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更多收获-《法不轻传?我全网免费!》

  寒冬的镇北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

  北风依旧凛冽,雪花仍在纷飞。

  但家家户户屋檐下却少见往日的瑟缩身影。

  陈氏暖炉的普及,让这个小县城焕发出别样生机。

  “周管事,您看,在家里做也是做,在这儿做也是做。”

  六名安置点,一个城里来的妇人麻利地劈开竹篾,脸上洋溢着笑容,

  “您这儿暖和,煤火烧得足,省了自家买煤的钱不说,中午那顿热粥咸菜还管饱!”

  周福望着工坊内人满为患的景象,无奈地摇摇头。

  这大概是镇北县有史以来最“拥挤”,却也最“火热”的一个冬天。

  然而在这片由采暖需求催生出的短暂繁荣背后,陈飞的思绪早已飞越了这个寒冬。

  书房内,炭盆烧得正旺,但陈飞笔下展现的,却是来年春耕与建设的规划草图。

  “碳毒案已了,此事暂且告一段落。”

  他对侍立一旁的周福和路甲说道,“眼下百姓取暖无忧,但开春之后......”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工坊区熙攘的人群:

  “龙江北岸的荒地需要人手开垦,这是根本。

  但开荒总有尽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流民找到更多、更稳定的活路。”

  “公子的意思是......”周福若有所悟。

  “想要吸引人留下来,光有地种还不够。”陈飞转过身,目光灼灼,

  “我们需要一个能持续带来财富,并能支撑起一个繁荣城镇的产业。”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暗流”坊市。

  李勇再次踏入这片迷雾笼罩之地,心境与上次已大不相同。

  他身后亲卫押送的木箱精致了许多,

  箱内是一杆精心打造的全钢花纹长枪,枪身暗纹如龙鳞盘绕。

  这次带来的交换材料也再非破碎边角料,而是:

  品相完好、灵气氤氲的妖兽皮毛和完整锋锐的巨型獠牙。

  当那杆龙鳞纹长枪的影像在留影璧上浮现时,原本的嘈杂顿时安静。

  “咦?这纹路......与两个月前那柄云水纹刀似是同源,但气象更为凶悍!”

  有眼尖者立刻看出了关联。

  不得不说,陈飞虽知后世炼钢之法;

  然而铁中棠他们却能将钢材锻造成如此灵动的龙纹。

  第一次见到这杆长枪,陈飞才真切体会到——

  千锤百炼中诞生的匠心与手感,远非任何理论知识可以轻易取代。

  真正的轰动来自二楼雅座。

  “此枪,我靖安侯府要了。”一道清朗声音响起。

  几乎同时,另一侧包厢内传来回应:“呵呵,林三哥,巧了。

  这把龙鳞枪,正合我七弟心意。我成国公府,愿出高价。”

  “靖安侯府”与“成国公府”的名头接连抛出,如同巨石砸入水面!

  一位消息灵通的散修对同伴低声咂舌:“听闻京城里,

  如今能否拥有一柄‘云纹神兵’,已成了衡量各家子弟实力与面子的新标准......”

  李勇将这一切听在耳中,心中震撼莫名。

  他万万没想到,军中已经近乎可以量产的兵器,竟能在万里之外的帝都掀起如此风浪。

  接下来的竞价完全变成了两位贵人代表之间的较量。

  价格一路飙升,最终,这杆龙鳞纹长枪被成国公府以五百五十灵石天价拿下。

  其余妖兽材料也卖出一百二十灵石。

  当李勇拿到那张代表着巨额灵石的兑票时,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他立刻按照陈飞事先的嘱咐,通过坊市渠道,

  将近半灵石换成了足以支撑一个庞大领地发展的硬通货——

  一百万两雪花白银与两百万贯铜钱。

  同时,一个消息开始在坊市间传播:

  “听说了吗?镇北县的地盘上,要开一个新的坊市了!”

  “哦?在哪?主营什么?”

  “好像叫‘镇北坊市’,主营百锻纹兵!就是前阵子流传的那种带天然云纹的神兵!”

  “何止!还有那种甘醇独特‘寒星烬’,烈如火刀的‘玉冰烧’烈酒!”

  “最关键的是,还有稳定、上品的妖兽材料供应!都是今天拍卖的那种高级货!”

  这些消息在“暗流”坊市迅速扩散开来。

  镇北县内,陈飞看着李勇传回的密信,嘴角露出一丝舒缓的笑意。

  他推开窗户,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

  工坊区的喧嚣声隐约传来,那是百姓们忙碌的声音,也是希望的声音。

  “少爷,这笔钱......”周福的声音带着激动。

  “先修路。”陈飞目光坚定,“要想富,先修路。

  开春后,我们要把镇北县通往外面的路修通、修宽。”

  他转身看向地图:“然后,在这里建立我们的坊市。镇北县,不能再偏安一隅了。”

  窗外,雪花依旧纷飞,但陈飞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春暖花开时的景象。

  这个冬天,很暖!

  来年的镇北县,注定会很忙。

  李勇他们尚未回营,年节已至。

  镇北县的大街小巷飘起了久违的肉香,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红灯笼。

  与往年饥寒交迫的景象不同,今年的年关格外热闹。

  “娘,我要那个糖人!”

  一个穿着新棉袄的小男孩拉着母亲的手,眼巴巴地望着街边的糖人摊子。

  “买,娘给你买两个!”

  妇人笑着掏出荷包,里面装着这个冬天编竹篾挣来的铜钱,

  “再去扯块花布,给你做件新衣裳。”

  这样的对话在镇北县各处上演。

  集市上人头攒动,卖肉的摊子前排起了长队。

  “王屠户,给我割两斤肥瘦相间的!”

  老赵头揣着在暖炉工坊做工挣的工钱,声音格外洪亮。

  “好嘞!”王屠户手起刀落,“老赵今年阔气啊!”

  “托陈家的福,这个冬天没白忙活。”

  老赵头笑得合不拢嘴,“总算能让老婆孩子过个肥年了。”

  米铺前更是热闹非凡。

  掌柜的忙得满头大汗,一边称米一边对伙计喊:

  “快去库房再搬两袋白面来!今天这白面馒头怕是供不应求了!”

  一个老妇人捧着刚买的白面,眼眶湿润:

  “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回过年能吃上白面馒头。

  往年这时候,能有一碗稠粥就不错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他们穿着新衣,手里拿着糖葫芦、芝麻糖,在雪地里追逐嬉戏。

  有几个半大的孩子甚至聚在一起,比较着谁家买的炮仗更响。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空气中弥漫着炖肉的香味,夹杂着米粥的清香。

  安置点内,陈云与周福正在巡视。

  只见流民们围坐在暖炉旁,桌上摆着白米饭、炖肉,甚至还有几样小菜。

  “小姐!”一个老汉见到陈飞,连忙起身,

  “今年能在暖和屋子里吃上白米饭,都是托陈家的福啊!”

  “老人家快坐。”陈云笑着摆手,“这是你们自己勤劳挣来的。”

  另一个妇人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过来:

  “小姐尝尝,这是咱们用做工挣的钱买的肉馅,白菜也是新买的。”

  这个寒冬中瑟瑟发抖的小县城,第一次在冬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073章 新的规划

  正月十五的花灯还带着年节的余温,一场更大的震动便已来临。

  “快看那边!”城墙上的守军最先发现异状,指着官道尽头惊呼。

  只见一支望不到头的车队正缓缓驶来,

  沉重的货车压过未融的积雪,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车队两旁是清一色身着轻甲、腰佩长刀的护卫,个个神情肃穆。

  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全镇,百姓们纷纷涌向城门。

  “我的老天爷,这得有多少辆车啊?”一个青年踮脚张望。

  旁边卖炊饼的老汉眯眼数了数,最终摇头:“数不清,怕是有上百辆!”

  车队最前方,风尘仆仆的李勇端坐骏马上,

  朝着迎上来的周管家抱拳笑道:“周管家,幸不辱命!”

  周福望着满载的货车,声音发颤:“这……这些是?”

  “一百万两现银,两百万贯铜钱,更多的还是粮食。”

  李勇压低声音,“另外还带回了几个重要的客人。”

  闻讯赶来的陈飞先对李勇点头致意,随即转向周福:

  “立即安排卸货,所有银钱直接运往新修银库。

  通知工坊,明日开始全力投入春耕准备。”

  围观的百姓顿时炸开了锅。

  “一百万两?我这辈子都没听过这么多钱!”

  “陈家这是要做什么大事啊?”

  更引人注目的是车队中间的几辆华贵马车。

  一位身着锦袍、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掀开车帘,目光敏锐地扫过人群。

  他原本漫不经心的神色渐渐变得专注,对着同伴低语:

  “你看这些孩童,个个身着新袄,面色红润。

  再看那些大人,全无别处百姓面黄肌瘦之态……这哪里像边陲小县?”

  同伴凝神细看,只见围观的百姓虽带着好奇,

  却无半分畏缩麻木,反而透着股昂扬之气,不禁颔首:

  “人人面无菜色,孩童皆有新衣……

  单看这民生气象,便知此地主事者非同寻常。”

  李勇走到陈飞身边低声禀报:“公子,

  这几位是听闻坊市消息,特意前来考察的商队代表。其中还有两位是从皇城来的。”

  陈飞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窃窃私语的客商,朗声宣布:

  “通知下去,明日开始,镇北县要大兴土木。

  修路、建坊、开市,需要大量人手。工钱日结,管饭!”

  这话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引爆了全场。

  “陈少爷,算我一个!”

  “我力气大,什么活都能干!”

  “我家男人不能老在家里耕地!”

  夕阳西下,车队在众人注视下缓缓入城。

  翌日清晨,县衙前的告示栏就挤满了人。

  新贴出的招工告示上列出了数十个工种,从修路的力工到建坊的工匠,应有尽有。

  “每天三十文,还管午饭!”

  一个识字的老先生念着告示,声音发抖,“这待遇,府城都难找啊!”

  陈飞站在不远处,望着踊跃报名的百姓,心中感慨。

  资金到位,他终于有能力开始“大撒币”之旅。

  想要活跃经济,人民手中必须有钱才行。

  消息很快传到了王、李、赵三家的高墙之内。

  “一百万两白银?两百万贯铜钱?”

  王家主听到管家禀报时,正在用茶的手猛地一抖,“疯了!简直是疯了!”

  他猛地起身踱步:

  “族中经营数代,所有产业加起来,现银也不过二三十万两。

  他陈家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

  几乎同样的场景也在李府上演。

  李家老太爷听完禀报,冷笑连连:“好个陈家小子,这是要唱一出空城计啊。”

  三家主事人很快聚在一起。

  “此事绝无可能。”王家主斩钉截铁,

  “我派人打探过,那车队虽然阵仗不小,但谁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不是石头?”

  李家老太爷沉吟片刻,阴恻恻地笑了:

  “既然他陈家要演这出戏,我们何不陪他演下去?

  等开春后,他们垦的那些荒地要引水灌溉时,自然会明白——

  在这镇北县,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然而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仙凡之间存在着多么巨大的财富鸿沟。

  当夜,陈家在风雨楼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商。

  雕花木门一开,扑面而来的香气就让客商们愣住了。

  “这暖炉……”留着山羊胡的赵掌柜最先察觉异常,“比客栈里的还要精致!”

  只见厅内四角各立着一座紫铜暖炉,

  炉身雕着蟠龙纹,炉火透过琉璃观察窗泛着柔和的光。

  “诸位请坐。”陈飞含笑相迎,

  “远道而来,略备薄酒,还请品鉴一番我镇北的风物。”

  客商们落座后,目光立即被桌上的菜式吸引。

  不见寻常整鸡整鱼,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佳肴:

  油亮枣红的烤鸭片得薄如蝉翼,

  铁板上滋滋作响的肉排香气四溢,

  还有那用细签串起、撒着香料的肉串。

  赵掌柜盯着那盘炒青菜,惊讶道:“这寒冬腊月,竟有如此鲜嫩的青菜?”

  “用暖炉余热搭了个小暖房,勉强种些时蔬。”

  陈飞轻描淡写,抬手示意,“尝尝这烤鸭。”

  客商们将信将疑地夹起鸭肉,只一口,眼睛都亮了。

  “妙!太妙了!”来自京城的钱老板连声赞叹,

  “我在京城也算吃过不少珍馐,这般滋味的烤鸭却是头一回尝到!”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桌上的酒水。

  透明的液体倒入杯中,一股凛冽的酒香弥漫开来。

  “好烈的酒!”

  钱老板小心抿了一口,顿时觉得一股热流从喉咙直烧到胃里,“这是?”

  陈飞笑道:“此酒名为‘玉冰烧’,是用新法酿制。”

  推杯换盏间,客商们的眼神越来越亮。

  这些前所未见的稀罕物,偏偏又如此美味诱人。

  酒过三巡,陈飞放下酒杯:“诸位觉得这些菜式如何?”

  “实不相瞒,”赵掌柜激动地说,

  “这些美味若是能推广开来,必定风靡各地!只是……这烤鸭技艺、这炒菜之法……”

  “这些都可以谈。”陈飞微微一笑,

  “不过在那之前,我想请诸位看看镇北县未来的规划。”

  他命人展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发展蓝图。

  “这里,”陈飞指向龙江北岸,“将建成新的工坊区,专门生产暖炉、蜂窝煤……”

  他又指向另一处:“这里要修建北地最大的集市,

  不仅交易百锻纹兵、妖兽材料,还要成为这些特色美食的集散地。”

  钱老板敏锐地察觉到商机:“陈公子的意思是……”

  “我要让镇北县,成为连接仙凡的商贸枢纽。”

  陈飞目光炯炯,“而这些特色美食,就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把钥匙。”

  客商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