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破圈!主流媒体的逆袭-《重生97我有超级阅读器爽翻天》

  郑怀古那通鼻孔朝天的电话,反倒把林晓的火彻底点燃了。关站?道歉?他攥着手机,指节泛白,嘴角勾出点狠劲——想让他低头,门都没有。

  “干他娘的!把数据甩他们脸上!”王硕举着刚打印的图表,气得手发抖。

  “甩给谁?”林晓打断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两个圈,一个小的圈住“联盟\/传统文学”,一个大的圈在外面,“他们的圈子不待见我们,甩了也白甩。要破圈——别跟他们辩论文学高低,去跟更懂互联网、更年轻的人聊。”

  “破圈?”刘洋推了推眼镜,瞬间反应过来,“你是说……找别的媒体?”

  “对。”林晓点头,“把这事从‘文学圈吵架’,变成‘青年创业搞创新’——让更多人看见,我们不是在搞‘毒草’,是在做正经事。”

  转机来得快——苏清雪托学校关系,联系上了《江海都市报》的记者周锐。这家报刚创刊,风格活,读者多是年轻人,跟传统文学圈没牵扯。

  咖啡馆里,周锐穿件休闲夹克,手里捏着皱巴巴的《文学报》,开门见山:“林晓同学,你最近可是焦点人物。你那网站,我挺好奇。”

  林晓没急着诉苦,把数据图表推过去,声音稳得不像高中生:“周记者,您看这些——七天内,《飘邈》单章最高订阅破五千,评论超三千条,征文投稿比上周多了四十篇。这不是虚的,是读者用点击投的票。”

  他没提“文学性”,只聊趋势:“互联网本来就该让信息更方便,我们网站就是给想看书的人一个地儿,给想写文的人一个机会——这不是破坏生态,是建个更开放的新生态。”

  “我们遇到的阻力,恰恰说明旧模式怕了。”林晓看着周锐,眼神亮得坦诚,“历史上挡着趋势的,从来没赢过。”

  周锐翻着图表,又看了看林晓,眼里的光越来越盛——这哪是简单的文学争论?是新旧时代碰撞的好题材!他合上笔记本:“这报道我写,但不写辩护,写观察——《“网络文学”的诞生:是洪水猛兽,还是时代先声?》”

  两天后,《江海都市报》文化版几乎整版登了这篇报道。没骂《文学报》,没辩对错,只客观写了“星辰中文网”的模式、数据,还有林晓“高中生创业搞互联网创新”的故事——把“论战”写成了“值得关注的新生事物”。

  效果炸得快。年轻读者一看就共情了,评论区全是撑他的:

  “凭什么说人家写的是毒草?我看比那些老掉牙的好看!”

  “高三就搞网站?这才是真·青年榜样!”

  “说白了就是老顽固怕被抢饭碗呗!”

  舆论真的分了——传统文学圈照样骂,但更多年轻人、普通市民,开始站出来说“星辰网没做错”。

  报道发出来当天下午,“星辰中文网”访问量直接涨了一截,新用户评论全是“从报纸来的”“支持大佬”。机房里,王硕盯着数据笑出褶子:“成了!林子,你这招绝了!绕开他们的圈,直接跟老百姓聊!”

  刘洋也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揉眼睛:“总算不是所有人都被他们牵着走。”

  林晓没笑,盯着屏幕上的新用户数据,心里清楚——这只是缓了口气,不是赢了。

  果然,傍晚周锐的电话就来了,语气沉:“林晓,报道反响好,但麻烦也来了。联盟那边炸了,说我们报‘为虎作伥’,正找关系给你们找事——可能查网站备案、经营许可这些。”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还有个风声,他们也在找技术的人,好像……也要搞个类似的网站,用他们觉得‘正统’的作者和书,跟你们打擂台。”

  林晓握着电话,手指瞬间攥紧——舆论反击刚完,行政打压和正面抢市场的硬仗,马上就要来了。