阁:诸葛明出任阁主,专营灵膳仙酿,

  犹以“火锅”最为出彩,据说连化神大能都赞不绝口。

  文昌楼:最新崛起的文道圣地!

  楼高九层,通体由“玄文玉”砌成。

  每一块砖石上都刻有细小道纹,整座楼宇本身就是一件巨型法宝!

  文昌楼内,人头攒动。

  第一层完全开放,中央悬浮着金光璀璨的《将进酒》全文,任何人皆可观摩。

  “这‘君不见龙江之水天上来’,笔走龙蛇,竟隐含江河奔流之势!”一位金丹剑修惊叹。

  旁边有人反驳:“你懂什么?徐帅亲笔所书的道篆,重点不在形,而在神!

  你看那个‘愁’字,我盯着看了半刻钟,竟隐约触摸到了金丹中期的瓶颈!”

  “吹牛吧!”另外一人立即挖苦道:

  “徐帅所书《将进酒》可是在九层,这里不过是拓印本……”

  二楼入口处,排着长队。

  “默写百字方可上楼?这也太难了!”有修士抱怨。

  守楼的是一位天工计划组的学子张明,闻言笑道:

  “这位道友,若连百字都记不住,上了二楼也参悟不了更高深的道篆。”

  那人讪讪退下,却不死心地追问:

  “听说七层以上有徐帅亲书的修行心得?”

  张明但笑不语。

  四楼以上条件确实更加苛刻——

  四至六楼需要能写出“道篆”韵味,

  七楼以上则需创作蕴含道韵的诗文。

  若是捐赠文道秘笈、孤本,则可酌情通融。

  至于最顶层......

  “听说至今只有三人登顶,其中两位还是化神大能!”

  “第三位是谁?”

  “据说是韩平关门弟子陈飞,也就是写出《将进酒》之人!”

  《将进酒》那晚,味真阁人流如织,早已人尽皆知。

  不过所谓文昌秘境,则仅限于几位大能知晓。

  此时,文昌楼顶层。

  徐博达负手而立,望着楼下熙攘的人群,满意地点点头:“陈小友,此法甚妙。”

  陈飞站在一旁,笑道:“开放底层,筛选中层,严控高层——

  既推广了道篆,又不至于让核心传承泛滥。”

  “不错。”徐博达转身,目光深邃,“不过,老夫今日找你来,另有一事。”

  他袖袍一挥,桌上浮现三枚玉简。

  “这是......”陈飞疑惑。

  “三大宗门送来的密函。”徐博达意味深长,“他们,也想要‘道篆’。”

  陈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他轻轻摩挲着玉简,沉吟道:“徐帅,此事恐怕难以阻拦。”

  徐博达眉头微皱:“哦?此话怎讲?”

  “蒙学推广在即,道篆必将流传开来。”

  陈飞缓缓道,“与其让三大帝国暗中窥探,不如主动交易,还能换取些好处。”

  徐博达负手踱步,衣袍无风自动:

  “可这道篆蕴含大道真意,若被敌国学去...”

  “徐帅多虑了。”陈飞忽然笑了,

  “您觉得,寻常修士看这些字,能看出什么?”

  他随手在空中写下“山”字:

  “在凡人眼中,这就是个‘山’字;

  在低阶修士看来,可能觉得笔划简单;

  唯有像您这样对文道钻研至深之人,才能从中感悟大道真意。”

  徐博达脚步一顿,若有所思。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陈飞继续道,“三大帝国没有您这样的文道大家,

  就算得了道篆,也不过停留在‘看山是山’的境界。”

  徐博达眼中精光一闪,突然抚掌大笑:

  “妙!妙啊!陈小友此言,倒是点醒了老夫!”

  他转身看向窗外熙攘的人群:

  “文道之秘,文、字相依,字离开了文,犹如出水之鱼。

  楼下那么多观摩者,真正能悟道的又有几人?”

  陈飞点头:“正是此理。

  道篆在大多数人手中,不过是工具罢了。

  真正的道韵,还需文修亲自点化。”

  徐博达忽然压低声音:“不过,最核心的《将进酒》真解...”

  “自然不能外传。”陈飞会意,

  “我们可以将基础道篆汇编成册交易,

  但蕴含道韵的真迹,必须留在文昌楼。”

  “好!”徐博达满意地捋须,

  “此事可以请诸葛先生去办,他最擅长谈判……”

  就在此时,陈飞忽然神色一动,识海中那枚“酒”字道印,竟无端颤动起来。

  与此同时,楼下传来一阵骚动。

  “怎么回事?”徐博达皱眉。

  一名守楼学子匆忙上来禀报:

  “徐帅,楼下有位黑袍老者,只看了一眼《将进酒》,就...就突破金丹了!”

  徐博达与陈飞对视一眼,衣袖一挥,凭空出现一面水镜。

  镜中一位鹤发童颜的黑袍老者盘膝而坐,周身灵气翻涌。

  老者面前摊开一本泛黄的古籍,书页无风自动,

  与《将进酒》拓本产生奇妙共振。

  拓本上的字迹虽无道韵流转,却在老者眼中映出璀璨金芒。

  “这是...”徐博达瞳孔微缩,

  “以《文心雕龙》残卷为引,自拓本中逆推道意!”

  陈飞心中暗惊。

  他原以为只有徐博达这样的返虚大能才能从简篆中参悟大道,

  没想到这老者竟能借古籍为媒,从普通拓本中捕捉道韵轨迹。

  黑袍老者突然睁眼,眸中精光四射。

  他起身朝顶层深深一揖:“老朽文心阁弃徒墨玄,多谢前辈赐道!”

  徐博达沉声问道:“你师承何人?”

  “家师...文心阁主晏千秋。”老者声音颤抖,

  “三百年前因私阅禁书被逐出师门...”

  陈飞敏锐地注意到,徐博达听到“晏千秋”这个名字时,手指微不可察地颤了一下。

  “文心阁...”徐博达喃喃自语,随即挥袖道:“既是文道同源,可上七层观摩三日。”

  墨玄大喜过望,连连叩首。

  待人群重新恢复秩序,徐博达将陈飞拉到僻静处,神色凝重:

  “情况有变。文心阁专修上古文道,他们若得到道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